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眾眼中出道十七年的林採欣是市場上的遺珠,當年好不容易收到一首《心牆》卻被以訛傳訛被誤會成郭靜才是原唱,當年唱片公司也乾脆讓郭靜再唱一次;加入團體Roomie時也展現優異的舞蹈、演唱實力卻因公司改組而無疾而終(另一位Roomie成員為小男孩樂團的米非),即便如此林採欣憑藉著多年演出經驗以及創作,在2017年推出個人首張專輯《聲優》,當中聽見許多優秀地音樂人傾力獻藝,終於讓更多人認識林採欣,而2018年推出的《守夜人》則由林採欣全創作,更讓人見識到林採欣除了歌藝之外的音樂才華。
《守夜人》的封面形象維持前作黑色調,企劃上將10首歌分為四個段落,彼此相互連接相當別致,在音樂方面運用了大量的弦樂打造出大氣澎湃的聽感,也讓歌曲聽來更紮實,也與林採欣的聲線相輔相成,整張專輯由概念、故事一氣呵成,相當精彩。
專輯裡的無眠者由三首歌曲《繭》、《面壁者》、《不安眠》構成,在編曲上用了許多古典樂器,並用了小調,使歌曲環繞著憂鬱的氛圍,三首歌由《繭》作為開頭曲帶出千軍萬馬的氣勢,到《面壁者》的古典節奏,《不安眠》的緩和,營造出張力十足的奇想。
從《可樂》、《瑜珈》、《十二年》構成的第二個章節-《三個女人》,以鋼琴為主曲轉為明亮,林採欣也換上更柔美的唱腔,從中聽見三段截然不同的故事,展現出林採欣的敘事功力,同時也正中市場口味。
相較於前兩章第三章聽不懂的歌就顯得更有個性了,無論是由鋼琴的loop構築而成的《黑白》或是乾淨舒暢的《聽不懂的歌》,都顯示出林採欣在唱作上的多變性,其中聽眾認為最別出一格的便是由呆寶靜跨刀的《查無此人》,無論唱腔或是歌詞對帳方式都讓聽眾想到王菲的《不留》,在迷幻中又維持聲音的透度相當不易,而穿插的饒舌更為顯歌曲的個性。
專輯最末也是最後一章-晨光,以《歲月有痕》作為收尾,以三拍式的節奏使歌曲聽來活潑跳躍,如同時光機般,帶領聽眾去思考回顧自己的過去,在編曲上帶有古典美感,在故事結束前將專輯轉為愉悅輕快。
林採欣的《守夜人》給了聽眾無邊際的想像,音樂從華麗到單純,從沉重到輕快,不變的是林採欣的聲音,溫柔流暢地守著聽眾,在樂器及音樂上沒有過度的修飾,以真實的樂器,創造出音樂所賦予的張力,同時也成功地表現出林採欣紮實的基本功,也不枉費苦熬多年的能量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