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3年開始,有一臺娛樂節目每年都會伴著年夜飯的味道,在電視上播出;它也成為了我們過年的另一個必需品,它就是春晚。第一屆春晚由黃一鶴導演,採用了動畫開場,熱鬧非凡。
在這屆春晚上,趙忠祥誤打誤撞成為了第一屆春晚第一個出場說第一句詞的人。晚會還設置了六臺點播電話,據工作人員回憶:當時這幾臺電話幾乎要打爆了,都不敢帶到直播間。可見當時它帶給觀眾的影響。伴隨著趙忠祥的那句『』現在春節聯歡晚會正式開始『』,春晚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這屆春晚有馬季、姜昆、王景愚、劉曉慶主持,相聲大師侯寶林同志擔任了晚會的藝術顧問,依次介紹了四位主持人,並上臺講話,他說:這是黨的十二大以後的第一個春節,大家知道各行各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大家喜氣洋洋,我也很高興,我向大家拜年
這就是當年主持第一屆春晚的四位前輩,他們依次給大家拜年。
隨後李谷一第一個上臺演唱了《拜年歌》,可以說李谷一撐起了這屆春晚半壁江山,共演唱了十六首歌。
令人欣喜的是這屆春晚還設計了幾個謎語,而且不白猜,有筆、紀念冊等,別看這些東西在現在不值一提,在那個生活還不算多富的年代,這可是奢侈品啦!
劉曉慶給大家介紹了謎面,當年的劉曉慶可是面白如霜、分外迷人的大美人啊。
這就當年的那個謎面「從上至下,廣為團結」(打一字),不知道當年看過春晚的叔叔阿姨們還能猜對嗎,希望你們在評論區給出答案哦。(因為我是00後,所以我叫大家叔叔阿姨,但我感覺我們這個年代太枯燥無味,所以特別喜歡回顧你們那個年代的經典,感覺你們童年真的好美好啊)
隨後馬季和趙炎表演了節目《山村小景》、《小小雷峰》、《說一不二》
這是當年節目單的封面
圖為他們表演《小小雷峰》的場景。
林麗芳是第一個被邀請上春晚的臺灣演員,她以一首《每逢佳節倍思親》,並伴以抑揚頓挫、鏗鏘有力的聲音道出了兩岸人民渴望統一的心聲,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索寶立 、牟玄甫也演唱了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
隨後又演唱了《竹林沙沙響》這首經典歌曲。
胡松華和斯琴高娃也登上了舞臺,演唱了《讚歌》。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文藝界有一個流行詞『』靡靡之音『』,說白了就是禁歌,《鄉戀》就是其中之一,一旦演唱可能會對晚會造成負面影響。但黃導進行了大膽嘗試,把它搬上了晚會,讓李谷一演唱了它。它的演唱給了文藝界不小的影響。讓中國歌壇為之耳目一新,像一股清新的風吹蕩著人們束縛已久的心扉,讓人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藝術享受和感情共鳴。旋律深沉舒緩,歌詞細膩感人,歌曲纏綿悱惻、如泣如訴。
這一年的春晚還加入了《武林志》的一部分錄像,但此時這部電影並未拍完,不過也滿足了觀眾看電影的需求。
最後馬季給觀眾端出了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也把一年的祝福包在了其中送給了觀眾,同時他們也問候了忙了一晚的工作人員,隨後字幕滾出,一臺熱鬧非凡的晚會就這樣落下了帷幕,但它把美好的回憶留在了觀眾的腦海中。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經典永不會再來,更無法複製,但它可以回味!如果你們想回味的話,請關注我哦,以後我將不定時推出文章帶你們回到你們那個年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