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水端平 邵東大禾塘街道和諧拆遷靜悄悄
圖為興禾大道的大禾塘橋正在抓緊施工
華聲在線訊(謝志剛 魏志剛 王建斌 楊豔華)這是一方熱土。
10月9日,記者走進邵東縣大禾塘街道辦事處,見到一派繁忙景象:總開發面積達230萬平方米、累計投資超過50億元的城市綜合體——邦盛鳳凰城樓宇林立;佔地400畝、總投資39億元的邵東國際商貿城即將起航;佔地260畝、總投資4.9億元的創新學校新校區正內外裝修;星沙物流園、兩廉線、興禾大道東延等項目工地上機器轟鳴......
圖為建設中的邵東國際商貿城
大禾塘街道辦事處位於邵東縣東部,轄31個村(居)委會、5個社區,面積54.94平方公裡。
2017年,該街道轄區內重點項目建設106個,總量居全縣鄉鎮(街道)之首。年內完成徵地2500畝,拆遷房屋720棟,移墳4000餘棺。
圖為邵東大禾塘街道辦事處黨建文化長廊
「大熱天的打地鋪、睡涼蓆是最舒服的時光。」大禾塘街道辦事處政協主席劉偉回憶起兩廉線建設的情形,笑呵呵地說道。
兩廉線項目主要涉及東山、觀山、龍石等村,自6月啟動以來,已完成全部徵地任務200多畝,移墳1500餘棺,籤訂拆遷協議33戶,拆遷房屋23棟。
在最炎熱的7、8月份,也是項目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工作組成員帶著防暑藥、頂著大草帽組織拆遷。大家汗流浹背,衣服反覆被汗水溼透又被太陽曬乾。中午累得實在堅持不住了,大家將涼蓆往村部地上一攤,十幾個人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小憩一會,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一天最舒服、最輕鬆的時刻。
要搞好項目建設,第一個攔路虎就是拆遷。
拆遷難,難在群眾思想通。大禾塘街道在宣傳溝通上多措並舉,力求幹群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拆遷前,召開村民大會,集中宣傳政策,集中拆遷一部分;上門逐戶做細思想工作,再拆遷一部分;從拆違拆危入手,聯合職能部門,對轄區內危房進行評估,先期拆除,對違章建築強制拆除;後期注重跟進服務,及時消除群眾疑慮,化解矛盾隱患。
圖為裡安河兩側的希望路
「物流園、商貿城這樣的好項目,能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帶領百姓致富,是大好事,我們肯定要支持。」大禾塘街道裡安居委會中慶組居民李學優是去年第一批拆遷戶,他聽了街道辦事處的政策宣講後,不僅自己率先拆遷,也動員他的親戚主動拆遷。他說,「我們老百姓只認簡單的道理,就是希望日子越過越好。」
裡安居委會有居民750戶2200人,佔地1200畝,大部分現已徵為星沙物流園、國際商貿城的項目用地,居委會也被臨時安置在物流園指揮部,現場辦公。
在星沙物流園項目徵地拆遷攻堅行動中,項目指揮部創新工作方法,由一名工作人員對點聯繫一名拆遷戶,掛圖倒計時,分成兩個工作小組開展拆遷競賽,形成你追我趕的工作局面。40天時間完成最後25棟房屋的拆遷,確保了7月1日順利開工。
拆遷難,難在補償安置。項目指揮部牢牢把握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嚴格安置政策標準,一碗水端平,讓廣大群眾心服口服。
該項目161棟房屋順利完成拆遷或籤訂拆遷協議,沒有發生一起大的矛盾糾紛,沒有發生一起投訴上訪,沒有發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真正實行了和諧拆遷。該項目也獲得了縣主要領導「全縣拆遷量最大、拆遷速度最快、矛盾協調最好」的評價。
圖為邵東邦盛鳳凰城遠眺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項目建設的快速推進,得益於我們班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禾塘街道黨工委書記李三大介紹,「大禾塘106個項目由黨政領導包幹,帶領工作組成員、黨員先鋒隊不分晝夜談協議、拆房屋、宣傳政策、處理矛盾,創造了無一起強拆、無一起新增上訪戶的奇蹟。」
大禾塘街道由於城鄉結合的特殊地理位置,又是全縣徵地拆遷開發的前沿,信訪矛盾突出。
街道黨工委堅持領導幹部坐堂接訪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制度。每天由3名黨政領導坐堂接訪,認真傾聽群眾呼聲,真心為民排憂解難,堅持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將苗頭控制在萌芽、將問題處理在初訪。今年以來,排查矛盾312起,其中重大群體矛盾25起,接待群眾來訪200餘人次,處理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信訪問題460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