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殊,不管是赤焰軍的少帥,還是城府千鈞的梅長蘇,都有其銳不可當的魅力。林殊,他擁有太多常人不可及的東西,比如心智,也忍受了太多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削皮挫骨拔毒,從一個跳脫的少年將軍變成多病纏身的謀士。他,絕不是上天的寵兒。不然,林殊也不會在最後對霓凰說:來世,希望我們都生在普通人家。
天縱英才
年少時的林殊,可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他的聰穎無人能及,張揚孤傲,千伶百俐。霓凰曾說,他們這些孩子裡,太皇太后最喜愛的便是林殊了。大家都知道,老人最喜歡的是活潑伶俐的孩子。聰明機警的林殊在這些本來就非常優秀的世家孩子裡非常惹人注目,所以才會受到萬般憐愛。
林殊出身將門世家,父親是手握七萬赤焰軍的主帥,母親是當朝皇帝的親妹妹,皇長子蕭景禹是他表哥,蕭景琰是他最好的朋友,雲南穆府的霓凰是他兩小無猜的戀人。看似擁有世間最美好一切的少年時代,一定羨煞眾人。
譽王回憶林殊時說,他有那般的下場,何嘗不是張揚太過的緣故?豫津回憶林殊時說,他總嫌我們這些孩子們笨,不願意帶我們玩。皇帝跟靜妃回憶赤焰冤案時說,如果說誰最不可能活著,那一定是林殊。為什麼?因為他的存在,對於皇帝來說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威脅。所以,夏江才會再三確定林殊是否還活著。
上天給每個人的東西都是公平的,幸運與苦難往往並存。不要總是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那是因為你失去得不夠多。
能文能武
林殊除了上天賦予他的資質,更靠著他後天不斷的努力,才能成長為一個年僅十九歲就能獨立支撐赤羽營的少帥。
周玄清參加朝堂論禮之後,已成為梅長蘇的林殊趕去拜謝。周老先生談起往事,說,當年黎崇老先生有一愛徒,雖出身將門世家,性情飛揚,但絕頂聰穎,若彼時你在,可與之成為一時雙壁啊!從這也可以推知,當年,林殊受教於黎崇,深得其真傳,最後把自己的信物玉蟬交給了他。
林殊與靖王景琰同時學文習武。回憶的片段可以看出,林殊的作戰計劃比景琰更為周詳。他們以佩劍當筆,在草地上畫作戰方案,林殊快速提問,景琰對答,林殊反駁……就拿梅長蘇和景琰兩人的謀劃可以看出,梅長蘇既是一名優秀的武將,也是一位深謀遠慮的文臣。
景琰帶著沈追和蔡荃去拜見梅長蘇,梅長蘇的學識和見解讓這兩位青年才俊都頗為信服,聊了一天還意猶未盡。在文臣面前也毫不遜色,甚至被人仰服,林殊真是一位文武兼修的絕世之才。
上天恩賜加上後天努力,成就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謀無不成的林殊。
一腔熱血
做林殊時,他有蒙摯、景琰、衛崢的袍澤之情;做梅長蘇時,他有藺晨的不離不棄、黎綱甄平的誓死相隨。不僅因他的人物品性,更因他九死不悔的家國情懷。
梅嶺之戰,他們拼盡全力,使大渝十幾年不敢來犯。面對強悍的敵人,沉著冷靜的林殊,只有一腔為國捐軀的熱血。可是,沒有想到,殺死他的卻是他拼死效忠的皇帝、與他血脈相連的親舅舅。
即便自己被命運拋棄,林殊卻以驚人的毅力活了下來。活下來,只有一個心願,就是為赤焰七萬冤魂昭雪,為林氏昭雪,為皇長子蕭景禹昭雪。只是昭雪,不是報仇。他不願意動搖大梁的國本,他希望能實現皇長子的遺志:願大梁江山永固。
林殊的一腔報國熱血從未冷卻,成為梅長蘇之後,雖然不能提槍上馬、保家衛國,但是可以整肅朝綱、激濁揚清,用自己的才華為大梁的天下增磚添瓦。因為他的籌謀和匡助,大梁的未來發展因為蕭景琰的上位而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
當他想抽身而退的時候,大梁戰事四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祖國,身為林氏將門的責任,卻忘了自己的多病身軀,忘記了心血耗盡的自己。
我最喜歡劇中寫盡林殊一生的插曲《赤血長殷》:……這風雨一路,他隻影獨走,拋卻歡喜悲涼感受。塵埃落定後,提韁回首,萬千過往烙心頭。暗香幽幽,江山皆沒入一眸……縱年壽難永,無愧一生所求。此去踏關山千重,將前塵揮袖。泣血書千軸,悲歌唱徹,戰骨碎盡志不休,且待赤焰歸,整軍再從頭,守我山河家國依舊。橫長槍換卻離愁,傾餘生風骨同守,此血仍殷,此身豪情仍未收……情義千秋,在梅嶺雪間長留……
林殊,絕不是上天的寵兒。他身上背負著太多的責任與負擔,短短一生,幾乎都在為大梁傾盡心血。《琅琊榜》作者海晏以林殊呼喚新時代的英雄。我們的時代需要林殊這樣的榜樣,永遠把家國的利益放在自己之上。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windy天意晚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