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內容僅代表主持人或嘉賓個人觀點,請大家理性討論。
世界各地皆有各種都市傳說,有的令人匪夷所思,有的令人啼笑皆非,更有的令人夜夜不得安眠,以下幾個都市傳說,你看完後會有何感想呢?
辮子姑娘的傳說,源於香港中文大學,於1960至70年代已開始流傳。據說某男生於校園路過,見到一位梳著麻花辮的姑娘在哭,他問她為什麼哭,姑娘回答說沒有人願意和她說話;男生便說:「那你轉過頭來,我和你說話」,姑娘答道,「看到我的樣子,你會害怕」;男生自恃膽大,以為對方只是害羞,遂大拍胸口讓姑娘不要為他擔心,但當姑娘轉過臉來時,她的正面竟然也是一條麻花辮。相傳香港中文大學曾有一位常束辮子的女生,因被男友拋棄而痛苦萬分,於是在校園內一棵大樹上吊自殺,自此,事發地點附近開始傳出有束辮女鬼出沒,有時還會以自己那長長的髮辮襲擊與恐嚇男性。
另一版本則和內地偷渡客有關,上世紀1950至1970年代間,不少內陸居民偷渡來港,其中一個途徑便是匿藏於該鐵路的牲口列車內偷渡,到達目的地就跳車逃走。這條路線即九廣東鐵,簡稱為「東鐵線」。一位內地姑娘按照了此法,於某夜偷偷爬上火車,準備在港中大附近的馬料水站跳車,殊不知跳車的一瞬間,她頭上的辮子被車廂的隙縫卡住,那姑娘的辮子、頭皮、臉皮立即被一併扯掉,當場慘死。由於死狀悽慘,那位辮子姑娘的魂魄便一直徘徊在中大校園,陰魂不散,現在中文大學校園裡還有「一條辮路」這樣的路名,就是故事發生的地點。(目前這一說法似乎成為大眾接受的主流)
另有一個據說來自大學畢業後留校的某講師的說法。該講師在中文大學讀書時,「一條辮路」的故事並沒有那麼複雜,只是說路上有時會有一個只有一條辮,而且沒有面孔的鬼魂出現,至於跳車的悲劇女孩,則是後人附會的產物。1995年上映的港片《夜半一點鐘》,片中第二個故事就取材於辮子姑娘的都市傳說,不過在電影中,跳火車慘死的女孩雖然也是偷渡客,但其主要目的是赴港參加選美。另一部2017年的驚悚劇《詭探》,也運用了辮子姑娘怪談的靈感。2010年,一直流傳於學生口中的辮子姑娘女鬼被人發現於港九多處地方出現,嚇得多名途人拔足逃走,六名懷疑撞鬼的路人,分別報稱在旺角、荃灣、尖沙咀等地方見到一名沒有臉孔,前後臉皆為長辮子的女子。他們不諱言猶有餘悸,表示該長辮女子一如傳說中的中大辮子姑娘,令人不寒而慄,其中一人更稱以後夜間不敢再單獨出外,更有一名中年女子因此不適,語無倫次,需要送院檢驗,一名男途人甚至疑似拍下「辮子姑娘」。
爾後,2011年、2012年、2014年都有人目擊辮子姑娘出現,雖然出現地點不同,但是形象都是一樣,目擊者和辮子姑娘都有一段距離,當目擊者發現她後,辮子姑娘一轉角然後就消失了。她出現的時間越發規律,都是在盂蘭盆節時期,而且越來越多次現身鬧市,很多人認為這是辮子姑娘四出尋找替身。
香港的灣仔區有一家百年郵局,被政府列為古蹟,不過在5、60年代時這裡曾鬧出「鬼郵差」事件。
這個鬼郵差跟一般的郵差沒什麼不同,一樣穿制服、背郵包,但他出勤送信時,不在日間,而是在午夜過後。他送的不是郵件,而是一張白紙,收到白紙的住戶不出七日,戶中一定有人身故,且多為突然死亡,事後那張白紙亦會隨著死者亡故後離奇消失。50、60年代的灣仔區因為沒有郵箱,因此以前的郵差都是上門送信的,有一天晚上,住在皇后大道東一帶某個住戶收到了一名郵差送來的信。那個住戶感到非常奇怪,為什麼郵差會在晚上送信?但因信上清楚寫了收件人的姓名及地址,所以最後他還是拆了那封信,沒想到信封裡只放了一張白紙,數天後,這個收信人就死了。
及後這一段時期,住在灣仔區附近的居民,不斷有人陸續收到這個郵差送來的信,同樣不出七日全都離奇死去。不想坐以待斃,有居民立即找來法師想要驅走這個鬼郵差,但法師說只能暫時把鬼郵差驅走,總有一天它還是會再出來送信,所以法師就長期住在大道東的洪聖廟裡,以期鎮住鬼郵差。幾年之後,法師往生了,他的兒子接任繼續擋住鬼郵差,不讓它送信,傳聞法師的兒子時至今日還住在灣仔區。另有一說法為法師與鬼郵差達成協議,法師說:「若我一日不死,你就不能再出沒大道東一帶。」從那天開始這鬼郵差就再沒出現過。鬼郵差事件並非空穴來風,一名住在灣仔40多年,在灣仔「民間生活館」當導覽員的黃秀坪表示,的確有聽聞鬼郵差送信的傳聞,地點就在灣仔區的舊郵局,不過她說並非所有收信人都會死,只是輕則有血光之災,重則有殺身之禍。
有老住戶曾憶述:「從來沒有人看到鬼郵差長什麼模樣,只知道若你見到它,而它用發光的雙眼望向你,你家就會於3天內收到一張白紙,突然死亡的人就是你,而送來的白紙亦會隨死者死亡後無緣無故消失。」老住戶還說:「你見到鬼郵差不用怕,它不會主動看人,它的職責也只是繼續送白紙給應死的人。」黃秀坪補充說道,位於星街上的土地廟,在二戰時曾被日軍誤炸而死傷無數,留下不少無辜亡魂。相傳之後住在附近的居民便目擊有亡魂飛來飛去,或者是在防盜門眼看到許多「人」,但開門後便空無一人的怪現象。
80年代,居民請法師進行風水法事,並建土地廟,種植竹樹及掛上珠紗布以分隔陰間與陽間,這些怪現象才逐漸消失。廁所裡的花子,在日本家喻戶曉,自1950年代就開始流傳,有的學校老師還會拿花子的傳說來恐嚇學生:「不聽話,不乖乖交作業就會被花子抓去!」成了日本小朋友心中的惡夢。據說,身穿紅白色衣裙及留著短髮的花子生前被壞人在廁所裡殺害,死後想找小朋友玩,或是想要找替死鬼,所以經常在廁所裡流連,她會用力敲打廁所的門,或是把小朋友拖進馬桶中溺死,相當恐怖。還有的說她大部分時間都在第三間廁所格,會問你要不要紙,如果你說要,用了之後說謝謝的時候就會被殺。
花子的身份有很多說法,幾乎在日本四十七個都道府縣內的校園,都有些許不同的版本流傳。其中在山口敏太郎的著作《日本現代妖怪圖鑑》中,花子是假日到學校遊玩的小女孩被變態佬追趕,躲在學校第三間廁所格中被發現後性侵併被殺害的;有的則是花子其實是被父親虐待而死的小女孩,死後無法超渡而形成的怨靈,她蓄著河童一般的短髮就是為了不讓人看見被虐的傷口;也有花子是從福島縣圖書館窗戶跌落摔死小女孩怨靈的說法。除此之外,在埼玉縣與東京都內的校園,都有學生表示曾經看到學校裡有花子墳墓的流言。流傳最廣的版本是在午夜時分到學校女廁,往廁所格門上輕輕敲三下後問:「請問花子在嗎?」從距離廁所入口最近的第一間廁所格開始這些動作,一直敲到第三間廁所格時,裡面就會傳出「我在這裡呦」的聲音,接著這扇門會自動打開,花子會將人拖進廁所格內從此消失。
東京:在女廁大喊「花子」3次,就會聽到有人回應「什麼事?」,如果過了下午4點,當說出「花子對不起啊」,就會聽到「沒關係」。神奈川:在女廁大喊「花子」,或者在男廁大喊「洋介」,3秒內不逃跑的話,就會被殺死。埼玉縣:在女廁第4間敲門15次後,說「花子,我們一起玩啊」,就會聽到「好呀」。大阪府:當在女廁喊完「花子」後再敲門,就會聽到悽怨的聲音說道「好危險啊,不要啊」。山形縣:當上完廁所洗手時照鏡子喊「花子」,若是聽到回應時,如果發出類似驚嚇或者是感到討厭的聲音,會發生不吉利的事情。巖手縣:要是進到廁所第3間裡面喊「第3間的花子」,就會有隻非常蒼白的手從馬桶中伸出來抓你。
裂口女或裂嘴女的傳說,於1979年像傳染病一般蔓延,橫掃全日本的校園,引起社會大眾極度的不安。根據坊間所說,獨自走夜路的孩子,很可能會碰見一個戴著口罩的女人,她可不是在感冒時戴口罩以防傳染他人的好心人,而是個怪物。如果你是單獨一人她會叫住你,並問你:「我漂亮嗎?」,如果孩子沒有回答的話,就會被裂口女用隨身攜帶的一把剪刀給殺害;如果孩子回答「漂亮」,裂口女就會把口罩摘開,露出那無法合攏的嘴縫,並問:「現在呢?」,如果孩子回答「不漂亮」,那就會被剪成兩半,如果孩子回答「漂亮」,她就會剪開孩子的嘴,像自己一樣。
不過,有傳言稱裂口女也會對那些不置可否的答案感到迷茫,即不回答「是」或「否」,而是「折衷」,當她不確定自己該做什麼,而陷入迷茫時,恰好給受害者逃脫的機會。另外一個退路就是告訴她「抱歉,我很忙,要去赴約」這會得到裂口女的原諒,她自己也會道歉;而有版本說她非常喜歡吃糖,只要給她糖吃,她就會高興的離開;還有在岡山一帶盛傳「裂口女從背後拍你的右肩時,如果從左邊回頭就不會被殺掉。」,在東京則傳出「飛奔至唱片行或是化妝品店可以保命」,總之依據各地不同的情況,也有各式各樣的防範措施。裂口女的特徵雖然有著各種不同的說法,但都會有幾個相似共通點,那就是身長高大、長髮披肩、身穿大衣、用口罩或圍巾遮住嘴巴的年輕女性。
起初,裂口女的傳說只是小學生之間流傳的話題,直到部分學生被嚇得不敢獨自上學,家長們才驚覺事態嚴重,並在聯絡簿寫下注意事項,要求老師特別留意學童們的安全,甚至演變成學校出面向警方請求協助,加強校園周邊的巡邏工作,鬧得最兇的地區,當地學校還一度被迫全面停課。歷年來日本各地都有人聲稱目睹過裂口女的出現,她出現原因亦眾說紛紜,比較接近現代的說法是:據說裂口女本來是個大美女,有一天她去做唇形的整容手術時,因為聞到醫生髮膠的臭味,從麻醉中半夢半醒不斷掙扎,結果醫生不小心把她的嘴巴剪開了。那個女人醒來後,看到自己毀容後的長相,一怒之下用剪刀殺了那個醫生,及後逃跑了出去,變成怪物。亦有說法是被犬靈附身:祖先一代利用犬神亂做壞事、賺黑錢而遭到詛咒,子子孫孫的嘴巴會裂開,死後永不得超渡,變成妖怪。
1980年代的時候,臺灣沿海地區曾經流傳入夜之後會有殭屍從海邊出現,到鄉鎮吃人,後來查證應是當年走私販為了活動方便而散播的謠言。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中亦有提及。2017年,因新聞的報導,「沿海殭屍」再次掀起話題。傳說在半個世紀前,高雄臨海地區有個純樸的小村落名為「赤崁」,當年村裡有一戶人家,家裡一直不太安寧,經濟狀況也不好,於是那家人就到處求神問卜,最後問到的結果說可能是家裡一位長輩的墳出現了問題,他們便委託了土公仔(處理墳墓、撿骨等事務的人)來幫忙挖墳查看。其中一位較有經驗的人一看到墳墓跟墓碑的狀況時,就推測墓裡的先人應該已成為沒腐爛的蔭屍,可是另一個挖掘的人不相信,還是堅持挖出來查看,當挖出棺材後這個人也覺得不對勁了,因為棺材內如果有乾屍或是蔭屍,除了墓碑外,其實還可以從棺木的木材狀況看出一些端倪,他嚇得趕緊把棺木重新埋回去,回家後還大病了一場。之後,村內開始有許多殭屍出沒的奇怪流言。有人聲稱看到那戶人家家裡還不會爬的孩子,不知何故地出現在墓碑前坐著;也有人說自己家養的雞鴨,那一陣子總會無緣無故消失或被咬死;甚至有人說看到死者在路上,似乎想回村裡找親朋好友。眼看流言一個比一個還誇張,但也沒人敢去幫忙掘這個墓,那時適逢當地的地方境主——赤崁媽祖要巡暗境(夜間出巡),便由媽祖及當地的角頭神明們共同來解決此事。附近居民從沒有看過蔭屍,對於媽祖要來處理蔭屍自然是相當好奇,就在神明指示要擇日就地火化蔭屍後,火化當晚墳墓附近聚集了很多想要大開眼界的民眾。
有人回憶說,當時蔭屍的棺木經家屬同意後決定打開焚燒,
當棺木打開時,他好奇地上前一看,就看到屍體身上的衣服都是完整的,身體也沒有腐爛、指甲還長長了。隨後開棺將屍體淋上火油後,要由家屬負責點燃火柴,當時候家屬不知道是悲傷或是害怕之故,一度手抖得點不起火,好不容易點火後,從屍體的腳開始往上燒,為了避免屍體在焚燒時可能會坐起來,旁邊還有人用竹子將屍體牢牢地壓在棺木內。蔭屍在神明出面協助火化後,附近的流言就慢慢平息了,不再有人瘋傳蔭屍作怪的事情。有人認為可能是因為村莊從沒出現過蔭屍,許多民眾在害怕的情緒下,一有個風吹草動就會認為可能與蔭屍有關,才會導致有這麼多流言出現。不過這件事後來還有個小插曲,有個在獅陣內負責拿大刀的人,在蔭屍事件後沒多久就生病過世了,當時同樣有傳言說,他可能是在協助媽祖處理蔭屍時被衝煞到,才會生病。當年墳墓的所在地已經在幾年前被改建為小公園,但根據附近裡長透露,偶爾當地城隍廟的城隍爺出巡時,神轎經過此地還是會停下來。
根據民間傳說,幽靈船會在空中四處飄流,收集人的魂魄,要在載滿100人的魂魄後才會離開,這個傳說最早出現的地點,就是臺中市西區的衛爾康西餐廳。1995年2月15日晚間7時,臺中市西區臺中港路衛爾康西餐廳發生大火,導致64死11傷,是次大火為臺灣歷來第二多人死亡的火災。據說在火災當時,有民眾看見疑似載滿亡魂的「幽靈船」漂浮在餐廳上空,還有一些人影在船上晃動。從那時起,幽靈船在臺灣巡迴抓人的恐怖傳說便不脛而走,甚至分別有人謠傳幽靈船在臺中市的第一廣場、臺南市的中國城與新北市重新橋出現,尤其是兩個月後,臺北西門町及屏東市兩間KTV分別發生火災,奪走30多條人命,隔年2月,臺中又發生兩宗導致30人死亡的大火,這在當時造成了大眾對於密閉式公共場所的恐慌。幽靈船傳說流傳至今已逾20多年,目擊傳聞不斷,但至今仍未有人明確提出幽靈船的外觀、目擊時間,而且這艘幽靈船的起源為何,也從無固定的說法與故事。在毫無起源、背景的傳說下,僅有民俗專家的描述天空有一艘抓人靈魂的船,而究竟是哪一種船卻從無被提及過,疑點重重。90年代,是臺灣經濟快速成長的末期,各式各樣的消費娛樂場所大量增加,KTV、西餐廳、酒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由於當時人們公安意識薄弱以及相關法規的不健全,許多店家對於防火逃生措施都便宜行事,因此重大公安意外頻傳似乎也不必感到太過奇怪。然而,在傳說過於渲染的情形下,人們自然會關注特定時間、地點所發生的意外,並加以做連結,因此更加重了傳說的關聯性與可信度。
根據內政部統計,自所謂「意外頻傳」的84、85年後至92年,臺灣每年火災帶走約200-300條性命,若據傳說而論,幽靈船的班次不免過於「頻繁」,也似乎與「帶走100性命才會離開」的傳言有所不符。再來,自90年代開始,臺灣電視綜藝節目便吹起了一陣「靈異旋風」。靈異節目始祖「鬼話連篇」開播,造成廣大迴響後,許多電視臺都想複製成功的經驗,紛紛製作性質類似的節目,因此許多靈學專家、民俗專家冒了出來。那時候,幾乎每周都有各種聳動之言,藝人彭恰恰甚至還在節目上被附身,而知名靈異傳說「紅衣小女孩」、「魚肉好吃嗎?」等,也是在那時出現的。
精選回顧
喪禮上那股奇怪的氣味是什麼?中山女仔分享詭異體驗…
外婆臨走前帶我穿越!三位聽眾分享的親身經歷…
利器爆粗都沒用,這個「壓床」有點猛!雲浮女仔分享親身經歷
懷孕時,半夜屋外常有一群孩子玩耍!聽眾的三段詭異經歷…
亞洲八大荒廢遊樂園的詭異傳聞!個個都是熱門探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