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羅翔老師的採訪又一次為我的哲思提供了素材。
今天把上映了有一段時間的《神奇女俠1984》補完了。之前各大影評都在說這部神奇女俠拍的差了點意思,因此我沒有抱著很大的期待去看它。但是,在觀影過程中我卻得出了與大部分影評人不一樣的結論。我認為這部神奇女俠所要表達的思想是十分深刻的。
可能和我的同學一樣,大部分影評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是「它想表達的是相比於美好的願望, 珍惜眼下擁有的幸福更加重要」。如果是這樣的主題,那確實有夠俗套。但《神奇女俠1984》可並不是在表達這些。
在電影的一開頭,亞馬遜女王就已經表明了這部電影的主旨——接受真實(電影裡翻譯的是「真相」,可我覺得應該用「真實」。因為「真相」是具體的,而「真實」是抽象的概念)。
小黛安娜在比賽中企圖通過走捷徑獲得冠軍;長大了的黛安娜通過向魔石許願,將死去的史蒂夫帶回;內心自卑、孤獨,不擅人際交往的芭芭拉利用許願石讓自己變得和黛安娜一樣強大且性感;事業失敗、渴望獲得成功和權力的勞德把自己和許願石合為一體。這些行為都是謊言、虛假的。
還有許許多多許下願望的人們,他們都想獲得一種虛假的滿足。所謂「願望」,在我看來就是對擁有的渴望。而擁有的對立則是失去,一個人想要擁有的越多,他便越懼怕失去。人是缺少直面真實的勇氣的,他們寧願活在一種幻想之中。即使是身為神的黛安娜也是如此。
所以史蒂夫這個角色的重要性便顯得尤為可貴。作為一個凡人,他身上散發出的勇敢令我感動。不論是在公路上駕駛小汽車與裝甲車搏鬥,還是自己應當死去這樣的事實,他都選擇勇敢面對,絕不退縮。這樣一個勇敢的人才會讓身為女神的黛安娜心馳神往。他教會了黛安娜很多,比如愛、勇敢、希望等等,都是人性中最善的那一部分,他讓我們看到有時人性要比神性更加高貴。
前幾天還和好友討論了一個話題。他說目前體驗不到生活的樂趣,所以應該努力賺錢,有了錢才會有快樂。我問他難道你是直接把錢塞進心臟裡?你拿到錢,一定是用去消費,去買你想要的那些東西。消費可以給予你短暫的滿足感,這是一種暫時性的刺激,讓你感到快樂。當滿足感消退,你會繼續想要消費來滿足自己,如此循環下去。我說你體驗不到生活的樂趣,是因為你的內心是空缺的,但物質無法填補內心的空缺。
那麼什麼可以填補內心的空缺呢?我回答說是愛。愛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它可以源源不斷的從人的身體裡冒出來,去填補內心的空缺。所以一個人應當先學會愛自己,他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意義。當我看到電影裡那一個個喊出自己內心的願望的個體,我覺得他們的內心就是一個大洞,他們拼命想要獲得物質去填補自己的內心,最終卻差點讓人類文明滅絕。
而芭芭拉這個人物也讓我想到阿爾基比亞德。他憧憬、嚮往蘇格拉底,他說:「蘇格拉底是我這一生中見過的最愛的人,但是我在他面前,我感到自慚形穢。我不止一次的希望蘇格拉底趕快死,因為只有他死了,我才不會羞愧。但是我又很害怕他死,因為他是我最欣賞、最愛慕的人。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我所期待的所有美好。但是每當我在他身上看到我所期待的所有美好,我就會羞愧難當。在他身上我可以看到我自己所有的卑劣、齷齪,我想變得和他一樣好,但是我做不到。」最終阿爾基比亞德活成了自己最厭惡的樣子,他背叛了雅典。
芭芭拉也是帶著對黛安娜的嚮往和憧憬,希望自己變得和她一樣強大、迷人。但是她並不是嚮往美好本身,而是帶著對自己的厭惡與自卑,她的內心不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所以在獲得力量之後,她拋棄了自己曾經擁有的一切,包括善良的人性。
所以在我眼裡,《神奇女俠1984》所要表達的是你敢不敢接受失去,你敢不敢直面真實。你可以一直活在幻想裡,逃避真實,但是真實並不會被改變。直到你接納它,接納你自己真實的樣子,你的內心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與幸福,你才能看見這個世界上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