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腕的地方,就有故事。
譬如這部集周潤發、葛優、姜文三腕於一體的匪霸電影,曾在2010年拿下了第6屆亞洲電影最高票房獎,至今已經火了十餘年了。
即便在當下,影片內外的那些梗,依然夠人們熱鬧許久。
究竟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熱鬧?
別急,讓懸念先飛一會!
竇文濤說:「姜文情商真高,求人,一求一個準。」
說求,還有點寵著姜文。周潤發和葛優兩個大腕,真不是姜文用劇本或片酬求來的,而是他靠著兩封信和套路誆來的。
《讓子彈飛》的劇本還沒寫完時,姜文就寫了一封信給周潤發。在信中,他言辭懇切,筆下生輝,酣暢如流水,誠邀周潤發出演。重點是,這份「情書」,真的撩到了發哥。
周潤發曾在《讓子彈飛》的首映禮上說:「我收到信之後哭了,因為看不懂,而且很久沒有男的寫情書給我,我還真以為姜文對我有什麼企圖。」
隨後,姜文又寫了一封信給葛優,葛優收到信時,也被這份正兒八經的儀式感撩到,直呼姜文講究。不過,對於信中的「愚弟同床,耳鬢廝磨」,葛優的雞皮疙瘩抖了一地。
信寄出後不久,姜文給葛優發了一條簡訊:「?」,葛優回了個「妥。」
對於姜文的這波操作,論套路,絕對優+。最絕的是,他在給周潤發的信中透露葛優已經同意出演,在給葛優的信中表示周潤發也同意出演。
就這樣,姜文憑藉兩份信,空手套白狼,套來了兩個影咖。
大咖到位,下一步就是角色的分配。
葛優拿到劇本後,特別欣賞黃四郎的霸道,提出想要出演黃四郎。
姜文並未一口否定他,而是拋了一個問句:「你演黃四郎,誰來演馬邦德?」
葛優一聽,周潤發演馬邦德確實不合適,就說了句:「行,聽導演安排。」
就這樣,姜文不僅套來了大咖,還把大咖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怪不得連著名語言學家郝銘鑑都贊他才情斐然,是肚子裡有大墨的人。
如果說周潤發和葛優兩位大咖是被別人誆來的,那麼陳坤的角色完全是靠自己智取的。
他問姜文:「你敢用我這樣偶像型的演員嗎?片子裡有我能演的角色嗎?」
被陳坤這麼一質疑,姜文馬上給他安排了悍匪胡萬的角色,並打算在片中將陳坤徹底「毀容」,不讓他打偶像牌。
與此同時,姜文專門邀請張叔平為陳坤量身打造了五種造型,從粗布麻衣,到中山西裝,堪稱一場時髦的變身秀。目的就是讓觀眾的眼睛從陳坤的臉上移到角色中去。
但有意思的是,在正式拍攝的時候,姜文卻被陳坤的帥氣打敗了,他不忍心下手毀他帥氣,最終,在影片中保留了陳坤那張帥氣的臉。
陳坤也用實力證明了,什麼叫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卻偏要靠才華。
在「小六子之死」的那場戲裡,陳坤與姜武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他吊兒郎當的笑容中埋著一種冷暴力,在一唱一和之間,讓小六子硬生生地將刀子捅向了自己。
「殺人誅心」,雖未刻意彰顯狠,卻已將角色的狠勁種在了觀眾的汗毛裡。
不得不說,陳坤完美地詮釋了什麼是教科書般的演技。
王朔說:「姜文身上有股勁,讓他身邊的人願意為他做點事。」
這一點,從影片中看,毋庸置疑。
據說,武舉人的角色最初邀請的是孫紅雷,但由於孫紅雷的檔期滿了,便拒絕了。
一天,姜武正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姜文發來一條簡訊:「嘛呢?」
姜武:「家呢?」
姜文:「鬍子還在嗎?」
姜武雖然剛剛剃掉鬍子,但料到哥哥肯定有事,便回:「在。」
姜文:「 給我演一個角色。」
姜武:「妥。」
就這樣,姜文三條簡訊喊來弟弟助陣。不僅親弟弟,連自己的老父親都跑來幫忙,在片中,姜文的父親姜宏齊客串了一打麻將的老頭。
老婆周韻出演花姐。本來這個角色的戲份不多,但姜文為了感謝老婆,在拍攝中,將老婆的戲份有意加多,妥妥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還有一個人也是奔著幫忙來的,這個人就是馮小剛。直到進劇組之前,馮小剛都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麼。
進組後,姜文想給他換個髮型,馮小剛二話沒說,配合著理了一個賊兮兮的莫西幹髮型,並架了一副無框原片眼鏡。雖然就短短兩分鐘的鏡頭,馮小剛也毫不含糊。
對姜文來說,這部電影,身邊的朋友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就連他身邊的助理趙銘,也幫他救過場。
劇中有一民女被強暴的戲,原定的演員,嫌角色太露骨,臨時缺陣。幸運的是,姜文身邊的助理趙銘跑來救場。雖然是短短的30秒,卻也為這部經典,聚焦了口碑。
一個有才情的人,一定有磁一般的引力,吸引更多的同道者相互成就,是法則,亦是共性。
《讓子彈飛》,姜文不僅成就了別人,立了口碑,還站著把錢賺了。
在劇中,有這麼一句臺詞:「你是想站著呢,還是想賺錢呢?」
姜文說:「我是想站著,還把錢賺了。」
果真,站著站著,劇火了,錢包豪橫了。
但姜文曾在節目坦言:「《讓子彈飛》這部片,一開始沒想過它賺,不知道它怎麼賺的,就賺了。」
當然,這與他的鬼馬密不可分,這部片的投資人楊受成對姜文說了這麼一句話:「只要周潤發和葛優來,這片我必投。」
就這樣,姜文憑藉兩封煽情的信,拐來了大咖,也拿下了投資。
然後,票房就爆了,姜文的錢包胖了N圈,投資人楊受成也跟著賺了一大筆。
在《讓子彈飛》的慶功宴上,楊受成為了感謝姜文,要給他發紅包。姜文一聽,不但拒絕了,還眼睛不眨地給楊受成發了800萬的紅包。
姜文的講究就在於他講究的有節操,從給葛優寫信,到給投資人發紅包,他講究的一如既往。
然而,《讓子彈飛》給了觀眾一種錯覺:「經典,本不是經典,只是影咖多了,便成了經典。」
從表面上看,這部影片,是靠著大咖的流量撐起來的,但真正深入劇裡,才會讓人明白所有的成功都是有伏筆的。
姜文的伏筆便是他的嚴謹和細膩。他不慣著觀眾,也不慣著演員。
葛優拍完這部片,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劇本,在別人那裡叫劇紙,在我們這裡叫劇本。」
《讓子彈飛》的劇本,是6個編劇加上姜文,7個人,耗時3年的成果。
即便如此,劇裡的許多臺詞還都是姜文現改的。拍攝中,臺詞一旦角色不合姜文的意,他就現場調整。
為此,普通話不好的周潤發很不高興,與他擰巴了半月之久。
據說,鴻門宴的那場戲,足足拍了35次。葛優拍火車翻在水裡的鏡頭時,在水裡泡了三個多小時,那場戲還是沒有通過。
張默和陳坤的那場戲花了十萬尺的膠捲,才算通過,但姜文覺得差了點意思,又重新拍了一遍,白白扔掉了十萬尺的膠捲。
由此可見,一個嚴謹的人,往往不經意間,就在嚴謹中成就了自己。
所以,《讓子彈飛》,它的經典,不是天降大運,而是認真的人於細微處一步一步踏出來的。
所以,有時候,我們也要像這部片子一樣,要想成功,就先讓汗水飛一會。
. END .
【文| 夏北北】
【編輯| 小龍】
【排版 | 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