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秦嶺腳下感受豐收喜悅 割稻打穀更知「粒粒...

2020-12-22 華商網


  11月1日的秦嶺腳下,陽光明媚,是最近一段時間難的的一個好天氣。位於西安市長安區王曲街道蛤蟆灘200餘畝稻田金燦燦鋪滿田野,由華商傳媒集團旗下華商報、華商網、二三裡資訊聯合林間山莊共同主辦的「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為主題的農耕體現活動正在進行,十裡蛤蟆灘時隔三十餘年再次瀰漫著稻香,有豐收的喜悅,而大人和孩子們揮鐮割稻、腳踏打穀揮灑汗水,也讓在場所有人更加深刻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割水稻、地頭長桌宴 200餘人感受豐收喜悅體驗農耕

  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為了讓大家形成節約糧食的習慣,8月13日起,華商報策劃了一系列以「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為主題的宣傳報導,同時向全社會徵集中小學生個人或者以家庭為單位參加一日農耕體驗活動,希望通過實際體驗

  幹農活的過程,感受農活艱辛,讓孩子們領悟粒粒皆辛苦,節約糧食,要從小做起、要從我做起。


  在徵集過程中,由於今年降水較多以及農作物成熟期等問題的影響,所以活動在深秋時節進行。而此次的割水稻農耕體驗活動也得到了西安市長安區農業農業局、長安區文旅局、王曲街道等部門的大力支持。

  11月1日上午10時許,活動啟動儀式在秦嶺山腳下的稻田裡舉行,出了報名參與活動的家庭外,還有不少市民帶著孩子聞訊趕來,現場有200餘名參與者圍坐在稻田邊,聆聽由陝西省柳青文學研究會等學者給大家介紹蛤蟆灘、柳青文化、水稻發展等內容,同時現場還穿插有古箏等樂器表演。

  上午11時許,水稻開鐮活動正式開始。在地頭已經收割後的空地上,30多組家庭走進稻田,觀摩學習了當地農民手把手示範後,開始躍躍欲試自己揮動鐮刀。大部分孩子在看過村民的正確示範後,便在家長的叮囑下,馬上自己動手,很輕鬆就將一把水稻放倒,然後學著樣子斜著擺放堆成剁。


  天公作美,陽光下的水稻更加燦爛,現場還有不少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坐在田壟上開始寫生。而稻田邊溝渠也聚攏了一堆人,活動方特意投放了不少魚,孩子們在閒暇休息時也可以感受抓魚的快樂。

  中午12時許,連片稻田間的通道上,已經擺放好了長約30米的木條桌和木板凳,上面擺放著田野間花草製作的花藝作品,接著便擺上了六道農家小菜。

  林間山莊負責人高濤介紹,他就是本地人,從小陪著大人幹農活時,尤其是農忙時,為了搶收莊稼,總是在家裡做好飯送到地裡,而現場擺設條桌和農家小菜也是對兒時的一種回憶,「我們今天就有一道菜叫大豐收,就是蒸紅薯、玉米、土豆大拼盤,還有我們提前收割稻子熬出來的白米粥。」高濤說,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許多,通過體驗幹農活可以讓大家更能懂得糧食來之不易,也能更加珍惜糧食。


  全家三代齊出動 老少5口參加農耕活動

  姚怡春今年7歲,在西安黃河小學上二年級,幹起農活來也是有模有樣。姚怡春割水稻時,爺爺姚先生在旁邊給她進行技術指導,爺孫倆的對話逗笑了旁人。割了幾分鐘,看著一望無垠的稻田,姚怡春有點不耐煩,問爺爺:「還有這麼多,要割到啥時候啊?人為什麼要種這麼多莊稼啊?」爺爺說:「你割的這些,還不夠一頓飯吃的量,你愛吃飯嗎?」「我吃飯吃得可好了,我愛米飯,我繼續割!」姚怡春搶著回答。

  「我太開心了,從來都沒有見過農田。割水稻很好玩,以後還想參加,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姚怡春一邊割水稻一邊對記者說,父母給她報了很多課外輔導班,都沒有幹農活有意思,這次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陪她一起來了,希望以後還能參加類似的活動,更希望媽媽多給她報名參加,就再也不用去上輔導班了。


  65歲的姚先生是華商報的忠實讀者,「這個農耕活動很好,但現在看報的主要是老年人,很多年輕的家長不知道有這個活動。我在報紙上看到後,就趕緊給孩子們說,給小孫女報名了。」姚先生說,孫女平時要上很多學習班,有英語、圍棋、書法等,但沒有一個是能讓孩子親近大自然的。之前姚怡春對水稻、小麥這些農作物沒有概念,通過這次活動,學到了農活怎麼幹,還認識了水稻,知道這就是平時吃的米飯,讓孩子對節約有了直接的思考,「感謝華商報組織的這次活動,讓我的小孫女上了一堂很好的農耕體驗課,知道了大米怎樣來的,對孩子來講,非常有意義。」

  孩子:愛吃白米飯 喜歡幹農活

  李家浩是西安郭杜大學城學校(西北大學附中南校區)八年級學生,拿上鐮刀才15分鐘,就已經熟練掌握了割水稻的技巧,動作麻利,他還熱情地給記者傳授經驗,「拿著鐮刀要從根部斜著往上割,這樣就很快,斜著一划一把就都割下來了,還省勁兒。」李家浩說,自己也是第一次幹農活,收割水稻雖然不累,但剛勞作十來分鐘就覺得「腰疼」,可見沒粒糧食到餐桌上都不容易。


  趙歆辰剛滿5歲,年齡小力氣可不小,推著獨輪車,車上放著稻子,和爸爸一起向前推。趙先生說,這次活動不虛此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意識一定要從小給孩子培養,「孩子小無法割水稻,但可以推車子,以前人們都是用這種車將割好的水稻運出去。」推完獨輪車後,趙歆辰戴著比自己大好多的草帽,在田地邊「春種秋收」的展板旁,和爸爸一起提著土雞蛋拍照。

  考慮到現在大都是機械化操作,所以現場還專門找來了兩臺傳統的腳踏式打穀機,不少人很好奇地稻穗伸進去,腳踏踏板,稻粒便脫落下來掉在穀倉裡。


  「你要抓緊水稻的杆,腳踩著下面讓機器運作起來,從上往下打稻穗。」張女士給9歲的兒子耐心教著。「我第一次見這個機器,在學校和書本上都沒見過,感覺很新奇。」張女士的兒子說,剛開始以為水稻割下來就能吃了,體驗了才知道,後面還有打穗等環節,經過多道工序才能變成大米進入超市,買回家還要再蒸成米飯才能吃,「我家出去吃飯都是光碟行動,不浪費。」

  幹完農活,在長桌宴上,涼拌牛肉、蒸碗、烤土豆、蒸紅薯、煮毛豆,還有大米粥,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大米粥用的食材就是孩子們農耕田地裡的水稻。「這粥是我剛才割下來的這些水稻做成的。」9歲的張曉亮給記者說,以後吃飯再也不剩飯了,收糧食太不容易,雖然很快樂,但一棵水稻上只有那麼少的米,好多水稻才夠一個人吃一頓飯。


  家長:農耕活動讓孩子學會珍惜盤中餐

  李先生這次是和朋友一起報名,帶孩子們來參加農耕活動的。「孩子們平時主要是學習,今年疫情之後也一直沒太出門,這次剛好趁著這個機會帶孩子出來走走。」李先生說,剛開始還是朋友看到了華商報的農耕活動,推薦給自己,兩人便都給孩子報了名。


  劉先生說,暑假期間報的名,開學後孩子課業繁忙,記者通知活動時間後,專門調開了周日的課程,「這兩個月孩子一直問我,啥時候可以去農耕,給他報名之後他自己就很惦記,很感興趣。我今天就告訴他,沒拿過鐮刀,沒割過水稻,不算小男子漢。孩子上手快,玩得很開心,還挺好。」劉先生說,華商報的農耕活動很有意義,現在的城裡的孩子們都沒去過農村,更沒下地幹活過,也不知道農作物是怎樣生長出來的,小麥韭菜不分,水稻高粱不分,對糧食的來之不易沒有切實感受。這次組織孩子們來,既有體驗,也有收穫,周末圓滿。

  活動結束後,張女士說,感謝華商報組織的完美農耕活動,孩子們非常開心的體驗了秋收的喜悅,學習了農具的使用,生活中會更加珍惜盤中餐,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創業史》誕生的地方又一次踏上了鄉村振興新徵程

  據了解,水稻田所在地旁邊就是長安區皇甫村,也是著名作家柳青曾生活和創作的地方。陝西省柳青文學研究會執行會長董穎夫介紹,1952年柳青落戶皇甫村,在十裡蛤蟆灘對當地的農村生活進行了深入了解與觀察,自己也身體力行地投入到田間生產中,在1959年發表了《創業史》,這本書以皇甫村為縮影,反映了當時中國農村的普遍現狀以及建設情況。

  「這裡的水稻種植中斷了30年左右,去年開始恢復水稻種植,重新還原了上世紀50年代當地種植稻田的場景,也讓很多老一輩的村民再次體會到收割水稻的喜悅。」董穎夫說,過去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當地生態環境被破壞,導致地下水等水資源缺失,所以不再適宜種水稻。「近幾年提倡科學發展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地下水、水渠都已漸漸恢復,水條件變好後,這才重新開始種植水稻。」

  董穎夫說,現在水稻種植已不再是傳統的農業種植,合理利用地理、空間等條件,跟都市農業結合,打造新模式的科學種田方法。除了傳統的耕種,還增加了體驗農村生活、旅遊休閒娛樂等模式,向更高、更優質量的鄉村農業方向發展,這樣也能帶動當地農民的收入,「在《創業史》誕生的地方發展新農村的新農業,也就說明又一次踏上了鄉村振興的新徵程。」

  華商報記者 佘欣 田睿/文 強軍/圖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相關熱詞搜索:節約農活豐收

相關焦點

  • 一組手繪圖帶你真切感受啥叫「粒粒皆辛苦」
    當前,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已成為一個熱點話題,那麼,你是否知道從田間地頭的一棵稻,到餐桌上的一粒米,要經歷怎樣的過程?華亭本土草根畫家嚴永芳老伯的一組手繪圖,帶你真切感受「粒粒皆辛苦」。↓
  •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線上漫畫展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線上漫畫展 2020-11-08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用94種方式 說清一個道理——「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
    由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主辦、經濟日報社支持、藝術與設計雜誌社承辦的「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主題設計公益活動」落下了帷幕。活動於2020年9月啟動,邀請和動員各專業院校作為協辦單位參與,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平面海報、動態海報和互動H5作品徵集。
  •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肥東響導鄉在行動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近期,肥東縣響導鄉響應「光碟行動」號召,鄉、村幹部積極行動起來,爭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參與者、勤儉節約的踐行者、文明風尚的倡導者。響導鄉宣傳辦、組織辦、紀委等部門聯合,在鄉政府、文化站、文化廣場、主要街道等全鄉人員密集場所共製作宣傳「光碟行動」公益廣告80 多條,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良好氛圍;組織志願者開展「光碟行動」志願宣傳活動,走上街頭、走進商戶、深入群眾家中,張貼光碟行動宣傳畫,發放「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倡議書。
  •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致全省佛教四眾弟子的倡議書
    浙江省佛教界四眾弟子:「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勤儉節約、珍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實踐。我省佛教四眾弟子要從思想上樹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理念,以勤儉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增強勤儉節約的自覺性、主動性;要力爭把節約理念付諸實踐、見諸行動,積極倡導文明就餐,堅決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同時要推動綠色廚房建設,減少原材料浪費,降低餐廚垃圾產生量。二王堅 攝二、從我做起,營造節約氛圍。
  • 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 小米粒背後的故事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舌尖上的浪費
  • 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 | 長沙:文明餐飲蔚然成風
    大力推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號召市民成為厲行節約、杜絕浪費的倡導者、引領者。「過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為消費者樹立起科學消費、合理消費的文明理念。」文明餐桌貼提醒顧客勤儉節約另外,在開福區洪山街道洪西社區的一家餐廳內,負責人介紹,為減少食材的浪費,他們會根據當天的營業額統籌進貨,上、下午分開採購,同時合理利用邊角餘料,厲行節約。
  • 錢幣上的豐收場景:鐮刀、馬車和谷堆
    秋天代表著豐收,讓我們一起欣賞人民幣圖案,感受這豐收的喜悅!第一套人民幣,共有12種面額62種版別。圖案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中國工農業生產力發展的狀況,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為建設家園努力辛勤耕耘、艱苦奮鬥的場景。仔細分類、概況總結,第一套人民幣上表現農業活動場景的圖案,大致分為表現農業生產活動和表現工農業生產活動的場景兩類。我國是傳統的農耕社會,一直以種植糧食為中心。
  • ...⑦|聽「粒粒皆辛苦」裡的愛,金鐘獎獲得者馬薇演唱《愛的節度使》
    川報觀察記者 李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春播一粒種,夏灑萬滴汗」伴隨著一句句稚嫩的童聲歌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四川日報攜手四川文藝名家共同發起「光碟行動」,倡導節儉美德。歌唱家馬薇對此發出號召,家人聚餐、朋友聚會、請客吃飯,點菜一定要適量,吃不完的及時打包帶走,鋪張不是有面子,浪費才是真沒面子。
  • 傳承節儉之風 武漢未成年人"光碟就餐"體會"粒粒皆辛苦"
    百步亭社區通過小喇叭宣傳隊、小手牽大手、家庭文明餐桌行動等形式,號召更多居民從自己做起,倡導勤儉節約之風,拒絕舌尖上的浪費,讓節約好習慣深入人心。百步亭社區志願服務中心主任張麗表示,節約糧食從娃娃抓起,運用小喇叭方式進行傳唱,讓孩子們從小以「光碟」為榮、以「節儉」為傲,讓「勤儉節約」的種子在孩子們心裡紮下深根。  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究竟做得怎樣,來看武漢校園食堂、學生就餐情況。
  • 一堂生動的德育課,龍山小學孩子們體驗「粒粒皆辛苦」
    我市開展 「粒粒皆辛苦」 青少年短視頻大賽線下示範活動 龍山小學孩子們體驗「粒粒皆辛苦」
  • 浙江嘉善大雲鎮積極開展「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宣傳工作
    摘要:近日,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大雲鎮在轄區全面開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宣傳行動,切實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持續擴大宣傳工作的影響力與輻射面,全力引導文明餐桌新風尚。
  • 【圖集】登封的娃娃深刻領悟「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登封市教育局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要求各基層學校採取多種形式,教育和引導廣大青少年傳承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樹立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觀念, 自覺把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通過學生和家長在全社會倡導健康、文明、節儉的餐飲消費方式,自覺踐行「光碟行動」,切實防止「舌尖上的浪費」。
  • 【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爭做「光碟俠」 ,別當「必剩客」!
    【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爭做「光碟俠」 ,別當「必剩客」!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一場轟轟烈烈的「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行動在全社會展開。
  • 勤儉節約,杜絕餐飲浪費,應該成為一種常態
    8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 勤儉節約、反對浪費,讓時代更加美好
    (人民網 12月14日) 勤儉節約、反對浪費,學校等事業機構應該發揮好積極的宣傳和引導作用。「針對『光碟行動』,學校出臺了很多獎勵措施,比如向就餐『光碟』的學生發放物質獎勵、徵集志願者擔當文明就餐監督員、發放『光碟』倡議書和主題胸章。」鄭州大學後勤集團黨委書記魏新興說。
  • 廣州黃埔:黨員承諾帶頭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央廣網發 李建均 攝)央廣網廣州9月12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 張成 劉麗珊)日前,廣州黃埔區委組織部、黃埔區委宣傳部向全區各級黨組織、黨員幹部發出帶頭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通知和倡議,強化黨建引領,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從源頭上狠剎奢侈浪費之風。全區4萬多名黨員率先以「線上+線下」的方式籤訂承諾書,帶頭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落實到位。
  • 厲行節約、拒絕餐桌浪費 鄭州公交志願者在行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林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陳浩 通訊員 郭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為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用餐氛圍,宣傳厲行節約、拒絕用餐浪費風尚,8月13日上午,鄭州公交三公司黨員志願服務隊來到京廣路航海路附近,沿街開展「厲行節約、拒絕餐桌浪費,從你我做起」宣傳活動。「您好,請您用餐時『量力而行』,文明用餐。」
  • 哈師大師生籤名倡議「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
    央廣網哈爾濱9月12日消息(記者遲嵩 通訊員劉強)11日中午,哈爾濱師範大學舉行「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師生籤名活動。校黨委書記辛寶忠,黨委副書記郭礫,黨委常委、副校長馬明出席活動。學校相關部處負責同志、師生代表500餘人參加活動。活動由團委副書記畢坤主持。
  • 漫評:克勤克儉 狠剎「浪費歪風」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和安全問題,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我國糧食雖連年豐收,但對糧食安全始終要保持危機意識,從清空盤中餐做起,克勤克儉,狠剎「浪費歪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