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影視圈和娛樂圈,雖然是一直傳承發展下來的,但是與二十或者三十年前相比已經大變樣了!
以前的娛樂圈就是影視圈,演員們相對比較單純,大家都認認真真演戲,靠實力和演技吃飯,拿作品和角色說話,走紅的明星都是有作品和實力的,主要是演技和角色,外形倒在其次。那時候也有觀眾追星,也有偶像明星,影響力也很大,但影響的方式和效果不一樣,都是比較正面積極又低調。而觀眾追星也比較理智,或許是受制於聯絡互動方式,最多是書信表達對演員和角色和喜愛,並不會涉及到為明星花錢應援,影視製作也是以作品和演技為基礎,演員也主要是靠演戲掙錢,而且相對比較穩定,不會因為作品火了就多掙多少,也不會參加其他節目和活動撈金,不會去刻意消費觀眾的喜愛和人氣。
而現在的娛樂圈不僅僅是影視圈,各路藝人魚目混珠,很多人是多元發展,其實是亂入跨界。比如演藝圈,有的所謂的流量明星和偶像,不再是只靠作品和實力,有的人就靠臉蛋吸引人,也主要是消費粉絲的人氣和支持。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很多觀眾和老戲骨,很反感鮮肉明星或者流量小花們在娛樂圈的發展態勢,除了顏值(還不一定是純天然的,充斥著大量整容)優勢,其他才藝特別是演技一無是處,卻在資本推動下,在粉絲的蜂擁下,擁有很高的人氣和身價,吸金能力超強,但名不副實。也讓很多人對粉絲經濟很反感,太浮躁功利,甚至夾在很多黑粉和愚忠粉,一味詆毀別人,或者全盤接受愛豆的優缺點,容不得半點質疑和批評。
不過,隨著明星年齡增加,其粉絲年齡增加,看多了娛樂圈狀況,粉絲陣營也會變得逐漸成熟和理智。不僅僅是像以前那樣接受偶像的一切,也逐漸開始影響、監督甚至是幹預明星的工作和發展規劃。
比如,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影視圈明星跨界綜藝和真人秀節目刷屏,逐漸成為綜藝咖的同時,看似風光無限,其實有些「不務正業」或者荒廢主業,演戲少,或者作品和角色沒質量,精力被大量精湛,不利於演技提高和作品品質提升,粉絲也開始提出質疑,甚至監督反饋,否則就脫粉。
比如最近,這幾年憑藉《歡樂頌》《白鹿原》《香蜜沉沉燼如霜》《一千零一夜》等影視作品在影視圈走紅的鄧倫,也和其他演員一樣紛紛轉型去真人秀綜藝節目發展。或許是因為真人秀掙錢多,掙錢快,要求不高,還能刷屏增加曝光率,所以鄧倫等明星都樂此不疲。所以這兩年確實鄧倫真人秀和綜藝節目多,但是影視作品不多,而且質量不佳,這對一個演員來說是很危險的,別為了掙眼前的快錢,荒廢了主業,演技停滯不前。
所以,鄧倫部分粉絲,開始對鄧倫及其公司這兩年的工作規劃提出質疑和不滿,希望回歸主業,兼顧綜藝,不要本末倒置,甚至還出現了脫粉現象。
其實像鄧倫這樣,從演員變綜藝咖的大有人在,比如沙溢、賈乃亮、雷佳音、郭京飛、李晨、鄭愷、陳赫等等都是如此,只有鄧超等人兼顧不錯。只不過鄧倫比較年輕比較火,所以粉絲反響大,成為了娛樂圈典型,引發了演員轉型綜藝咖的反思。
其實這兩年粉絲對明星發展提出質疑,甚至幹涉的事件還不少,比較有影響的就是楊冪的粉絲,之前對於嘉行傳媒讓楊冪這幾年演戲帶新人,接的劇本質量不高等等問題,都提出質疑,一度對立情緒還比較高。
可以看出,現在粉絲也不會只是一味買單,還是比較主動強勢了。但是很意外和奇怪的是,鄭爽這幾年營業,也主要是各種綜藝節目真人秀節目,甚至還帶男友上過真人秀,相比之下,影視作品卻不多,或者質量口碑反響不怎麼樣,演技進步也不大,卻不見鄭爽粉絲提出異議或者脫粉。
不僅如此,這一兩年,鄭爽參加各種綜藝節目,話題熱搜不斷,但是引發的各自質疑是非也不少,很是影響形象和人設,也不見粉絲有多少異議,看來鄭爽粉絲還是很穩定和忠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