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啟雷霆都司將,威震天庭的「雷霆三帥」是指哪三位尊神?

2020-12-27 玄都玉京七寶玄臺

仰啟雷霆都司將,威震天庭的「雷霆三帥」是指哪三位尊神?在道教的雷部元帥中,有三位名聲顯赫的元帥,他們是鄧元帥、辛元帥、張元帥,這是最早見於道經的雷部元帥。五雷都司之下,各擁有一大批神兵天將,不過,在眾多雷部神靈之中,最為著名的是九天欻火律令大神炎帝鄧元帥鄧伯溫、三十六天雷霆大都督青帝天君辛元帥辛漢臣、飛捷報應真君張元帥張元伯,道書稱之為雷霆三帥。從今天我們見到的「雷霆總誥」中,我們就能看出,這三位元帥被排在最前面,是開端的三位:「仰啟雷霆都司將。符圓法籙眾官君。歘火律令鄧元帥。銀牙猛吏辛天君。飛捷報應張使者……」

《道法會元》卷八十二《雷霆三帥心錄》,收錄瓊琯紫清真人白玉蟾撰三帥《事實》,述鄧伯溫、辛漢臣、張元伯三帥流派。白玉蟾說施行雷法時,法師存想鄧帥在心,辛帥在膽,張帥在腎,三帥配合五雷神,以陰陽生克作用,並念木郎咒以蓋之,可致山傾穀沸,霹靂迅發,電光奔飛。白玉蟾稱此雷法為「法海之砥柱,後學之津梁」。

據白玉蟾所言,三帥的淵源甚古,乃上古帝王伏羲、黃帝之後,可知鄧元帥、辛元帥、張元帥本為伏羲、黃帝後裔,又主掌雷霆三部,故應時降世,神威甚大。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道教尊為「神霄光明大帝」、「九天貞明大聖」等,居雷霆上宮(九天應元府),神霄光明大帝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系先天陽精之神為南極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的化身,總管雷霆都府、五雷院、驅邪院、萬神雷司、雷霆都司、雷霆部司等,是主宰雷部的最高尊神,示現日是農曆六月廿四。普化天尊在碧霄梵炁之中,三十六雷天將輔佐,每月初六及旬中辛日監管萬天浮遊三界。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總司五雷,化形十方,運心三界」,是「群生父,萬靈師」,總管雷霆都府、二院(五雷院、驅邪院)、三司(萬神雷司、雷霆都司、雷霆部司),農曆六月二十四聖誕。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造像多端坐九鳳丹霞之扆,手舉金光明之如意。另外,麒麟等都是雷聲普化天尊造像的主要特徵之一。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主治九天應元之府,總制五雷斬勘之司。鑑觀萬天,浮遊三界,掌雷部鬼神之錄,握人間善惡之權。賞罰無私,毫分罔失。儲勳累行者,則登庸簡錄,邪心不孝者,則斬神誅魂。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是中國民間和道教尊奉的神仙,為南極長生大帝之化身。作為雷部的最高天神,掌管複雜的雷神組織,總部為神霄玉清府,下設三省九司、三十六內院中司、東西華臺、玄館妙閣、四府六院及諸各司,各分曹局。九天雷公將軍、八方雲雷將軍、五方蠻雷使者、雷部總兵使者都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部帥,諸司中有36名雷公,代天打雷,均聽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號令。

雷霆者,乃陰陽之樞機,號令萬物之根本。故無有雷霆,則無以宰御三界。是以雷者,類也,是以出萬類而起群品也。是元始生殺之機也。宇宙之始蓋因陰陽相交一時之爆發,此即也是雷霆之用也,所以無處不有雷霆之顯現。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主生殺枯榮、善惡賞罰、行雲布雨、斬妖伏魔、號令雷霆。上照天心大道,下濟幽冥群苦。《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載,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南極長生大帝,化身雷聲普化天尊,專制九霄三十六天,執掌雷霆之政。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和雷部諸將神

雷祖居於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有二千三百裡。雷城是天庭行雷之所,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前有雷鼓三十六面,由三十六神司之。行雷之時,雷祖擊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

《明史》的《禮志》稱,「雷聲普化天尊者,道家以為總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為天尊現示之日,故歲以是日遣官詣顯靈宮致祭。」

白玉蟾註解《玉樞經》中「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聖號之曰:「九天者,乃統三十六天總司也。始因東南九炁而生,正出雷門,所以掌三十六雷之令,受諸司府院之印,生善殺惡,不順人情。蓋以九天之名者,取其陽剛而不泯者之謂也。應元者,仰惟元始祖劫一炁分真,玉清真王應元之體。雷者,陰陽二炁結而成雷,既有雷霆,遂分部隸九天雷祖。

因之以剖析為五屬,神霄真王用之,以宰御三界。真王所居神霄玉府,其道在乎巽。巽者,天 中之地也,東南乃九陽之炁。結清朗光,元始父祖,化神霄玉清真王。玉府在碧霄梵炁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裡。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有四方四隅,分為九霄,惟此一霄居於梵炁之中。在心曰神,故曰神霄,乃真王按治之所。天尊臨蒞之都。

卿師使相,列職分司,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檢押啟閉,管鑰生成。上自天皇,下自地帝,非雷霆無以行其令。大而生死,小而枯榮,非雷霆無以主其政。雷霆政令,其所隸焉,三清上聖雷霆祖之也,十極至尊雷霆本之也,昊天玉皇上帝號令於雷霆也,后土皇地祇節制於雷霆也,北極紫微大帝掌握於五雷也。

天地賞善罰惡發生萬物皆雷也。雖陰陽之激剝,亦由神人之興動,雷嗚則雨降矣。聲者,天地之仁聲也。春分五日,雷乃發聲,可聞百裡,震九天而動九地,驚四海而翻四溟,太上曰:吾不發陰陽之聲,吾之大音無以召,故鼓之以雷霆,以聲召氣也。雷帝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

凡行雷之時,雷帝親擊本部雷鼓一下,即時雷公雷神興發雷聲也。普化天尊者,自浮黎元始天尊生九子,玉清真王化生雷聲普化天尊。天尊以歷劫應化,隨時示號。本元始祖劫一炁分真,乃玉清真王,九霄主宰。一月四辰監觀萬天,浮遊三界九州萬國,賞善錄愆,是為普化至大至貴也。」

據《雷霆玉樞宥罪法懺》有,九天應元普化天尊,主治九天應元之府,總制五雷斬勘之司。鑑觀萬天,浮遊三界,掌雷部鬼神之錄,握人間善惡之權。賞罰無私,毫分罔失,儲勳累行者則登庸簡錄,邪心不孝者則斬神誅魂。

據《玉樞寶經》記載,九天應元普化天尊在千五百劫以先,心逢此道,遂位上真,意釀此功,遂權大化。常於大羅元始天尊前,以清淨心發廣大願。願於未來世,一切眾生,天龍鬼神,一稱尊名,悉使超渙。如所否者,以身身之,洗心宣說。

若有諸眾生,得聞「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名號,冥心默想,或者恭敬稱念,或一聲,或五七聲,或千百聲。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即化形十方,運心三界,使稱名者,鹹得如意。十方三界,諸天諸地,日月星辰,山河草木,飛走蠢動,若有知,若無知,天龍鬼神,聞諸眾生。一稱吾名,如有不順者,馘首刳心,化為微塵。可謂志心稱念「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名號,即可「不順化作微塵」。

《歷代神仙通鑑》稱他「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他下轄一個複雜的雷部組織,總部為神雷玉府,下設「三十六內院中司、東西華臺、玄館妙閣、四府六院及諸各司,各分曹局」。

據《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稱,四府為:九霄玉清府、東極青玄府、九天應元府、洞淵玉府;六院為:太一內院、玉樞院、五雷院、鬥樞院、氏陽院、仙都火雷院;諸有司為:天部廷司、蓬萊都水司、太乙雷霆四司北帝雷霆司、北鬥徵伐司、北鬥防衛司、玉府雷霆九司及諸曹院子司。

每個機構中均有「玉府左玄、右玄、金閥侍中、僕射、上相真仙、真伯、卿監、恃宸、仙郎、玉郎、玉童、玉女左右,司麾諸部雷神、官吏、將吏」。且稱「九天雷公將軍、八方雲雷將軍、五方蠻雷使者、雷部總兵使者」,均在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麾下聽令。是經稱諸司中有三十六雷公,分天、地、人三類,每類十二名。

神霄光明大帝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寶誥

九天應元府。無上玉清王。化形而滿十方。談道而趺九鳳。三十六天之上。閱寶笈考瓊書。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權大化。手舉金光如意。宣說玉樞寶經。不順化作微塵。發號疾如風火。以清靜心。而弘大願。以智慧力。而伏諸魔。總司五雷。運心三界。群生父萬靈師。大聖大慈。至皇至道。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曾在玉清天中,與十方諸天帝君,會於玉虛九光之殿,鬱蕭彌羅之館,紫極曲密之房宣說《玉樞寶經》一卷數章而演道,指九靈三精以示人。得聞聖號,自然罪滅福生。若佩寶經,罔不神欽鬼畏。

天尊之誓願弘深,天尊之威德廣大。《玉樞經》云:「若人居止,鳥鼠送妖,蛇蟲嫁孽,拋磚擲瓦,驚雞弄狗,邀求祭祀,以至影脅夢逼,及於奸盜。而敢據其所居,以為巢穴,遂使生人被惑。庭戶不清,夜嘯於梁,晝瞰於室,牛馬犬豕亦遭瘟疫。禍連骨肉,災及孳生,淫祠妖社,黨芘神奸,弔客頻仍,喪車疊出。若誦此經,卽使鬼精滅爽,人物鹹寧。」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謂普化天尊以此法門化世人之愚昧,澄世人之濁昏。誦念聖號可擺脫饑寒、疾疫、刀兵、九幽、刑殺、克害、貪夭、傷殘、孤寡、禍害、劫煞、災煞、歲煞、破敗、冤枉、官災、牢獄、天厄、地厄、水厄、五方厄、四時厄、本命厄、天瘟、地瘟、天蠱、地蠱、天瘵、地瘵、復連、伏屍、故氣、鬼注、天災、火災、水災等等災難。

(一)九天欻火律令大神鄧天君(元帥)

在《雷霆總誥》中,首先提到的是"歘火律令鄧元帥",可見其地位尊崇。鄧元帥,諱燮,伯溫,"赤發金冠,三目,青面,鳳觜,肉翅,左手執鑽,右手執槌,赤體珠纏絡,手足皆五爪,上帶金環,綠風帶,紅吊(衤敦)裙,兩翼下二頭,左主風,右主雨,遍體烈火,乘赤龍"。道教尊為"太乙雷霆普化天尊"、"九天欻火律令大神炎帝",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部下的天神,常以鄧元帥為三十六天將之首。

據《道法會元》記載,雷部有飈火大神,姓鄧,名伯溫。鄧元帥曾從黃帝戰蚩尤而封河南將軍。大神見黃帝登天,遂棄位入武當山,修行百載,能隨炁升降。又見世人不行忠孝,殺害侵欺,以強凌弱,國王輔弼不能制御。

遂日夜發大願,欲為神雷,代天誅伐此惡逆,念念不絕,怒炁沖天。忽一日,變鳳貲銀牙,朱發藍身,左手持雷鑽,右手持雷錘,身長百丈,兩腋生翅,展開則數百裡皆暗,兩目放火光二道,照耀百裡,手足皆龍爪。飛遊太虛,吞啖精怪。斬伐妖龍,蒙上帝封為律令大神。隸屬神雷。其雷於五月五日午時升入南宮火鈴之宅。

從前面的介紹不難看出,鄧元帥扶教度人,發大誓願,滅天下不忠不孝之人,及斷鬼魔侵害人物,一勿為禍妖邪,救生度死。鄧元帥的常見形象多會有"肉翅"。其實,在道教中有"肉翅"的神仙很多,比如飛捷報應張使者、六丁神將都有肉翅。

同書卷五七亦記述了他的生平,事跡大致相同,謂其變形如鬼、狀若蝙蝠:

《太上說朝天謝雷真經》中亦講述了雷霆元帥鄧伯溫的事跡,謂其於玉笥山修行五十二年:

「發大願滅天下不忠不孝之人,及斷鬼魔侵害人物,一勿為禍妖邪,救生度死。忽功行圓滿,蒙上帝詔命,召赴陛前,賜金丹一粒吞服,變成鳳觜形翼,封為飈火律令大神,以金槌鑿各一付之。身長一丈,赤發蘭身,手足皆為鳳爪。受令行事,斷天下不忠不孝之人,鬼魅一切害人之類。」

《欻(xū)火律令鄧天君大法》中描述鄧天君的形象非常威猛。他有赤紅的頭髮,頭戴金冠,三目,青面,鳳觜,肉翅,左手執鑽,右手執槌,赤體珠纏絡,手足皆五爪,上帶金環,兩翼下二頭,左主風,右主雨,遍體烈火,乘坐赤龍。

餘象鬥《北遊記》中講述了鄧天君收伏五雷的故事:

西川察思山有一廟,廟中有五個神像,他們名周昌、趙廣、史定、劉澤、裴漸。真武祖師同眾將忽遇大雨,入廟避雨。正欲坐下,見五個神像能動,自己打將起來。一時變黑,雲霧迷人,雷聲大響,震動天地。祖師舉步不能動,頭疼眼花,悶倒於地。關帥大驚,向前將祖師背走出廟,不省人事,議叫高帥去請妙樂天尊來救祖師。

妙樂天尊曰:「廟中五人者,乃是五雷神,要自己相打,才有雷聲。既師被害,不省人事,你可火速去東天,請五雷的主人來,方收得此怪。」高帥曰:「他主人是誰?」天尊曰:「雷主姓鄧名成,號為天君,在太華宮住,可火速前去。」

高帥辭了天尊,直到大華官見鄧天君,天君即同高帥下凡。天君作法,含水口中,於祖師面上一噴,祖師醒來,拜謝天君。天君於廟門大喝一聲,手執令牌一照,五雷神跪於天君面前。天君用手自南方一指,指出五個雷公,尖嘴雞翅,手執尖錘近前,那五神變出真形,卻只是五個鼓,五雷神押住,隨祖師去降妖。

九天歘火律令大神炎帝鄧元帥寶誥

志心皈命禮。神霄玉府,歘火仙都。由元始祖劫以分真,以一炁應元而保運。冀羽化工之造,扶持道法之興。受煉南宮,嚴異形而自若;發聲仲春,生萬物以熙然。仁本中存,威靈莫測。大悲大願,大聖大慈。雷主中天,歘火律令,炎帝真君,太乙雷霆普化天尊。

志心皈命禮。高上神霄玉清真王,南極長生朱陵大帝,太陽九龍皇君,南昌上宮受煉真人,至真霹靂大仙,玄都九疑九夷蓬萊滄水使者,上清三境都元帥、九天採訪使應元保運妙化真君,欻火律令大神。光妙橫天演真大元帥。掌行風催雨誅邪破廟祛諸潭洞、總統三元八十一天雷霆都總管炎帝天君。元始祖劫一炁分真。太一雷聲普化天尊。

(二)三十六天雷霆大都督青帝天君負風猛吏辛元帥(天君)

另一位主帥是負風猛吏辛漢臣,或稱雷霆三十三天大都督青帝天君。從辛天君《誓章》中可以看出他的英武及神力:「雷霆猛吏神,威震九天霆。出入三界內,忠勤佐帝君。湧身千萬丈,號為雷部尊,都督諸雷部,風伯雨師神。吾奉玉帝敕,能救世間人。人若受持者,吾當速現形。請吾上天界,朝奏諸帝君。請吾入地府,直至幽境宮。請吾入水府,四海波浪翻。請吾佐陽界,立便救眾生,請吾救大旱,滂沛雨霖霖。請吾捉精怪,摧破諸鬼營。請吾救生產,母子速離身。與吾同終始,共為玉帝臣。」

可見他能夠出入三界,代天行命,救佐萬民。

負風猛吏銀牙曜目辛天君,諱漢臣,道教尊為「太乙五雷判府天尊」、「雷霆三十三天大都督青帝天君」,戴牛耳幞頭,朱發,鐵面,銀牙如劍,披翠雲裘,皂靴,左手執雷簿,右手執雷筆,上有火光。此外,辛元帥還有多種變像,以示神威於世人。

辛天君是雷部中主簿,左手執雷簿,右手執雷筆,是雷霆正令大神(鄧天君是雷霆主令大神,張天君是行令大神),聖誕在農曆六月二十五。凡奉雷齋者,每逢辛日及初六日不御葷,至日皆茹素,又稱辛齋。下屬有東方蠻雷使者馬鬱林、南方蠻雷使者郭元京、西方蠻雷使者方仲高、北方蠻雷使者鄧拱辰,中央蠻雷使者田元宗。

南宋時期,符籙法術盛行於世,雷法一度成為道教法術的主流。據《道法會元》載,南宗祖師白玉蟾真人和其師父翠虛真人陳楠都曾得辛天君授法。陳楠真人受秘傳五雷大法,兼修丹道和雷法,得丹訣以固命求真,運雷法以濟世度人。白玉蟾真人得辛天君授洞玄玉樞雷法和洞玄之秘。

據《三教搜神大全》卷五稱:元帥名叫辛興,字震宇,其母姓張。

農曆六月廿五為辛元帥的聖誕,敬奉雷神的的人都在這—天食素,名為「雷齋」。清顧祿《清嘉錄》曰:「六月二十五日為辛天君誕辰,謂天君為雷部中主簿神,凡奉雷齋者,至日皆茹素以祈神佑。」

辛漢臣左手執簿,右手執雷筆,此雷簿、雷筆皆有來歷。餘象鬥《北遊記》記載:

白巖山白石洞有一妖,原是江真人用的一管筆成精,取姓田名乖,極有神通。若遇見人來展開,人自入簿中,常帶入洞食之。一日田乖出洞,正遇見真武祖師,被部下二妖將簿展開,把祖師眾人俱裝入簿中,帶回洞內。田乖大喜,吩咐手下備席,欲取出祖師等眾人出來下面。祖師等眾將在內,聽見大驚。

馬大元帥曰:「不妨,此簿乃是紙的,我有火丹在身,你等各執器械等候。」言罷,馬帥取出火丹,周帥用動風輪,簿中火仗風威,風仗火勢,燒將起來,將簿燒穿,眾人各執兵器殺出。田乖拿簿逃走。祖師、鄧元帥、高元帥出來未及,被田乖連簿帶去。遂請江真人幫助,真人一見,田乖等即時變出真形,三眼青面獠牙,喝一聲,那十二員妖精俱變出原形,田乖亦變出本相,卻是一枝大筆。真人將紙簿、大筆代付辛天君,擔任雷部主簿神。

三十六天雷霆大都督青帝天君辛天君寶誥

志心皈命禮。高上神霄,玉清真王。東極注生,青華大帝。朱陵火府,通明猛吏。陽晶鍊度,執法真人。分權定衡真王,玄都玉府,衝玄上吏,太乙木郎,先天都元帥。九天校考使司,儲福定命真君。鐵筆注律大神,光集通天,演法大元帥。掌風雲雷雨電雪雹,銀牙耀目;提點三界三十二天,雷霆大都督,青帝天君。元始一炁,節制萬靈。太乙五雷判府天尊。

志心皈命禮。高上碧霄上清華王,東極注生青華大帝,南昌火府通明猛吏陽晶鍊度執法真人,分權定衡真王玄都玉府太極先天衝玄上吏,太乙木郎先天都元帥,九天考較使司元儲福定命真君,鐵筆注律大神光寂通天演法大元帥,掌風雲雷雨、電霜雪雹、銀牙耀目、提點三界,三十六天雷霆大都督青帝天君,元始一炁節制萬靈太乙五雷判府天尊。

(三)雷霆飛捷使者張元伯

第三位主帥為雷霆飛捷使者張元伯,或稱太乙捷疾直符使者、雷霆六一直符飛捷報應使者。他的形象因時而變,頗為神奇。如:「朱發,獬豸冠,青面,三目,出火,緋袍,綠飛天帶,金甲,手仗火戟,鬼形,旁出獠牙。赤足,駕火龍。」

或顯另一些法相:「肉角,紅髮,青面,雙目,鷹喙,青身,雙肉翅,龍爪手足,紅裙飛仙帶。如遣召雷神,執敕召雷神皂旗,腰懸巨斧,搖撼旗幟。如召遣齎章奏,則交腳幞頭,紅抹額,赤面圓目,紅袍綠靴,左執章奏,右執斧,如直符狀,有破罡、風流、金火鈴、開天門諸神,皆從之。」(《道法會元》)

餘象鬥《北遊記》載有三帥的傳聞:玉帝封三天君為雷門,鄧、辛、張元帥主雷,與張安各管雷門。封雨田為降妖怪邪雨元帥,手執雷令黃旗,常在祖師前後,隨師行教。

飛捷報應張使者,諱元伯,道教尊為「九天行令雷聲應化天尊」、「雷霆六一直符飛捷報應使者」、「元始一炁宰御萬靈太乙五雷廣應天尊」。據《道法會元》載,張使者的形象很多,常見的形象有如下幾種:

1、後天欻火相,金珠雲頭冠,焦赤發,面棗色,鳳眼鳳觜銀牙,赤體赤肉翅,手足皆鳳爪,金鐶。身掛金縷仙飛帶,徘紅裙,手執斧鑽,隨事換易。

2、祈雨雪,一手執斧鑽,足踏雷車,駕黑雲。

3、祈晴,一手執撥雲杖,足踏火雲。

4、傳奏號召,一手執敕字雷神旗,足踏火車,駕黑雲。

先天一炁火雷飛捷報應使者張神君,部領蔣、壁、華、雷、陳天雷五使者,馬、郭、方,鄧、田蠻雷五使者,王、張、石、關、蕭嶽雷五使者,雷公電母,風伯雨師,五方日遊雷神,合部雷兵。

飛捷報應真君張天君寶誥

志心皈命禮。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上清混元真宰,玉府飛天捷疾神王。奏事捉察,妖魔使者,伐惡報應神君。掌來命令,霹靂大神。三界通明大使,統轄雷部大將軍,主令雷霆副元帥。九天行令,雷聲應化天尊。

志心皈命禮。高上神霄玉清真王,南極保生洞陰大帝。暘穀神君,清都律令。蓬萊都水使九天採察大元帥,統攝三十三天雷霆都總管,掌雷雲電雨部,玉府持奏御魔天君,校籍三界洞淵真宰,誅滅五逆賞善罰惡使者,飛捷報應真君,元始一炁宰御萬靈,太乙五雷廣應天尊。

以雷霆三帥為首,再加上龐、陶、劉、苟、畢、秦、趙、董、袁、李、孫、柏、王、姚、張、黃、金、吉、餘等天君及閃電神、助風神,一共二十四員催雲助雨護法天君,合稱雷部二十四天君正神。

又以雷霆三帥為首,再加上雷門滅魔鄒元帥、雷霆火部苟元帥、金輪如意趙元帥、五雷天醫張元帥、鬥口魁神馬元帥、天蓬提督尹元帥、正一玄壇趙元帥、南極烏暘吳元帥、宋忠義勇嶽元帥、水府斬怪楊元帥、神雷主首石元帥、神雷驅邪周元帥、上清樞雷程元帥、三五梅仙張元帥、南極烏陽吳元帥、六丁六甲金元帥、流金火鈴宋元帥、雷霆火部苟元帥、雷門驅魔龐元帥、雷門滅魔鄒元帥、雷門火車朱元帥等等,合為雷門三十六元帥的龐大群體。

據明姚宗儀《常熟私志》記載,其郡有致道觀雷尊殿,內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前殿列律令大神鄧元帥、銀牙耀目辛天君、飛捷報應張使者,左伐魔使苟元帥,右伐魔使畢元帥,火犀雷府朱天君,糾伐靈官王天君,黑虎大神劉元帥,魁神靈官馬元帥,朗靈上將關元帥,雷公使者江赫衝,電母使者秀文英,這當是宋元以來道觀中雷部諸神的基本布局。

雷法:《道法會元》卷五六載火師汪真君言:昔天地分化,萬物育成,玉清真王凝神金闕,「下憫一切眾生漂溺苦海,流浪生死,萬劫冤愆,邪妖克害。」真王遂禮問元始上帝,得「三光紫文混合之道」、「五雷御邪斬妖之訣」,於是真王垂休塵世,演施五雷大法,五雷都司這套神真機構亦相應而生。

《雷霆總誥》

志心皈命禮。仰啟雷霆都司將。符圓法籙眾官君。歘火令律鄧元帥。銀牙猛吏辛天君。飛捷報應張使者。蒼牙鐵面劉天君。馬郭方鄧田大將。雷府蔣畢華雷霆。龐劉苟畢神通大。溫康嶽孟顯威靈。靈官王馬二元帥。地司太歲殷將軍。火犀雷府朱元帥。鬥中顓霸二雷神。天醫攻氣治病將。豐都府院眾祇靈。城隍社令功曹使。神虎何喬二道神。隊仗森森列左右。旌旗閃閃耀乾坤。劍戟戈矛常在手。槍刀斧鉞盡隨身。若有下邪截大道。攝赴雷獄便施行。掃蕩罡風迎帝駕。扶持道法救良民。我今有請望來臨。大賜雷威加擁護。

相關焦點

  • 雷霆都司| 威震天庭、伐惡誅妖的雷霆三帥
    五雷都司之下,各擁有一大批神兵天將,不過,在眾多雷部神靈之中,最為著名的是鄧伯溫、辛漢臣、張元伯,道書稱之為雷霆三帥。從今天我們見到的「雷霆總誥」中,我們就能看出,這三位元帥被排在最前面,是開端的三位:「仰啟雷霆都司將。符圓法籙眾官君。歘火律令鄧元帥。銀牙猛吏辛天君。
  • 九月廿八華光大帝聖誕,攝魔雷令大神,掌管雷霆都司糾察三界邪魔
    隨梓橦而主文衡,輔紫微而司祿命。高上神霄,玉清尊王,混元主法元帥,玉府司命真君。南極火犀大仙,北帝都天罡。橫天威烈神王,攝魔雷令大神。掌管雷霆都司,考召捉命大將。掌管雲雷雨電,糾察三界邪魔。鬥口魁神,璇璣上將——恭賀鬥口靈官雷聲不動天尊馬帥聖誕千秋九月二十八日為華光大帝五顯靈官馬帥聖誕,馬帥在道教中尊稱為正一靈官五顯華光大帝太乙雷聲不動天尊,系道教護法四聖之一。
  • 五雷都司與雷霆諸帥
    真王遂禮問元始上帝,得「三光紫文混合之道」,「五雷御邪斬妖之訣」,於是真王垂休塵世,演施五雷大法,五雷都司這套神真機構亦相應而生。按神霄派雷典所載,神霄雷法以五雷為核心,包括十雷、三十六雷諸法。對此,白玉蟾指出:天境有三十六天,每一天境皆有一雷。雷者乃陰陽二氣相結而成。「既有雷霆,遂分部隸,九天雷祖因之以剖析為五,神霄真王用之以宰御三界。」
  • 道教的生神上帝和神霄九宸上帝是指哪幾位尊神?掌管人間什麼禍福
    赤明之法,胎結中黃,炁周二十七度,兆胚有億化之神。變位三才,衝和成形。三十六度,金炁育魄。四十五度,天一太一育魂。五行備位,五臟生華,上生泥丸九宮,中化三元六腑,色華九彩,乃全人形。九月,天數八十一周,地數三十六足,胞胎九炁全功,上應九炁九天。
  • 道教中的三元三品三官大帝是指哪三位尊神?分別掌管人間什麼禍福
    後來元始天尊吐氣化成「三官大帝」。北魏時,寇謙之改革天師道,將三官與三元相結合。《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六引《蠡梅集》日:「蓋天氣主生,地氣主成,水氣主化,用司於三界。而三時月之望候之。……三元正當三歸宮,故曰三官也。」故以農曆的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
  • 道教上清派祖庭茅山,上清派祖師「三茅真君」指的是哪三位尊神?
    入住句曲四十三年,至哀帝元壽二年,南嶽赤真人、西城王君、龜山王母、方諸青童君同降山中,授以神璽玉章、金虎真符、流金之鈴,拜位司命上真東嶽卿君,都統吳越之神靈,總帥江左山元。其弟在官,聞兄白日神仙,於是各棄官還家,求兄相見,受教仙道,得為地仙。
  • 細數《西遊記》中天庭的4大元帥,關羽和趙公明都位列其中
    在天庭之中,官職及其繁雜,除了封神大戰時期所列的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之外,還有後期很多飛升的神仙,如大眾所熟知的關羽,後來也成神了;元帥,一般而言是為眾軍之首,天庭當然也有元帥的存在,現在盤點天庭的四大元帥。
  • 沙僧當年在天庭究竟有多輝煌?他腰間牌子上的兩個字就能威震一方
    沙僧也是如此,他之所以在取經路上默默無聞,並不是因為他不想說話,而是他心態發生了變化,沙僧當年乃是天庭的捲簾大將,蟠桃會上都敢撂挑子,居然打破琉璃盞,這樣的性情和脾氣,是不是和取經路上判若兩人?之所以有這樣的差別,是因為沙僧被玉帝貶下凡間,並且每七天要受飛劍穿心之痛,這樣對沙僧的人生打擊和傷害太大了,也因此造就了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沙僧。
  • 道教中赫赫有名的上古四大女神指的是哪四位尊神?其中有西王金母
    道教是敬天法祖的多神崇拜宗教,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其中有四位赫赫有名的上古女神,分別是哪幾位呢?下面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上古四大女神之首眾星之母鬥姆元君鬥姆元君,簡稱「鬥姆」,又作「鬥母元君」或「中天梵氣鬥母元君」。「鬥」指北鬥眾星,「姆」指母親。道經雲,鬥姆「為北鬥眾星之母」。
  • 天庭和妖猴三次大戰,犧牲了多少天兵天將?
    第三次,則是孫悟空從太上老君煉丹爐逃脫後氣急敗壞要對玉皇大帝進行斬首行動,攻打凌霄寶殿,天兵天將打了一場天庭阻擊戰。這三次大戰,到底犧牲了多少天兵天將呢?說出來你可能很意外:是零。在處理孫悟空的問題上,天庭從上到下,都是很熱愛和平的,基本上是本著能不鬧大就不鬧大,能不使用暴力就不使用暴力,能不出現傷亡就不出現傷亡的原則。
  • 萬古神帝:死亡神尊鳳彩翼封為諸天,那龍主和冰皇呢?崑崙三諸天
    今天十年跟書友說說側面信息,那就是死亡神尊鳳彩翼被封諸天。被削弱的諸天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人常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大多的行業確實如此,總結了前人的經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自然所取得的成就更大更強。而在小說當中,修煉也是如此,有了前人的功法、心得等,自然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也可以走得更遠。
  • 道教中的「酆都大帝和甶孑大帝」是指哪兩位尊神?道教科儀破地獄
    位居冥司神靈之最高位,主管冥司,為天下鬼魂之宗。凡生生之類,死後均入地獄,其魂無不隸屬於酆都大帝管轄,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殺鬼魂,處治鬼魂。舊時奉祀酆都大帝的廟內,多設有七十五司(一說七十二司),各司分別承擔收捕、追逮鬼魂,關告鬼魂出入之職能。陽司親屬如有為陰間鬼魂超度贖罪者,亦由酆都大帝決斷赦免,發送鬼魂受煉升天。亦稱「北帝大魔王」。
  • 道教五嶽大帝是指哪幾位尊神?
    昨天推文中,小道士與各位聊了下湖南崀山龍頭香,提到了山神以及五嶽大帝。五嶽我們都知道,在金庸武俠裡還塑造過一個江湖幫派:五嶽劍派,裡面各個是人才,說話聲音又好聽,特別是嶽不群和林平之,那小聲音,真叫一個燕語鶯聲,嬌翠欲滴,餘音繞梁,珠圓玉潤…(嶽不群表示贊同)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濃厚的山川崇拜信仰基礎,道教承載傳統,認為萬物有靈、山川有神。五嶽對應五行,又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帝王受命於天的象徵。
  • 與關羽齊名,特徵與二郎神極其相似的道教尊神,還有這樣的故事
    道教有四位十分出眾的護法神靈,總稱為「護法四帥」,華光大帝就是護法四帥之一,其他三位護法分別為:趙公明,溫瓊和關羽。華光大帝又叫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三眼靈耀,華光天王,馬天君,是道教著名的尊神之一,是真武大帝的部將,負責護法天界,民間稱他為:「馬王爺」。
  • 哪位天尊在天庭地位僅次於八位大天尊?
    在金兜山遭遇青牛精時,孫悟空上天求助,玉帝派託塔天王與哪吒三太子下界。託塔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經常統領諸仙下界降妖。有多少仙人是李天王和哪吒的本部仙人呢?很可憐,僅僅有兩位很渣渣的仙人,叫做巨靈神、魚肚將。其他仙人都有自己的單位,比如二十八宿,比如雷部眾將,比如十二元辰等等。這些仙人平時並不歸託塔天王管轄,有些甚至地位比託塔天王還要高。
  • 太上三洞神咒卷六
    雷霆一起,雷將之尊步虛神,散花瑤池布天庭。風伯神蕩震乾坤,雨師神攪海搖震天庭。雷公一起才,則起霹靂轟轟。南方火輪使者,西方吊明使者,北方水陰使者,中央獨遊使者,東方烈生使者,五者之尊,五炁布行,日昏月精。統玄之明,統令捧擁。我行天摧鬥暗,地神即行。天雷一起,結物已成。神雷一起,水官令行。妖雷一起,六畜不生。五雷使者,霹靂轟轟。上朝五嶽,下至海神。天地日月,鬼神齊滅。不從天令,上清停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