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茉莉媽咪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都晚上8點了,怎麼還不回家?」只要孩子出門,就要時時刻刻匯報自己的行程。這是很多家庭常常出現的畫面。
孩子長大以後,對父母的依賴越來越少,但是父母總是習慣為孩子扛起一切事情,卻不習慣退出他們的生活。
01伊能靜的教育觀:得體地退出,才是媽媽給你最好的成人禮
52歲的伊能靜最近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讓觀者看到了成熟女性的魅力。其實,她還是一位細膩睿智的好媽媽,在教育子女方面,總是能讓我們學到非常多的道理。
伊能靜在《理想家》的節目中,談到了這樣的教育觀念:
「小時候給他最大的依賴和愛,長大後學會第一個離開,爸爸媽媽就是這樣的一個角色」
在兒子18歲生日的時候,她認為孩子的生日就是應該和爸爸媽媽一起慶祝,在現場幫他切蛋糕,今年也不例外。伊能靜花了很多心思去準備生日派對,幫他策劃、約朋友、租場地、布置現場,但是兒子問伊能靜「你要帶著妹妹來參加嗎?」
這句話突然讓伊能靜意識到,孩子長大需要自己的空間了,自己該離開了。自己應該無微不至地照顧她的角色中退出,讓他自己去經歷他的生活。
所以在他生日的當天,伊能靜帶著妹妹和切好蛋糕後,把整個場地留給孩子,並且和兒子說,「因為你已經18歲了,你可以和朋友們玩過12點,媽媽還給你們備了些啤酒」,然後帶著妹妹回家了。
她明白愛是放手,得體的退出,是給孩子最好的成人禮。只要孩子需要自己的時候,做父母的永遠都在這裡,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
伊能靜的理念得到了眾多網友的點讚!談到兒子女裝爭議,他表示兒子長大了有自己的選擇,他要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童年時期我們可以給孩子足夠的依賴,長大後更應該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02為什麼媽媽要退出孩子的生活?
一、不讓孩子感到窒息
從小到大,父母是孩子最結實的依靠,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父母習慣把孩子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替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煩惱和憂愁。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會有自己的生活圈,父母有父母的擔心,但是不能讓父母的擔憂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給孩子適度的空間,適度地幹預孩子的生活,這樣才不會讓孩子感到窒息。
二、讓孩子獨立成長
孩子需要獨立地去適應社會,很多青少年越來越叛逆,不願意順從父母的要求,主要原因在於父母總是以自己的想法去參與孩子的生活。
實際上,孩子很多時候可以獨立地去處理生活中的事情,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適當的放手,讓孩子獨立的成長,他們應該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父母一味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做決定,那孩子又何時才能長大?
03如何得體地退出孩子的生活?
一、捕捉孩子釋放的「信號」
媽媽要對孩子多多觀察,在不經意間的日常生活中捕捉孩子釋放的「信號」,孩子出去玩,詢問父母可不可以晚回來,父母要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想要和小夥伴們單獨相處,父母就要給孩子私人空間。
做一個細膩睿智的媽媽,不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受到家長的壓力。
二、不插手孩子的生活
孩子在成長中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願,讓他們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父母要明白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父母總是為孩子選擇和做決定,會剝奪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體驗;事無巨細地照顧,會喪失孩子獨立面對生活的能力。
三、幫助孩子養成習慣
從兒童獨立意識的培養入手,父母應該在兒童成長的各個階段逐步引導他們。讓孩子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之後,這樣父母才能更及時、放心地退出孩子的生活。
在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媽媽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和支持;在孩子成年後的旅途中,媽媽則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空間。得體的退出,才是每個媽媽給孩子最好的成人禮。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大家喜歡伊能靜嗎?評論區說說大家對伊能靜教育觀念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