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在一個家庭中的位置是相當重要的,有一個好媽媽可以讓家庭關係融洽,而一個性格霸道強勢的媽媽,會讓老公孩子都嫌棄。
一位寶媽在網絡上求助,她覺得自己是個壞媽媽,一看到家裡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就有一股無名之火往上冒,老是止不住地衝孩子和老公發脾氣,導致孩子出現自閉的症狀,更多的時候見了她就會躲著她,和她一點都不親熱,其實每次她對孩子發完脾氣之後,她也非常後悔,但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其實這位寶媽的感受並不是個例,所有的父母都是教育的載體,心理學中常常會提到一個詞語叫「原生家庭」,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感受到來自「家庭環境」的影響,進而影響我們的性格、社交、心理情況。
那麼媽媽情緒不穩定愛做的這幾件事,會對孩子和家庭有什麼影響嗎?
1. 焦慮
很多媽媽覺得安全感要從孩子身上獲得,覺得孩子是她自己最牢靠最安全的關係。但失去了對丈夫的依賴和依靠,她們就會陷入難以避免的孤獨感和不安感中,又會不自覺把家轉化成她痛苦的工作場所,用讓孩子窒息的愛和焦慮將孩子吞噬,造成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過度依賴。這個階段的媽媽通常會表現出:焦慮、情緒低落、怨恨。而媽媽的情緒會傳遞到孩子的身上,會導致孩子出現冷漠、孤僻、不能獨立等行為。
2. 憤怒
有很多女性,因為家人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所以總是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標榜自己的付出,給孩子施加壓力,媽媽總是認為自己付出的最多,總是逼迫孩子為自己考慮,逼迫孩子做不喜歡做的事,孩子也會有牴觸心理,所以媽媽們儘量不要這樣做。孩子的內心畢竟還不成熟,他還無法承受成人世界的煩惱,也很難理解成人世界的感情糾紛。而面對媽媽的情緒,孩子往往容易產生恐懼和不安,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甚至在他將來自己該成家的時候,也可能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出現各種問題。
3. 嘮叨
有一些媽媽不僅喜歡嘮叨,還喜歡在孩子面前抱怨,經常會將生活中的不幸,抱怨在身邊人的身上,從不考慮是自身原因。這種媽媽只會抱怨嘮叨傷害到家人的感情。在這種環境下生活的孩子,也很容易悲觀,人際交往也會受到影響,孩子甚至會非常自卑。孩子總是看到媽媽對自己的家庭存在太多嘮叨和抱怨,孩子長大後,也會不自覺把這種指責和抱怨的習慣轉移到自己的親密關係或者人際交往中。
每個人都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情緒出現,而這些情緒都需要一個出口進行釋放。但釋放的出口不應該放在家庭中,對自己的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家庭關係也不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