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漫改電影簡史(上):風雲華英雄成經典,銅鑼灣再無陳浩南!

2020-12-22 迷影映畫

在電影史上,有一種類型比較特殊,就是根據漫畫改編的漫改電影。

這種電影類型崛起於漫畫大國的日本與歐美,就像國內電影工作者熱愛翻拍各種IP小說一樣,隔壁的好萊塢與霓虹國也極度熱愛將各種類型的漫畫改編成真人電影。

現如今漫改影視劇越來越常見,就連國內影視圈近幾年也掀起了漫改真人化風潮。

前不久有媒體報導,導演烏爾善將執導國漫《一人之下》真人電影,將其打造成東方奇幻電影宇宙,還有開發中的《狐妖小紅娘》真人版。此外還有前段時間剛剛收官的網劇《棋魂》,儘管開播前備受爭議,但播出後口碑一路逆襲,至今豆瓣8.4分,成為年度國產劇黑馬。

而相較於內地影視圈,港臺在漫改電影領域的探索要更為久遠,尤其香港最為代表的港漫曾經繁榮興盛一時,更催生出了香港漫改電影的火熱,漫畫成為香港電影工作者創作的重要靈感源泉。

近幾十年來,改編自漫畫的香港電影更多達幾十部,其中成為經典者有之,備受爭議者也不在少數,本期「國產影視劇翻拍史」,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那些年追過的香港漫改電影!

限於篇幅,本文將分兩期來回顧那些根據漫畫改編的香港電影,上期主要針對港漫改編電影,電視劇不在盤點之列,至於《城市獵人》、《力王》、《妖獸都市》、《頭文字D》等日漫改編電影將會放到下期再盤點。

Part 1

說到香港本土漫畫IP,歷史最為悠久的當屬《老夫子》

現在人們所熟知的漫畫《老夫子》,是由漫畫家王家禧所創作。1963年,他以長子的名字取筆名王澤,開始在港發表《老夫子》漫畫,主角老夫子是一個身體瘦長留著八字鬍,永遠都穿著一身功夫衫的小老頭的形象,他還有一個矮胖朋友大番薯,故事主要以兩人嬉笑怒罵的荒誕經歷展開,用我們如今的眼光來看的話,《老夫子》描述的是底層小市民的喜怒哀樂,幽默又諷刺讓人沉溺詼諧的神秘與歡樂世界。

不過,王家禧《老夫子》漫畫一直背負著抄襲爭議。1999年,馮驥才先生發表文章披露老夫子抄襲始末,強調「老夫子」的漫畫形象不是王澤創作的,而是已故漫畫家馮棣於40年代初創作的漫畫人物形象

左為馮棣版,右為王家禧版

的確,王家禧的《老夫子》和馮棣版《老夫子》人物造型和性格設計都基本相同,且「老夫子」的朋友「大番薯」,和朋弟的《老白薯》也有雷同,存在明顯抄襲嫌疑。但也有人說,王澤確實抄襲了,只是做得比原創更好。不過這一切爭議,都隨著兩位漫畫家的去世而變成了漫畫史上的公案。

即便面臨爭議,但必須承認的是,《老夫子》在香港漫畫屆的影響力毋庸置疑,以至於連香港政府禁毒宣傳、衛生總署宣傳都用「老夫子」來做主角。早在1965年,就被改編成真人系列電影,之後多次推出動畫電影和劇集。

較有影響力《老夫子》真人版電影,是1976年的邵氏版。影片由邵氏cult片大導桂治洪執導,邀請王澤親自擔任編劇,以當時的審美來說,影片無論情節和人設造型都可謂神還原,電影上映後反響不俗,後來還推出了續集《老夫子奇趣錄》。

而對於年輕觀眾而言,更為熟悉的可能是謝霆鋒和張栢芝主演的電影《老夫子2001》,影片由徐克編劇並監製,邱禮濤執導,講述失業的老夫子與大番薯意外造成交通事故致使女主角張敏儀與男友張三鋒失憶,張三鋒更捲入黑幫糾紛,遭遇追殺。老夫子為了力救兩人,不惜與秦先生及大蕃薯展開一輪既驚險又搞笑的尋仇風波。

這部電影中熱衷於特效技術的徐克嘗試使效仿好萊塢,使用真人+CG的方式來演繹《老夫子》這部經典漫畫,該片也是香港第一部三維動畫和真人合成製作的電影 。可惜的是影片中的CG動畫尚略顯粗糙,在技術上和同時期好萊塢根本無法相比,劇情也比較鬧劇,老夫子大番薯雖然戲份不少,不過只是提供笑料的配角。

Part 2

既然說到了導演徐克,不得不插一句,徐克絕對是香港漫改電影的代表人物。

作為導演的徐老怪,不僅擅長畫漫畫,而且一直對漫改電影持有很高的熱情。早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徐克就成立「新視覺」特效小組,積極鑽研探索動畫製作,培養出不少特技人才。

1991年,徐克執導了一部動作喜劇《財叔之橫掃千軍》,該片改編自60年代的漫畫《財叔》,主人公財叔曾經當過兵,又行過醫,講述了財叔在偽滿州國幫助抗日軍隊,搗毀毒氣工廠的故事。

影片基本上是九零年代港式賀歲片的風格,情節上頗有抗日神劇色彩,同時又各種拿來主義,設定上與昆汀後來的《無恥混蛋》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整體是鬧劇拍法,但勝在故事流暢娛樂性十足,尤其難得的地方在於,導演徐克保留了漫畫的誇張式處理,經常用漫畫場景作為過渡畫面,在當時而言頗有新意。

徐克的另一部漫改代表作則是拍攝於1996年的《黑俠》。影片根據漫畫家利志達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由徐克編劇並監製,李仁港執導,功夫巨星李連杰主演,是香港漫改電影史上的另類經典之作。

《黑俠》的漫畫是仿照美國超英漫畫的設定所創作而成,導演徐克將這部真人電影拍出了一種未來武俠片的既視感。影片中李連杰飾演的主角徐夕本身本是神秘殺手部隊701成員,後隱身香港,當一個平凡的圖書管理員,並和石探長成為朋友。當701部隊大舉殺到香港,令警方無法招駕時,徐夕只好挺身而出以黑俠的身份對抗701部隊。

不難看出,《黑俠》的設定明顯參考了《蝙蝠俠》與李小龍的《青蜂俠》,虛構了一位穿梭在黑夜中的都市超級英雄,不僅擁有著高超的格鬥技巧和超越常人的力量身手,而且精通各類槍械和現代武器,加上黑俠「頭罩+黑衣+鬥篷」式的後現代造型,相比傳統古裝武俠片中飛天遁地的俠客而言,顯得更加前衛,極富感官刺激。

以至於到幾年後,徐克還去好萊塢拍攝了一部續集《黑俠2》,情節已經變成了黑俠大戰變異人,畫風更加接近於好萊塢的超英科幻片,但因為製作粗糙山寨,導致反響不佳。

Part 3

對於大多數漫畫迷而言,提到港漫,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應該都系華麗的打鬥、細緻的彩頁、肌肉兄貴的碰撞、以及圖片上大段大段的文字。從七十年代開始港漫進入繁榮期,及至整個八十年代,港漫自香港而起風靡整個東南亞地區,其中更湧現出黃玉郎、上官小寶、馬榮成馮志明等諸多漫畫大師。

說港漫,繞不開港漫宗師黃玉郎。

1969年,黃玉郎創作了《龍虎門》(原名《小流氓》),從此開啟香港漫畫界的一個傳奇,其中塑造的王小龍、王小虎、石黑龍、火雲邪神等形象有血有肉,深入人心。《龍虎門》與《如來神掌》、《醉拳》、以及《中華英雄》並稱為玉郎集團旗下的「港漫四大名著」,開創了香港功夫漫畫的潮流。加之當時香港功夫片盛行,黃玉郎遂看準時機,積極試水漫改電影。

《龍虎門》、《中華英雄》、《醉拳》、

1979年黃玉郎出資,將漫畫《龍虎門》改編成功夫電影《搖櫓怪棍》,影片由邵氏導演魯俊谷執導,分別由孟元文及孟海飾演王小龍及王小虎。可惜的是受限於年代,該片最終被拍成了一部平庸的功夫片,漫畫中的那些神功絕學根本得不到展現,只剩下了爛大街的武打套招,對看慣原版漫畫動輒毀天滅地大場面的觀眾而言自然不願買帳。

直到2006年,導演葉偉信執導的《龍虎門》上映,才算是為黃玉郎的漫畫再次正名。

影片由甄子丹、謝霆鋒、餘文樂主演,電影在漫畫結構和敘事的基礎上做了相應的調整,將重點放在了中國功夫的展現上,甄子丹鮮明的動作風格成為亮點,既保留了甄子丹念念不忘的老港片拳拳到肉式的格鬥風格,也發揮了電腦特技在表現武俠奇幻時獨一無二的特長,具有很強的漫畫感。

而黃玉郎的另一部代表作《如來神掌》則被多次搬上銀幕,其中較有影響力的是1982年的邵氏版《如來神掌》,該片由爾冬陞和萬梓良、惠英紅主演,是一部無釐頭式的玄幻武俠片。

1990年,王晶又邀請劉德華和王祖賢炮製了一部現代武俠喜劇《摩登如來神掌》,電影是標準的王晶式亂燉喜劇,集合了武俠、穿越、盜墓、喜劇、懷舊、特異功能乃至於超現實元素,結尾尤其具有漫畫感,直接讓真人與2D動畫來上演了一場打破次元壁的特異功能大亂鬥。

Part 4

黃玉郎之外,香港漫壇最有影響力的漫畫大師,莫過於馬榮成。

有人說:黃玉郎開創了港漫的題材及風格,馬榮成則將港漫推向了世界

馬榮成出身於黃玉郎旗下的玉皇朝,兩人之間的糾葛也是剪不斷理還亂。1982年,年僅20歲的馬榮成出版《中華英雄》,並迅速風靡全港,高峰時曾創下一期超過20萬冊的驚人銷量。之後他自立門戶創作了港漫史上的另一點巔峰巨著《風雲》,該漫畫同樣風靡香港漫壇長達25載,即使在港漫萎縮期間也一直是港漫銷量冠軍,由此一舉奠定了馬榮成在香港漫畫屆的大師地位。

九十年代初,馬榮成的《中華英雄》曾被亞視改編成電視劇。1999年,熱衷於漫改電影的劉偉強,首次將電腦特技與動漫效果相結合,拍攝了電影《風雲雄霸天下》,最終取得4153萬港幣的本地票房,成功拿下年度港產片冠軍。

影片根據馬榮成原著漫畫《風雲》改編,是香港漫改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郭富城飾演的步驚雲和鄭伊健飾演的聶風,以及千葉真一飾演的雄霸都已成為銀幕上的經典形象。

在技術層面,電影遠赴內地取景,並用大量的電腦動畫特效營造了一個雄奇瑰麗的武俠世界,還原了原著中想像力超群的掌風劍氣、魔獸麒麟、神兵利器,畫面濃烈,色彩鮮明,動作設計酷炫十足,開闢了漫畫武俠電影的新模式。

《風雲》的成功,讓導演劉偉強再接再厲,攜主演鄭伊健一起又將馬榮成的另一代表作《中華英雄》搬上銀幕。

影片的漫畫色彩更加濃厚,武打不再是一招一式的身體互搏,而是近似乎玄幻和神話的鬥法,絢麗的特技效果與鄭伊健一酷到底的表情都彰顯了其新漫畫武俠的風格,結尾在美國自由女神像上的大戰,雖然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特效略假,但放在當時卻是港片少有的震撼場面。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主演郭富城和鄭伊健又出演了一部《風雲2》,影片因為換了製作團隊,加重了特效部分的比重,但卻忽視了文戲,缺乏必要的情節鋪墊,讓影片淪為了一部特效大於故事的狗尾續貂之作。

Part 5

九十年代初,以徐克為代表的新浪潮武俠風靡港臺,武俠漫畫也迅速風靡,其中的代表當屬馮志明的《刀劍笑》。這部漫畫也曾風靡東南亞,與《中華英雄》並稱香港武俠漫畫界兩大高峰,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人物設置都堪稱中國漫畫史上的經典,故事連載時間長達十六年,一舉奠定了馮志明在香港漫畫新一代武俠掌門人的地位。

1994年,黃泰來執導的電影《刀劍笑》上映,影片由香港與大陸合拍,眾星雲集,林青霞飾演的名劍朗眉星目、玉面紅唇,劉德華飾演的笑三少風流瀟灑俊朗不凡,可惜的是劇作較為薄弱。影片雖然在形式上極力模仿了當時徐克武俠片的風格,主題是陰謀、愛情和爭奪天下第一的經典武俠「母題」,但觀眾卻只能看見一群高手沒來由的追逐打鬥,就連最後的真相大白也讓人毫不意外,整體實在平庸。

另一方面,在功夫武俠漫畫風靡的同時,也有漫畫家試圖打破類型限制,創作題材和風格更為多元的香港漫畫。

時間來到1996年,導演馬偉豪執導了兩部根據漫畫改編的愛情喜劇《百分百感覺》《百分百啱feel》,分別拿下了2000萬和1500萬的票房。原作是香港少有的愛情漫畫,作者劉雲傑是香港漫畫界的另類,在整個香港漫畫界都大批量生產武打漫畫的時候,他卻以都市愛情漫畫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

《百分百感覺》讓馬偉豪成為香港浪漫愛情片的代表性導演,此後《百分百感覺》還被拍成了系列作品,分別在2001年和2003年推出兩部續集,主演則都是當時人氣正夯的新人偶像,比如鄭秀文、梁詠琪、陳曉東、餘文樂等。

同時期,臺灣漫畫家幾米的繪本故事開始風靡港臺兩地,先後被改編成影視劇,知名的有杜琪峯和韋家輝執導的《向左走,向右走》和馬偉豪執導的《地下鐵》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在九十年代香港兒童刊物興起,漫畫家謝立文與妻子麥家碧一起做創作了麥兜的形象。雖然麥兜是個長得不帥、頭腦也不太靈光、愛吃雞腿的粉色小豬,但這只可愛小豬很快風靡香港,憑藉簡單的情節,治癒、溫馨的氛圍,治癒了無數港人的內心。

《麥兜》系列迄今為止已經推出過多部動畫電影和劇集,2006年還推出了一部真人版衍生電影《春田花花同學會》,以超女出道的周筆暢在一眾港臺明星的簇擁之下飾演麥兜。

Part 6

九十年代末,港漫進入衰退期,然而香港的漫改電影卻迎來了最後的輝煌。

1992年,漫畫家牛佬開始連載漫畫《古惑仔》,一經出品,就掀起了一陣風潮。作者牛佬成長於香港黑幫最猖獗的六七十年代,這份成長經歷讓他創作出《古惑仔》這套黑幫漫畫。

漫畫講述了黑幫組織成員陳浩南的人生跌宕起伏,由一個四九(社團底層會員),三年內升為紅棍,及後成為「洪興社」的話事人後一連串故事。故事著重表達「兄弟之情」和「江湖之義」的點點滴滴,以及對當前社會進行嚴厲的批判。2012年,《古惑仔》漫畫主角陳浩南獲選為「香港漫畫星光大道」30個香港漫畫經典角色之一「

1995年,《古惑仔》漫畫連載三年後,導演劉偉強、將其改編成電影《人在江湖》,原本只是一部無人看好的低成本黑幫動作片,沒想到上映後居然票房大賣至2300萬,於是劉偉強又馬不停蹄地帶著原班人馬在兩個月之內趕拍出了兩部續作《猛龍過江》《隻手遮天》。三部電影共同殺入年度票房排行榜前十,1996年因此被譽為「古惑仔年」。

電影《古惑仔》以香港黑幫為大背景,講述了洪興社成員陳浩南、山雞、大天二等人出生入死的兄弟情義、友情歲月和刻骨愛情。電影裡的陳浩南和山雞性格豪邁、重情重義,為朋友兩肋插刀,為兄弟赴湯蹈火,躁動了一代人。對於「古惑仔」的小混混們來說,人在江湖,兄弟情義才是最大,電影美化了漫畫原作,讓其成為了一部黑幫類型外衣下的都市傳奇,與其說是黑幫片,倒不如說是殘酷青春片。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熱血夢,但銅鑼灣只有一個陳浩南。《古惑仔》系列前後拍了6部電影,更衍生多部外傳,比如《古惑仔情義篇之洪興十三妹》、《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古惑仔激情篇之洪興大飛哥》、《友情歲月山雞故事》等,成為香港影史上的經典IP。

今年的4月30日,這部連載長達28年的漫畫終於迎來了完結,在故事的最後,重傷的陳浩南在大飛的保護下撿回一條命,但對江湖再無眷戀,曾經想要一統江湖的理想也消失殆盡,返回寮國過上了隱居終老的日子。

從此,銅鑼灣再無陳浩南,曾經輝煌一時的港漫也終究走向凋零。

步入新世紀後,香港電影行業青黃不接,港漫改編電影也不復昔日影響力,近幾年僅有一部根據漫畫家鄭健和原著漫畫改編的黑色犯罪題材影片《野狼與瑪莉》值得一提。

寫到這裡,才發現本期文章已經寫了太長。本文只針對筆者看過的一些港漫改編電影略作盤點,可能還有一些作品被遺漏,歡迎大家在評論留言指出。下期我將再盤點那些更加具有影響力的根據日漫改編的香港電影,敬請期待!

#還原度最高的漫改劇#

相關焦點

  • 銅鑼灣再無陳浩南
    銅鑼灣只餘模糊的影子,陳浩南從高處墜向深淵,說道:我不過是一個普通人。他13歲入行,18歲成黃玉郎旗下主筆,22歲可獨立編繪《如來神掌》,26歲靠畫畫買下樂活道比利華山豪宅。 27歲那年,他在電影院看周潤發主演的《我在黑社會的日子》,心有所感。 三年後,他自立門戶開畫古惑仔。 幫會名字取自三年前電影中的洪興,蔣天生模仿周潤發,山雞參照梁朝偉,而陳浩南取型劉德華。
  • 銅鑼灣只有一個浩南,就是我陳浩南
    陳浩南這個角色之所以區別於絕大多數「熱血漫」「英雄漫」,是因為他夠真實,有飛黃騰達的驕躁,也有落魄潦倒的辛酸,公司破產、染上毒品、龍頭被廢,在路邊攤吹噓往事,偷雞摸狗,讓人打到服軟..他對著細細粒的照片哭泣,「幸好你早已離去,否則必然看到我此刻的潦倒..」
  • 銅鑼灣再無陳浩南!
    1996年1月25日,第一部《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在香港上映。這部花了不到15天就拍攝完成的影片,在上映後卻引發了觀影狂潮。當天僅午夜場就獲得了130萬港幣的票房收入,後來陳小春回憶說,這之前很久沒人排隊看午夜場電影了。
  • 一代人的古惑情懷:洪興銅鑼灣扛把子陳浩南
    《古惑仔》系列電影在大陸走紅,影片中的山雞、陳浩南等充滿江湖義氣的角色影響了一大批年輕人記得《古惑仔》播出時我還在上中學,男生裡幾個比較「混」的同學都很熱衷於效仿片中的打打殺殺情節,當年作為好學生的我雖然沒看過這系列經典電影,但也能感受的到《古惑仔》在當時的影響力曾經看過一句玩笑話說,
  • 「古惑仔」消亡史:金錢勝過道義的時代,銅鑼灣再無陳浩南
    「細細粒」黎姿回憶,當時上街被人喊「大嫂」,「巢皮」在外面喝酒被粉絲偷偷買單,陳小春在臺灣被新義安的人喊「雞爺」……鄭伊健的陳浩南閃亮登場後,成了當紅炸子雞,票房號召力直逼雙周一成,最紅時一度被冠以「第五天王」的稱號。江湖上還流傳著一句話:平生不識陳浩南,縱行古惑也枉然。用他的話說,《古惑仔》之前,街上年輕人看到他,竊竊私語帶著幾分譏笑:咦,就是那個演同性戀的小明星?
  • 《聲臨其境》香港銅鑼灣只有一個浩南,那就是我陳浩南
    TVB是香港電視廣播的縮寫,從1967年立業開始至今,已經成為了香港電視娛樂的金字招牌。培養影視劇專業製作團隊和演藝明星數以百計,旗下輸出的經典視劇作品更是數不勝數。不僅臺前光彩奪目,幕後也是光芒耀眼,不僅熒幕前的那些經典形象叫人記憶深刻,其TVB獨有的角色聲音更是令人難忘。
  • 古惑仔5之龍爭虎鬥 陳浩南和司徒浩南誰才是銅鑼灣大哥
    各位老鐵大家好,我是松軒家的軒醬,今天繼續講影響了幾代人的超經典電影,古惑仔系列之五龍爭虎鬥經過多年的打拼,如今的浩南在洪興已經成為蔣先生之下的第一人
  • 《古惑仔》山雞才是陳浩南最大的敵人,電影騙了我
    先當銅鑼灣話事人,後當上洪興龍頭老大,後因小啞巴被殺和洪興財政危機,鬱鬱寡歡下染上毒品,為制止東英社與毒蛇幫結盟,單刀赴會,欲一人迎戰大東和山雞所率領的上千精銳,生死關頭,洪興另外的幾位話事人趕到,洪興八壯士血戰福田,山下忠秀、太子、生番、灰狗、亦龍、大天二全部戰死,僅僅陳浩南和大飛倖免,在外漂泊十幾年後返回香港,再與天比高。
  • 銅鑼灣只有一個浩南——《古惑仔5之龍爭虎鬥》免費在線觀看
    陳浩南:我戒菸了。蔣天養:戒菸好啊,這是雪茄不是煙。陳浩南:謝謝。——蔣天養《古惑仔5之龍爭虎鬥》古惑仔5之龍爭虎鬥 (1998)而此時的銅鑼灣亦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個洪興設陳浩南(鄭伊健 飾)揸Fit的地盤來了兩個新人物,一個是東升社的司徒浩南(鄭浩南 飾),一個是灣仔區的新任高級督察李Sir( 李修賢 飾) 。司徒浩南野心勃勃,一直意欲取代陳浩南在銅鑼灣的位置,將其趕出銅鑼灣。馬來西亞一拿督(秦沛 飾)要搞賭船,主動找到陳浩南要求合作,其實暗中勾結司徒浩南,整蠱陳浩南。
  • 《黃金兄弟》,陳浩南和山雞18年前就死了
    電影最經典的一幕來了:山雞在臺灣混出了名堂,返回香港,陳浩南失意之時,他看到幾輛黑色轎車停在路邊,山雞西裝革履,帶著一票兄弟從車內走出。背後的兄弟齊齊對陳浩南鞠躬,喊道:「大哥!」陳浩南問山雞還是不是洪興的人,這時山雞說出了也許是整個系列最經典的一句臺詞:↓↓↓
  • 比電影角色狠百倍的五大黑幫原型,陳浩南未進前三
    除此之外,片中黑幫大佬的經典角色更是讓人過目難忘,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些經典角色其實都有其原型,而且原型比劇中角色狠的不是一點半點,你知道他們都是誰嗎?,比如桀驁忠勇的山雞,壞到骨髓的烏鴉,但最讓觀眾印象深刻的當屬銅鑼灣扛把子陳浩南,他瀟灑帥氣,智勇雙全,更是用情至深,而他的原型竟是片中帶他出道的大B哥吳志雄。
  • 銅鑼灣只能有一個浩南——就是我司徒浩楠
    很喜歡眾多裡面的人物蕉皮、大B哥等等,古惑仔裡面的一些人物在電影裡的名字和實際的名字差不多。例如耀陽,張耀楊,鄭浩南,司徒浩楠,——浩南哥。司徒浩南是古惑仔系列電影《古惑仔-龍爭虎鬥》裡的大反派。記得他是這麼登場的,東星的一堆SB帶著個妹子到小胖看的慢搖吧玩,以那個女孩假藥瘋舞為引,引小胖出來。
  • 東星烏鴉司徒浩南二十年後再合體,陳浩南卻在給山雞過生日
    只不過時光荏苒,一晃20多年過去了,曾經在影片中意氣風發的演員們無一例外的都成了中年大叔了。只不過除了其中的主角鄭伊健與陳小春,裡面的那些黃金配角你還有印象麼?在《古惑仔》電影中,跟著陳浩南與山雞這樣的大哥無疑是幸運的,因為在主角光環的照耀下,肯定邪不壓正,都能取得勝利,但是作為陳浩南一生中對難對付的兩個死對頭,東星烏鴉與司徒浩南無疑是大家揮之不去的一個陰影了。
  • 陳浩南原型劉德華,小結巴原型朱茵︱更多你不知道的"古惑仔"
    先當銅鑼灣話事人,後當上洪興老大,後因小啞巴被殺和洪興財政危機,鬱鬱寡歡下染上毒品,為制止東英與毒蛇幫結盟,單刀赴會,洪興八壯士血戰福田,僅僅陳浩南和大飛倖免,在外漂泊十幾年後返回香港,再與天比高。丁瑤,山雞女人,臺灣第一美女,電影裡是個勾引山雞的女魔頭,漫畫裡則與山雞情投意合,結成夫婦,生下兒女,並在山雞死後「垂簾聽政」,輔佐兒子管理毒蛇幫,是個「上得了廳堂,打得了流氓」的全能型女人,目測也是未來漫畫連載中陳浩南最大的障礙
  • 經典香港《古惑仔系列》電影合集!
    兩個幫派暗中有不少爭鬥,但表面上兩個幫派仍和和氣氣。   東升社的烏鴉(張耀楊 飾)野心極大。他在東升社的最大勢力所在地荷蘭阿姆斯特丹市槍殺蔣天生,再嫁禍於陳浩南(鄭伊健 飾)。洪興社的眾人都以為陳浩南勾結外人殺死了蔣天生,派出大飛追殺陳浩南,陳浩南僥倖逃脫。   烏鴉見駱駝病重,乘機將其殺害,順利坐上了東升社老大的位置。烏鴉準備為駱駝舉辦一場風光大葬。
  • 陳浩南:烏鴉毀了我一生最愛
    電影《古惑仔》作為鄭伊健的成名作把陳浩南演繹成了經典,那麼陳浩南到底有什麼吸引力呢?在電影中唯一敢與陳浩南真正叫板的人就是烏鴉。此人為頭號反派,也是東星五虎之一。烏鴉的反派角色至今都是經典,而陳浩南則是黑道中的正派角色。烏鴉與陳浩南的性格形成了鮮明對比,兩人更是有著許多江湖恩怨情仇。
  • 陳浩南今年58歲,古惑仔完結了
    陳浩南先是插手山口組的毒品生意,在大佬們面前漲了面子;又血拼反骨仔靚坤,凸顯兄弟情義。陳浩南終於被大佬賞飯吃,實現了階級躍遷,成為銅鑼灣話事人。 提起陳浩南,也不能不說他的一票一同打怪升級的兄弟們。
  • 23年前的鄭伊健,才是香港電影最溫柔的一把刀
    《刀劍笑》於1994年香港上映,在香港電影輝煌的尾聲,《刀劍笑》質量並不盡如人意,其撲街也展現了港影類型單一的內容危機。即便集合了劉德華和林青霞,《刀劍笑》依然沒能呈現出漫畫原著的俠義精神。風流俠姿和高絕冷豔的浮於表面,讓這次漫改神形無存。
  • 銅鑼灣只有一個浩南 懷念記憶中的老香港!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粵語中人們把黑社會俗稱為「古惑仔」,所以古惑仔題材電影也就是黑幫題材電影,只不過比起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黑幫英雄片,古惑仔題材電影更加平民化、市井化,更加貼近香港的底層生活
  • 感嘆他們的三級跳人生:銅鑼灣本該只有一個浩南
    銅鑼灣確實只有一個浩南。只不過這個浩南先是姓鄭,後來才姓了陳。除了張國榮是當紅小生外,周潤發當時是票房毒藥,拍的電影無一賣座;中年狄龍則被邵氏掃地出門,昔日香江第一美男無戲可拍)。沒想到這樣的組合竟然創造了香港票房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