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凌霄媽媽自曝: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有多痛?

2021-02-17 ABC微課堂















作者:海鹽

來源:ABC微課堂,ID:abcweiketang

你用什麼樣的土壤,就種出什麼樣的花;

 

什麼樣的花,就結出什麼樣的果。

——海鹽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了。

 

陳婷的扮演者楊童舒在微博發文,回應陳婷人設,又登熱搜。

       

劇中人物陳婷一直以來就飽受非議。

 

作為母親,她是不負責的,離家出走、自私自利、情感捆綁。

 

作為妻子,她是不合格的,全盤推卸、暴躁易怒,極盡數落。

 

凌霄躲避她,李尖尖怨恨她,丈夫凌和平不解她,觀眾討厭她……

 

所有人都對她恨之入骨。

 

但,有果必有因。

陳婷人設的偏執、狂躁和癲狂,都是她原生家庭早就埋下的地雷。

楊舒童在發文中寫道:

 

悲劇的起源是失去小女兒嗎?

 

其實並不是,核心是她的原生家庭刻在骨子裡的不安。

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

 

一個人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

 

甚至會決定一生的幸福。

 

被原生家庭反噬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原生家庭很糟糕是種什麼體驗?

 

有個回答令人格外心疼:

 

幸福的孩子用童年來治癒一生,不幸的孩子用一生來治癒童年。

 

陳婷在小女兒去世後,不堪自責與非議,遭受精神上的重壓,為求解脫,最終離家遠走。

 

在新加坡,她重新組建了家庭,又生下一個女兒小橙子。

 

誰知,她又在數年後殺了個回馬槍,帶著小橙子回來中國來認哥哥,還理所當然地覺得凌霄應該原諒她。

 

在此之後,我們慢慢見識了陳婷原生家庭的樣貌。

 

陳婷的母親,也就是凌霄的外婆,是個厲害角色。

 

比如,她會領著小橙子直登李爸的麵館,當著凌霄的面讓他承認小橙子這個妹妹。

 

凌霄不肯,她便直接扔下小橙子,讓他自己看著辦,霸道強勢。

 

再比如,這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小橙子不慎摔下臺階受傷,陳婷和母親一起在醫院照顧。

 

她對陳婷不斷數落:守不住自己兒子、離家遠嫁不孝順……

 

陳婷反對她:你跟別人炫耀自己有錢女婿的時候怎麼沒說?

 

她則全盤否定:你就是什麼都做不好!

 

這時,聽了母親的話,陳婷低下頭喪氣地說:「反正我做什麼,你都覺得不對」。

              

至此,陳婷母親的形象已經完全凸顯:

 

霸道、強勢、自私、勢利眼、不斷否定和數落孩子。

 

後來,陳婷的母親疾病突發身亡,陳婷和丈夫在趕來的路上慘遭車禍。

 

丈夫當場去世,陳婷則雙腳癱瘓。

 

這場飛來橫禍中,一個凜然大義的人跳出來,指著凌霄,要他負責。

 

他,就是陳婷的哥哥。

 

自陳婷離家之後,他身為舅舅,從沒過問和關心凌霄。

 

意外發生後,他先是指責凌霄無情、冷血。母親出了意外,居然還笑得出來(凌霄生日,當時李尖尖給他發了條祝福簡訊)。

 

然後,又順利成章地要未成年的凌霄照顧媽媽。

 

可笑的是,他居然還讓陳婷的小叔子(陳婷丈夫的弟弟),要照顧好陳婷。

 

把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自己卻置身事外撇得乾乾淨淨。

 

自私、自以為是、推卸責任、情感綁架。

凌霄的扮演者宋威龍曾發微博說:

 

「很多人在說心疼凌霄,我卻更心疼凌霄媽媽,她的原生家庭將她推向深淵,而凌霄(起碼)還有家人,還有尖尖。」

 

在這樣家庭中長大的陳婷,無法避免被原生家庭「反噬」。

 

她像母親般自私、自以為是——

 

拋家棄子數年後,回來就要凌霄原諒她。

 

讓前夫凌和平給小橙子找關係進學校,心安理得。

 

她像哥哥般逃避問題、推卸責任、情感綁架——

 

小女兒意外去世後,將責任都推到凌和平和兒子身上。

 

雙腿癱瘓後,讓凌霄照顧她9年。

 

甚至在大結局中,她和凌霄的和解,都是通過自殺這樣的方式,本質上還是在逃避現實、利用親情綁架。

 

原生家庭在她身上烙下的傷痕,太深了。

被害者往往變成加害者

 

為什麼我們討厭陳婷?

 

因為陳婷的存在,總給身邊的人帶來傷害。

 

但讀懂了她的家庭,我們似乎也生出了一些理解。

 

似乎很多遭受了原生家庭傷害的人,都會在心中暗下決心:

 

我以後一定不要成為父母這樣的人。

 

可事實往往是怎樣的呢?

 

80後作家周衝曾在《人間味》中,描寫了自己的家庭:

 

「母親此生積怨頗多,貧困、卑微、辛勞與冷漠使她無從舒展,我的蠢笨令她失望,父親的美貌又令她緊張,她日益敏感易怒,神經如履薄冰,微薄小事便輕易令她發作。」

父母之間的關係,只剩下搭夥吃飯,沒有溫情脈脈,精神交流。

 

一言不合就惡言相向,歇斯底裡。

 

父母對她的關心,也止步於吃穿用度。

 

此外,她還要接收來自母親積壓在心中的怨氣和暴戾。

 

她曾發誓,絕對不要成為母親那樣的人。

 

但有一天,她悲哀地發現,母親對自己的影響,就像寄生蟲一樣,深深駐紮在身體裡。

 

偶然間說出的話,做出的舉動,都帶著母親的影子,充滿了暴戾。

 

我小時候,也曾遭遇過母親的暴躁易怒。

 

那時爸爸在外打工,掙不到錢,家裡經濟因此不穩定,媽媽除了打理家裡雜物,還要照顧我和哥哥,逐漸心生不滿。

 

她數落爸爸沒出息,還時常指著我說:

 

「要不是因為你們兩個,我早就走了!」

 

因為媽媽的話,讓我心生內疚和不安。

 

似乎她的不幸是我們造成的。

 

懂事之後,我才慢慢懂得,她本身無意識的行為,是在用我們的內疚來達成她的目的:同情她。

 

為了不成為她,我也像周衝那樣發過誓。

 

但是總在不經意的瞬間,我覺得自己像她。

 

回到剛剛的問題,我們小時不想成為父母那樣的人,可事實往往怎麼樣呢?

 

在凝望深淵的同時,我們也被深淵所凝望。

 

最後,我們自己也變成了深淵。

 

父母怎麼避免成為加害者?

 

有人問,原生家庭的傷害能被治癒嗎?

 

網友回答:能,但是要完全治癒,很難。

 

所以,父母從一開始避免原生家庭對孩子帶來傷害,就很有必要。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又該從何做起呢?

 

我們可以從以下3個問題開始,一一探討:

如何判斷原生家庭有問題?

 

我是否有尋求過治癒的方法?

 

有哪些治癒原生家庭傷害的方法?

問題一:如何判斷原生家庭有問題?

 

一些小方法,可以作為參考。

 

·總是感覺自己與周圍人格格不入,習慣也與他人不同。

 

·習慣以抱怨、指責的方式處理問題。

 

·周期性失眠,常常感到情緒低落。

 

·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歇斯底裡。

 

以上只是一些依據,如果我們發現原生家庭對自己確實帶來了傷害,就要重視起來,不要讓這種傷害愈演愈烈。

 

問題二:我是否有尋求過治癒的方法?

 

比如,我有積極尋求過一些方法和途徑,試圖治癒自己嗎?

 

如果有,那麼恭喜你,你對自己有著較清醒的認知,並在努力尋求解決方法。

 

在面對再生家庭(自己組建的家庭)時,會比認知淺的人,更有可能走向幸福。

 

問題三:有哪些治癒原生家庭傷害的方法?


方法一:通過合理途徑,宣洩出自己積壓的情緒。

 

曾經有朋友給我推薦了一個帖子,說在討論原生家庭呢。

 

我粗略地看了一下,裡面的言論幾乎都在發洩,抱怨自己父母做出的種種「惡劣」事跡,吐露自己的不幸。

 

雖然看起來,他們的父母是都是「十惡不赦」的。

 

但是這個方法,我們可以借鑑。

 

或許可以不用如此極端,但是可以去尋求一個合理且適合自己的途徑,比如,跟身邊好友傾吐往事,跟伴侶訴說曾經的不堪,甚至可以把它寫進日記本。

 

有些事說出來之後,就會輕鬆很多。

 

方法二:自我剖析,然後重新歸因。

 

首先,是自我剖析。找出原生家庭傷害你的「關鍵部分」,它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有好幾個。

 

比如,我小時候常常被父母否定,所以自卑是我的「關鍵部分」。

 

接著,重新歸因。仍舊以我為例,小時候父母否定我,我變得自卑,但我可以試著找出自己的優點,像是同事對我的認可,朋友對我的評價;對於父母的評價,去重新分析原因:他們只是因為攀比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固化,所以總是貶低我,而不是真的因為「我不夠好」。

 

方法三:有意識地改變不滿意的行為。

 

在一張紙上或者手機上,列出你目前有所察覺的不滿意的行為。

 

一旦這個行為再次出現,就立馬喊停,努力切換成你認為正確的另一種方式。

 

所謂的「正確」,指的是正面、積極的行為。

 

比如,當孩子考試考砸了,在想要責備的時候,意識到行為的不妥,立即停下。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先詢問孩子考砸的原因,並幫助孩子分析。

 

一開始,這個方式或許很難,因為原生家庭中的行為已經潛移默化給我們,形成了習慣。

 

但是,我們也可以讓這個方式成為習慣!

 

最後,引用楊童舒在發文中的一段話,送給各位父母:

 

你總會遇到一個人,一件事,將破碎的你逐個拼起,像一隻溫暖有力的大手緊緊握著你向前跑,再喚醒你生命中本能的愛,告訴你別怕,你也可以好好生活,然後治癒別人。

相信,我們可以慢慢治癒原生家庭在身上留下的傷痕。

 

也相信,我們可以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幸福的家庭!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有幫助到你或帶給你啟發,可以點一下在看哦!

本文部分引用內容來源:Knowyourself在知乎的回答。首發ABC微課堂(ID:abcweiketang),每日分享家長教育心得和小學語文、作文、數學、英語等各科學習資料。讓家長少犯錯誤更優秀,讓孩子少走彎路更卓越,為孩子學習成長保駕護航!轉載請聯繫微信:xgdc001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以家人之名》電視劇的開播再次把原生家庭這個話題引上熱搜。該片講述的是三個原生家庭遭遇過不同傷痛失去母親的孩子,機緣巧合下湊在一起成為了兄妹。大哥凌霄、二哥賀子秋、妹妹李尖尖在兩個爸爸的撫養下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的故事。
  • 《以家人之名》中,凌霄的原生家庭之痛怎麼破?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已經落下帷幕,但是有關劇中的種種話題還在持續。尤其是有關陳婷,有關凌霄的原生家庭之痛,更是人們熱議的重點。不得不說,這原生家庭之痛,猶如噩夢一般,讓人崩潰。那麼,這原生家庭之痛,該怎麼破呢?近日,在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叮咚上線!老師好》中,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沈奕菲就很認真地跟大家探討了這個話題。沈奕菲教授指出:沒有一個原生家庭是完美的。與其抱怨,不如積極改變,努力跳出原生家庭的制約才是正解。
  • 《以家人之名》領跑夏日好劇 創新解讀原生家庭的痛
    由華策出品,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播出的《以家人之名》從開播以來引發各路網友激烈討論,頻頻登上熱搜,各路榜單成績一路飆升。今天起《以家人之名》圓滿收官,為走心的&34;話題重新定義親情對一個人成長的意義。故事中原生家庭產生影響極大的三位角色分別來自三個家庭,特別是女主家中兩位哥哥的身世遭遇十分令人心疼不已。
  • 《以家人之名》大哥沉默小哥害怕,破碎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以家人之名》正在熱播中,該劇講述了三個沒有血緣關係、在原生家庭遭遇過不同傷痛的孩子,機緣巧合下湊在一起成為了兄妹。大哥凌霄、二哥賀子秋、妹妹李尖尖在兩個爸爸的撫養下相互扶持、共同成長。高中畢業後,兩個哥哥回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一邊是彼此認定相互珍惜的新家人,一邊是無法選擇但關係淡漠的親生父母,他們在兩個家庭中迷茫徘徊。
  • 《以家人之名》:將原生家庭的痛,熬成了糖
    由華策出品的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已在湖南衛視播出過半,收視熱度持續走高。李尖尖、凌霄、賀子秋相互扶持著長大,從幼時到高中生再到職場人士,從分別九年到再次重逢,三兄妹的成長和關係的變化牽動著觀眾的心,引發了熱議。有網友點讚:「《以家人之名》甜中帶虐、笑中帶淚,將觀眾情緒拿捏得死死的,怎麼看都看不夠」。還有網友表示:「這部劇滿足了我們對家庭以及親情的所有美好想像。
  •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近期一部《以家人之名》的電視劇引起熱議,劇情雖然輕鬆幽默,可我看的卻有點沉重。引起了我的一些關注和思考。劇中的凌霄是個陽光大男孩,對待身邊的人都謙和有禮,所以一直是齊明月視為「男神」,可就是這樣一個溫暖的人,每當遇到自己的母親卻冷若冰霜,主要就是因為一直沒有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他常常會在深夜夢到自己被鎖在家裡而不能出去求救,所以才導致自己的親妹妹意外去世,他一輩子除了活在自責內疚中,還要被自己的母親一遍遍折磨,可見凌霄是多麼可憐。
  • 《以家人之名》:如何將原生家庭的痛,熬成糖?
    近日,正在熱播的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以溫馨的家庭日常和高甜暖心的跨血緣兄妹情掀起了觀眾的追劇熱潮。 該劇聚焦於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李尖尖、賀子秋與凌霄。
  • 《以家人之名》: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忍直視
    熱播電視劇《以家人之名》是由丁梓光執導,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等主演的青春成長治癒劇,於2020年8月10日播出。該劇講述了3個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組成了一個非血緣關係的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逐漸治癒了內心的傷,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成為了更好的人。
  • 《以家人之名》:將原生家庭的痛,熬成了糖,提前觀影
    《歡樂頌》中的樊勝美、《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安家》中的房似錦、《不完美的她》中林緒之,都或多或少在成年的生活裡帶著原生家庭之痛。《以家人之名》卻反其道行之,「跳出」血緣連結的原生家庭來觀察家庭對人成長的重要性。劇中,因為家庭變故,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成為了彼此新的家人。
  • 以家人之名,凌霄一生的痛
    《以家人之名》劇照《以家人之名》於8月10號晚在某衛視上線,劇荒的我才追了前幾集,就被其中的一個小劇情 有一天,當凌霄和鄰居家的小女生李尖尖一起放學回家時,迎面正碰上拎著箱子走出來的媽媽。年幼的凌霄,沒有說一句話,就這麼靜靜地看著母親,那雙幼稚的眼睛裡,流露出來的那般無助、難過、害怕、膽怯的眼神,讓人看著是那麼的心疼。 而她的媽媽,遲疑了一下,又毅然拉著箱子,從兩個小孩子面前走過。背後傳來李尖尖的聲音:「阿姨,你不要凌霄了,那就給我了,我正好缺一個哥哥。」
  • 《以家人之名》原生家庭三個小孩心中的「痛」!
    《以家人之名》是一部家庭都市情感劇,取材於現實生活,卻高於現實生活,將藝術與現實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充分展示每個人的個性和「傳奇」人生,讓他們都有獨特的靈魂和故事,他們的故事與我們今天的孩子有太多相似,劇中呈現了戲中有「真」生活場景。
  • 《以家人之名》:原生家庭的「悲傷」,靠「溫情」治癒
    2020夏,一部原生家庭的情感劇集再次橫空出世, 開篇就有了8.6的高分,儼然成為了下半年國產劇的爆款預定,它就是《以家人之名》。該劇緊扣現實主義,將鏡頭聚焦在了當代社會家庭的現狀,展現出了破碎原生家庭的群像和親情愛情友情的傷痕治癒。
  • 聚焦90後原生家庭的愛與痛《以家人之名》開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家人,讓彼此成為更好的人。由丁梓光執導,譚松韻、宋威龍領銜主演,張新成特別出演的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8月10日將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首播,芒果TV全網獨播。
  • 解讀《以家人之名》中的幾對父母:請不要忽視原生家庭隱藏的痛
    文|遇見小媛最近《以家人之名》在螢屏熱播,劇中的人物情節獲得觀眾的一片好評。劇中李尖尖、賀子秋以及凌霄三人之間的親情和愛情演繹得直逼人心。當然,今天我要給大家解讀的不是他們三,而是劇中幾對父母的行為:因為有血緣,所以不能反抗,請不要忽視原生家庭隱藏的痛。
  • 《以家人之名》「自私」的陳婷:打著家人的旗號,做傷害家人的事
    最近,有一部講述原生家庭故事的電視劇開播了,叫做《以家人之名》。看到劇名後,我腦海裡立即出現了一句話,叫做以家人之名,做出傷害親人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親情的綁架案例太多了。果然,看了幾集後,我就特別討厭凌霄的媽媽陳婷。
  •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凌霄太懦弱!跟尖尖接吻治百病?
    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主演的《以家人之名》終於大結局了!可喜可賀。本來定好的40集,幹起了《知否》和《陳情令》的騷操作——強行拉長劇集長度。只為了給劇多維持一些熱度,賺取更多的流量。這兩個哥哥一個是宋威龍飾演的凌霄,另外一個則是張新成飾演的賀子秋。本來是三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可是卻擁有了超越親情,看似比家人更親的一家人。這部劇前期講述了很多關於原生家庭的痛。關於原生家庭成長環境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陰影。
  • 《以家人之名》中的5位媽媽,沒一位稱職的:家人是愛,也是傷害
    近幾年來,家庭劇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而近期播出的家庭劇《以家人之名》剛剛開播就收到好評無數,在豆瓣上直接給出了8.4分的高分齊明月的媽媽:金玉香金玉香和《小歡喜》中喬英子的母親宋倩有很多相似之處。對孩子進行打擊教育。
  • 《以家人之名》以愛拯救原生家庭
    來源於:黃河票務網9月6日,由湖南衛視和芒果TV同步播出的《以家人之名》溫暖收官,歷時一個月的追劇時光也告一段落了,看到最後,大哥小哥童年心結逐漸打開,觀眾也是直呼:太讓人心疼了!《以家人之名》以愛拯救原生家庭今年夏天最熱播的,以「原生家庭」為核心的青春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是由譚松韻、宋威龍領銜主演,張新成特別出演的。這部劇講述了三個不同原生家庭的孩子,因為某種原因聚集在一起,與兩個爸爸組成「搭夥家庭」,三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相互扶持、相互治癒彼此內心的傷痛,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 熱播劇聚焦原生家庭 《以家人之名》暖哭觀眾
    ,我在這裡呀」令人心疼前幾集的劇情交待了三個孩子在原生家庭的傷痛經歷,女主李尖尖的媽媽因意外去世,父親李海潮開了一家麵館,呵護女兒長大;樓上住的是警察凌和平一家,兒子凌霄小時候與小女兒單獨在家時被媽媽反鎖,妹妹不慎被核桃噎住而去世,媽媽心結難解,怨恨家人,最終拋棄孩子離家;有人把賀子秋的媽媽介紹給李海潮認識,希望他倆搭夥過日子,沒想到賀子秋的媽媽跟李海潮借錢之後就把兒子丟下,被親生父母接連拋棄的賀子秋自小懂事成熟得像個大人
  • 《以家人之名》開播後,從凌霄和賀子秋看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以家人之名》8月10號火熱開播,這部劇講述了因為家庭變故,三個原生家庭缺失的孩子組成了新的家庭,成為了彼此依賴的新家人,三兄妹相互扶持與過去和解,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故事。李海潮和尖尖都當他是家人,是尖尖的小哥,是李海潮的親兒子,但是身邊的閒言碎語時刻提醒他他只是住在別人家,寄人籬下低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