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風波延燒 臺學者:臺灣民主已死

2021-01-17 央廣網

據臺媒報導,臺灣公共電視(以下簡稱公視)因籌組「國際英語影音平臺」被爆出該項計劃未經過公視董事會通過,遭外界質疑該平臺恐成民進黨當局大外宣渠道。

公視27日臨時召開董事會,針對這項議題進行討論,最終以11:4通過贊成原定計劃,由於董事質疑聲浪大,公視總經理曹文杰、執行副總經理謝翠玉、新聞部經理蘇啟禎當場請辭。沒想到臺文化部門29日臨時喊卡,突然發表聲明,宣布終止委託。消息一出,原本已為本案投下同意票的公視董事徐瑞希氣憤辭去董事職務,痛批臺文化部門「說一套做一套」,一面說尊重董事會決定,一面又在董事會投票通過後,臨時廢止專案計劃。

賀德芬

針對越演越烈的公視風波,臺大名譽教授賀德芬近日在臉書發文強力批評,對於民進黨當局的強勢作為,她直言:「臺灣民主已死,英蝗即刻登基」。賀德芬指出,幾年來,公共電視已成政黨政客瓜分的大餅,現在還要被民進黨當局沒收,讓過去的新聞局復闢,成為塗脂抹粉的化妝師。學術的墮落已不只是學術價值的踐踏,道德良心的淪喪,根本成了敵人統戰的陣營。

臺灣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林福嶽表示,世界各國各地都有公共媒體,可從中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內涵,「媒體確實有宣傳文化內涵的功能和意義,但宣傳不該是一個平臺成立的初衷。」

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發表文章表示,臺灣公視的悲哀,在於欠缺穩定、足夠而且獨立的財源。相較於英國的BBC、日本的NHK,各有幾千億新臺幣的預算,公視的基本預算只有9億元,且由臺當局文化部門代為編列,還要經「立法院」審查。財源不穩定、不足夠、不獨立,要真正「獨立」其實很難。

羅友志

臺灣資深媒體人羅友志指出,民進黨當局插手公共媒體,比「監委」人選名單還來得嚴重。如果運用比喻,安插人馬進公視就像在「聖女」體內注入「髒血」,只會變得不健康,進而走向滅亡。羅友志也感嘆,目前「執政黨」已掌握九成媒體,如果公視再淪為政治服務工具,失去這個具備獨立重要性的公共媒體,臺灣恐怕徹底淪為「一言堂」。

相關焦點

  • 臺灣公視染綠引反感 島內學者籲別踩紅線
    「新頭殼」創辦人進入臺灣央廣、公廣集團任要職,學者指民眾普遍對公視染綠很反感,再次呼籲安排公視董事新人選,務必符合獨立精神。圖為蔡英文(右)接受新頭殼網絡媒體董事長蘇正平(左)專訪。(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新頭殼」創辦人進入臺灣央廣、公廣集團任要職,學者認為,民進黨現在走的就是獨裁路線,掌握所有輿情,並執行宣傳戰術,但民眾普遍對公視染綠很反感,再次呼籲安排公視董事新人選,務必符合獨立精神。
  • 公視清流不堪藍綠衝擊 臺灣不配擁有公共電視?
    且隨島內多位電視業者及新聞傳播學者一探究竟。  公視,臺灣電視中的清流  臺灣公共電視臺(PTS),是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電視頻道,乃臺灣電視中唯一保持著非商業性的綜合性電視臺。  公共電視喪失成立最佳時機  面對藍綠如今在公視問題上的惡鬥,新聞傳播學者鄭貞銘十分感嘆。他說,臺灣在蔣經國時代,從事經濟建設,但是當時忽略了文化建設,等警覺到文化建設很重要的時候,臺灣已經喪失了成立公共電視的最好時機。
  • 蔡當局搞一言堂 臺灣新聞自由已死
    [新聞頁-臺海網]據「大公報」報導 2020年11月18日──這是全臺灣民眾都應該「記住」的日子:在這一天,臺灣新聞自由已死。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否決了中天新聞臺「換照案」。這意味著中天新聞臺的6年期執照在下月11日到期後將被迫停止營運。這是臺灣解嚴30多年來首次有新聞臺被行政當局勒令關閉。
  • 還兩岸「和平」,劉沛勳:臺灣民主已死
    文丨萊維 審丨瑾晗自從蔡英文在臺灣2020選舉中取得勝利之後,臺當局就開始迴避甚至否認「九二共識」。近期,臺灣國際洪門南華山在臺北舉辦了成立八十九周年的慶典,作為在臺灣擁有廣泛影響力的老牌民間組織,國際洪門世界總會主席劉沛勳對臺當局的政策方向提出批評,並呼籲臺當局應該儘早回歸「九二共識」,還兩岸以和平。
  • 風波延燒不斷,蔡英文被迫上「火線」
    因為蔡英文此舉是在拿臺灣民眾的食品安全開玩笑,一旦這種美國豬肉進入臺灣市場,將會對臺灣民眾的身體造成極大傷害。這一決定在島內引發了連鎖反應,風波延燒不斷,蔡英文也頻頻被迫上「火線」。「萊豬」風波蔡英文的這一決定是為了討好川普政府,但是卻沒能為臺灣換來什麼實質性的利益,而川普又馬上就要下臺,相當於蔡英文把臺灣人民賣了,而且還是不計回報。
  • 臺灣公視董事會仍難產 上屆董事會已延任777天
    臺灣公視董事會仍難產 上屆董事會已延任777天 2013年01月19日 09:34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媒:當公視成私物 如何實踐公共性?
    臺灣公共電視在臺文化部門委託下密籌國際影音平臺惹議,不滿公視隱瞞董事會的新聞部經理怒辭行政職,逼得兩位主導此案的公視高層也在董事壓力下請辭。臺文化部門終聲明將停止該案後續推動,風波看似暫歇,然而公視究竟有否落實公共性的問題,在此風波中再度彰顯。
  • 臺「公視」爭議不斷 成大「醜聞」?
    作者 宋東倫   臺灣文化主管,最喜歡用文明說服人的龍應臺說公共電視的紛爭已成「世界醜聞」。她說,如果問題遲遲不能解決,她贊成廢除公視。  公視問題一波三折、貽笑大方,主要就是領導班子排不出來,自從民進黨杯葛,已經快三年停擺,因為公視董監事審查四分之三的門坎過高,少數人反對,就可以牽制多數,排不出董事,公視等於沒頭。
  • 民進黨一手遮天,臺灣還有「淨土」嗎?
    這一次,他們染指的是號稱「臺灣電視媒體最後一片淨土」的臺灣「公共電視臺(以下簡稱公視)」。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公視將在明年成立網絡國際英文影音平臺,卻遭爆料臺文化部門偷偷挹注58億元(新臺幣,下同)。
  • 世界人權日,「臺灣人權已死」!
    臺監察機構的「人權委員會」也在12月10日舉辦「人權阿普貴(Upgrade)」的活動,不僅有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和臺監察機構負責人兼「人權會主委」的陳菊一起出席致詞,還由她們為「人權會」LOGO舉行啟用儀式。然而,頗為諷刺的是,開播超過26年的臺灣中天新聞臺因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不準換照,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假處分申請,將於12日零時停播,形同被民進黨當局暴力關掉了。
  • 臺灣公視董事會難產934天終於誕生
    臺灣公視董事會難產934天終於誕生 2013年06月26日 07:2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大選」電視辯論擬三立公視合辦三場
    中國臺灣網12月14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2016「大選」電視辯論因民進黨及蔡英文方面始終堅持在三立電視臺首辦糾纏至今。今天國民黨、民進黨及親民黨代表、三立電視、公共電視與「四報一社」舉行「大選」辯論協調會議。  會中民進黨倡議由三立及公視、「四報一社」聯合舉辦,並在1月3日前舉辦3場,其中一場為副領導人候選人辯論會,獲各方原則上同意。
  • 臺灣「大選」辯論有望 公視、三立同意合辦
    中國臺灣網12月13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大選」辯論露出曙光,三立電視臺與公視「原則上」同意合辦。民進黨方面稱時間緊迫、公辦政見發表會在即,希望各黨這幾天趕緊坐下來商談細節。國民黨方面則希望至少辦兩場。
  • 臺灣媒體最後一塊淨土將被「染綠」?
    而這一次,他們染指的是號稱「臺灣電視媒體最後一片淨土」的臺灣「公共電視臺(以下簡稱公視)」。日前臺媒報導,臺灣公視將在明年成立網絡國際英文影音平臺,該平臺的先導計劃由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向行政機構取4500萬(新臺幣,下同)的第二預備金來做經費,預計分四年建設,每年預算約10億。但耐人尋味的是,這麼重要的一項提案,卻完全未經公視董事會審議。
  • 臺灣媒體最後一塊淨土被民進黨「染綠」?與惡的距離還有多遠
    而這一次,他們染指的是號稱「臺灣電視媒體最後一片淨土」的臺灣「公共電視臺(以下簡稱公視)」。日前臺媒報導,臺灣公視將在明年成立網絡國際英文影音平臺,該平臺的先導計劃由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向行政機構取4500萬(新臺幣,下同)的第二預備金來做經費,預計分四年建設,每年預算約10億。但耐人尋味的是,這麼重要的一項提案,卻完全未經公視董事會審議。
  • 臺公視一直昏睡 就讓它長眠吧
    龍應臺說,她贊成廢除公視,公視已經浸泡在政黨色彩裡,十多年來是民主實踐最壞教材,辜負了過去多年來的投入。貽笑國際,如此荒謬。如果繼續僵持下去,對整個社會都不是一件好事。她還說公視是「國際醜聞」。「是最大最醜陋的事,影響到衡量人權品質指標」。    公視,還不是睡眠不足,是睡太久了,自一開始就是如此。
  • 臺灣要涼涼?臺學者稱:緩和兩岸關係,是美國民主黨一貫想法
    「臺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這是他個人看法,但也傳達民主黨一貫的想法,並非全面性對抗的作法,會希望跟大陸在某些議題上,有合作可能,對岸也正在營造中美一起處理兩岸議題的氛圍。董思齊表示,對於美國來說拜登團隊上臺,最優先課題是美國國內議題,未來一年到兩年是調整期。
  • 歷史上的「臺灣民主國」,關於「臺灣民主國「的由來
    1895年成立的臺灣民主國,長期以來被某些歷史學者別有用心的曲解,認為這是臺灣第一次獨立事件。其實錯了!
  • 臺灣公視、廣電推播黑韓新聞 淪為"打韓"機器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12月7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2020參選人韓國瑜競選辦公室總發言人王淺秋、發言人鄭照新昨天揭露獲臺當局編列預算補助的臺灣廣播電臺,運用公費在臉書下廣告,推播黑韓新聞,進一步追查臺灣廣播電臺人事竟發現有「高雄組」,要求臺立法機構要徹查臺灣廣播電臺預算支出動向,一定要讓真相水落石出。
  • 臺灣「四報一社」、公視發聲明:首場辯論應在公視
    邱毅供圖  中國臺灣網12月9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辯論遲遲未定,籌辦辯論的「四報一社」(《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中央通訊社」)與公視聯盟昨天(8日)發表聲明,歡迎三立與其他民營電視臺一起加入合辦,但基於媒體的公共性價值,聯盟主張第一場辯論仍應在非商業的公視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