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從「肺炎」到「臟器衰竭」 新冠病毒「毒」在哪兒?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電 題:從「肺炎」到「臟器衰竭」 新冠病毒「毒」在哪兒?
作者 張素 李京澤
白肺——這個經常出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詞語,是指在X光檢查下肺部顯影呈大片白色狀。出現白肺,一般意味著肺部有炎症。
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入侵人體之後並未止步於「肺炎」,心臟、腎、食道等臟器也可能被其侵襲。中新社記者就此專訪相關專家解「毒」,為人體反擊「支招」。
資料圖:檢測人員正在負壓實驗室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張浪 攝
對比SARS:纖維化不明顯 或更具「相容性」
新冠病毒與SARS(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病毒是「近親」,它們侵入人體的路徑如出一轍,即同樣藉助一種名為「ACE2」的酶打開防護「開關」。它們的病理特徵也極為相似,即人體被病毒感染後導致全身炎症反應綜徵,表現在肺內是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長黃波解釋,通俗來說,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都會引發炎症風暴,繼而損傷毛細血管,「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嚴重時大量血管液體進入到肺泡,在影像中表現為白肺」。
受訪專家注意到兩種病毒表現也有不同。「不像是SARS那種一下就看到整個白肺。」中山大學附屬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說,除部分危重型患者以外,總體來看白肺出現比例降低。但要指出,新冠肺炎患者肺部外帶毛玻璃病變較為明顯,類似於胸片出現「磨砂玻璃一樣的薄影」。
黃波說,「非典」期間屍檢結果表明SARS患者肺部出現大量纖維化,這也是炎症反應的產物。但從目前新冠肺炎患者影像學檢查以及病理解剖初步結果來看,總體上肺部纖維化不明顯。相較於SARS病毒,新冠病毒毒性要弱些,傳染性要強些,其與機體相容性可能更好。
「一個病毒毒性越強,即對機體損傷越大,機體免疫細胞對它的攻擊越強。毒性較弱,則更容易在機體內存活。」黃波說,這直接影響著潛伏期時間、傳播機率等。
臟器受損:病毒直接攻擊? 肺部受損導致?
「SARS(病毒)的主要受累器官是肺。如果通過一些措施,把肺逆轉過來,這個病基本就好了。」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19日對媒體說,但新冠病毒不僅攻擊肺,患者的心臟、腎臟也會受累,最終發展為多器官功能衰竭。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科研團隊此前發表的研究成果稱,心臟、食道、腎、膀胱和迴腸都具有與肺泡中相似或更高的ACE2基表達,換言之,這些器官有可能受到新型冠狀病毒侵襲。
黃波直言,病毒造成其他器官損傷存在兩種情況。其一,病毒直接攻擊。但就新冠病毒而言,既然尚未發現存在血液傳播,病毒又如何感染其它臟器。
17日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柳葉刀呼吸醫學》的一份新冠肺炎患者病理報告顯示,患者肝組織出現中度微血管脂肪變性和輕度小葉活動,但尚無確鑿證據支持這是新冠病毒感染或藥物引起的肝損傷;在患者心臟組織中沒有發現明顯的組織學變化,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不會直接損害心臟。
黃波認為,其他臟器受損的另一種情況由於肺部功能障礙導致。「呼吸功能出現障礙時,氧氣交換受阻,其它臟器會處於乏氧狀態,而對氧特別敏感的腎臟往往會發生嚴重的功能性損傷。」他說。
對症出「招」:治療、恢復期監測相關指徵
綜上所述新冠病毒之「毒」,對治療及愈後提出新的課題。
林炳亮說,新冠肺炎是否留有後遺症,需要再隔一段時間得出結論。理論上說,如果患者肺臟嚴重受損,就要提防發生肺臟慢性化的可能性。
北京世紀壇醫院中醫科主任姜敏提醒,在救治過程中一定要監測患者的肝腎功能,即便是在恢復期內,也要複查相關指徵,避免出現繼發性疾病。
據童朝暉披露,近期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已步入正軌,比如通過前期摸索總結出「把搶救、救治的關口前移」,安排多學科專家對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進行會診。再如面對部分輕型和普通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的情況,醫生會密切監測其指標及採取幹預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21日發布通告稱,該市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後,接受有關機構復檢時核酸呈陽性。
「大家都說新冠病毒『詭異』。」姜敏說,隨著人們對於病毒的認識不斷加深,把研究成果儘快用於臨床,將確保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