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處世智慧:「碗有三不端,財有三不發」,我們還是得聽!

2020-12-28 芷蘭小時光

文/芷蘭

有句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還有一句話說的是:「民以食為天。」

這兩句話說的都是吃飯對我們的重要性!

所以,也就是說我們人生在世離不開吃飯,吃飯的時候,必定會用到工具:筷子和碗!

那麼吃飯的碗,在歷史上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現在,它的寓意不僅是人們餐桌吃飯的必需品,同時它也是指的人們賺錢謀生的生存途徑。

生活中,我們也聽到很多講賺錢有關的俗語。比如:「十年讀出個秀才,十年學不成買賣。」再比如:「草若無心不發芽,人若無心不發達。」

兩句話講的都是做生意之道:十年可以讀出一個秀才,但是十年未必能把生意做得很好;小草沒有心它是不會發芽的。同樣如此,人如果沒有良心,老做一些陰險之事也是不會長久發達光亮的。

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這樣的一句關於賺錢的老話:「碗有三不端,財有三不發。」

我們從字面意思來看,這句話的意思不難理解。講的就是:在這世界上活著,有三種碗不能端,也有三種財不能發。

那麼,它具體指的哪三種碗、哪三種財呢?

首先我們先來看上半句:碗有三不端

第1種:親朋好友的碗不要去端

其實這個不能端的碗,想必大家都知道原因。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在自己找工作或者準備合夥做生意的時候,儘可能的不要去找自己的親朋好友。

因為親朋好友一起的話,就會多加了一層複雜的關係,這就會使得我們在工作或者做生意的時候關係變得很微妙和緊張。

稍微處理不好,就特別容易引發矛盾,從而引起親朋好友投來的異樣眼光和疏離,有時候甚至直接發展到關係因為利益衝突從此決裂。

這就和馬未都說:「親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親。」這句話的道理一樣。

當我們與親戚朋友合作,更需要大胸懷,大格局,以及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如果你做不到足夠多的理解和包容,忍受不了因為利益的關係而總是大家不和。那麼最好不要和他們有任何利益關係上的往來,如此你的生活才會相對平靜心安!

第2種:那些短期賺快錢的碗不能端

我們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一個現象,那就是有一部分人喜歡鋌而走險,賺快錢。利用自己在單位裡積累的一些技能和經驗,去到一些小企業或者是經手的一些項目裡面,去做一些短期謀取利益或者謀取暴利的事。

有一些人,平時自己工作得挺好的,也挺安穩,待遇也還可以。但是就是心很大,定力不夠。如果有人給他提及某個項目來錢快,就開始心動、覺得一定能行,果斷辭職跟著去做這些事。

這樣做的結局很簡單,那便是通常被利益衝昏頭腦的衝動,去做短期的賺快錢的選擇,大多數時候都會血本無歸。因為風險特別大,也不靠譜!

人的一生很長,我們往往都會碰到一些不明情況的所謂機遇,在我們不是特別了解所有情況的時候理性,不要輕易去做任何決定。

這個時候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經得住金錢的誘惑,靜下心來理性地去思考,如此才能順利度過這個人生「難關」,才不會後悔。

第3種:需要冒險、會燙手的碗不能去端

這個很簡單,為了利益忘記初心,於是放手一搏的人也有很多。所以這些人往往就會為了讓自己獲得晉升,以及那些更多的利益而去嘗試一些風險更高的事情。

生活中,有那麼一部分中年人他們就存在眼高手低的問題,如果他們在職場上有了一定的地位,就覺得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解決。

於是,習慣性地喜歡衝大頭,讓別人對自己豔羨自己。但是現實總是很打臉,因為他們不知道很多事情,一旦真正動起手來,難度會比自己想像的要大很多,從來不易。

所以無論何時,都得學會認清自己、找準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

接著我們來看:三種財不發

第1種:因職務之便帶來的橫財不發

有句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他們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然後就在一個公司或者自己的所在單位取得了一些比較不錯的成就。

本來挺好的,可是因為利益薰心、貪心作孽。所以,他們就會去走一些歪門邪道,利用自己手裡的權利,去做那些見不得光的事。

這樣做的目的,必定會賺錢,也會發點不勞而獲的小財。但是見不得人的事都是違背原則的,最後出事的時候,很輕鬆地就將自己付出多年的事業毀於一旦,葬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所以,我們不管用什麼樣的手段去賺錢,都必須要有底線,絕對不能鋌而走險,去做一些違背原則的事,發這些不能發的橫財!

問心無愧的錢用著才會踏實!

第2種:需要透支三種情義的財不發

透支的三種情義的財:說的就是那些不顧親人、朋友以及家人的感情得來的財。

我們每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對家人要孝順,對親人要尊敬,對朋友要真誠。

這三種情義很珍貴,無法用錢財來衡量,但是用錯了地方,這份美好的情義終將毀於一旦。

可是,還是有人選擇了通過透支他們的感情,利用情義之便,去發一些終究會毀掉所有關係的財!等到自己覺悟之時,已經為時已晚。

你要知道,你很聰明,可是別人也不是傻子,你能騙人家一時,卻騙不了一世!

生活在這世上,還是多給自己以及自己家人積點德吧!

第3種:損害別人利益、禍害人的財不發

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是告訴我們,不是我們喜歡錢可以,但是必須得來得正派,不賺黑心錢。

這裡說的禍害的人的財,指的就是:需要通過傷害別人的利益來獲得自己繼續發展的事。

一定要得記住,像這些損人利己的事情堅決不要去做。不然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總會遭到該有的報應的!

人的這一生路很長: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你現在風光無限,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落在被你陷害過的人手裡,那就得不償失了。

畢竟老話說得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那些你看到的表面傻,不過是別人厚積薄發的準備過程罷了!

畢竟,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結語

終上所訴,這就是:「碗有三不端,財有三不發」的具體相關解釋。老祖宗的這些話,能夠一路流傳下來必定有它存在的價值意義,我們一起共勉。

其次,做人需要正氣一生走天下,發財也得取正道,如此才能走得踏實、走得長遠。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人際關係應用心理學》的書籍,全書用簡單易懂的案例分析,幫助我們了解更好的識人認人的方法,讓我們可以輕鬆讀懂並掌握與人相處之道。更好的避免社交陷進以及彎路,幫助我們更好的與人社交。內容很好理解,簡單實用!

如果你正處在對利益、人際關係的複雜漩渦中不知所措,那麼這本便是幫你打開心結的智慧心門之書,你若認真研讀,必定收穫頗豐!

願你:走正派致富之道,活成自己想要的想要的樣子,過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好生活!

文|結

免責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今日話題:這三種碗、三種財,你是否用過?現在的你都還好嗎?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

#成年人的社交真相#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碗有三不端,財有三不發,債有三不欠」,是啥意思?
    ,財有三不發,債有三不欠」這句俗語便是如此,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啟示呢?1.碗有三不端碗在這裡引申為討生活,碗有三不端的意思就是說雖然有時生活難免會因為某種緣故會變得比較窘迫,但是不能因此就沒有自己的原則,必須要堅守自己的底線。這個底線具體就是指親朋好友的碗不能端、不穩當的碗不端、燙手的碗不端。為什麼這麼說呢?
  • 財有三不發,話有三不說,忙有三不幫,債有三不欠,碗有三不端,鄰有三不比,親友三不走!
    做到了這些,生活就會過得有滋有味了。     親朋好友,鄉鄰四舍,難得走一走,聚一聚,以增進感情,但是要注意,酒有七不喝,財有三不發,話有三不說,忙有三不幫,債有三不欠,碗有三不端,鄰有三不比,親友三不走!
  • 易經: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懂忘情,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很多人覺得《易經》聽起來就高深莫測的,但其實不是。易學並不是高不可及的。反之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只要是中國人就都不會陌生。因為"它"早已根植入我們民族的血液中。易經: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懂忘情,老祖宗的處世智慧下等人薄情易經中說:下等人最薄情寡義。
  • 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老祖宗的處世哲學,今人自愧弗如!
    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老祖宗的處世哲學,今人自愧弗如!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老祖宗根據切身經歷,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老話,如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夫不可扶」「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 「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 「正月不剃頭」 「臘月不定親」等等,都是智慧的結晶,身為一脈相承的炎黃子孫,更應該奉守老祖宗的這些教誨。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你知道它的真實含義嗎?
  • 俗話:「手不扶碗窮一世,抖腿聳肩黴三代」,老祖宗智慧值得受用
    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講究的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而古人在吃飯時,要求右手把筷子拿穩,左手把碗扶好,嘴伸到碗邊吃飯——以食就口,不以口就食。「手不扶碗窮一生」,就是對違反者的一種警告。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老話有理,相由心生,看相識人,由表及裡,相定乾坤。別小看你身上的一個個相,內藏奧秘,它們可能決定了你這輩子的整個運勢和運程。
  • 俗語「40治人,50治財,60治棺」,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初聽俗語感覺沒什麼特別,但是細細品味的話,卻發現它不僅形象生動,言簡意賅,更主要的是它包羅萬象,寓意深刻,發人深省,我想這就是俗語被廣泛使用的真正原因吧。可以說俗語包含了群眾生活經驗的概括和和所有思想智慧的結晶,而在民間最被大家津津樂道的莫過於農諺類和警示類的俗語,而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折關於警示類的俗語「「40治人,50治財,60治棺」,大家知道是啥意思嗎?
  • 老祖宗智慧:不管生活過得多順,這三件事也要少做,易招災惹禍!
    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得志,生活也過得順風順水,但是卻不知道為何突然之間,自己的人生就走起了下坡路,許多無妄之災降臨在自己身上。其實人生就是一道選擇題,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面臨著選擇,如果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甚至做出許多錯誤的事情,那麼我們就很容易招災惹禍。
  • 老祖宗智慧:人生有這3道「坎」,過去了,事就順了
    老祖宗的智慧,儒釋道思想無所不包,是幾千年來中國讀書人必讀的處世方法,它總結了人生所能遇到的3道坎坷,對今天的我們,依然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老祖宗智慧:人生有這3道「坎」,過去了,事就順了言多必失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人生之所以招惹是非,多半是由說話招來的,生活中煩惱太多,多是因為愛出頭露面,不知收斂。
  • 人們常說:世本無事庸人自擾,下半句才經典,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我們都知道"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句話的意思大家肯定多多少少都有了解。大意就是比喻常常跟自己過不去,疑神疑鬼的愛給自己找麻煩。一件小事都能琢磨,擔憂半天。這上半句是我們常說的,那麼它的下半句是什麼你知道嗎?庸人自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你把這件事看得太複雜了,要讓自己不再自擾,最好的辦法就是化繁為簡。
  • 老祖宗的勸誡:人到40歲還做這3件事,難有出息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老人對於年輕一輩的進行教導,而在40歲的時候經常會引用老祖宗的話來進行勸誡。智囊上說:人不成器,必有徵兆。如果在40歲的時候還在做這三件事,那麼難有出息。那麼大家知道是哪三件事嗎?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中華文化傳承了幾千年,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瑰寶和智慧,而其中不乏很多流傳在民間的俗語和諺語。說到俗語,或許很多人覺得這些已經過時了,甚至看起來很土,而如果這樣理解就錯了。而對於古人的俗語如果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以前人們的思想比較保守,一旦說到男女之間的事情,都會閉口不談,而這也導致很多人對這方面的知識比較缺乏,也使得很多人由於不注意這方面,導致身體年紀輕輕就出了問題。
  • 曾國藩:為人處世3不信,老祖宗的智慧受教了!
    還是命運?亦或是時局?或許在曾國藩留下的文字中才能窺得一二。如果說,逆境中求生靠勇氣,平凡時發跡靠貴人,順境自保靠智慧。那麼曾國藩的秘訣就是:三不信,不信地仙、不信醫藥、不信僧巫。雖然說三尺有神明,但是對於這些神怪之物更多是敬畏不信奉。而這裡曾國藩所說的地仙,顯然不是妖精怪物。那是指的什麼呢?指的是胡說八道的人。其實這種人在我們身邊經常能夠看到。
  •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的就是各式各樣的俗語。俗語言簡意賅,別看寥寥數十字,都是還是很值得去品味的。俗語雖然簡潔粗糙但正所謂「瑕不掩瑜」,其蘊含的智慧卻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及,很多俗語還不乏大道理。流傳了上千年的俗語,依舊有很好的啟發意義,讓人受益良多。
  • 俗語:「貪酒不顧人」,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早就看透了人性!
    而古人也是留下了不少的俗語來告誡後人,俗語作為老祖宗每一輩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給後人帶來了不少的教育作用。雖然這些俗語聽著很簡單,但其中包含了很多深刻的寓意和為人的處世之道。在俗語中我們能學到很多的知識以及為人處世方面的技能。
  • 俗話說:「人生三碗飯,只能吃一碗」,這是什麼意思?哪三碗飯?
    在農村地區「人生三碗飯,只能吃一碗」是什麼意思?三碗飯是什麼?聽村裡老人說了句俗話,覺得很有的意思,和你分享,張大叔說:「人生三碗飯,只能吃一碗」,我一開始不明白,聽了他的話,我突然意識到覺得很有的真相。
  • 中國老祖宗們表示不服,我們蹲坑很有智慧
    廁所,是我們每個人每天必須去的一個場所,現在社會上常有的廁所有兩種,一種是馬桶,一種是蹲坑,隨著時代發展很多人都認為馬桶更符合時代的進步,那麼馬桶比蹲坑高級嗎?中國老祖宗們表示不服,我們蹲坑很有智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兩者的區別吧。
  •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養財」,是什麼意思?老祖宗說的有道理嗎?
    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就把人物的性格研究總結的非常透徹,並留下了眾多的生活經驗,他們根據不同的人物性格,定義了不同的生活方向和事業方向,就像我們經常聽到的「慈不掌兵,義不養財」這句俗語,便是老祖宗多觀察,多體會而出的經驗之語。
  • 「鄰居三不要,親戚三不交」何意?老祖宗給予後人的忠告,很實用
    交到了不該交的朋友,會改變自己一生的軌跡,甚至會讓自己誤入歧途,所以說交友一定要謹慎。而古人很久以前就對如何交友提出了自己寶貴的建議,可以說古人通過數代人的人生經驗總結的智慧是非常受用的,可以讓我們受益一生。而古人對於我們如何交友就提出了「鄰居三不要,親戚三不交」,對於如何與鄰居和親戚相處,哪些人不可交,老祖宗早就給出了忠告,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
  • 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啥意思?一生至少明白一個
    在人生這條路上,沒有重來這一說,想要規避風險,不走彎路,只能參考前人的經驗。老祖宗們經過一番磕磕碰碰之後,都會為後人積累下來寶貴的生活經驗。而這些經驗,往往就會流傳在老人的口中,再傳給我們,這就是俗語。
  • 老祖宗的告誡:「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說得很有道理
    我國文化上下五千年,關於生活其實本質都是一樣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生活的智慧,都藏在一些俗語或者諺語當中。 關於家庭生活,有這麼一句俗語:「一家不容三姓人。」這是來自老祖宗的告誡,說得也是非常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