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十一小長假,無錫火了一把。起因是有網友在微博曬出一張照片,配文3個字:「無錫。善……」,眾多網友為之動容。
照片裡,無錫火車站內設立了一塊指示牌:「無健康碼由此進入。」曾因為不會使用智能機而被隔絕在眾多公共場合大門之外,急得滿頭大汗而又束手無策的老人,或是來自欠發達地區的人們,總算能得以通行了。
據統計,中國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的,還有5億人。如果沒有這種「特殊關照」,這些人在現代社會已步履蹣跚,也會慢慢被網絡時代所拋棄。誰能去拉上他們一把?
片子有趣且有深度,也是封面圖片來源
感興趣的話不妨點開看看哦▼
四年前的一天,山東濱州的邢志桂在手機上,收到了上大學的兒子發來的50元紅包——這是他第一次收到「虛擬」的紅包。
邢大哥是位農民,將自家的農產品趁著趕集拿去賣,換取一家人生活的費用和來年的種子錢,如此往復構成了他這幾十年來的生活日常。成筐的農作物換回一些紙幣,晚上回家後在燈下數了又數,就是最大的安全感來源。
冬棗是濱州特產農作物之一,個大味甜
(圖片:shoung / 圖蟲創意)▼
「這看得見摸不著的數字,真能能當錢花?」懷著將信將疑的心情,邢志桂嘗試著用紅包裡的錢充了話費,罷了還親自到營業廳詢問店員有沒有充上,得到肯定答覆的他,又驚又喜。驚訝之餘,這位樸實的農民大哥感覺到:自己真是落伍了!
其實,這就是行動支付一開始普及時的常態,若不是有在大城市讀書的兒子,或許邢大哥能接觸到這種新式支付方式的時間,還要再晚上些時日。又或許,來不及上車的他,就只能在幾年後的集市上,因為沒有收款碼弄丟幾單生意後,滿臉愁容了。
回家後,老邢在兒子的遠程指導下,正式開始研究起了鎮上手機推銷員說的「智能」手機,還有手機裡當錢用的新奇玩意。新鮮之餘,這位傳統農民的生活,意外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
「中國製造」的高效和通達全國的物流,讓智慧型手機並不難尋,各家手機廠商的店鋪滿了全國大小城市,算是為後來的行動支付打下了不錯的物質基礎,而在這「萬物皆可二維碼」在大城市已成常態的時代,要讓支付碼能夠真的滲透進鄉鎮村落,卻不可謂不艱難。
邢大哥就在兒子的幫助下,歪打誤著地成為了村裡第一個趕集時,在攤位上應用二維碼的「潮流人」。
村與鎮之間的小小代溝就這樣被邢大哥填平了。上鎮上擺攤,忙的時候不怕數錯錢,只要聽到語音提醒到帳就安心了。看著自己攤錢結帳的顧客,挨個快速掃碼、離開,邢志桂不由得感嘆:現在出門只要帶個手機,啥都解決了,也不用大老遠跑去銀行取錢,這擱以前誰敢想呢。
嘗到甜頭後,邢志桂就幫一同趕集擺攤的其他攤主也下載這個東西。漸漸地,老邢仿佛變成了一位支付寶的編外宣傳員,向越來越多的人展示了行動支付,還幫熟人和朋友認證店主、申請收款二維碼。
「剛開始幫別人下載時沒有賞金的,我那時主要就是想把好東西分享給大家,不為賺錢。」每天午飯後、晚飯前,都是他向其他攤主「傳授心得」的時間。
他的幫助下,村裡越來越多的小個體戶趕上了行動支付的潮流,而他本人也夠幸運,在2017年初發現了推廣掃碼付背後蘊藏的「商機」——推廣掃碼付是可以賺賞金的。
有了賺錢的動力的邢志桂,更堅定了做下去的信念,成為了一名專業的「種碼人」(二維碼推廣人),也逐漸賺到了第10份賞金、第100份賞金、第1500份賞金,還用這些錢給自己添置了新裝備、給家裡添了大件兒。
眼鏡店、服裝店、路邊的水果攤、巷子裡的熟食店……老家只要有小商業的地方,就有老邢的身影。他穿梭在大街小巷之間,在濃濃的人間煙火中,為老鄉們帶去了全新的生意經。
而老邢自己,除了收穫了賞金和大家的感謝,也與支付技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對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阿里數位化管理師,如今成了這位務農一輩子的老漢的新身份。
當然,他也並不孤獨。在全國各地的鄉鎮,還有成千上萬的老邢,乘上了技術變革的快車,成為了行動支付時代的弄潮兒。
承德小夥陳世龍站在自家早餐店裡,扯起嗓子叫著單,打豆漿的手也不曾閒著。他記不得這熟練的動作已經做了多久,也一直以為自己會安安分分守著這家店,與街坊四鄰相伴終老。
早餐攤,人們的一天從這裡開始
(圖片:yuriygolub / 圖蟲創意)▼
但他心裡其實一直有一個疙瘩,年老的父母總是閒不住,經常到早餐店裡來幫忙,滾燙油鍋和豆漿桶都是隱藏的危險,只能把父母安排到收銀臺做幫忙收收錢、遞遞餐巾紙的工作。
雖然是小鎮,但也不是人人都淳樸善良,竟然有人會給假錢矇騙老人,有時賣掉一根2塊錢的油條,收來50塊的假錢,還要倒貼找零出去48塊,特別是看到老人收到嶄新的其實是假幣的錢,還會小心翼翼地放到一邊,準備留著給晚輩包個紅包時,陳世龍心裡很不是滋味,但又不忍心責備父母的一片好意。
無意間,2017年初,陳世龍在支付寶上申請了「收錢碼」,第一次以商家身份接觸到了行動支付。年老的父母碰到假幣、找零麻煩的問題竟然迎刃而解了。
在使用了快一年收錢碼後,2017年末,陳世龍在支付寶付款時又看見了一則推送,說使用收錢碼並將推廣收錢碼,便能有紅包獎勵,多勞多得。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陳世龍成功安利了幾位同行使用收錢碼,結果一看,現金紅包獎勵還真到帳了,得到了鼓勵,他開始在早餐店收攤後開始了推廣二維碼的兼職,在推廣過程中他發現還有很多小商家小店主從未聽說過收錢碼這回事。
每天早餐收攤,陳世龍就成了承德出鏡率最高的人,全城每家小店裡,都能看見他進進出出的身影。
萬事開頭難,生性靦腆的陳世龍一開始面對陌生的商家感到很難為情,不知如何開口,吭哧半天也扯不到正題上。但跑了一段時間後,業務越跑越熟練,陳世龍也逐漸get到了成功安利的精髓——塑造和氣臉,練軟嘴皮子,增厚臉皮,增強耐心。
自身努力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新鮮事物的普及必然是艱難的。
陳世龍記得,家附近有位賣煎餅果子的老太太是個典型的「釘子戶」,他前前後後整整跑了四五趟才辦妥。原因是,老太太戒心強、抗拒接受新鮮事物。
看到這位老太太,陳世龍想起了自己的母親,自己還能在早餐店看著點,這位老太太自己賣煎餅果子,想必也可能會收到假錢吧,不為掙錢,陳世龍十分想讓她也能享受到行動支付帶來的好處,他告訴老人家使用收款碼不僅方便,還能享受「多收多保」的優惠——使用收錢碼多了,在三級醫院看病還能有報銷,平時小病小痛捨不得去醫院的老人有了一絲動容,最終答應了試一試,不過到了要辦的時候,老人先是沒拿身份證,後來又手機欠費,折騰了很久才搞定。
辦成之後的陳世龍鬆了一口氣,已經成功推廣了幾百戶都沒表現出驕傲的他,靦腆的臉上終於露出一些成就感,「後來老太太用掃碼收款用得那麼溜,可開心了!看到她開心,我也挺開心的。」
就這樣,一家一家地做工作,陳世龍從兼職的「種碼人」,變成了專業的「地推鐵軍」,前前後後推薦了1500多個承德商戶擁有了自己的收錢碼。
命運也確實待這個有想法的年輕人不薄:當種碼人半年多後,陳世龍獲得了人生中的一桶金,用賺來的20多萬交了房子首付,還買了一輛摩託車。
「要是靠賣早餐包子掙錢,我可是不捨得花1萬多塊買摩託車的。」陳世龍摸著腦袋笑言,看上去還是當初那個靦腆的後生。
「我是劉雪梅,來自於湖南衡陽,這是我的老公,聶東海,東海龍王的東海。」
前段時間,「我是李雪琴」的開場白火遍網絡,這邊同樣風趣幽默、同樣也享受到了網絡紅利的劉雪梅同丈夫自駕走遍了全國。
把時間退回2018年初。劉雪梅老公在商店購物時,遇到了個在推廣收錢碼的小夥子,好奇心讓他不自覺停下了腳步,竟不知不覺在旁邊聽完了整個流程。
「推廣這個二維碼還能掙錢?」這一聽不要緊,他也萌生了參與到其中的想法,一回到家,他就趕緊與妻子商量他們要不要也試一試。
「說做就做!」劉雪梅表示支持。不過倆人並未莽撞行事,他們先是在湖南衡陽、益陽等老家周邊地區嘗試推廣,幾個月下來發現效果不錯後,才生出了更大膽的想法——
之後,這對夫妻開著車,一路從湖南進貴州,再從貴州進入雲南,共走過了西南的50多個城市,成功在600多個小微商家「種」下了二維碼。
但所有說起來容易的成就背後,都是被磨碎後咽到肚子裡的辛酸。推廣過程中,劉雪梅遇到的商家多數是比較友好的,但由於很多店主年紀大、信息閉塞,再加上倆人是外鄉人,他們對這對夫婦依然帶有很深的戒備心,以及對新事物的抗拒心理。
這時,劉雪梅夫妻倆就需要屢次三番、不不厭其煩地將所有步驟多次重複給這些新事物的「邊緣人」聽,告知他們使用收款碼的安全性、快捷性以及好處。
其實這算是比較正常的情況,劉雪梅記得,在貴州遇到了一位實在難講理的老爺爺,直接大罵他們是騙子,將倆人轟出門外。
而推廣的成功率,也不像我們預估的那麼樂觀。據介紹,多數地方需要他們分批次去,第一次去,累死累活也可能只有10%的商家會接受,過幾天再去。到第四次去的話成功率可能會有50%,因為他們看到第一批接受掃碼付的商家使用效果還不錯。
「所以,做掃碼人這個很難堅持,當初一起做的很多人,中途都放棄了。」
那麼促使這對夫妻堅持下來的原因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可以邊賺錢邊看世界,讓自己有資本做自己想做的事。
到了如今,掃碼付已經鋪遍了祖國的大小商戶,推廣二維碼也不像當初賺得那樣多了。正如劉雪梅所言,「連七八十的老頭、老太太,賣菜攤錢都會擺著二維碼。」
二維碼已經成為人間煙火的一部分
(圖片:MgOoooo_ / 圖蟲創意)▼
但對於永不停歇的探索者,路總是有的。劉雪梅夫婦現在仍舊在做推廣美好生活的事,比如推廣掃碼點單,掃碼獲取信息等。
在行動支付的浪潮下,像劉雪梅、陳世龍、邢志桂這樣的種碼人還有很多很多。據統計,2019年,僅支付寶在全國就帶動了30萬地推人員、110萬系統軟體供應商(ISV)和140萬兼職微客。
正是這些人,在中國哪怕最小的村落裡,都種下了行動支付技術的種子,帶領數億人享受著技術帶來的便捷與財富,讓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收穫了屬於自己的小確幸。
為了記錄和感謝這些曾在林海雪原、草場孤島、高山峽谷中奔走的熱心種碼人,螞蟻集團上線了首部故事短片劇集《生活樂章》。文首那支便是其中之一,名為《兵馬俑要說話》。
劇集包含4部短片,每部長度只有8分鐘,卻意外地好看、爆笑且暖心。
短片均改編自真實故事,文章開頭那部短片裡說話略結巴、經歷崎嶇、樂觀堅強的「兵馬俑」小哥,正是所有種碼人的縮影。
所以,當我們高呼著行動支付是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時候,我們也應當記起,正是這些可愛的種碼人,點起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讓不計其數的人的生活,因小小的二維碼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