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習中的理性智慧: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

2021-01-13 歷史國學教堂

在生活中,社會上曾掀起一陣氣功熱。那些煞有介事的大氣功師們,還煞費心機地把老莊、佛陀等說教,也一股腦地納入氣功的軌道,加以闡發。

如此這般一來,佛典所說種種神通,哪有被放過之理?常聽人們說起,練功練到一定程度,有什麼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乃至所謂的漏盡通之類。

按照佛教說法,不管「五通」也好,六通」也好,都要以慧為體,就是要以「慧為自性」,在修習四禪的過程中才能逐步獲得。大智度論中說菩薩的「五通」,只有佛才能得「六通」。

當然,背離佛道,修習外道,也可獲得「五通」,所以後世又有「五通仙人」的說法。其實,所謂「通」,亦即「悟」的意思。從本質上講,所謂「五通」,就是用理性智慧察知一切的意思。

比如得「神足通」可以飛天入地,出人三界,變化自在;的「天眼通」可見六道眾生此死彼生,苦樂境況和一切世間種種形色;的「天耳通」可以聽到六道眾生苦樂憂喜之聲,和世界上的種種其他聲音;的「他心通」可以獲悉六道眾生心裡想些什麼;的「宿命通」可以了解自己一世二世三世,百千萬世所做的事,乃至六道眾生所做的事。

以上所說,無非都是心的感通,並不是真的就在客觀現實生活中能夠如此這般了。心有通悟,精神意識就自能在縹緲恍惚中上天入地,出人三界,變化自在,而那個客觀存在現實的人,則終究仍然安坐於一室之中,這就是「神足通」的實質。

其他各種各樣的神通,看來也大抵只是如此而已。否則,所謂「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豈非也可把它看成為是神通了?這自然是荒誕不經的。

可是愚痴者卻偏偏不懂,或聽不進這些道理,以為一味修習,就可真的上天人地,視聽八遠之外了。其結果自然是,鮮有不以失敗而告終的。

此外,還有一種無稽說法,認為通過修習,可以獲得別人沒有的「第三隻眼」,或者練成用耳朵看東西的神通,這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練成特異功能。

帶著這些念頭學習氣功或者學佛,自然是荒謬的。因為從佛門教義來說,這種念頭完全是貪慾的反映。佛是反對貪慾的,一有貪慾,精神就顛倒了。

記得釋迦摩尼曾經這樣說過:「比丘們,病有兩種。一種是肉體的病,一種是心智的病。肉體的病有人可以終生不生,可要終生不生心智的病,那就難了。」以上這種被貪慾牽著鼻子,妄想練成客觀所具「五通」,或者特異功能的人,就是心智染病的一種表現。

所以佛門修習,要緊的還是心智培養,對於理的領悟。由此引申,平時我們為人處世,對於一些日常瑣事,完全沒有必要斤斤計較,因為這樣難免不起貪者之心,或者說是執迷不悟。

「從五更枕席上參勘心體,氣未動,情未萌,才見本來面目;向三時飲食中諸練世味,濃不欣,淡不厭,方為切實功力。」「雲煙影裡現真身,始悟形骸為桎梏;禽鳥聲中聞自性,方知情識是戈矛。」

為人處世,如果修不到這層理性的智慧,又怎能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把個患得患失之心拋到九霄雲外呢?

由此掀出一層,富貴是無情之物,看得它重,它害你愈大,所以貪商旅而戀金谷者,終被一時之顯禍;貧窮是耐久之交,處得它好,它益你愈深,故而樂簞瓢而安蔽居者,享盡百載之清福。

「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冷」為客觀、冷靜。修習者著的個「冷」字,那就為人處世,理路通透,不執不迷了。

相關焦點

  • 菜根譚的處世之道:冷眼觀人,冷耳聽語
    人不能高群索居,更要有觀察他人的能力。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站在邊上的人是看得最清楚的。如何觀察如何處事成為了我們每個人需要了解的一個話題。《菜根譚》中說道:「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覺,冷心思理」,四個「冷」字道出了知人知己的學問。
  • 女人到了中年,要學會做一個冷漠的人,餘生會越過越好
    蔡康永說:「我鼓勵大家做一個冷淡的人,過於熱情不是一個人維持良好關係的方式。」人,不要自作多情,生活中真的沒人在意你。你在大部分人心裡根本就不重要,所以,你的溫暖要給對的人。做人多點自知之明,少一點自作多情。不虧待每一份熱情,不討好人任何的冷漠,當別人不需要你的時候,你要學會自己走開。
  • 餘生,勸你做個「冷淡」的人
    那人竟然急了,說:「你不願意幫忙就直說,這寫得不好,不耽誤我時間麼!」隨後,他又在親戚群裡抱怨:「這點小忙,都不願上心。」後來,他還是拿著我寫的稿子去演講了,聽說名次還不錯。那件事沒過多久,他又來「義正言辭」地要求我幫忙。這一次,我拒絕了他。用人情來捆綁的「熟人」,不是真正的「熟人」;因無法幫忙而絕交的「朋友」,不算真正的「朋友」。人啊,不要因為一段關係而為難自己,也不要因為一種情分而折磨自己。
  • 明知不問是修養,看穿不言是智慧(深刻)
    世事洞明的人,通曉世情冷暖;人情練達的人,不讓他人難堪。有時候,明知故問的嘲諷,比聲色俱厲的責難,更讓人心寒。別人的短處,心知就好,不必揭穿;未愈的傷口,若不能醫,切忌撒鹽。成年人的世界裡,面子可以自己看輕,卻不能不留三分給別人。知人不必言盡,責人不必苛盡,知人不評人,知事不鬧事。
  • 冷眼看臺灣、冷眼看中國、兩岸風雲冷眼觀等104本冷眼書籍;以及臺灣監獄黑幕等32563本臺灣相關書籍pdf下載或紙質書快遞
    10097242,000000576635,兩岸風雲冷眼觀,黃嘉樹著,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419,7801280814,冷眼觀蟹,房思玉著,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0,254,780642343510538735,,李敖大全集  13  冷眼看臺灣,(臺灣)李敖著,,1999,,10863719,000005161091,心術學  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千高原編著,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2,440,780120319411039497,000000068299,冷眼看王朔  從王朔攻金庸罵魯迅談起
  • 冷眼看花VS風雨同心|詩詞步韻集
    聽一首歌,填一首詞冷眼看花VS風雨同心【採桑子九月】步韻/冷眼看花遠方寂寂諸神滅,月下何歡。月下何歡,淚眼風乾數萬年。木頭馬尾雙粘合,不贅多言。不贅多言,野草無名覆曠原。【採桑子九月】原韻/風雨同心木頭馬尾聲嗚咽,一曲悲歡。一曲悲歡,穿越時空幾萬年。
  •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二章告訴我們要靜處觀心,冷眼觀世界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二章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大自然,五顏六色,色彩繽紛絢麗,過於沉迷,會使人眼花繚亂;音樂可以調心,但過於嘈雜,會使人心煩意亂,聽覺失靈;食物是用來充飢的,食物過於豐盛,會使人傷胃乏味;狩獵可以陶冶情志,過於縱情,會使人心情放蕩發狂;物品是滿足日常需求的,過於追求難得的稀有之物,會誘使人行為不軌。因此,聖人只求溫飽而不過於追逐聲色之欲,所以提倡摒棄物慾的誘惑而保持寧靜知足的生活。
  • 做人要冷眼觀世界,讓那些不聽勸告的人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
    你永遠不可能叫醒一個沉睡不願意醒來的人,任何勸說都是多此一舉毫無意義。這個時代類似西戎王的人並不少見,他們不撞到頭破血流是不會回頭的。面對這些人,即使最頂級的能言善辯之人,也無法讓他們的醒悟,讓他們能夠迷途之返。面對這樣的人你唯有選擇沉默和遠離,讓他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吧!你只需要冷冷的看著就可以了。春秋時期,齊國大軍將要進攻宋國,宋王派人去偵察齊軍到了什麼地方。
  • 俗語:「但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說的是什麼意思
    (文/江梳留影)「但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這一期的俗語也比較有意思。說的是人不要像螃蟹一樣,橫行無忌,否則早晚會跌一個大跟頭。至於為什麼要這麼說,這一期就說下這個俗語。螃蟹的行走方式,基本上每個人都知道,都是橫著走的。
  • 《耶穌頌》大真篇 第十七章 耶穌的智慧觀——嬰孩、瞎子和尋寶人
    面對浩瀚的宇宙,深邃的穹蒼,我們要特別謹慎、謙卑,因為畢竟我們在造物主面前是被造物,是被養育的,是這麼一種有限的智慧。這種智慧算不算得上智慧,是個問號,打個問號的。自古以來人類中最有智慧的人,都發現了人類智慧的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