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昊然
來源 l昊然課堂(ID:haoranketang928)
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我曾經問過很多朋友,問他們婚禮中最反感的是什麼?沒想到絕大多數人給出的答案就是——司儀頻繁的要掌聲。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一起聊聊婚禮主持過程中如何才能更好的避開那些「坑」?
掌聲代表的是一種認可,是引起觀眾共鳴之後的一種自發行為,但在婚禮中卻成為一種「奢望」和觀眾的「施捨」。
那婚禮中的掌聲到底該不該要呢?在了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有掌聲。
1.在表達對新人祝福的時候
當新人緩緩走入婚禮現場,這個時候為了表達對新人的祝福,來賓通常都會自發的鼓掌。
2.引發共鳴的點
當看到視頻中的某一個畫面或者婚禮現場新人及其父母說的某一句話引發了全場的共鳴,這個時候一般也會有掌聲。
3.緩解尷尬的場景
新人因為緊張而忘詞,為了緩解尷尬的氛圍,來賓通常也會鼓掌去鼓勵。
4.出於禮貌
比如證婚人致辭結束或者家長致辭結束以後,出於尊重一般也會有掌聲。
以上的這些點,通常情況下是不需要我們要,來賓也會去鼓的地方,那為什麼大家還會熱衷於去要掌聲呢?主要有這樣幾個原因:
1.來賓的素質不高,該鼓掌的時候沒有鼓掌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婚禮中很多地方的掌聲是來賓自發進行的,這就需要來賓有較高的素質,但很多婚禮,我們來賓看的是一個熱鬧,或者單純的就是為了吃飯,甚至婚禮已經開始了,他們依然在那裡大聲交流。
像這種情況他們是無法專注於婚禮儀式的,更不用說自發的鼓掌,而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司儀的語言來引導,讓大家去鼓掌。
2.司儀的水平不高,總是希望通過要掌聲來達到熱場的氛圍。
很多司儀因為能力和水平的限制,他們總覺得婚禮中只有要掌聲才能提高來賓的參與度,才能讓婚禮現場的氛圍好起來,但這種頻繁要掌聲極容易引起來賓的反感,一旦要的多了,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3.出現意外來賓沒有反應過來鼓掌。
婚禮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意外,有些意外是需要來賓通過掌聲去緩解的尷尬,這個掌聲中體現的一定是鼓勵。大家一定要記住是鼓勵,而不是嘲諷。
這也就是說,不是任何的意外都需要用掌聲去緩解,一定要有所區分。而在這種觀眾無法區分或者不知道該如何去做的時候,就需要司儀通過語言的引導讓來賓去鼓掌。
由此我們就不難看出,婚禮中的掌聲不是不可以要,而是要分清場合、分清時間,不是隨時要,更不是一直要。
那婚禮中的掌聲我們該如何去要呢?把控好三個原則:
1.不要直接要
所謂的直接要,就是「大家來點掌聲好不好」「掌聲鼓勵鼓勵」這樣的形式不是不行,一兩次就行不能一直用這樣直白的話去要,前面我說了,這樣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
2.一場婚禮要掌聲的次數不要太多
在我看來,婚禮中的掌聲能不要儘量就不要去要,在沒有辦法的情況在再選擇去要,而一場婚禮要掌聲的次數最多3次左右,千萬不要過多也不要過於頻繁。
3.少一些命令的口吻,多一些高級的表達
什麼是命令的口吻,就是我第一個原則中提到的,直接去要,這種命令式的要掌聲是最容易引起大家反感的,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高級的表達來讓大家自己去領悟。
如何才能高級的要掌聲,主要是掌握好三點:
1.鼓勵
這種掌聲通常是鼓勵性的,給新人加油緩解壓力。
比如:
每一個登上舞臺的新人都會緊張,我們今天的新郎也不意外,緊張是因為在乎,更是因為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剛剛在臺下新郎問我,有什麼方式可以緩解他的緊張,我告訴他,我有一種「特效藥」,不過要等一會兒到了臺上才能告訴你?現在可以告訴新郎這種緩解壓力的最好方式是什麼了,就是各位親友你們的鼓勵!
2.獎勵
這種獎勵是一種肯定,也是對他們表現的一種認可或者是對某個精彩之處的讚賞。
比如:
今天是母親節,婚禮前一天新人還在「糾結」到底要送給兩個媽媽什麼樣的節日禮物,我說,難道還有比用這樣一場婚禮作為「禮物」送給媽媽更合適的禮物嗎?
未來的每一個母親節她們都會想起這份禮物,因為這是你們新家的開始,更是未來幸福的開始。當然我們還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需要現場每一位來賓的參與才能完成,就是你們的掌聲,這份掌聲是對兩位母親最好的獎賞。
3.激勵
激勵和鼓勵的區別,激勵是情感和精神上的,而鼓勵是激發勇氣和自信,所以兩者是有區別的。激勵是一種精神上鞭策,更是對他們未來的一份祝福和期望吧,這種激勵往往會用在收尾。
比如:
看完剛剛的這段視頻,我相信大家和我感受是一樣的,一定被他們兩個人的這段愛情所感染,甚至已經讓我們深深的沉寂在了其中,以至於我們都已經忘記,應該給我們點掌聲,期待他們未來的生活永遠都能夠這樣幸福。
掌聲一定要有,因為他是婚禮中不可或缺的形式,但掌聲不是主動去「要」而是要靠我們語言的魅力以及新人的表現,主動去「給」,這才是婚禮中掌聲的最高境界。
昊然婚禮課堂,2020年將會免費幫助各位司儀成長,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形式:
1.免費課程分享;
2.解答學員提出的問題;
3.有針對性的給學員提供建議;
4.不定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