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章然 通訊員 張硯春
杭州街頭大的理髮店都沒開門,我們的頭髮怎麼辦?
眾多關閉的卷閘門裡,位於下城區新天地街97號的一家名叫「秀髮舞臺」的小店,開門了。
下午時間,店裡兩個理髮位上都坐了客人。任翠英一個人都點忙不過來。
小店面積大不,主營理髮,平時也帶著做做簡單的美容。老闆、小工都是任翠英一個人。
她是安徽阜陽人,2006年就在石橋街道楊家村開理髮店,之前在楊家沁苑,後來拆遷搬到這裡,平時做的都是附近居民的生意,洗剪吹30元,老年人的話,可以優惠10元,70歲以上的老人有時候免費,所以小店還挺受歡迎。
往年,除了大年初一,一年364天小店都開門。今年情況特殊,任翠英的小店暫時關了,一關就是20天。
「這些天在家閒得渾身不自在。」她說,這個店面一年的租金將近5萬塊,算上水電都超過6萬了。
雖說過年期間她也沒出門,不過經常打電話問問社區,什麼時候能夠開工。
昨天晚上,她終於接到了楊家社區的通知,民生保障類店鋪只要籤個承諾書,具備「口罩、綠碼、消毒、測溫」四要素就可以開門營業了。
任翠英又高興又為難。「能開門做生意最好不過了,但是現在物資緊缺,口罩也沒有,怎麼辦?」
社區有部分用於一線防控人員的口罩儲備,聽說了她的困難,又考慮到轄區內老年人很長時間沒理髮確實有這個需求,決定暫時支援大家一些口罩。
上午11點,口罩送到任翠英店裡。她已經做好了店內的消毒工作,拿出準備好的測溫槍和綠碼,社區和石橋市場監督的工作人員仔細核查了店裡的證照及準備工作,正式通知她,「可以營業了」。
正說著,有兩個楊家社區居民路過。「任大姐,開門了?正好給我修一下。」說完,居民主動拿出綠碼,大姐趕緊跑過去測體溫,引他們進店。
有個正在理髮的大哥說,他大年三十上午才放假,那時候找理髮店就不怎麼找得到了,所以沒理髮就過年了。「我今天出來碰碰運氣,沒想到還真讓我找到理髮店了。」這位大哥撣撣脖子裡的碎頭髮,看著清爽的髮型,很滿意。
同時開張的還有丁慶華的店。
他是蕭山湘湖家園小區一家社區理髮店的店主。這是一家無聲理髮店,在經過一系列的復工準備後,今天丁慶華也復工了。
照例早上7點鐘來到理髮店,開門後,大伯大媽陸陸續續進來了。
男顧客要求剪短頭髮,剃鬚,修剪鼻毛,老三件套。女顧客要剪短劉海的很多。
丁慶華數了數,到中午11點來理髮的顧客已經有10個了。
「復工了,開心!」丁宅在家都好幾天了,今天終於能繼續做他最喜歡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