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山火變成了一場燒焦的、末日般的噩夢,燒了幾個月還沒撲滅。
據雪梨大學生態學家估算,自去年9月份澳洲爆發山火以來,估計已有5億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死亡,實際數字可能更高。
澳大利亞環境部表示,在「大火被撲滅並進行可靠評估」之後,才能確定動物死亡的具體數量。
都說同人不同命,動物何嘗不是。澳洲的動物水深火熱,中國最近銀幕上有一批動物也火了。
國產電影《寵愛》自2019年12月31日上映以來,票房已近4.8億,算是2020年第一部爆款電影了。
這部片口碑麻麻地,豆瓣評分6.2,票房這麼高,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帥男靚女群星參演有粉絲經濟兜底(連片名都蹭了TFboys的流量),但還有個重要因素,裡面的動物都很萌很可愛且很有戲,片方給每隻寵物都做了角色海報,吸睛就能吸金。
萌寵如今是熱門類別,這年頭人們都活得焦慮,養寵物能看家能作伴還能承載情感轉移,什麼吸貓、擼貓、雲養貓、喵星人、鏟屎官、狗子都是網絡流行詞,關於動物的短視頻和表情包也很火(特別點名二哈)。
點擊播放 GIF 0.6M
影視圈一直有「動物和小孩最難拍」的說法,但勇於挑戰的電影人看來還不少,2019年國內就上映過幾部以動物做引子的電影。
《一條狗的回家路》,豆瓣6.9分,票房3600多萬。
《我的寵物是大象》,豆瓣3.5分,票房250多萬。
《狗眼看人心》,豆瓣5.8分,票房1800多萬。
《動物出擊》,豆瓣3.4分,票房450萬。
《一條狗的使命2》豆瓣6.9分,票房近2億。
《獅子王》,豆瓣7.4分,票房逾8.3億。
《小Q》,豆瓣6.7分,票房逾1.1億。
講真,《寵愛》在動物戲份上做得挺贊,擔得上萌寵。敗筆在,人及人的故事。
108分鐘(還要掐去片頭片尾)的電影要講6個故事,平均一條線18分鐘。時長短不是根因,還有短片,還有微電影呢,拍得好照樣能講好一個故事。
但《寵愛》劇情稀薄,或者說缺少實質的戲劇點,於是演員就像尬演,加之這些原因本身演技也so-so,尬就更尬了。
三隻狗兩隻貓一隻豬各對應一個故事,自然靈動的演技擔當竟然是它們:羅威納犬、金毛、梗犬、橘貓、美國短毛貓、小豬。
拼盤電影有的是段落式,有的是交叉剪輯,《寵愛》是後者,但它的剪輯也太零碎了,本就不是強情節,這種碎就成了打卡式切進切出。
為了拼盤不顯得那麼散,必須產生勾連啊,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強行按頭人物關係、強行安排交集。片尾高潮戲是在小區圍堵小狗巴頓,除了于和偉一家和盲人吳磊沒來,其他主要角色全來了,是故事發生地青島太小了嗎,好一出養寵人士一家親。
6個故事都有表演槽點(例如)和情節不合常理之處(例如小區裡可以養豬嗎),於是6個故事匯合在一起沒能讓戲劇張力延伸擴散,像一次蹩腳的打水漂,擲出去的石片真的就只在水面彈跳了6下。
BTW,拍人與寵物的佳作代表是《忠犬八公》,拍拼盤電影的佳作代表是《真愛至上》。
我是個不養寵物的人,對貓貓狗狗敬謝不敏,所以萌寵濾鏡沒那麼強,情節不行真不能忍。
一定要和寵物經歷生離死別,寵物要成為親情維繫紐帶,這樣才能催淚;
寵物要當愛情的試金石,寵物要化身丘比特之箭,這樣寵物才有靈性;
寵物要做引你走出低谷的參照物,寵物要做打工者的知心人,這樣才能上價值。
編劇和導演是主題先行,再去套故事。
而且我認為《寵愛》傳達的人與寵物的關係也是非常自私的,嚴重點說,可謂三觀不正。
程度輕一點的例如,檀健次故意把救出來的貓重新塞進車底,博得和闞清子搭訕和互動的機會。在很多教搭訕的網文和相關電影橋段裡,「男人帶狗更容易搭訕成功」是一條金科玉律。
嚴重一點的例如,張子楓要搬家了,為了彌補不能繼續陪伴吳磊,強迫金毛變成導盲犬,「我知道你不願意,你就當幫我個忙行不行。我知道你委屈,但這事對我很重要,你幫幫我」,簡直是情感綁架嘛,可憐金毛沒得選。而且冒犯了專業人士,誤導觀眾導盲犬這麼容易培養,一個初中女孩憑一己之力兩個月就把一隻金毛訓練成了導盲犬。
還有一點,本片也再次應證「如今國產影視裡沒有窮人」。
主角們要不住著別墅大house,要不住著精裝公寓,職業也是基金經理、空姐、插畫師之類的,初中生家裡也是為了上高中可以換學區房,就連最底層的外賣小哥,工作服遠比美團餓了麼的制服洋氣得多,日常服也是Kappa。
雖說「建國後動物不許修煉成精」只是一個網絡段子,《寵愛》卻把它踐行成神跡。
鍾楚曦含淚問狗,誰最愛我?狗立直身子舉手。
鍾漢良養的小豬會自己按鈕坐電梯、會看監控,屋外有賊人它會爬樓梯發出警示。
郭麒麟遇到的狗能幫他帶路送外賣,能聽懂他的訴衷腸。
可我只想起張子楓對吳磊喊話:「我永遠永遠當你的眼睛,但你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我。」——明明吳磊瞎了啊。
哈哈,最後又要cue《康熙來了》出場了。
康熙做過好幾次「康熙寵物診療室」,2012年11月29日那期有個嘉賓叫戴更基,小S介紹他是臺灣第一位動物行為的醫師。
節目中戴醫師告訴我們,人類對貓的誤解比對狗更深,貓不屬於你,它永遠都是屬於它自己,它和你就等於是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室友,貓和人的關係跟人和狗玩耍很不一樣。
對於狗主人說她的狗會舔主人的眼淚、狗會跑到身邊安慰你,戴醫師說了,都是主人個人的幻想,是把狗擬人化過度了,狗會不會到你身邊來?會,會不會舔你眼淚?會,為什麼?一是有味道,二是你的行為改變了,你每天的行為,你以為你的狗是傻瓜,從早到晚看你都是一模一樣,當突然有一天你在哭,哭得很悽慘,它跑來看,它不是真的安慰你,它是好奇,它也可以感受你的不舒服感,因為你腎上腺素會分泌不一樣,它可以嗅覺到這些東西,所以它過來。
有貓主人會覺得自己抱了別的貓再去抱自己貓,自己貓會生氣、會跑走,但戴醫師說了,實際上是貓身上都有腺體,他抱了別的貓,那貓身上的費洛蒙就跑到他身上去了,他再去抱自己貓,類似「你跟人家玩完再來找我,我算什麼東西」,貓不是生氣,它是不爽,跟生氣不同,它沒有愛你愛到說你抱了別的貓我就不喜歡你了,而是你帶了人家的味道來我面前,它只是不喜歡那個味道而已。
有狗主人說她的狗會按電視遙控器、會分辨錢幣,戴醫師說了,你可以看到狗去做一些事情,它的目的並不是我要分錢幣,對它來講什麼叫錢幣,它又不要用那個東西,它就是看到皮包裡可能有一些東西,咬出來亂啃,丟在那邊,你要讓錢幣剛好疊上去,剛好就沒有疊上去,你一定要去解讀為說狗會排列錢幣也沒轍,寵物亂咬東西不代表就是技能。
總而言之,寵物貓狗真的不會有類似人的感情,都是主人自我感覺良好。
打破幻想確實不那麼討喜,就像小S會大喊戴醫師是蜥蜴、是冷血動物。
可是人類真的要明白一點,人不是萬物的主宰,澳洲山火吞噬的動物人類救不了,你的寵物也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認清了真相,你依然可以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