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姓氏很少見,常被誤認為日本姓,是中國3000年前老姓氏

2020-11-18 騰訊網

中國有非常淵遠的歷史,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瑰寶也不計其數,其中一大瑰寶,就是姓氏。

《中國姓氏大詞典》顯示,我國可用漢字記錄的姓就有兩萬餘個,而這些姓氏中,

有三個姓氏常常被誤認為是日本姓氏

,擁有這些姓氏的人也常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

東野姓

東野這個姓氏,讓人想到的就是日本著名作家東野圭吾,日本的姓氏中也有許多帶野的常見姓氏,比如人們熟知的"野比","野原"。

所以很多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東野"是日本獨有的姓氏,其實不然。

中國古代有八大姓,分別是:

姬、姜、姒、嬴、妘、媯、姚、姞

,而東野姓可以追溯到周朝的開國功臣周公姬旦;

據《東野志》記載,姬旦被封為魯公,但他一心輔佐武王,並沒有就封,後姬旦長子伯禽帶父就封,伯禽有三個兒子,後世記載:"後魯公賜起三子魚東野田一成以自養",因此,伯禽三子魚以東野為姓,以田為名,

東野姓實則是姬姓的分支。

姬魚以封地為名,稱為為東野一代,東野姓也隨此延續下來,細讀史書,我們可以從很多地方找到東野家族留下的痕跡,其中比較有名的如:東野十四代東野稷,留下故事《東野稷敗駕》,

東野十六代東野獲,是鬼谷子的弟子。

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擁有三千年歷史的東野家族,於公元前269年在滅門的邊緣徘徊,東野家族僅有東野質和他的兒子帶族譜逃離,其餘盡數死於楚考烈王伐魯大軍之下,後東野家族幾經輾轉遷徙,時至今日,已經繁衍近百代。

新垣姓

與東野姓不同,他不但人數更少,

連千人都不到

,而且它在歷史上露面的次數也非常少,導致很多人在中國連聽都沒有聽過這個姓,這也讓新垣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同時因為日本的女演員新垣結衣,

讓很多人誤以為新垣是日本的姓氏。

其實新垣姓在為國的歷史極為悠久,東野姓也是在它之後出現的。關於新垣姓的起源有多種說法,

第一種就是追溯至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因他受封於新垣,所以以新垣為姓。

以此為源的新垣姓和東野姓一樣,都是姬姓的分支。

第二種是新垣姓源於同為古代八大姓的贏姓,

他的後人中比較有名的有戰國時期趙國的將軍新垣衍和漢初的新垣平,其中的新垣平是一名方士,漢文帝時期受重用,官高至上大夫,當時因為新垣平得勢,不少新垣姓的人都來認親,企圖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可惜不久,漢文帝在丞相張蒼的幫助下看出新垣平只是裝神弄鬼,一怒之下,於前163年下令誅滅新垣平三族,新垣姓也因此大遭屠殺。第三種說法是源自於子姓,此說法是查找琉球的林氏族譜而得,因此一部分新垣姓人也來自於閩人三十六姓。

端木姓

相比於東野姓和新垣姓,誤將端木姓認為日本姓氏的人少一些。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起來看流星雨》中的端木磊,端木磊就是以中國複姓端木為姓。

端木姓源於祝融八姓之一的羋姓

,最早可以追溯至周朝周文王之師鬻熊。鬻熊次子侸叔生子典,典以父名為姓,故名端木典,這便是端木姓最早的始祖,後端木姓卻像是蒸發了一樣,幾世紀都沒有可以考證的依據。所以端木姓真正有系統的記載,是在春秋時期。

而這位帶著端木姓在歷史舞臺上大放異彩的端木姓先祖,大家更熟悉他的另一個名字,他就是孔子弟子子貢。

子貢名為端木賜,字子貢,

為孔子門下十哲之一,也是七十二賢者之一,我們也讀過很多關於子貢的故事,孔子也曾贊子貢為:"瑚璉之器。"此後有記載的端木氏族人,皆為端木賜的後人。時至今日,歷經兩千五百餘年,

端木姓已經延續了八十九代。

相較於前兩個姓氏,端木姓的分布很廣,很多端木姓人為了躲避仇敵等原因而改姓為端或木,例如端木肇,是子貢的後代,為了躲避秦始皇焚書坑儒而改姓木。所以現今很多的端姓和木姓也是端木姓的後人。

姓氏淵源

除了以上三個姓氏,中國還有一些姓氏和日本的姓氏重複,這不由讓人思考其中原因。其實究其原因,不過以下兩點。

其一

,只要了解了日本和中國的姓氏來由,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在古代,日本只有貴族才可以擁有姓和名

,而佔全體大多數的平民是只有名字沒有姓的,到了明治天皇時,平民有名無姓的弊端逐漸顯現,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戶籍徵稅不方便,於是政府下令:"凡國民,必須取姓。"

於是日本開始了全民取姓的熱潮。

這些姓氏取的也非常隨便,一部分是住在哪裡就取什么姓,比如房子周圍都是田地,就姓田中,房子周圍有河,就姓河內。有一部分是做什麼職業就姓什麼,比如"服部",有一部分是以先人的名字為姓,比如"酒井",有一部分是取有美好的意義,比如"長命",剩下的還有一部分為了避免責罰而隨便取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姓,比如"我孫子"。

了解過日本的姓氏歷史,再看中國的姓氏歷史,就會發現他們有許多共同點,中國的姓氏,大多數都是由八大姓演化而來,其中大多數是以封地或居住地為名,這讓中國與日本部分人取姓的方式相同,這也就導致了許多姓氏兩國都有。

其二,以新垣舉例,現日本的新垣姓大多在衝繩那霸地區,而歷史記載這個地區也是屬於琉球的,

在歷史的不斷發展中,人口不斷遷徙,部分人遷徙到了日本,

從而將自己的姓氏也帶去了日本,久而久之,日本也有這個姓氏了,反之亦然。

中國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淵遠,這種長時間的積澱對周圍國家對影響絕也是很大的,姓氏之間的淵源也正是證明了這一點。

文/百海瀚

相關焦點

  • 我國「最無奈」的3個姓氏,明明是中國人,卻常被誤認為是日本姓
    我們經常聽到的姓氏是諸葛,上官,東方,慕容等。這是我們在電視連續劇和生活中經常聽到的。中國也有很多姓。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八個姓氏。十餘種。可以想像我們了解了一點。但是,我們今天要談論的三個複雜的姓氏有些特殊。許多聽到這些複雜姓氏的人可能會將它們誤認為是日本人,是日本的姓氏。
  • 中國最無奈的幾個姓氏,明明是國姓,卻被誤認為是日本姓氏
    導語:中國最無奈的幾個姓氏,明明是國姓,卻被誤認為是日本姓氏姓氏是血脈傳承的重要依據,是家族傳承的象徵,無論古今中外的人們對于姓氏都是極其看重的,改姓甚至會被世人唾棄,認為是欺師滅祖之舉。就有這麼3個姓氏,明明是中國姓氏,說出來卻常被人誤解為日本人。那麼,大家就一起來看看這些讓人無奈的姓氏吧。第一,東野。東野是中國的一種複姓,歷史悠久,姓氏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時期。中國的姓氏來源多樣,有以居住地為姓的,也有以古代官職為姓的,而以封地為姓也不在少數。
  • 中國6個姓氏,常被誤認為日本人,其實這是中國三千年前古老姓氏
    中國姓氏除了百家姓以外,還有很多生僻的姓氏,以及一些常見的複姓,比如諸葛、東方、慕容、皇甫、上官等複姓。據資料查詢,中國複姓也很多,最常見的有81種,還有一些複姓雖然不常見,但並沒有消失。近日東北一所大學的入學新生,因為複姓就被誤認為日本人,鬧出了笑話。
  • 中國有3個姓氏,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你知道有哪些嗎?
    姓氏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間也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因為中國人最講究「傳宗接代」,最重要的特徵就是要將自己的姓氏一代代流傳下去。在歷史上,中國和日本曾有深厚的文化淵源,現在在中國的一些古老的姓氏,已經逐漸消失,而在日本卻成為了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家族姓氏。比如聽到下面這幾個姓氏,很多人會自然認為是日本人。
  • 中國有這「3個姓氏」,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你知道的有哪些
    中國有這「3個姓氏」,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你知道的有哪些 宗政 聽到這個姓氏,可能大家會一口咬定是日本人的姓氏,至少在中國還沒聽說過誰是這個姓。
  • 這三個姓氏在我國最尷尬,經常被誤認成日本姓,其實源自中國古代
    這三個姓氏在我國最尷尬,經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其實源自中國古代文/觀心通史中國有本書叫《百家姓》,我想大家都聽說過這本書,這本書專門記錄了中國的姓氏,「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等。當然,中國的姓氏不止一百個,常用的姓氏至少有上千個,如果再加上生僻一點的姓氏,那得有上萬個。只不過有些姓氏確實少見,姓此姓的人數也比較少,所以沒有記錄在百家姓中。在這其中,有三個姓氏特別尷尬,姓這三個姓的人經常會被誤認為是日本人。下面我給大家說說是哪三個姓氏,你之前是不是也誤會他們了呢?
  • 這幾個姓氏常被人認為是日本人,其實都是中國傳統姓氏
    中國姓氏文化歷史悠久,李、王、張、趙等姓氏都是中國傳統姓氏中的大姓,使用人口均以千萬上億計。但是也有一些比較冷門的姓氏,使用人數不多,更是被很多人誤認為是日本姓氏。其實,這些都是被土生土長的中國姓氏。端木端木姓氏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據記載在東周時期就有了這個姓氏,他公認的祖先是中國古代聖人孔子的弟子子貢,子貢原名端木賜,是春秋衛國人。此外歷史上也有很多端木姓氏的名人,如古代的端木典、端木孝文,近代的端木愷、端木方等。關於端木姓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它是羋姓的分支,另一種說法是它原來是回族的姓氏,後來逐漸漢化入漢姓。現代的端、木、沐等姓氏都是端木姓演變而來的。
  • 見到這四個姓氏,別再誤以為是日本的姓氏了,其實都是中國的古姓
    複姓在中國是比較少見的,所有就有這麼四個姓氏,常常被人們誤認為是日本人,然而他們卻是中國3000年前流傳下來的古姓。端木姓氏端木姓氏在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複姓,但是還是有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日本姓氏。東野姓氏聽到「東野」這個姓氏,我們第一個反應是想到日本知名作家東野圭吾,從而認為「東野」是一個日本姓氏。然而這個姓氏卻是中國的一個古姓,與東野圭吾的姓氏沒有關係,得姓始祖已無法考究,關於它的起源,常見的有兩種說法。一是說源於姬姓。
  • 五個非常好聽的原滋原味的中國姓,卻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日本的姓氏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傳承的國家,再加上歷史悠久,以至於我們國家現在有著許許多多的姓氏。僅僅是在文獻上出現過的姓氏就有五千六百六十二種之多,其中有常見的單字姓,也有三分之一的複姓,甚至於三個字的姓氏也有一百多種。
  • 中國最古老的3個姓氏,已流傳3000年,因太好聽常被誤認是日本人
    不過有那麼3個姓氏,卻可以說得上是中國最古老也最為「憋屈」的3個姓氏了,其他人在聽到他們的姓氏,第一反應通常不會是說「我也姓這個,我們五百年前那可是一家人,以後得多多親近親近
  • 中國有3個姓氏,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你知道是哪些嗎?
    姓氏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間也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因為中國人最講究「傳宗接代」,最重要的特徵就是要將自己的姓氏一代代流傳下去。在歷史上,中國和日本曾有深厚的文化淵源,現在在中國的一些古老的姓氏,已經逐漸消失,而在日本卻成為了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家族姓氏。
  • 這三個姓氏的人常被誤認為日本人,但最後一個祖上竟是貴族!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中國姓氏,源遠流長,隨著時間的更替,姓氏在五千年的傳承與發展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尤其複姓,更是因為文化的影響,逐漸演變成了簡單的單姓,比如有司馬族後人改姓為馮、同,或有上官人士為了避難改姓為官。
  • 「新垣、千代、端木」你以為這些姓氏是日本的?其實都是中國的姓
    複姓的來源有很多,除了我們熟知的公孫、歐陽、諸葛等,還有許多非常少見的複姓,如万俟、漆雕等。還有一些複姓讀起來和日本的姓氏非常相似,所以常常被人們誤解。端木端木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相傳東周的時候就已經有了。
  • 日本最好聽的三大姓氏,常被認為出自日本!其實源於中國古代
    講到我國的姓氏,相信大家都曉得有「百家姓」,根據史書記載,《百家姓》完書於北宋的初年,收錄大約有504個姓氏。在我國其實姓氏根本不止幾百個,至少是有幾千個,只是裡面許多的生僻姓氏沒有錄進去。可在這生僻的姓氏中,有三個姓氏是很具有異域風情的味道,總被人看作是日本人的姓氏。
  • 我國少見的3種古老複姓,經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學習下別鬧笑話
    從秦漢時期一直到現代姓氏合為一體,要想了解姓氏的重要意義,就要先了解中華古姓的起源。 按照史料記載主要與三大因素相關,即圖騰崇拜、部族徽號或標誌、祖先名字。在這種基礎上形成了上古八大姓,分別是姬、姜、姒、嬴、妘、媯、姚、姞。
  • 中國最少見的10種姓氏,能碰見一個就是運氣!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百家姓中,最主要的一些姓氏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到的。而歷史上一些離奇的姓氏,比如姓「饕餮」的、姓「禿髮」的、姓「醜」的、姓」禽「的。這些生僻的姓氏因為各種原因最後都消失了,但如今還是有一些非常少見的姓氏,你碰見過嗎?
  • 史上最牛姓氏,出了500多帝王,流入日本後躋身日本第三大姓
    中華姓氏文化,在世界姓氏文化中獨具魅力,影響所及,遍及東南亞諸國。上古時期,姓與氏是兩個不同概念。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為宗,氏為枝。秦漢以降,姓氏才合為一體。
  • 這些會讓人聯想到日本姓氏的中國複姓,究竟來源於哪? | 日本歷史
    其實這個行內名詞不難理解,「蔓」就是姓,「磨」指的是翻來覆去反反覆覆地那麼個過程。就在這個過程中,有一組相聲選手脫穎而出,一口氣將《百家姓》給背到了第八十個姓,也就是「郝鄔安常」的「常」姓。但是還有一些中國的複姓竟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日本姓氏,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曾經有這樣一件事,一個複姓東野的東北學生,經常會被問到和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有何種關係。其實中國的複姓「東野」和日本姓「東野」真的只是漢字是一樣的,在歷史上中國的「東野」和日本沒有任何關係。
  • Q&A|這些會讓人聯想到日本姓氏的中國複姓,究竟來源於哪?
    其實這個行內名詞不難理解,「蔓」就是姓,「磨」指的是翻來覆去反反覆覆地那麼個過程。就在這個過程中,有一組相聲選手脫穎而出,一口氣將《百家姓》給背到了第八十個姓,也就是「郝鄔安常」的「常」姓。曾經有這樣一件事,一個複姓東野的東北學生,經常會被問到和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有何種關係。其實中國的複姓「東野」和日本姓「東野」真的只是漢字是一樣的,在歷史上中國的「東野」和日本沒有任何關係。據資料記載,東野姓源於周公姬旦的後人。姬旦兒子叫伯禽,並封於魯。
  • 「王」姓是中國第一大姓 20個少數民族不用姓氏
    在「百家姓」排名前三位的王、李、張是中國最大群體的姓氏,分別有9500多萬人、9300多萬人和9000萬人,三姓人群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1%,「王」姓是中國第一大姓。  建成13.3億人口姓氏資料庫  2006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義達研究員曾經主持過一項姓氏研究,通過對全國1110個縣和市調查,得到了2.96億人口的數據,並按照縣、地區、省三級人口比例的統計,公布了當時中國「百家姓」排序,並出版了《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