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搖滾:一場豔美曖昧的情慾革命

2021-01-16 搜狐網

  2000年2月的全英音樂獎,大衛•鮑伊(DavidBowie)和英國樂隊Placebo合作翻唱一首歌曲20thCenturyBoys。他們一個是華麗搖滾(glamrock)的始祖、一個是被稱為九零年代華麗搖滾的代表,歌曲的原唱則是另一個華麗搖滾教父/母:T-Rex樂團的Marc Bolan。這場演出的淵源是因為Placebo曾在電影《絲絨金礦》(Velvet Goldmine)原聲帶中重新詮釋這首歌。

David Bowie

  1998年,描寫七零年代初華麗搖滾的電影《絲絨金礦》在坎城電影節首映,引起音樂界和電影界極大重視。不僅因為這部片子擁有的強大陣容:導演是著名導演Todd Haynes,製片是R.E.M.主唱Michael Stipe,演員是《猜火車》的男主角伊萬•麥克格雷格(Ewan McGregor)和《賽末點》的男主角喬納森•萊斯•梅耶斯(Jonathan Rhys Meyers),也因為這部電影呈現了搖滾史上最曖昧也最被忽視的一個歷史片段。

  將近三十年前的華麗與滄桑,在世紀末又被重新喚起。這只是一股懷舊的悵惘,抑或是那些"二十世紀男孩"的美麗靈魂,在世紀結束前又重新化成肉身?(在《絲絨金礦》中,這個美麗靈魂乃是源自一個世紀前的王爾德啊!)

  Ⅰ.The Rise& Fall of Ziggy Stardust

  1972年8月16日的倫敦彩虹劇院,超級高跟鞋、發亮連身裝、紅色眼影、橘色頭髮,宇宙搖滾巨星Ziggy Stardust從乾冰中緩緩出現。曾要把這個世界賣掉3的大衛•鮑伊,在這張新的概念性專輯The Rise& Fall of Ziggy Stardust中,卻以宇宙搖滾巨星的身份拯救地球。Ziggy Stardust雌雄同體、糅合著華麗與頹廢,充滿未來主義的前衛造型,自此改變了搖滾樂的美學想像,以及搖滾樂與情慾的愛恨糾纏。

  彼時,伍德斯託克時代的烏託邦剛剛幻滅——不過,這個烏託邦並未在空氣中倏地蒸發掉:六零年代的所有反抗、衝撞與試驗,都留下了時代刻痕。

  華麗搖滾可以說就是六零年代音樂與青年文化種子開出的一枝花朵,但同時也是對六零年代精神的否定與顛覆。

  ZiggyStardust並不是這場革命的開始。在1971年的專輯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中,鮑伊就以性別曖昧的造型出現4。但當時影響力更深遠的是在同一年,T-Rex的靈魂人物Marc Bolan開始化上濃妝、身著閃光亮片衣服、頭頂紅色蓬鬆頭髮,以專輯Electric Warrior寫下了幾乎與披頭狂潮比擬的Bolanmania(Bolan狂潮):在他的演唱生涯衰落之前,他的專輯共賣出3700萬張,比吉米•亨德裡克斯和誰人樂團在英國的銷售量加起來還多。

  從1971年底起,Marc Bolan和大衛•鮑伊的成功開始捲起一片華麗搖滾的風潮。有明顯模仿MarcBolan的Slade、The Sweet、Gary Glitter,有充滿優雅頹廢藝術派的RoxyMusic。甚至主流搖滾樂的Elton John、Rod Stewart也化上濃妝——雖然在許多年後,Elton John出面證明他玩華麗搖滾的性別遊戲的"正當性"。

  整個1972、1973年,英國排行榜上都是這些不論在造型、形象、舞臺表演,甚至歌詞中嘗試跨越性別界線,穿越前衛與頹廢的團體。

  這是華麗搖滾的"華麗"時期。

  在大西洋的另一邊,被歸為華麗搖滾——"glitter"是美國更常使用的字眼——的樂隊卻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成立於六○年代末的Alice Cooper,取了一個女性化團名,卻以詭異驚悚的裝扮出現。Alice Cooper或者後來的Kiss樂團雖然常被歸在華麗搖滾,但他們和英國華麗搖滾的關係,至多是在採用戲劇化、感官化的表演方式上,本質上卻有不少差異。

  但是,另一個美國華麗搖滾樂團The New York Dolls,在造型上和英國派同樣強調跨越性別。女裝和鮮豔的口紅,加上蓬鬆爆炸頭和高跟鞋,甚至在演唱會穿上玻璃紙做的百褶裙加上軍靴,完全混合了兩種性別。只不過,相對於英國的優雅,The New York Dolls的扮相卻是廉價的拼裝風格。

  永遠會有人爭論是Marc Bolan還是大衛•鮑伊才是華麗搖滾的教父。或許,就歌曲的可接近性或是造型的容易模仿性來說,MarcBolan推動了華麗搖滾的流行風潮,但是大衛•鮑伊卻把華麗搖滾的界限向前推展,創造了新的藝術內涵並真正顛覆了既有的性別認同框架,而且,他一手創造出華麗搖滾的其他傳奇變種。

  譬如1969年成立後發行四張專輯都不成功的Mottthe Hoople,在1972年3月瀕臨解散的前夕,遇到他們的歌迷大衛•鮑伊。鮑伊建議他們穿上9英寸高跟鞋,化上濃妝,並且提供一首他寫的歌All the Young Dudes,令這個樂團在英美大紅。

  同樣是在1972年,來自密西根的Iggy Pop在紐約遇到鮑伊,他建議Iggy Pop改組他的樂隊The Stooges,並改變造型。於是1974年在鮑伊介入下發行的經典專輯RawPower,封面的IggyPop就著濃妝、深色口紅及眼影。

Iggy Pop

  同一年,同樣在紐約,六零年代最重要前衛樂隊"地下絲絨"解散後的主唱LouReed,也在鮑伊鼓勵下加入華麗搖滾的扮裝大隊。在1973年由鮑伊製作的專輯Transformer封面上,Lou Reed亦以扮裝皇后(dragqueen)形象示人。5

  但是,如同每一種音樂類型的生命史,當這些先驅團體創造了黃金時期,並繁衍出一大堆跟風樂團(想想九零年代的Grunge和Brit-pop),他們卻也同時宣告了自身的死亡。1973年末,MarcBolan就宣稱:"華麗搖滾已死,它曾經是偉大的,現在你們有你們的Sweet、你們的ChicoryTip和GaryGlitter。但他們所做的只是荒謬和可笑的。"

  也就是在這一年,大衛•鮑伊褪去了Ziggy Stardust的外殼,開始他的下一場人生演出;Brian Eno離開RoxyMusic,去開創他在音樂史的神聖地位;The New York Dolls的鼓手Billy Murcia死亡。瞬時間,華麗搖滾的奇異與瑰麗都逐漸褪色,並且湮沒在同時期更狂囂的聲響中,那是搖滾史上屬於前衛搖滾和重金屬的所謂"超級樂隊時期"。

    Ⅱ.Oh,You Pretty Thing!

  1969年6月,在紐約格林威治村的一家"同志"酒吧石牆(Stonewall Inn),美麗少年們群起反抗警察的粗暴。這就是改變"同志"平權運動的"石牆事件","同志"扮裝文化也在此開啟新的起點。在"石牆事件"的背後,是整個六零年代亞文化運動中的性解放動力。

  如果說六零年代將情慾從父權體制的桎梏中逐步解放出來,那麼七零年代則對情慾流動或性別認同的可能性進行了進一步探索。

  另一方面,當阿爾塔蒙特(Altamont)8的悲劇終結了伍德斯託克時代的反叛與理想,隨之而來的七○年代面臨的是既有價值的崩解與自我認同的混亂。

  也唯有在這個脈絡下,我們才能理解華麗搖滾為何能成為一股運動、一種青年亞文化。

  對當時的美麗少年而言,華麗搖滾令人興奮但也是危險的。當The New York Dolls唱出Personality Crisis時,那些青春期的困惑找到了出口;當Marc Bolan開始化上濃妝演唱時,所有美麗少年——不論是異性戀男孩或"同志"——開始敢於去打扮自己;當大衛•鮑伊在雜誌Melody Maker的訪問中宣稱:"嗨,我是雙性戀(Hi,I'mBi)",並唱出"你們這些美麗少年,你們不知道你們正在把父母搞得發瘋嗎?"(Oh,You Pretty Thing,don't you know you're driving your mamas& papas insane?)時,一池情慾春水被徹底攪動。

  然後,Mottthe Hoople的All the Young Dudes成為"同志"解放運動的"國歌";Lou Reed的Walk on the Wild Side成為紐約"同志"社群的秘密通關語。

  《絲絨金礦》導演Todd Haynes說:"七○年代初期,關於情慾最有趣的部分甚至不是同性戀,而是各種相對的東西彼此吸引:男人和女人,同性戀和異性戀。尤其,雙性戀其實是和每個人都相關的。"後來終於出面的R.E.M.主唱Michael Stipe則說:"我是在朋克搖滾之後才發現華麗搖滾的,但當我進入青春期時,華麗搖滾的性別意含就像一道乍現的靈光。"

  華麗搖滾更深的影響是顛覆了搖滾自誕生以來和情慾的關係。因為搖滾樂本來誘惑的就是青春期的騷動。當貓王用他的臀部撼動這個世界時,他就是以挑逗年輕人的性慾來進行對成人世界的反叛。

  Ⅲ.Children of the Revolution

  華麗搖滾的核心是對藝術的可能性以及性別認同界限的探索。它的風格遠大於實質,因而缺乏一致的音樂特質。

  華麗搖滾毋寧更像是一種特定時空脈絡下的時尚潮流、青年亞文化,而非音樂形態;不像其他的青年運動,華麗搖滾從來無法被複製、再現,無法成為一種固定存在的亞文化。所以當其他音樂類型如朋克、重金屬、雷鬼在獨領風騷的時代過後,都能各自有延續的音樂次類型,華麗搖滾卻只能有限地滲透到其他音樂類型:如八○年代的後朋克(The Cure,Siouxsie&theBanshees)、新浪漫派(Duran Duran、Bo George),以及華麗金屬(glammetal)。

  如今,也有人說華麗搖滾在九零年代復活了,那些在七零年代初就現身的"二十世紀男孩"的美麗靈魂,三十年後又在二十一世紀來臨前重新化成肉身:從最具華麗搖滾扮相的早期Manic Street Preacher,到Placebo(鮑伊曾說Placebo是他最喜歡的新樂隊),或是未化女妝,但更具陰柔氣質的Bret Anderson(Suede的主唱)及Jarvis Cocker(Pulp的主唱)——後者的確無法不讓人聯想起Roxy Music樂團主唱Bryan Ferry——乃至以雌雄同體加上未來主義造型,而宛如Ziggy Stardust殭屍版的瑪麗蓮•曼森(Marilyn Mason)。

Marilyn Mason

  但這些終究只是表象的複製。離開了那個既有性別關係剛崩解、年輕人自我認同困惑的七零年代初,這些九零年代的角色複製縱然有絢麗的外殼,卻再也無法攪動一個新時代的華麗。

  來源:張鐵志著《聲音與憤怒》

相關焦點

  • 這部電影,是華麗搖滾時代邪典美的代言
    這便也是華麗搖滾在做的事情。而對很多人來說,鮑伊就代表了華麗搖滾本身。嫵媚與華麗、張狂與頹廢並存的Ziggy Stardust時期,幸好有攝影師Mick Rock。不論他當時是否已經意識到,正是他用快門記錄下了這一混合了前衛與頹廢的「性別革命」。
  • 為什麼英國能產生華麗搖滾教父大衛·鮑伊
    華麗搖滾可以說就是六0年代音樂與青年文化種子開出的一枝花朵,但同時也是對六0年代精神的否定與顛覆。Ziggy Stardust並不是這場革命的開始。在1971年的專輯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中,鮑伊就以性別曖昧的造型出現。
  • 搖滾必修課--朋克的精神內核與華麗搖滾的表現形式就是後朋吧
    上期文章,阿珍給大家介紹了朋克音樂,也告訴大家,早期的朋克像是一場文藝匯演,朋克音樂真正的內涵、思想和藝術價值統統體現在之後誕生的後朋。他們沒有重複sex pistols的風格,而是延續了除朋克搖滾外的其餘音樂風格即華麗搖滾的道路,使音樂進入到了一種更具實驗性質的的領域,形成了後朋的風格。
  • 【情慾九歌】一部倫理片中的搖滾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情慾九歌》這部電影,更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在這裡我就說的直白一點,這是一部情色電影(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而且一說到搖滾,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嗑藥和性愛,給這些小夥伴一個麼麼噠。這部電影講的是一男一女相遇在倫敦的一個搖滾現場,並一見鍾情,一起度過了女主在英國生活的日子。電影是以男主的視角,來回憶與女主相處的時光。
  • 從《巫山雲雨》到《冥王星時刻》,曖昧的情慾,溼潤的彌散著整個電影畫面.
    整個電影的主要內容就是這些,這是一部劇情相當簡單的電影,但人物之間的關係卻非常複雜,曖昧。先來說一下,電影中重要的六個角色老羅晚上陪劇組的人喝酒,一場酒文化比拼。結果車子始終沒有來,他們就步前進,經過一路風雨,來到了一個鎮子,遇到了一個叫春苔的農村婦女,看了一場葬禮,聽了《黑暗傳》,天亮的時候電影結束。
  • 搖滾1970s · 華麗搖滾
    專輯發表後,Bowie在一次採訪中聲稱自己是同性戀,他也從Marc Bolan的華麗搖滾中獲得靈感,將頭髮染成橙色,並開始穿著女裝。進而,他聲稱自己為Ziggy Stardust,一個外星球的雙性戀搖滾明星,而他的伴奏樂手則是來自火星的蜘蛛,他的下一張專輯《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便以此為背景大張旗鼓地問世。它的靈感來源不止於是Marc Bolan的華麗搖滾,還有電影《發條橙》帶來的衝擊。
  • 《華麗的外出》:世間的關係不過情慾二字最為值得
    《華麗的外出》就是這樣一部開放而謙抑的電影。然而這段感情終究不會有果實,一番雲雨過後的短暫道別為這段不華麗的感情畫上了最終的蓋棺定論。而這些情緒之中,唯有情慾最為強烈,最為真實。特別是那種愛而不得。情慾本身並不低俗,有感情的情慾是高雅,無對象的情慾為動物本能。當我們陷入這種情緒,我們會發現,我們不是我們自己了。我們想見到那個她,即使只是從我們身邊無交談的路過,即使是在雨天模糊視線的一次邂逅,即使對我們無比厭煩的一次怒視,都足以影響我們一天的喜樂。情慾就是這麼讓你自顧不暇,讓你身不由己,就像一種精神鴉片,聞聞就上癮的那種。
  • 王者榮耀太乙真人華麗搖滾介紹 華麗搖滾怎麼樣
    《王者榮耀》​​太乙真人華麗搖滾戰隊怎麼樣呢?這款戰隊皮膚也是結合了時下最流行的打碟喊麥風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太乙真人華麗搖滾皮膚介紹!
  • 華麗搖滾:70s這個黃金年代
    而今天想要談談的,是在70年代初期,在短短幾年間達到巔峰又隨即消失的——華麗搖滾。華麗搖滾(Glitter Rock)是搖滾樂的一個分支流派,產生、活躍並消亡與70年代早期的英國(美國也出現過一些歌手和樂隊)。它的特點是歌手們的風格:奇異的服裝、妝容和髮型。尤其是厚底的鞋子和閃閃發光的這一切。
  • 《控制》:華麗的搖滾是放縱青春的解藥
    對於他而言,家鄉馬克萊斯菲爾德小鎮死氣沉沉就像是一座沉寂的監獄,唯有正在倫敦燃燒的華麗搖滾才是放縱青春的解藥。  著名樂隊性槍手1976年在曼切斯特舉行的一場演唱會,從此改變了柯蒂斯的人生軌跡。雖然他當時並不會演奏吉他,但高挑的身材卻是搖滾主唱的最佳人選。
  • 重回華麗搖滾:霸王龍十佳單曲
    「談到華麗搖滾,有一支樂隊是絕對繞不過去的,但對於非硬核樂迷來說,大概把X-Japan當做華麗搖滾的有一大把,對霸王龍(T. Rex)這支樂隊有所了解卻真的不多。
  • 搖滾專題 | 華麗搖滾 第六講
    不過,也正是這個時候,一個亞洲的傳奇樂隊開始冉冉升起,給一直被歐美樂隊稱霸的搖滾樂壇帶來一絲不同的空氣。1988年9月,Bon Jovi發表第四張專輯<New Jersey>。這張專輯延續了上一張的輝煌成績。
  • 果味VC《新世紀羅曼史》上線 擁抱浪漫搖滾革命
    ,以十首歌為載體,浪漫入魂,有血有肉,掀起甘之如飴、光風霽月的浪漫搖滾革命,詮釋著果味VC那份深入骨髓的浪漫搖滾情懷。作為一支成軍二十年的搖滾樂隊,如今的果味VC早已卸下最初那種搖滾青年的擰巴,打開自己、在周遭現實挖掘無限前進的力量。《就讓悲傷來得更狂野》就是他們擁抱勇敢,以最為激情澎湃的表達。即便遍體鱗傷,浪漫之魂都必須披荊斬棘前進。《一個名字》由劉子滔負責詞曲創作,此曲除歌唱愛情之外,更構築吉他搖滾特有的浪漫之美、捍衛吉他搖滾的王道地位。
  • 王者榮耀華麗搖滾和死亡搖滾哪個好?小學生對這款評價更高?
    王者榮耀現在有兩個戰隊賽皮膚了,分別是太乙真人華麗搖滾和高漸離死亡搖滾,這兩個皮膚都可以通過戰隊賽榮譽勳章兌換,不過要湊齊足夠數量的徽章花費時間不短,那麼兩個戰隊賽皮膚換哪個好?刷錢流玩法非常的無解,只是這個套路很快就要被削弱了)二、皮膚對比死亡搖滾畢竟是2016年推出的皮膚,華麗搖滾是剛剛出的皮膚,特效方面要做的比死亡搖滾更好,其實死亡搖滾模型也比較醜,太乙真人原模型擺在那裡帥不起來,但模型做的已經不差了。(詢問了多位小學生,英雄皮膚顏值一直都是首要的,就這兩款皮來說他們其實都是不願意選的,因為都長得!
  • 69歲大衛·鮑伊患癌病逝 再見,最華麗的搖滾師
    騰訊娛樂訊(文/邵登)搖滾樂壇又一巨星離去!被稱作「搖滾變色龍」的英國傳奇音樂家大衛·鮑伊於1月10日去世,享年69歲。
  • 王者榮耀戰隊賽搖滾皮膚,華麗搖滾太乙真人即將上線
    搖滾一直是音樂界中一個特殊的存在,它的受眾非常廣泛,流行時間也很長,更主要的是聽眾對搖滾的喜愛程度要比其他音樂的喜愛更瘋狂,於是各個遊戲中也相對的出現了搖滾風格的音樂皮膚,在王者榮耀中就先後出了高漸離和嬴政的搖滾風皮膚,但是效果顯然並不是很出眾,雖然在皮膚的原畫上很有搖滾的範兒,但是實際運用到遊戲中卻一點都沒有搖滾風格
  • 李慕白的情慾世界
    在《臥虎藏龍》中,李慕白變化自己的情慾所依賴的形式就是「拜師」。 ◆李慕白和俞秀蓮的關係,開始一直通過暗示的方式進行,包括吳媽等人曖昧的笑、貝勒爺的旁白、俞秀蓮的解釋。貝勒府中,俞秀蓮和李慕白唯一一次直接的對話,由於僕人的進入而中斷,其時的關係是:李慕白認為俞秀蓮會和他一起歸隱山林,而俞秀蓮有些不明所以。月夜練劍一場,李慕白和俞秀蓮當中並沒有第三人介入,為什麼他們不能接續上面的話題,把話說明白呢?
  • 搖滾專題 | 華麗金屬的90年代及尾聲(上)
    華麗金屬可以說輝煌了整個八十年代,並以一種主流的姿態走進了90年代。
  • 電影不忠,情慾:美與醜的辯證,婚姻:愛與利的捆綁
    忠於愛情還是忠於情慾?我相信人類不管發展到什麼階段,這都是一個無法消除的困惑,因此也可以看作人類存在層面的一個哲學問題。既然是哲學問題,就很難逃脫辯證。而所謂辯證換句話說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什麼時候選擇當婆婆、在什麼時候選擇當公公,全看你的現實需求,所以,你要是足夠聰明你就可以常有理。真理的面目常常就是如此曖昧。
  • 王者榮耀太乙真人華麗搖滾皮膚獲取方法介紹
    王者榮耀太乙真人新皮膚華麗搖滾即將上線,很多小夥伴都想知道這款皮膚怎麼獲取,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王者榮耀太乙真人華麗搖滾皮膚獲取方法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勳章兌換時間 戰隊賽勳章兌換時間:每周周五——周日 所以想要獲取這款皮膚的時間是在10月19日 相關推薦:太乙真人華麗搖滾皮膚特效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