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廈行誦讀日
廈門銀行
廈門銀行「廈行誦讀日」活動自2019年開展以來,全行上下每周誦讀,形成了良好的閱讀氛圍。在此基礎上,今年,總行人力資源部、讀書影視俱樂部和主持人俱樂部組織開展系列專題「領讀廈行」活動和「我與經典」主題徵文比賽,吸引了近百名選手參與。他們用心誦讀,將真摯的情感幻化成動聽的聲音。他們全情投入,將所感所悟用文字記錄。他們在活動中收穫成長,收穫快樂,收穫榮譽!
經過微信票選,行內外評審組評選等多種形式,最終產生「領讀廈行」活動獎項15名,「我與經典」主題徵文比賽獎項23名,專題活動團體獎3名,讓我們為他們點讚吧!
「領讀廈行」活動獲獎名單
「我與經典」主題徵文比賽獲獎名單
「廈行誦讀日」系列專題活動
「最佳組織獎」獲獎名單
廈門業務管理總部
福州分行
總行公司業務直營部
部分優秀作品賞析
朗讀者:廈門業務管理總部 黃清霞
點上方播放鍵收聽
朗讀者:總行辦公室 曹冠雄 吳數萍
點上方播放鍵收聽
朗讀者:泉州分行 嚴凱翔、連喆羚、王建青
點上方播放鍵收聽
《四民有務,各得其樂——讀<刀鋒>有感》
作者:重慶分行 魏娜
上下滑動閱覽
讀毛姆《刀鋒》的過程,仿佛一場猜謎之旅。每當我自認為已概領全書要義,之後就會被毛姆「啪啪打臉」,最後又不得不承認,一路「打臉」到全劇終,我確切實
受到了毛姆對書中人、對書外人的最大溫柔。
說實話,如果不是枯燥無味的出差路途、加上全書恰好的篇幅,我真不會翻開一本起名《刀鋒》這樣冰冷、鋒利書名的書。在書名的誤導下,我始終有一種先入為主的錯覺,這是一本批判性小說。以至於我在開篇讀到拉裡–達雷爾在一戰中服役於空軍,因出任務遭遇空襲,好友為救他而犧牲了生命,致使他因內心困頓而在退役後與周遭格格不入,最終與未婚妻伊薩貝爾和平分手,我已自行腦補了N種「主旨」——從戰後士兵心理創傷來反思戰爭的殘酷與反人性?從「愛情、榮譽在世俗面前歸於幻滅」開始,到「擁抱現實的人終將遭遇現實」結束,來剖析人性的坍塌?無一不是與書名相呼應的凌厲批判。
然書過大半,毛姆卻並不是我臆想中那副憤世嫉俗嘴臉。他讓拉裡從現實的困頓中出走,獨自走在一條探尋生命意義的道路上,最後又儘量平和自然的讓拉裡以「隱士」狀態回歸到生活中來。此時的拉裡心中不再迷茫,坦蕩純粹,誠懇友善,相較於當初的格格不入、不體面,現在的他優雅得體而又讓人信賴,處處閃耀著智者仁心的光輝。相較於貪圖物質享受的前未婚妻伊莎貝爾,坐享百外財富、贏得美人歸卻因經濟大蕭條而破產的格雷–馬圖林,一心鑽營想進入上流交際社會的艾略特–談波登,因遭遇生活苦難而到巴黎過著墮落生活、最終被不法之徒殺害的索菲–麥唐納……拉裡仿佛一股清流,所到之處,清風陣陣、環佩叮咚。此時,我自以為是的毛病又犯了。原來毛姆是想向我們輸送一種隱士文化,自由追尋心中問題的答案,不為物役。誠然,我敬佩、羨慕主人公拉裡這樣的人生狀態,但卻並不買毛姆的帳。一則他立的標杆太舊。從莊子"曳尾於塗中"到五柳先生「種豆南山」,我們在先賢文化中見過太多溪翁山鬼、明月清風,不差一個毛姆筆下的拉裡。二則他立的標杆太高。拉裡受印度吠陀經哲學影響而開悟,拋下一切、純粹瀟灑,從毛姆筆下獲得了救贖和心靈的寧靜,而我們卻沒法追隨這樣的拉裡,我們不配從毛姆筆下獲得救贖?心中升起一股違和感,明明行文儘是平和、自然、真實,立意卻……
在讀到結尾時,借書中第一人稱的口吻,他說「我是個俗人,是塵世中人,我只能對拉裡這類麟鳳的光輝形象表示景慕,沒法步他的後塵」。毛姆就這樣平靜的說出我想說的,我想問的。原來,他並不去提倡人人學拉裡。我若有開悟的回顧全書,才發現情節儘管現實,但他的視角卻一直慈悲。他把拉裡捧得很高,卻並不把艾略特–談波登那個「大大的勢利鬼」踩得很低;他對放浪形骸的索菲–麥唐納只有同情,對當模特兼妓女的蘇珊–魯維埃能夠有一個歸宿感到欣慰,對頭腦簡單的格雷–馬圖林絕少挖苦、反而凸顯其忠厚慈愛。仿佛全書並沒有什麼主旨、立意,而只是毛姆為我們提供了某個時期、某群人的生活畫廊,和你和我一樣平凡的人生。平淡卻有真味。四民有務,各得其樂,也許這才是毛姆《刀鋒》的立意吧。
「剃刀鋒利,越之不易;智者有雲,得度者稀」,書名《刀鋒》出自印度教聖典《迦託–奧義書》。通往救贖之路如越刀鋒,毛姆為我們指出的救贖之路:內心自恰。
《閱讀經典,感悟人生》
作者:廈門業務管理總部 張雅冰
上下滑動閱覽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一本本小小的書籍,蘊藏著大大的能量。「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閱讀經典讓我學會堅強、不爭與善良,給了我最堅定的力量。
閱讀經典讓我學會,面朝陽光,勇敢飛。
我祈願「逆風無解意,容易莫摧殘」,願生活中只有陽光,沒有風雨。但是正如蘇東坡先生所說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很多時候我們所祈願都只是我們心中最美的願景。在人生路上會有風和日麗,會有風瀟雨晦,也會有漫天飛雪。可正是因為這些美好的願景,才讓我們有勇氣拼盡全力的去追求。在面對人生的不如意時,是蘇東坡先生「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從容氣度讓我不退縮,勇敢面對。是陸遊先生「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積極樂觀,讓我相信風雨過後,終會有彩虹。
2018年對我來說是特別漫長的一年,家人因病在醫院ICU接受治療,在那段每天奔走於醫院與單位的日子裡,晚上睡覺前不是把手機調到靜音,而是把鈴聲調到最大,生怕因為熟睡而聯繫不上。從一開始連住院掛號都要詢問,到後來能準確的知道住院大樓裡各個科室的樓層,從一開始走進醫院就心有餘悸,到後來能在充斥著各種嘈雜與呼喊的樓道裡入睡。一年多的日子裡我深深的感受到平安喜樂原是我們最簡單的期盼,卻是最奢侈的期盼。雖然一路上磕磕絆絆,跌跌撞撞,但終究雨過天晴。
閱讀經典讓我領悟,吃虧是福,放手拼。
古人云:用爭奪的方法,你永遠得不到滿足;但是如果用讓步的方法,你可以得到比期盼更多的東西。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要害怕吃虧,更不要忌諱吃虧,我覺得吃虧並不是退縮、忍讓、消極,而是寬容、付出、積極。剛接手支行宣傳員的時候,總害怕自己無法勝任。作為一名櫃員,工作時間主要是處理客戶的各種業務,很少有機會可以參加各種活動。所以我都會進行新聞報導的策劃,提前了解整個活動的內容,進行擬稿。把需要的新聞信息和照片的角度羅列出來給參加活動的同事。再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進行整理和寫稿。這樣既能滿足了新聞的實效性也不耽誤櫃面的作業。我覺得這並不是「吃虧」,而是機會。慶幸我有這個機會,可以記錄同安支行的點點滴滴,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忘記,但文字始終記得。
國庫集中支付業務是同安支行的特色業務,也是相對較複雜的業務,每逢年終業務量更是劇增,時常需要加班加點。時常軋完帳回到家已是凌晨,我們總是笑著說我們不該說晚安,而是說早安。大家團結協作,每天都保質保量的完成代理金庫的任務。有的負責做支付,有的負責櫃面業務,有的負責清算,有的負責後勤,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互相推諉、抱怨,害怕吃虧,最後只能一事無成。只有合理規劃、安排,才能攜手共進。吃虧是福告訴我,不激進,才能走得更遠。不抱怨,才能走得更輕鬆。
閱讀經典讓我懂得,以誠待人,用心愛。
《小王子》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一本書,喜歡小王子的純真與善良,喜歡小狐狸的真誠與聰慧。「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希望自己即使走出半生,歸來依舊是「小王子」,保留當初那顆純真、勇敢的心。
話說「最美的形象體現在真誠的服務裡」,廈門銀行始終秉持「心手相連,承諾百年」的服務理念。我也一直用這個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一次禮儀培訓中,老師說道:「為什麼我們都會覺得小孩子的笑是最美的,是因為他們笑得那麼純粹與真誠。」笑容是會互相感染的,真誠是可以互相傳遞的。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客戶,用真誠的服務,最後總能贏客戶的信賴。
孟子曰:「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加入廈門銀行這個大家庭兩年多的時間,是你們帶給我溫暖。溫暖是,因客戶指責,委屈流淚時,安慰的話語。溫暖是,因家庭瑣事,煩惱憂心時,安靜的聆聽。溫暖是,因業務生疏,迷茫無助時,耐心的指導。感恩一路上有你們相伴。
「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經典需要慢慢的品味,才能領略其中的真諦。經典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吟唱中傳承,也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每一個人內心都需要這份傳統精神的堅守。
《誦讀經典 詩意流傳》
作者:泉州分行 陳茜
上下滑動閱覽
詩詞是穿越千年的文字,亦是凝練亙古的情懷,時代更迭交替,而詩詞歷久彌新,它傳遞著中國人的理想和情愫,它也濃縮了中華文字的美學和韻律,詩詞於孩子是打開歷史文化之窗的一把鑰匙,詩中有畫,詩中有歌,詩中有天地。我和兒子都愛古詩詞,引導他誦讀古詩詞的初衷不期於讓他滿腹詩書或者才華出眾,而在於自小培養他的一顆詩心,旨在期望有詩相伴,他可以體會生活的樂趣,就像「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他可以體會人生的追求,就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也可以體會人生的堅韌,就像「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他還可以體會人生的灑脫,就像「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經典的作品通過一代代的誦讀和傳唱,經典永流傳。
總行的「廈行誦讀日」開展以來,在職場環境中融入了中華古典文化,讓我們每日在忙於計算資產與負債的時候還能想起一份詩和遠方。總行篩選的誦讀篇目也是篇篇經典,分行在每天的上班前十分鐘播放,喚起在學生時代書聲琅琅的回憶,也喚起我們意氣風發的熱情,還喚起我們忠於職守的初衷。
在分行開展的誦讀日活動中,我選擇分享誦讀的篇目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當我在家查閱材料和做課件的時候,兒子趴在我桌上好奇地看媽媽在做什麼,兒子是詩詞愛好者,但是他才四歲,這麼長的篇目我沒選取讓他學習,我簡單給他介紹了張若虛是一個比較「不知名」的詩人,但是他就一篇作品流傳千年無人能及,這篇《春江花月夜》有著「孤篇蓋全唐」高度評價。在中國古典音樂史上也有一篇同名經典曲目,就著古箏時而悠遠婉轉時而抑揚頓挫的彈奏,欣賞著海上生明月的畫面,我誦讀了幾遍《春江花月夜》,兒子在一旁饒有興致的聆聽著,他被詩中的畫面感和韻律感吸引,最後他發出了一句感慨,張若虛寫得真好,媽媽你教我這首詩。在第二天,兒子高興地向我匯報,他已經會背前四句了,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原來,經典的作品在孩子的眼裡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它能引人入勝、意猶未盡。如今,誦讀古詩詞已成為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單位,閒暇之餘,拿起一本唐詩宋詞,慢慢讀上幾句,減壓而又愜意!
誦讀好似春日裡的微風
絲絲縷縷的撩撥你的心弦
誦讀好似夏日裡的蟬鳴
窸窸窣窣輕揉你的雙耳
誦讀好似秋日裡的碩果
讓你在五彩斑斕的世界中大快朵頤
誦讀好似冬日裡的白雪
靜謐純粹地包圍你
給你無比強大的安全感
愛上誦讀
快樂相伴
「廈行誦讀日」仍在持續
今天
你誦讀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