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前一陣我給大家推薦過的《棒!少年》嗎,這是一部叫板命運的熱血溫情物語。
講述了一群孤兒和一些問題兒童在一位70歲老人的帶領下,訓練棒球並參加美國舉辦的世界級少棒比賽,通過打棒球改變命運的故事。
這部電影不同於我們記憶中平鋪直敘的紀錄片形式,有著豐富的起承轉合,流暢度堪比劇情電影,並且運用非線性的時間敘述、蒙太奇等諸多電影手法,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導演許慧晶的功力。
也正因如此,導演許慧晶以黑馬之姿,帶著影片進入2020年FIRST青年電影展,並斬獲最佳紀錄長片和觀眾選擇榮譽雙料大獎。
而本片在上映之後,更是收穫豆瓣高達8.7的評分,成為2020年度評分最高的國產院線電影。
不光是普通觀眾對這部紀錄片給予了極大的認可,包括徐崢、黃渤、周迅、曹保平、陳可辛、黃曉明、李冰冰、井柏然、周冬雨易烊千璽等數十位影視界名人也都被許慧晶導演的這部作品徵服,紛紛公開發聲支持。
騏驥千裡。非一日之功。
許慧晶1984年生於山西,2005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2013年任鳳凰衛視中文臺《社會能見度》《鳳凰大視野》欄目編導。擁有十年獨立紀錄片創作經歷。
多年的堅持自有回報,這些豐富的經驗,無疑磨練出許慧晶深厚的紀錄片功底。
儘管《棒!少年》算是導演的第一部長篇紀錄片作品,但他已然先後榮獲第20屆謝菲爾德紀錄片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第50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入選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等多個國內外影展。
在影片的拍攝理念上,許慧晶導演則展現出非凡的社會責任感與人文情懷。
這也與導演的個人經歷有關,15歲前他一直在農村,之後才進入城市生活。
因此,導演的作品總是少不了對農村和城市兩種文化形態碰撞的展現:
「現在已經在拍攝新的題材,仍舊是跟鄉村有關的議題,主要是講鄉村和城市的關係,關注城鄉之間的連結。」
「我之所以要拍這部電影,是希望社會能夠關注到這些平日我們很容易忽視的邊緣人群,希望這部紀錄片能夠真正幫助到拍攝對象,對他們產生一種正向的、實質的影響。」
誠如上面這兩段導演本人的話所言,其作品常常聚焦於飛速變化的現代生活下一些邊緣地區人群,展現了對於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傳承與變化的思考。
也正是由於看重許慧晶導演對於傳承的思考與呈現,支付寶在新年之際與他攜手為我們奉上了一部基於真實故事記錄、講述年俗的傳承與變遷的影片《年年有餘之魚燈》。
支付寶微電影《年年有餘》
影片聚焦安徽汪滿田村的傳統年俗。
在影片的開始,為探尋古老年俗的螞蟻集團員工靈草,從都市來到了安徽汪滿田村。
這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村落。
每逢新年,村民就聚在一起舞動魚燈以祈求「年年有餘」,延續著傳承至今的古老年俗。
為了解這一年俗,靈草將拜訪熟知魚燈會年俗細節的村民,並跟隨學習。
在這一過程中,螞蟻員工靈草和村民所各自代表的都市與鄉村,及其背後所折射的現代與傳統,又將產生怎樣的交流碰撞?
這一年俗,是否又能藉此機會擴散開來,走進大眾的視野,擁有更廣闊的的舞臺?
另一方面,汪滿田村的魚燈會為了凝聚親情、傳承年俗,還設立了特殊的規矩:一系列籌備流程均由孩子負責。
於是我們看到了從製作魚燈到舞動魚燈,孩子們的熱鬧身影貫穿始終,更看到了這座千年古村落從「一年年」到「一代代」的薪火相傳。
不得不說,影片中孩子和大人共同製作魚燈道具,在新年舞動魚燈的熱鬧景象,讓詩句中的年俗畫面復現,美好而動人——「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說起來,我們經常看到商業品牌為了展示自身形象而製作各種宣傳片,而支付寶卻願意把時間和精力聚焦於這樣相對冷門的題材,通過展現這一穿越600多年的年俗浪漫而充滿溫情的一面,給疫情中正值春節之際的我們帶來了一絲溫暖與感動。
這部影片不但帶我們了解了一項我國鄉村的傳統活動,同時也記錄了汪滿田村從「一年年」到「一代代」的傳承,展現出年俗文化的變遷,詮釋了「新年俗演變」的過程。
近年來,大家應該都有明顯的感受,「年味」越來越淡,「年俗」漸漸消逝。剛剛過去的鼠年春節,更是由於疫情的原因,年味變得愈發寡淡。
越是身處這樣的時候,我們才越需要《年年有餘之魚燈》這樣的影片。它能喚醒我們的記憶,讓我們記起「年年有餘」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語,不只是過年時說的一句吉祥話。
它既是我們年俗文化傳承至今的濃縮體現,也是支付寶的年俗標籤,寄託著人們對於新年的美好祝願。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無論過年的形式如何變化,希望我們無論身處何地、身在何時,都能體會到影片中那樣的濃濃年味。
也許是國內最認真的電影自媒體
長按掃描二維碼關注
點個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