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中央歌劇院是隸屬於文化部的國家歌劇院,成立於1952年。在革命聖地延安組建的中央管弦樂團和魯藝文工團,是其前身。1943年在延安創作演出秧歌劇《兄妹開荒》,1945年在延安演出民族歌劇《白毛女》。中央歌劇院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時至今日,中央歌劇院在亞太地區是最具規模實力和人才優勢的,代表國家的歌劇藝術水準,是我國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
團隊實力雄厚。劇院所屬的歌劇團、合唱團、交響樂團、舞臺美術設計製作中心和舞美工廠等,聚集著一大批國內外頗具實力和影響力的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導演、劇作家及舞臺美術家。歷任院長有李伯釗、周巍峙、盧肅、趙渢、馬可、李凌、劉蓮池、王世光、陳燮陽、劉錫津、俞峰等。現由黨委書記袁平主持工作,班子成員有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副院長劉雲志,副院長鞠雄志、楊雄、麼紅。
藝術成果豐碩。春秋更替,歲月如歌。回首60多年的發展歷程,留下了一道道閃光的足跡:創編了一大批優秀劇(節)目,曾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獎」,文化部文華大獎、文華新劇目獎、文華表演獎等100多項國家級大獎。劇院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博鰲亞洲論壇、APEC峰會等重要外事活動中出色完成演出任務,為國家贏得了榮譽。劇院先後在中國首演、推出並保留了一批世界歌劇經典劇目,主要有《圖蘭朵》《茶花女》《蝴蝶夫人》《卡門》《藝術家生涯》《弄臣》《費加羅的婚禮》《鄉村騎士》《塞維亞理髮師》《丑角》《霍夫曼的故事》《伊斯國王》《蝙蝠》《湯豪塞》《女武神》《費德裡奧》《齊格弗裡德》《眾神的黃昏》《託斯卡》《萊茵的黃金》等;積累並創作了一批中國歌劇作品,如《白毛女》《劉胡蘭》《草原之歌》《第一百個新娘》《馬可•波羅》《霸王別姬》《山林之夢》《紅幫裁縫》《北川蘭輝》《我的母親叫太行》《紅軍不怕遠徵難》等。是讓觀眾最早認識了解上演世界經典歌劇,讓觀眾喜愛並追捧中國歌劇的藝術院團。
演出國際化。劇院一直保持其國際性、引領性、開放性特點,長期代表國家活躍在國際藝術交流舞臺上,曾先後前往義大利、法國、芬蘭、美國、日本、印度尼西亞、敘利亞、阿爾及利亞、瑞士、摩洛哥等國家演出中外歌劇。普契尼經典歌劇《圖蘭朵》,自劇院1989年引進到國內以來,已成為劇院重要的保留劇目。劇院版《圖蘭朵》詮釋的是有感動、有熱情、有信念的故事,其中包含了中國的元素和中國的文化。作為劇院的代表作先後在開羅、大馬士革、羅馬及普契尼故鄉塔湖等地成功演繹,得到了包括普契尼專家和業內外人士的一致讚譽。2016年4月,劇院赴匈牙利「布達佩斯之春藝術節」演出,獲得巨大成功和高度讚譽,受到文化部領導、我國駐匈大使和匈牙利藝術節組委會主席的高度評價。同年10月,劇院又赴瑞士演出《圖蘭朵》,繼續在國際舞臺上,讓觀眾欣賞到《圖蘭朵》的精湛藝術,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中,揭開東方大國的神秘面紗。
藝術多元化。國運昌,文運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伴隨著文化藝術的偉大復興。在藝術發展的道路上,劇院的演出形式日益豐富,除保留完整版的歌劇演出外,創意性的歌劇音樂會、情景歌劇音樂會,也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和好評。從歌劇到交響音樂會再到合唱音樂會,劇院藝術家們都在不斷推陳出新,使觀眾更容易接受和喜愛高雅藝術。2016年5月劇院以普契尼經典歌劇《蝴蝶夫人》參演「國家大劇院歌劇節」;同月,赴武漢成功舉辦「2016·琴臺歌劇周」,以歌劇音樂會的形式成功演繹《圖蘭朵》《蝴蝶夫人》《託斯卡》和《白毛女》四部歌劇,在武漢掀起歌劇熱的狂潮,引爆了觀眾對歌劇藝術的渴求。劇院每年在國內演出不下百場,足跡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從文化惠民公益演出到鄉村、工廠開展深扎活動,從高雅藝術進校園到國際藝術節,藝術家們從祖國的最北端到最南端,從東部沿海到西部高原,不論在祖國的哪個角落始終代表著國家隊的形象,深入一線,為民演出。用音樂傳遞愛、希望和夢想。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的大型活動中,劇院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信念永恆》——建黨95周年音樂會;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承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電視文藝特別節目——偉大的旗幟》的節目錄製;承辦了文化部的《紅旗飄揚,歌聲嘹亮》——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群眾歌詠大會。為黨獻禮,為祖國的繁榮與昌盛縱情歌唱。
春風化雨,人和景明。劇院堅持以「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為辦院宗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組織開展各類深扎活動,僅2016年就深入黎川、遵義、吉林、玉樹等地的鄉村、學校、敬老院等開展一系列的演出及結對幫扶活動,讓高雅藝術深深紮根於現實生活和人民群眾沃土之中,把最好的豐富的藝術作品奉獻給人民。中央歌劇院是一個和諧溫馨、積極向上和能打勝仗的堅強集體,聚在一起是「一團火」,分散開來是「滿天星」。每個人都在不斷地發光發熱,連成片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並迸發出絢麗的色彩,照亮那些不曾相識相知的人,並創造出每一個值得紀念的瞬間和回憶。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深耕60餘載,歲月的足跡清晰地記載著劇院一幕幕閃光的歷史。從歷屆院領導苦心創建劇院品牌,到今天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以接力擔當精神代代相傳。未來幾年,劇院將建成屬於歌劇人自己的大劇場,實現幾代歌劇人的夙願和夢想,為劇院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走過60多年,劇院將繼續堅持崇高的藝術理想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櫛風沐雨創新求變,立足高原勇攀高峰,不斷再創藝術輝煌,走向中央歌劇院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