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億人在用,但百度網盤想玩內容付費有點難

2021-01-08 IT之家

百度指數顯示,「網盤」關鍵詞最近半年的日均搜索指數為14233次,「百度網盤」關鍵詞最近半年的日均搜索指數為127954次,後者的百度指數甚至高於「iPhone」,顯然,網盤倒閉潮並未徹底「嚇退」用戶,反而隨著人們相關數字資產的增加,其對網盤的需求也在增加。

網盤經歷的三個時期

國內網盤行業一共經歷過三個時期:

1)2009年——2012年,各大免費網盤產品開始誕生。此時的免費儲存空間大多數在500MB以內,市場上流通的免費網盤產品超過30家,用戶只需要註冊即可免費領取儲存空間,這裡面既有如微雲、115、百度網盤等知名網盤產品,同時也有一些不知名的網盤產品。

當時仍舊屬於PC時代,網盤產品的優勢能夠獲得大量流量,有了流量就有廣告收入。另外,一些網盤平臺還建立了共享空間,用戶可將各類種子、視頻、音頻、小說、圖片等內容進行公開分享,其他用戶可對這些內容免費下載。

2)2013年8月——2014年,網盤空間徹底開放。百度網盤、微雲、115、金山快盤、360雲盤等開啟了轟轟烈烈的網盤大戰,用戶下載網盤的App並驗證手機號、郵箱等基礎數據之後,即可免費領取1TB以上的儲存空間,360雲盤甚至推出了無限容量空間的口號,網盤企業競爭的很激烈,用戶領取的也很嗨皮。

網盤空間徹底開放帶來的效果非常明顯。「百度網盤」的百度百科顯示,從2013年9月——2014年11月,14個月的時間內,百度雲(百度網盤前身)新增用戶量達1億。

360雲盤成立於2012年3月,其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月8日,360雲盤總註冊用戶數突破1.6億,活躍用戶超過千萬,日新增註冊用戶量達40萬。

騰訊微雲成立於2012年7月,2013年5月8日,微雲才宣布用戶量突破1億,到2014年1月9日,微雲宣布註冊用戶突破3億,僅用了8個月左右的時間,微雲新增用戶量2億。

實際上當時的網盤企業並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但這並不妨礙網盤企業大肆押注個人網盤的未來,流量+用戶量約等於網際網路行業的「貨幣」,有了流量+用戶量就有了賺錢的基礎,金山快盤甚至在2014年9月份賣出了3300萬美元的高價。

網盤行業這次用戶量暴增,也成了未來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用戶量出現千萬級暴增的縮影。

3)2016年——2017年,網盤倒閉潮。不到1年時間,各大網盤企業獲得了巨量用戶,但網盤企業在管理能力方面並未跟上,大量盜版、不良內容在網盤上流通。很快,他們就開始自食惡果。從2016年起,UC網盤、新浪微盤、金山快盤、華為網盤、三星雲、樂視雲盤、360雲盤等紛紛開始陷入倒閉潮,有的是關閉個人免費版,逼迫用戶轉向個人收費版,有的則是直接關停,用戶能夠使用的免費網盤越來越少,由此也引發了用戶對個人數字資產存儲的擔憂,因為指不定下一個關停的就是自己常用的網盤產品。

巨額用戶量背後的困境——賺錢

經歷過上面三個時期後,網盤行業開始洗牌,目前市場上的免費網盤產品僅剩三款:百度網盤、115、騰訊微雲,其中百度網盤用戶量最大,達6億,超過已經上市的雲存儲服務商Dropbox(Dropbox的註冊用戶量才超過5億),115、騰訊微雲也在網盤倒閉潮後獲得了不少新增用戶。

百度網盤之所以用戶量最大,一方面是因為360雲盤、微盤、金山快盤等網盤倒閉,用戶量不得不向其他平臺遷移,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百度網盤的免費空間足夠大,據郭靜的網際網路圈了解,百度網盤的免費空間為2TB(需要做任務),騰訊微雲的免費空間為10GB,115的永久性免費儲存空間為15GB(做籤到任務可擴張至1TB以上),相對而言,百度網盤最具優勢。

儘管百度網盤、115、騰訊微雲獲得了巨額用戶,但網盤倒閉潮也給他們帶來了負面效應,經歷過上面三個時期後,網盤行業開始陷入沉寂,百度雲更名為百度網盤,為百度的企業雲服務讓路,騰訊也開始主打企業雲服務,在個人網盤業務上,似乎各家都失去了最初的熱情。

其中,最大的問題還是賺錢。從2012年開始算,網盤發展至今已有6年多的時間,期間企業投入的帶寬、伺服器、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成本都不低,但到目前為止,各大網盤唯一明確的盈利模式就是會員,可會員模式在近兩年才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的「主角」,視頻網站、網絡文學等娛樂應用的付費用戶數暴增,要輪到用戶心甘情願為網盤這類應用付費,怕是還要等幾年時間。

Dropbox公布的2018年Q3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Dropbox營收3. 603億美元,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公司淨利潤4500萬美元付費用戶數為1230萬,來自每位付費用戶的平均收入為118.60美元。

先不談國付費用戶規模問題,在單用戶平均收入上,國內網盤企業就遠遠不如Dropbox。百度網盤超級會員的季度費用為68元,騰訊微雲三個月的會員為60元,115網盤6個月的VIP服務費用為298元。

在消耗了大量帶寬、伺服器、人力、物力等成本之後,網盤企業就必須要考慮盈利問題,而在會員業務難以為繼之外,網盤企業就需要尋找新的盈利點。

百度網盤試水內容付費

在會員模式之前,各大網盤企業也曾不斷嘗試過別的盈利模式,比如2013年11月,115網盤推出了99元搶購智慧型手機活動,2014年10月,115網盤又推出了「5萬名永久VIP會員」活動,售價5000元。百度網盤曾在2017年1月上線過「看吧」功能,通過接入百度信息流業務,為其導流;2018年1月,百度網盤又上線了「我的小說」功能,通過平臺的流量為小說業務導流。但最終,這些盈利模式都逐漸夭折。

日前,百度網盤又開始了新的盈利模式試水——內容付費。依託百度網盤的流量,接入第三方內容源,向用戶兜售相關內容資產。

在百度網盤網頁版、iOS版、Android版的「找資源」頻道中均可以進入到百度網盤新推出的「內容商城」,百度網盤內容商城官方微信公眾號的消息信息顯示:「百度網盤·內容商城現已上線音頻、圖片、PPT模板等內容,未來還將推出視頻、文檔等優質內容。」

百度網盤內容商城圖片內容來自站酷海洛,音頻內容來自樊登讀書以及蜻蜓FM,也有個人講師,音頻內容可供用戶試聽。定價方面,圖片內容的售價為55元,音頻內容有免費的,也有收費的,收費價格從從0.5元起。

會有人買單嗎?

2016年、2017年,國內的內容付費行業開始崛起,得到、小鵝通、喜馬拉雅、知乎等迅速成為內容付費行業的領軍企業,儘管背後也有諸多人表達對內容付費的質疑和不看好,但內容付費行業勢頭已成。百度網盤也來做內容付費,會有人買單嗎?

百度網盤內容商城的優勢很明顯,用戶基數和流量,相當於擁有了網際網路行業的「通行證」,但在流量和用戶基數之外,最終還是要有交易,網際網路行業不乏有流量、有用戶但一旦涉及到交易就失敗的案例。

百度網盤做內容付費的挑戰在於:

1)百度網盤此前並沒有交易的使用習慣。百度網盤本身是工具型應用,內容付費是交易型應用,百度網盤相當於是從零開始,一切都要從新開始培養,比如讓用戶知道百度網盤也提供內容付費功能,而這個入口百度網盤在當前的版本中做的並不好,iOS客戶端中,用戶需要點擊「我」,再在頭部的幾個子頻道中點「找資源」頻道,其並不是與底部的「首頁」、「文件」、「傳輸」子頻道並列,有了這層隱藏關係,「找資源」頻道的展現機率就少了很多。

2)內容源太少。音頻方面尚有蜻蜓FM補充,但是圖片內容方面只有站酷海洛一家,而且售價達55元,遠遠超出用戶能夠接受的定價範圍。沒有足夠的內容庫模式上吸引不到用戶去買單的。

3)用戶可以直接在內容方購買,而不是在百度網盤購買。比如音頻、圖片內容,用戶完全可以直接在蜻蜓FM、喜馬拉雅以及一些圖片版權方購買,百度網盤提供的只是「增值」功能,其與平臺方是有衝突的。

4)內容商城與百度網盤並未徹底打通。當用戶在內容商城購買內容後,只能在「訂單中心」收聽,不支持儲存到百度網盤內容,兩者是完全分離的狀態。

目前百度網盤內容商城並未展現相關內容的銷量,所以也無從得知其具體盈利如何。百度網盤的角色相當於「內容中介」,百度網盤內容商城能夠產生流水,不過這個還要去除與版權方進行內容分成,另外,App Store也需要從中抽成,百度網盤要想從中盈利,怕是不容易。

網盤做內容付費是個好創意,然而從生意的角度來看,這並不能短期內解決網盤的盈利問題,在會員付費業務上,轉化率就不夠理想,搞音頻、圖片內容付費,已經脫離了網盤的核心功能,願意買單者想必不會太多。

從百度網盤試水內容付費來看,網盤企業為了找到新的盈利點,也是蠻努力的。想當初那麼多公司都看中個人網盤業務的未來,怕是誰也沒想到會經歷過後來的網盤倒閉潮,而現在仍在堅挺的百度網盤、微雲,依然在生存線上辛苦掙扎,不斷嘗試。未來,並不直接等於賺錢。

作為用戶,還是希望網盤能夠繼續堅挺。

相關焦點

  • 拆分付費!百度網盤推單次付費服務
    7月24日消息,在今日舉辦的百度網盤媒體溝通會上,總經理湯利華表示將推出單次付費服務,部分服務可從會員套餐中獨立出來使用。此前曾多次有用戶表示,在使用百度網盤時,不購買會員便會遭到視頻下載限速,嚴重影響了使用體驗,但會員服務價格較高,且包含其他不需要的捆綁服務,讓很多用戶「望而卻步」。網盤此次推出的單次付費服務,可以使用戶在單獨需要下載加速,或解壓加速時購買使用,避免了令人不快的「捆綁消費」。百度網盤的付費會員套餐主要為30元包月,88元包季及328元包年。
  • 百度網盤要縮水了,這些年你用過多少家網盤?
    ,可繼續使用 2T 免費存儲空間當然,百度網盤的付費用戶並不會受到以上規則的影響。在這一年時間裡,記得去登陸一下自己的百度網盤,這樣存儲空間才不會縮水為 100G。百度網盤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百度在公告中表示,6 年來一直為海量用戶提供雲存儲服務,他們這樣做是想要對資源進行調配,提升閒置空間的使用率。百度在 2012 年 9 月推出「百度雲」,上線兩個月後宣布該產品個人用戶量已超過 1000 萬。
  • 百度網盤要上市,誰是攔路虎?
    網盤生意起初想講的是關於「雲端入口、大數據價值」的故事,但就如360 副總裁沈海寅曾說,「沒人知道這些數據的價值,也沒人知道怎麼變現,大家一擁而上,只是覺得未來可能有用」。一句話道盡了當時的網盤市場亂象,又揭露出網盤市場一夜崩塌的「根源」。
  • 百度網盤限速背後:會員付費100元才可盈利?
    「其實就算封禁了一個pandownload,也會有其他軟體代替它的位置,沒人能保證軟體不會出現破解版,許多開發者都是出於興趣『用愛發電』製作類似的破解軟體,也有一些會設置彈窗或夾帶些私貨,但只要有技術,對軟體進行破解這一行為是永遠都會存在的,只不過大部分破解軟體的操作步驟都比較繁瑣,所以難以推廣,pandownload也只是有幾萬人在用而已。」
  • 百度網盤登陸科創板,真能值400億嗎?很有可能
    最近幾天,許多媒體提到了「百度網盤將分拆並申請在A股科創板上市」的說法。有人預測,按照「30倍P/S」計算,百度網盤獨立上市的估值可達300~400億人民幣;還有人預測,百度的其他一些To C業務可能也會分拆上市。
  • 百度網盤,用愛發電
    空間,不影響其他文件……」對於網際網路歷史以及產品稍有了解,就不會對這些分享內容感到陌生。在去中心化的網絡中,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同時上傳和下載,這意味著使用的用戶越多,節點選擇空間就越大,連接上從距離更近、網絡條件更好的節點,真正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百度網盤本身是一個中心化的網絡,數據中心被放在陽泉。那麼為了傳輸數據打個形象的比方,就像從大倉為用戶送貨,必然要經過收費站,遇上交通擁堵等情況。
  • 最前線|搜狐訴百度網盤侵權案落定,法院:百度網盤不存在侵權
    搜狐和百度持續6年的侵權官司終於進入尾聲。近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搜狐公司相關權利方訴百度網盤侵犯網絡劇《匆匆那年》信息網絡傳播權一案作出判決,二審法院認定一審判決有誤,百度網盤無需承擔任何侵權責任。
  • 用戶規模突破7億!堅持8年的百度網盤,成績斐然
    在這之中,百度網盤無疑是當之無愧的老大。自2012年起正式啟動營業的百度網盤,歷經8年時間耕耘,目前以一己之力佔據接近85%的市場份額,而用戶比較少見的天翼雲、騰訊雲、彩虹盤、飛貓盤以及曾經輝煌過的115網盤等只能夠分食剩下15%的市場。  今天上午,百度網盤官方在微博發布了《盤家8周年數據報告》,這也是百度網盤8年以來發布的第一份數據報告。
  • 坐擁7億註冊用戶,可百度網盤仍被認為是賠本買賣
    坐擁7億註冊用戶,可百度網盤仍被認為是賠本買賣 劉曠 發表於 2021-01-14 10:49:39 苦守網盤8年,市場份額超過85%,坐擁7億註冊用戶,可百度網盤仍被認為是賠本買賣。
  • 用戶8年破7億,百度守住網盤陣地
    報告顯示,今年疫情期間,百度網盤日均啟動次數同比增長52.5%,保持著「0」宕機記錄;同時,2020年百度網盤用戶數據存儲總量已突破1000億GB,「雲上生活」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個人云產業在疫情的背景下迎來了一次加速爆發,從燒錢的「千盤大戰」中勝出的百度開始步入業務回報期。但5G時代個人云產業再度受到關注,更多的局外人開始盯上了網盤這塊市場。
  • 十年難做的網盤生意:雷軍 周鴻禕退場 這次李彥宏贏了?
    不過,網盤並不算是傳統意義上的好生意。2016年以來,監管加嚴、盈利難,諸多背景強悍的頭部玩家和新秀紛紛敗退,或關閉個人業務轉型B端,或直接撤退,個人網盤也因此被稱為「網際網路服務中最難做的生意」。時隔數年,百度網盤被傳拆分上市,不管真假與否,對網盤行業來說都是一個還不錯的消息。
  • 百度網盤:布局個人「雲時代」
    公開信息顯示:百度網盤的註冊用戶達到7億,付費用戶累計數千萬。根據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9年個人網盤行業研究報告》,截至2019年11月,百度網盤的月活用戶達到8703萬,月活用戶份額達82.9%。伴隨全球手機用戶數量不斷增加,以及5G時代的到來,有分析認為,個人云市場規模預計到2025年將超過1770億美元,2020~2025年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7.8%。
  • 百度網盤iOS 新版本推實況照片自動備份功能,但必須會員才能用!
    網盤倒閉潮讓一大波網盤出現關停,市場上能用的網盤僅有百度網盤、騰訊微雲、115網盤三家,用戶能選擇的機會非常少,不僅如此,網盤也在逐漸朝著付費的趨勢發展,用戶要想快速方便地使用網盤,就得使用會員才行,否則,用戶體驗並不好。
  • 5G來了,百度網盤為了生存有多拼
    如此以來,本就「盈利難」的網盤行業該如何面對這一挑戰?那麼,面對用戶的存儲剛需,為何大量的網盤卻紛紛「忍痛割愛」呢?直白地說,網盤的開發需要硬體投入、寬帶資源、後期維護等等,投入是巨大的。在此方面,「回形針」曾做過一期關於網盤運營成本的趣味視頻,以百度陽泉數據中心為例,陽泉數據中心可以存儲約614萬TB的數據,如果都使用8TBx18規格的存儲伺服器,硬體成本就是19.6億。
  • 百度網盤,到底限了誰的速?
    百度網盤從資源的分享場景延伸到搭建資源庫平臺,再到付費下載的操作,讓我想打一個比喻:就像一家魚塘,大家因為釣不來魚閒來無事打麻將,然後魚塘延伸出了付費麻將室業務,還有支持美女荷官發牌。在本該做好核心功能的基礎上,百度網盤越來越偏離了正常路線。為了商業化,在邊緣需求上下而求索,破壞了工具的價值體驗。在核心價值被嚴重破壞的前提下,用戶會為了附加價值來網盤嗎?
  • 谷歌、微軟都在做付費網盤,為何只有百度飽受爭議?
    那麼,不同的產品定位也造就了商業模式上的不同,雖然都是採取了個人用戶付費模式,但是國外的網盤更加注重於「不限速,賣空間」,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同步類的網盤在最開始註冊的時候,只給了很小的初始存儲空間。
  • 最前線 | 消息稱百度網盤欲分拆上市,百度不予置評
    按7月28日盤中價格計算,Dropbox的市值已經超過90.16億美元。 繼360雲盤、金山網盤、迅雷快盤、網易雲盤等產品停止服務之後,2012年2月百度網盤上線,憑藉100G的大容量、界面清爽乾淨等特性在用戶規模上一家獨大。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11月中國個人網盤行業用戶MAU(月度活躍用戶)為1.07億,對全國手機網民的滲透率為22.1%。
  • 百度網盤屢次因產品調整引發爭議,網盤生意還有沒有出路?
    作為一個服務6億用戶的產品,百度網盤每次調整的初衷似乎總是和用戶期待的不一致,這是百度網盤屢被吐槽的原因,也是網盤行業遭遇的困境。 經營壓力下的衝突 大部分用戶對網盤的認知都是從2013年前後的網盤大戰開始的。 那個時候,網盤成為多個網際網路平臺競爭的重點產品。
  • 曾經「百花齊放」的個人網盤市場,如今為何僅餘百度「一枝獨秀」?
    根據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9年個人網盤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僅在11月,百度網盤就有著8703萬月活躍用戶、18.6%的市場滲透率與27.3分鐘的人均使用時長,在國內個人網盤領域居絕對的統治地位。為何百度能從2016年的「關停潮」中倖存?它又是如何擺脫個人網盤行業難盈利的困局呢?
  • 百度網盤:是時候向115網盤和阿里雲學習了
    主要從阿里雲網盤宣傳標語的4個方面去分析,分別涉及下載速度、容量大小、會員價格、網盤安全、不打擾用戶,以下就以阿里雲網盤、115網盤及百度網盤作比較。 下載速度 阿里雲網盤上傳下載均不限速,最重要的是付不付費都不限速,付費估計速度更快,其宣傳標語「是生產力工具不能讓人等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