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
根據《山海經·西次三經》的描述,畢方鳥身體為藍色,綴有紅色的斑點,喙為白色,只有一條腿,外形神似丹頂鶴。它鳴叫的聲音就是「畢方、畢方」,所到之處會出現怪火。
它是火神,是大火之兆,象徵祥瑞。它也是修為最高的上古神獸,還是一位上神,戰鬥力不容小覷。
最初的傳說
傳說黃帝兼併了東方諸國,消滅了南方的競爭者蚩尤,讓中原王國的疆域擴張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但首席大臣風后卻說,叛亂並未平息,各方蠢蠢欲動。黃帝聽見,心裡充滿恐懼。風后趕緊將瓦解敵人的方法和盤託出。
數日後,黃帝獨自乘著一輛由各種火的符號裝飾的戰車,馳向泰山。一路顛簸,到第六天時,黃帝忽然發現戰車前閃過一團黑影子。這影子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漸漸分出了頭頸與眉眼。
是蚩尤。
看到蚩尤的影子逐漸凝結成手臂伸來,黃帝哀叫著抬起手,用袖子遮住臉,試圖阻止蚩尤的襲擊。
一陣尖銳的聲音划過,一陣紅光閃過,國王放下袖子再看,黑色的影子已經消散,化為灰燼。只見遠處一隻紅色的大鳥越飛越遠,天地寂靜…
多年以後,風后才又向黃帝提起了那隻紅色的鳥。他說,這隻鳥名叫畢方,正是這隻鳥,將黃帝徵討四方時殺死的敵軍封鎖在泰山之中。當然,藉助這隻鳥也可以將那支亡魂組成的軍隊釋放出來。
從那以後,一共過了四千六百年,畢方再沒有在中原王國出現過,直到乾隆年間再次出現……
關於形象的兩次變化
戰國末期,為了宣揚統治者的正統性和權威性,神話和政治開始結合。在這種趨勢下,畢方的神話就和黃帝的神話合二為一了。於是,就有了這樣的傳說:黃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時,畢方就隨侍在蛟龍戰車旁。由獨立的神獸變成了神的侍寵,這是畢方形象的第一次變化。
畢方的形象在東漢開始了二次變化。眾所周知,在遠古時期,火是希望、是生命。然而,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火只是扮演助手的角色,人類對火不再感恩。而畢方所代表的,是無法掌控的、自然的大火,自然不再受人們歡迎,畢方就此變成了兇獸。
這樣一隻強力神獸自然也不乏衍生形象,《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畢方就是修為最高的痴情神獸,默默修煉也甘願付出。
遊戲中也不例外,在《山海鏡花》的劇情中,畢方用自己擅長的火焰創造混亂,是玩家在第一章就會遇見的Boss 型角色,小說像《完美世界》《琉璃美人煞》等都有畢方出現。
好了,畢方的故事講完了,你在電視劇、遊戲、小說中見過畢方嗎?如果你也喜歡山海經奇聞異事,歡迎關注我們,一起分享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