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追風箏的人》中的有這樣的情節:「每個冬天,喀布爾周圍都有鬥風箏邀請賽。如果你是個生活在喀布爾的孩子,邀請賽絕對是冬天最興奮的事情。賽前,我總是睡不著,在床上翻來覆去,甚至起來坐在陽臺上,身上包個床單。就像一個戰士在戰前睡在戰壕裡。在喀布爾,鬥風箏就如同走向戰場。」
這項運動不僅在阿富汗受歡迎,在巴西鬥風箏是除了足球之外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之一,在擁擠的城市貧民窟裡,放風箏不僅僅是逃離艱苦生活的一種休閒方式,也是一種以天空為「競技場」的「戰鬥」形式。
「這裡沒有最好的風箏鬥士,所有人都放風箏,所有人都「戰鬥」,我們都一樣,每個人都在這被割斷過風箏線,你可以割斷10根風箏線,但你的線也會被割斷10次。」
這部短片由體育雜誌Victory和巴西獨立影片製作公司Mosquito Project合作完成,就在巴西世界盃開始之前進行的拍攝。攝影師把鏡頭對準了Rocinha--裡約熱內盧最大的貧民窟,與那裡的少年風箏「鬥士」面對面。
無論風箏的設計和鬥風箏策略如何變化,割斷別人的並保全自己的風箏線是唯一不變的遊戲規則。這項活動飽受爭議,鋒利的風箏線曾引起無數傷亡,在巴西是違法的。
影片中的主角之一Carlos Eduardo da Silva Barbosa是Rocinha的社區領導,他了解所有關於鬥風箏的細節,他家的屋頂就是主要「戰場」,進出很方便。
在貧民窟,通常都沒有門鎖,大家都互相認識,從一家的臥室穿梭到另一家的臥室都是很平常的事。他們有很強的社區感--甚至可以說是驕傲感。雖然武裝毒販和貧窮在當地司空見慣,但這裡要比許多人想像中的好一些。
小男孩Breno在Rocinha出生成長,沉默、機靈、善於觀察,是當地孩子的典型代表。他向我們展示了如何用最簡單的材料定製自己的風箏。
風箏就像是他們夢想中的「翅膀」,寄託著那些渴望高飛的願望。
△▽△▽△
最新戶外資訊 請關注微信訂閱號nutsclim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