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導,臺灣公共電視(以下簡稱公視)因籌組「國際英語影音平臺」被爆出該項計劃未經過公視董事會通過,遭外界質疑該平臺恐成民進黨當局大外宣渠道。
公視27日臨時召開董事會,針對這項議題進行討論,最終以11:4通過贊成原定計劃,由於董事質疑聲浪大,公視總經理曹文杰、執行副總經理謝翠玉、新聞部經理蘇啟禎當場請辭。沒想到臺文化部門29日臨時喊卡,突然發表聲明,宣布終止委託。消息一出,原本已為本案投下同意票的公視董事徐瑞希氣憤辭去董事職務,痛批臺文化部門「說一套做一套」,一面說尊重董事會決定,一面又在董事會投票通過後,臨時廢止專案計劃。
賀德芬
針對越演越烈的公視風波,臺大名譽教授賀德芬近日在臉書發文強力批評,對於民進黨當局的強勢作為,她直言:「臺灣民主已死,英蝗即刻登基」。賀德芬指出,幾年來,公共電視已成政黨政客瓜分的大餅,現在還要被民進黨當局沒收,讓過去的新聞局復闢,成為塗脂抹粉的化妝師。學術的墮落已不只是學術價值的踐踏,道德良心的淪喪,根本成了敵人統戰的陣營。
臺灣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林福嶽表示,世界各國各地都有公共媒體,可從中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內涵,「媒體確實有宣傳文化內涵的功能和意義,但宣傳不該是一個平臺成立的初衷。」
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發表文章表示,臺灣公視的悲哀,在於欠缺穩定、足夠而且獨立的財源。相較於英國的BBC、日本的NHK,各有幾千億新臺幣的預算,公視的基本預算只有9億元,且由臺當局文化部門代為編列,還要經「立法院」審查。財源不穩定、不足夠、不獨立,要真正「獨立」其實很難。
羅友志
臺灣資深媒體人羅友志指出,民進黨當局插手公共媒體,比「監委」人選名單還來得嚴重。如果運用比喻,安插人馬進公視就像在「聖女」體內注入「髒血」,只會變得不健康,進而走向滅亡。羅友志也感嘆,目前「執政黨」已掌握九成媒體,如果公視再淪為政治服務工具,失去這個具備獨立重要性的公共媒體,臺灣恐怕徹底淪為「一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