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nby Lighthouse(索尼A7R轉接佳能17移軸)
筆者是一個鏡頭轉接玩家,本文主要以佳能鏡頭轉索尼機身為例,跟大家談談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雪梨的一間廢棄造船廠的倉庫(索尼A7R轉接佳能17移軸)
現在市場上的轉接環品牌眾多,價格和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其中,Metabones算是比較有知名度,做工也不錯的牌子。當索尼推出A7/A7R 系列相機的時候,Metabones最先推出了各種卡口的轉接環,特別是讓佳能用戶擁有了3600w像素的「數碼後背」。接著Metabones又推出了他們家佳能EF口轉接索尼E卡口的第四代轉接環。依然提供全電子控制,可以在各檔位自動曝光,還增加了對A7s的支持,並且提供用戶可以自行更新固件(老款三代的只能郵寄回工廠升級固件)。
Outdoor Adventure camps(索尼A7R轉接佳能17移軸)
把佳能的鏡頭用在索尼全畫幅微單上,能夠控制光圈,這已經很不錯了,要知道佳能的鏡頭可沒有手動光圈,這為轉接到非佳能的機身增加了不少難度。不僅如此,該轉接環還可以實現自動對焦,這一點就更能體現出Metabones的技術含量了。當然,對焦的精度和速度也是在不斷改進之中,Metabones的產品也是有新老款之分的,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下面我們就通過新老款的對比給大家一個直觀的介紹。
Warriewood(索尼A7R轉接佳能17移軸)
新老轉接環對比
從包裝上看,新款轉接環比老款就要好很多。不但有單獨的塑料盒子,還有前後蓋以及存放工具的卡子。附帶的工具包是用來拆卸腳架環的。相比之下三代的包裝就簡陋許多。
新款四代轉接環
老款三代轉接環
在設計上,對比第三代產品,第四代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改進:第一,內部開口口徑更大,這個改進的目的應該是可以讓大幅度移軸時邊緣的進光量更大,從而提升邊角的畫質, 還可以提升移軸鏡頭的表現。第二,改進了消光漆,減少了轉接環內部的反光,從下面的對比圖可以看出,改進後效果十分顯著。
左:新款四代;右:老款三代,內徑開口大小對比
左:新款四代;右:老款三代,內部反光對比
在做工方面,四代轉接換的表面採取的是金屬打磨加刷黑漆(類似索尼a7的表面),相比三代的磨砂表面(類似佳能5d3的表面)更有金屬感,筆者覺得三代的手感和做工更優秀。四代上手以後第一個感覺是鏡頭釋放的按鈕略松,擰鏡頭時稍緊。相比第三代的鬆緊適度,第四代顯得有些退步了。
左:新款四代;右:老款三代 外觀對比
左:新款四代;右:老款三代 側面對比
使用心得
筆者絕大多數的風景照片都是用移軸鏡頭拍攝的,第四代轉接環又專門對移軸鏡頭進行了優化,所以筆者對這個新款產品是非常期待的。那麼實際使用的性能到底如何呢?在自動對焦方面,筆者發現,拍攝遠景時對焦速度有所提升,可以順利合焦,但依然不如在原廠機身上那麼迅速。
澳洲的中心,艾爾斯巖(索尼A7R轉接佳能24-70/f2.8 焦距:24mm)
之前筆者還遇到一個問題,在高級模式下,自動放大補助只會自動放大一次,而第三代環每次都可以非常順滑地放大選定對焦區域。這是轉接環寫入的軟體問題,官方已經得到證實,並且在去年10月8日的固件更新中得到解決。第四代Metabones轉接環的優勢也體現於此,用戶可以自主更新,以後或許還可能發布新固件來進一步提高性能,讓我們拭目以待。
Somersby Falls(索尼A7R 轉接佳能17移軸)
最後跟大家說說Metabones轉接環的兩種使用模式,分別是省電模式和高級模式,二者區別如下表。
默認開啟模式是帶自動對焦的省電模式,僅僅切換一次模式只要按著轉接環左下的「景深預覽」按鈕裝上轉接環就可,斷電以後回到默認。省電模式有點兒像在單眼相機上用取景器取景,自動對焦,耗電量小;高級模式就像在單反上用實時取景,可以放大畫面來輔助對焦,也可以實時了解曝光程度,但是耗電量大。
雪梨歌劇院(索尼A7R轉接佳能17移軸)
相機開啟時的默認設置為省電模式,你也可以按照以下四步來對默認模式進行切換:首先,無鏡頭時候打開相機;之後,按著轉接環左下的「景深預覽」按鈕裝上轉接環;不放開「景深預覽」按鈕然後關閉相機;最後,取下轉接環。正常裝上轉接環後開機,就會發現默認開啟模式已經被切換了。
The Entrances 塘鵝(索尼A7R轉接佳能24-70/f2.8 焦距:28mm)
以上是我對Metabones轉接環的一些使用心得,把佳能的高素質鏡頭放在索尼的高像素機身上,可以說各取所長,以較低的成本,實現高品質的畫質。當然,鏡頭轉接不是僅此一種,現在大大小小的單反微單,還有各種新的舊的鏡頭,有喜歡的不妨試一試,沒準兒會給你意外的驚喜。
新南威爾斯大學主圖書館(索尼A7R轉接佳能17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