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優秀的演員+一臺攝像機=?
答案是:一部豆瓣9.0的神劇。
說的就是最近播出的英劇《新喋喋人生》。這部純靠演員對著鏡頭叨逼叨的電視劇,究竟有什麼魔力,拿下這樣的高分?
《新喋喋人生》嚴格來說不算新劇,它翻拍自英國國寶級劇作家阿蘭·本奈特的舊作《喋喋人生》。原版在1987年和1998年推出兩季,分別在影評網站IMDb上拿下8.6和8.7的成績,絕對的口碑之作。
在疫情導致大家都要保持社交距離的現在,BBC把這部完全由單人演員對鏡頭獨白的劇拉出來翻拍,倒是特別應景。
但這種簡單到有點單調的拍攝方式,對演員和劇本的考驗特別大。
你想想,一般誰想看一個人在你面前喋喋不休說40分鐘的話啊?這種長度的純獨白劇稍微有一丟丟不精彩,觀眾立馬點右上角退出走人。
《新喋喋人生》硬是用王炸級的演員陣容+每一秒都有信息的優秀劇本交出了A+答卷。
來來來,跟大家說一下參演的都有誰:憑《殺死伊芙》的「小變態」拿下艾美獎的朱迪·科默、
把烏姆裡奇教授演成所有《哈利·波特》迷的「童年陰影」的伊美黛·史道頓、
簡單來說就是:戲骨開會。
第一集裡打頭陣的是烏姆裡奇,啊不,伊美黛·史道頓。
剛開始,她看起來似乎只是個愛多管閒事的中年阿姨,嘮嘮叨叨地說著生活中她看不慣的各種小事。
一般人抱怨一下也就算了,但她不一樣,她是行動派,她寫信投訴所有她看不爽的事情。
參加熟人的葬禮,看到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在教堂外抽菸,她投訴;去倫敦逛街,看到白金漢宮外的人行道有狗屎,她投訴;甚至在相關部門回應她的投訴之後,她都能以」你的回覆過於細節,佔用了納稅人的資源「為名,投訴她上一個的投訴的回覆。
要在微博上,我們會管這位阿姨叫「活體槓精」。
Anyway,阿姨最近有了一個新的關注+投訴對象:家對門的小夫妻。
她一邊病態地偷窺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一邊指責這對小夫妻每晚都要出門,沒人留在家照顧他們的孩子,她反覆說著自己有段時間沒看到小孩也沒聽到孩子的哭聲了。
她越說越激動,好像她積攢的偏執和神經質都變成了一個個句子,從她的身體裡噴了出來。她說得越義正辭嚴,看起來就越瘋。
不得不說,伊美黛·史道頓真的太會演這種神經緊繃而瘋狂的中年女人了,她顫動的嘴唇和不斷握拳的手,一下子就把那個女人不安傳遞給了觀眾。
至於那對小夫妻出門是為了什麼事兒?他們的孩子究竟去哪兒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我就不劇透了。
「我上周從背後射殺了一個男人。」
這句話是「小變態」朱迪·科默的開場。
可她的故事卻和這乾脆殘暴的第一句形成了強烈反差,這一集的主角是個小演員,所謂的「殺人」只是演戲,她面對的是一種更緩慢而殘忍的壓榨:潛規則。
一個沒有背景、努力追夢的女演員會遭遇多少惡意?
在派對上有男人提出要給她介紹角色,但聊著聊著就加了一句:「試鏡的地方太遠了,不如今晚住我家吧?」
去面試角色的時候,她看了一大堆面試技巧,準備得非常周全,對於角色的理解她可以侃侃而談,還誠懇地對選角導演說:為了角色她願意去學各種技能。
選角導演完全不在意她的熱情,他唯一關心的是:「我能看看你只穿內褲和內衣的樣子麼?」
再後來,她拿到了角色,為角色設計了很多細節,從角色是否戴眼鏡到慣用的公文包樣式都細細想過。
但導演只需要她做一件事:在遊艇上把自己脫得精光擦防曬。
從女孩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她誤入了色情片劇組。在這麼一個亂七八糟的野雞劇組裡,她接連被導演和攝影師騙到床上,甚至連劇組裡帶貓的場工都敢下藥迷奸她。
她的夢想,被她周圍的男人當做誘騙和要挾她的把柄。
和小演員悲慘遭遇形成反差的卻是她敘述的語氣,她說話時有一種茫然的天真,好像她對周圍誘姦乃至迷奸她的男人的意圖一無所知,好像她不知道自己誤入了色情片劇組,好像她就是一個腦子空空的金髮尤物而已。
她的遲鈍和無知會不會只是保護色?
作為一個尚未出頭的女演員,面對令人作嘔的邀約和冒犯,她是不是只能尷尬地笑著,把它們當做必須被咽下喉嚨的蒼蠅?
比起誰都敢踐踏的女演員,她會不會更想像她的臺詞一樣,去把那些男人幹掉?
這部劇裡帶感的故事還有很多,有一個堪稱迷你版的《致命女人》。
一個女人發現隔壁的男主人死了,她去問隔壁主婦需不需要幫忙報警,隔壁主婦淡然地說:「沒事,是我殺的。」
在法庭上,主婦說出內情,她長期遭到丈夫的性虐待,丈夫會蒙上她的雙眼,然後邀請自己的朋友一起來羞辱主婦。主婦看不到,但記得有一個人有一邊呼吸一邊吹口哨的習慣。
而那個發現男主人死掉的女人,她丈夫就有一邊呼吸一邊吹口哨的習慣……她會怎麼面對那個殺夫的主婦?
《新喋喋人生》主角團裡,沒有最「變態」的,只有更「變態」的,12個主角包括但不限於愛上自己兒子的母親、發現老公是連環殺人犯還要隱瞞的潔癖女、可能有殺人歷史的戀童癖男……
是不是所有人都「變態」得奇形怪狀?有個豆瓣網友評價這部劇是:每集一場人生慘劇。
但最妙的地方在於,每個人出場的時候都看起來特別普通、特別「正常」,隨著他們的坦白,那些隱藏在表面下的「變態」和壓抑才慢慢浮出來。
這種設計讓觀看體驗變得很奇妙,一方面,情節全靠臺詞推進,故事又常常在不經意間突然高能,所以一句話都不能漏,對觀眾注意力有不低的要求。
但同時因為演員全程對著觀眾說話,看的時候會有吃「一手瓜」的感覺,有種窺探別人隱私的新奇快感,觀眾又會不自覺地被吸引著圍觀這群奇葩們的生活。
看劇的過程就像是一群陌生人慢慢在你面前撕破面具,而你從面具逐漸變大的裂紋中一點點看到真實的他們究竟是什麼樣的,除了謎底本身,從語言的蛛絲馬跡中尋找真相的過程就足夠讓人著迷。
我看完這部劇很感慨,雖然只是一個攝像機+一個演員+固定場景的極簡搭配,但每一集40分鐘講的故事信息和人性,比國內某些劇30多集講的都複雜厚重。
能有這成果絕不單單是優秀演員的功勞,更是仰賴於阿蘭·本奈特超絕精彩的劇本,他不愧是拽到拒絕過兩次王室勳章的男人。
說實話,國內一定可以找出12個演技精湛到能hold住這種拍攝的演員,但一個這麼配得上他們能力、精煉到每一秒鐘都有信息的優秀劇本卻很難、很難、很難見到。
想到這裡,除了覺得看到《新喋喋人生》好賺之外,還有點莫名的心酸呢。
(圖片來自網絡,《新喋喋人生》字幕來自噠噠字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