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南寧臺
轉載請註明全部來源
夏季天氣炎熱,在飲食中大家也偏愛一些涼拌菜。不過,一些涼拌菜食材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出現食物中毒問題。比如小小的木耳處理不好,就會有劇毒。
近日,廣東東莞一位34歲女子,將木耳浸水泡發約5到6小時後進行烹飪煮食,隔天將剩餘的泡發木耳繼續食用,後出現腹痛。一系列檢查後,醫生診斷是木耳中毒,毒素堆積在肝臟,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隨後被送進東莞市中醫院ICU治療。由於毒素引發身體各器官衰竭,最終該女子搶救無效,不幸身亡。每年,媒體報導的「木耳殺人事件」都不少……
相似案例
2015年7月,浙江的陳先生吃了泡發快3天的黑木耳引起中毒,出現了多器官功能衰竭,搶救一周後才脫離危險;
2015年8月,長沙長沙鄧女士因吃了泡發2天的木耳,造成多器官衰竭最終不治身亡;
2016年7月,遼寧一對夫婦因吃了泡了快2天的黑木耳,雙雙出現中毒症狀,造成肝腎衰竭、中毒性休克;
2016年7月,浙江溫州的畢女士夫妻倆吃了木耳炒雞蛋中毒,2天後逐漸發展成肝衰竭、腎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黃疸、中毒性休克等,被送入ICU搶救;
2017年5月,安徽5歲小男孩東東因食物中毒而不幸離世,奪命的元兇也很可能是一盤木耳炒雞蛋;
2017年7月,遼寧28歲的畢女士因為一碗泡了2天的黑木耳,陷入昏迷,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
2018年7月,浙江金華徐女士一家四口吃了浸泡2天的黑木耳出現中毒,其中7歲的女兒5處臟器衰竭,換血4次仍未甦醒。
2019年7月,浙江杭州市西溪醫院接診一名40歲的張先生,一開始其還能簡單對答,隨後就失去了意識,檢驗報告顯示肝、腎功能衰竭......此前一天晚上,他吃了隔夜泡發的涼拌黑木耳……
這些「木耳中毒」事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木耳在水裡泡發了2-3天。記者向專家了解了泡發的木耳產生毒素的原理。許多菌類都含有營養成分,可以成為細菌的培養基。幹的時候,微生物沒法生長。一旦泡水,在環境溫度較高的情況下,就不可避免地滋生多種微生物,變成培養基。
醫生表示,有一種叫做「椰毒假單胞菌」的致病菌,它會產生一種叫做「米酵菌酸」的毒素,而且「米酵菌酸」很耐熱,一般烹調方法不能破壞其毒性。
「米效菌酸」這種毒素,目前醫學上還沒有特效的「解藥」,通常只能通過血液透析來稀釋毒素,如果毒素攝入量過大,基本是九死一生,死亡率在40%以上。一般吃了含有這種毒素的食物後,2-24小時就會出現症狀。
那麼是不是就不能吃木耳了呢?別害怕,短時間內泡發的木耳基本不會產生毒素,可以放心吃。醫生提示,首先在儲存幹木耳的時候,要選擇一些比較乾淨、密閉的容器進行儲存;第二泡木耳的時候用冷水泡1到2個小時就可以食用了,最多不超過4個小時。如果黑木耳泡多了,需要放置在冰箱裡冷藏,超過24小時以後,一般不建議再吃這個木耳。
除了木耳,還有鮮銀耳、玉米面等常見食物,如果儲存處理不當,也可能會滋生「椰毒假單胞菌」,然後產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現在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人們都偏愛一些涼拌菜,食物中毒問題也頻發。專家提醒,夏季的食物切勿久留,要現做現吃,保證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