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漂亮的衣服穿,上優等的學校,這是很多父母認為給孩子最好的愛。每當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時,一些父母會覺得我已經給你提供了一切你想要的東西,為何你還不好好學習,指責之餘,有時還會向孩子揮起鞭子。
但父母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可能需要的並不是錢財這種虛無之物,而是愛與陪伴。
曾看到一則報導,有對孿生姐妹因受不了父母的管教,在父母的稀飯中放入了鼠藥,結果父母雙雙死亡。事後,兩姐妹拿走了家中存款和現金,跑到一網友家中。當兩姐妹被警方抓捕後,她們說自己從小沒有跟父母生活,沒有太深的感情,生活中父母打罵她們,她倆從不敢「反抗」,另外,媽媽又經常打麻將,很少與倆孩子進行交流,她們感受不到愛,所以做出了那樣的行為。
這樣的家庭悲劇讓我們唏噓不已,顯然,這個悲劇中,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有問題的,那麼怎樣的教育方式是值得父母學習的呢?
1、提供孩子物質環境時,也要給予陪伴
孩子的班上有許多的同學,在課間,大家往往會圍在一起說到自己的父母怎樣怎樣,比如衣服是媽媽買的,或者是爸爸帶著自己去哪裡玩了一天,這些話題會常常出現在孩子們的日常交流中。而那些父母缺少陪伴的孩子在面對這一話題時,往往會顯得緘默,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另外,孩子在學習上也會遇到一些不懂的問題,如果父母不在家,那麼這些疑問就不會及時解決。每天積累下的缺憾和落寞,會讓孩子對父母的愛產生了懷疑,從而對父母的感情會越來越淡。所以,家長在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而努力的時候,更應該擠出一些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2、孩子不願意,不要過早灌輸大量知識
有些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比別人早一步學習,就會有學習上的優勢,所以早早就送孩子上幼兒園,上輔導班,背唐詩宋詞。可是孩子也是需要玩耍時光的,如果過多地剝奪孩子這段時間,孩子會覺得累,會對父母的安排反感,所以,他們會對學習沒有積極性,同時心理上也容易脆弱。事實上,孩子對知識的認知是有一個階段性,按照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有利於孩子快樂成長。
3、在孩子面前,放下一貫的尊嚴
不少的父母在與孩子的談話中,總是以命令的方式對待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敢哭鬧了。其實,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如果父母常常居高臨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正確地表達心中的想法。孩子會有不開心的時候,孩子也會有被人欺負的時候,但是孩子看到父母如此威嚴,會把這些事跟父母說嗎,我想應該是不會的吧。
4、孩子的成績不是全部
在一些父母看來,孩子要把學習成績放在第一,玩,興趣愛好,交朋友等可以放在一邊,所以逼著孩子在每次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成為許多家長的「日常工作」。如果哪天考試不理想了,那麼其它時間就會被「沒收」掉。可是,孩子不是機器人,他們也是有好奇心,有愛好的,過分剝奪這些會打擊到孩子的信心。
其實,孩子的素質教育遠遠重要於孩子的學習成績,父母不要一味剝奪孩子在素質教育培養的時間,給予孩子最好的愛,就要讓孩子輕鬆學習,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