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把上一代留下的痛點幾乎全部幹掉
在2018年發布的大疆初代Osmo Pocket口袋雲臺相機絕對算是一個劃時代的作品,它用了和手機端成像效果差不多的CMOS傳感器,配合一個三軸雲臺,塞到不到120g的口紅大小的機身當中。
它作為一款消費級產品,讓不少非專業vlog博主實現了掏出來就能隨手記錄,拍完就能快速編輯輸出分享(尤其story模式)視頻內容,解決了常規設備所存在的攜帶、剪輯、輸出等各種麻煩。
當然,萬事開頭難,第一代Pocket作為探路產品雖然受到了用戶極大程度的歡迎熱捧,但是也留下了一些當時沒有解決的痛點——畫質不盡如人意(主要是暗光環境)、收音也有提升空間、取景廣度有限、變焦能力缺失、自動對焦待優化等。
為此,時隔兩年之後,來接棒的大疆DJI Pocket 2正式推出,它延續上一代小巧便攜的外觀設計,還是如口紅般大小且重量僅為117g。其全面升級混合對焦2.0技術,支持8倍變焦。
尤為矚目的是搭載旗艦手機常用的IMX686傳感器,6400萬像素,1/1.7英寸,支持4K/60fps視頻,相當於把旗艦手機塞入雲臺,畫質必然有所提升。它還內置四個方向麥克風,具備立體聲錄製,支持聲場跟隨、音頻變焦、拾音指向性切換及智能降風噪等功能。
擴展性上,此次DJI Pocket 2 將底部升級成可拆卸式底殼,產品無需像上一代一樣外接配件轉接套,只需底部拆換即可拓展更多配件。
售價方面,DJI Pocket 2有標準版及套裝版兩種,兩者只存在附帶配件方面的不同。
其中標準版售價2499元,內含DJI Pocket 2主體、保護殼、迷你搖杆、三腳架轉接件、手繩,手機連接頭(Lightning),手機連接頭(USB-C),充電線等。
標準版售價2499元
全能套裝版售價3499元
套裝版售價3499元,額外附有微型三腳架、增廣鏡、全能手柄、無線麥克風防風毛套、無線麥克風發射端、雙頭充電線等配件。
以下是我們的詳細評測體驗。
二、外觀速覽:體型克制 和前代作品如出一轍
DJI Pocket 2標準版包裝盒
標準版包裝內含充電線、掛繩、迷你搖杆、安卓USB-C接頭、蘋果Lightning接頭、三腳架轉接頭以及保護殼。
DJI Pocket 2的外觀相比較前代Osmo Pocket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通體黑色。仍舊是和初代一樣口紅大小,重量也控制在了117g。
正面有拍攝鍵和功能鍵兩個實體按鍵
側面是電源按鍵
之所以做到如此小的體積與重量,除了機身內部空間堆疊設計做了優化之外,還受到了模塊化設計影響。在屏幕下方的機身上設有一個插槽,可以連接包裝中的各種配件,根據需要進行模塊化組合。
可以連接迷你搖杆、蘋果Lightning、安卓USB-C接頭等配件
雲臺和鏡頭部分,仍然支持平移、俯仰、橫滾三軸反轉
Pocket 2的保護殼不止能夠保護主機本體,還能增廣鏡、Lightning/USB-C 轉接頭各一個等配件嵌入其中收納。
USB-C充電口
SD卡槽(無蓋)
三、使用體驗:秒開秒怕 畫質翻身
初代Pocket留下了一個當時沒有解決的痛點——開機之後需要稍待三秒左右才能使用拍攝功能,對於抓拍有剛需的用戶而言有些不方便。
而DJI Pocket 2針對性地解決了這個痛點,實測發現已經能夠做到即開即拍。關機狀態下長按電源鍵,至多1秒左右的時間即可進入拍攝狀態。
DJI Pocket 2本身就十分迷你,124.7×38.1x30mm的機身近似於一個口紅那般大小,佔機身不到一半的屏幕自然更小,但是支持觸屏操作,而且系統操作邏輯十分簡單易理解,非常適合新手上手拍攝:在拍攝界面上滑打開雲臺控制菜單;下滑打開設置菜單;左滑切換拍攝模式;右滑查看照片或視頻。
如果想要更進一步,跳脫出小屏幕限制精細取景,可以通過手機連接DJI Pocket 2的插頭模塊,聯動DJI Mimo APP,就實現了手機與DJI Pocket 2的一體化組合。這時手機與DJI Pocket 2會變成一個整體,能通過手機大屏操控DJI Pocket 2。
當然,這樣的有線連接操作方式,平添了握持尺寸,對於一些巨屏手機的用戶而言可能不太方便。好在DJI Pocket 2支持無線連接的方式,只是標準版的用戶需要另外加錢採購全能手柄,或者一步到位入手全能版套裝即可以實現手機無線遙控雲臺運動和拍攝。
由於我們手中的是標準版,同時沒有採購全能手柄,所以暫不清楚無線連接之後的遙控畫面流暢度、延時如何。就有線連接而言,以上方面是與系統相機體驗相近的。
常規的傳統攝影器材,比如相機等攝錄的照片、視頻是需要輸出導入到PC上,者是拔出SD卡插入手機,才能進行哪怕是很簡單的後期剪輯處理。
而憑藉與DJI Pocket 2配套使用的DJI Mimo APP,可直接輸出至手機進行後期剪輯。該APP甚至還自帶的一鍵剪輯功能:只需要套用已有模板並選擇設備內的素材,即可看到自動配樂、調色、調整好視頻長度的成品。
實際體驗過之後,我們認為DJI Mimo APP具備相當高的可靠性以及可用性,適合對視頻剪輯了解較少甚至是毫無經驗的小白用戶。當然,如果想要更好的剪輯效果和專業的呈現,還是需要導出至PC端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DJI Pocket 2全程不需要看說明書,DJI Mimo APP自帶詳細的使用教學視頻,可以現學現賣。在DJI Mimo APP上剪輯完成的視頻可以通過該APP在DJI社區內直接分享,也能保存到手機相冊裡,再分享到社交媒體上。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便於在社交平臺分享,DJI Mimo APP剪輯生成的短視頻解析度會被壓縮至標清。如果有專業呈現需求,還是建議導出至PC端使用專業軟體剪輯,DJI Mimo APP面向滿足的是小白用戶的簡單娛樂需求。
初代Pocket留下了一個相當大的痛點,就是受制於1/2.3的底,其在畫質方面的表現欠佳。
到了DJI Pocket 2則配備了一個1/1.7英寸的大底CMOS,不出所料應該是索尼IMX686,擁有6400萬像素超清畫質、1/1.7」超大感光元件、可以硬體級直出9248 x 6944超高解析度照片、四合一1.6μm大像素改善夜拍表現,時常關注手機的用戶會對其比較熟悉。
這裡我們也找來了同樣搭載索尼IMX686的手機進行了一下簡單對比,看看DJI Pocket 2的出片與之有何差異。
可以看到,日間拍照畫面銳度相當高,而且相比手機主攝一般27mm的等效焦距,DJI Pocket 2默認20mm等效焦距更適合拍攝宏大風景,能在保證成像素質的前提下,保證較大角度的視場。
對比同樣採用6400w像素傳感器的手機,DJI Pocket 2畫質與之十分接近。只是在色彩方面不同於手機習慣於討人眼球歡喜的傾向,其默認直出的畫面相比較智慧型手機飽和度偏低,亮度偏暗,目的是給用戶留足後期空間。
到了夜間,DJI Pocket 2自帶三軸雲臺的優勢便發揮了出來,同在默認直出的情況下,它可以使用更長的曝光時間提亮,畫面放大後也很難看到明顯的噪點,只是缺少像手機那樣的夜景模式算法,因而對於高光的壓制會略遜一些。
初代作品的對焦系統並不完美,為此DJI Pocket 2採用了相位對焦+反差對焦的雙重對焦系統,這一代實測來看對焦速度快且準確,相比前代作品提升不少,基本可以做到「指哪打哪」。
在錄像過程當中雙擊需要被跟蹤的目標對象可以觸發自動跟焦功能,Pokcet 2可以隨著被追蹤物體的移動而搖動,聲場也會隨之移動,雲臺指向哪裡,聲音的方位就在哪裡。
DJI Pocket 2的可控轉動範圍具體為:平移-230° 至 +70°、俯仰-100°至+50°、橫滾±45°;結構轉動範圍為:平移-250°至+90°、俯仰-180°至+70°、橫滾±90°。
同時,我們還注意到,如果被跟蹤的對象超出了以上範圍之後再次回到畫面範圍內,系統無法自動再次鎖定該目標;被追蹤的對象距離鏡頭距離太近的時候,跟蹤反應速度會稍慢一些。
自帶三軸雲臺是DJI Pocket 2區別於常規運動相機之處,我們接下來對比手持手機(自帶EIS電子防抖)拍攝視頻的效果,可以看到DJI Pocket 2的畫面穩定性與手機的EIS電子防抖有著很大區別,使用過程當中振動幅度越大越明顯。
雲臺防抖
手機EIS電子防抖
DJI Pocket 2加入了變焦功能,由於只有一個攝像頭,此處所說的變焦也即數碼變焦。在1080P錄像模式下支持最高4倍變焦、4K模式下支持最高2倍變焦。如果要使用變焦功能,建議安裝迷你搖杆配件。
可以看到變焦過程反應迅速且過渡絲滑,即便是4倍變焦下仍然保持相當高的畫面銳度和清晰度,這是目前主流的智慧型手機所無法實現的。
值得一提的是,DJI Pocket 2還提供全景照片、慢動作、延時攝影等玩法,以下是我們使用DJI Pocket 2拍攝、一鍵剪輯生成的一段短視頻,可從中感受部分玩法所呈現的效果。
180°全景照片
視頻
DJI Pocket 2短視頻樣片(含慢動作、延時)
四、總結:打破小白與專家的圈層藩籬
經過多日體驗之後,在筆者看來,DJI Pocket 2最鮮明的特點還是「簡單」二字。
首先,它有一個小到極致的外形,口紅般大小可以輕鬆放進牛仔褲口袋或者妹子的小包。無論是標準版還是「大滿足」版都配備一個並非只有保護作用的保護殼,它能幫助收納模塊化組件,免去落下小物件的顧慮。至於重量,DJI Pocket 2隻有117g,遠比手機輕巧。
而市面上許多的三軸穩定器雲臺還有著相當笨拙的身形,就連大疆自家的不少穩定器也比DJI Pocket 2大不少。所以,DJI Pocket 2高度集約化的身形所帶來的便攜吸引力可見一斑。
機身不大,所以DJI Pocket 2的可觸控屏幕依然很小,進行相機/視頻/等切換的簡單操作毫無問題,但是想要更進一步的精細化調整確實不方便。還好DJI Pocket 2能夠發揮模塊化優勢,讓手機與相應的接頭連接即可喚出DJI Mimo APP,屆時手機大屏便貢獻給了DJI Pocket 2作為監視器使用。
DJI Pocket 2是一個模塊化的雲臺相機,所以除了本體還提供有多種配件應對不同的使用環境,它的機身上以及底部各設有一個插槽,可以連接各種配件,比如迷你搖杆、全能手柄、三角架、無線麥克風、增廣鏡、ND濾鏡等,為涉足專業級的影像、視頻製作留足空間,一個人就是一個拍攝團隊。
令人印象最深的當屬DJI Pocket 2的畫質不再令人「痛癢」,6400萬像素1/1.7英寸CMOS傳感器的加入提升了畫質、解析力上限,4K/60fps視頻及HDR視頻、93°FOV、20mm全能焦段及F1.8光圈鏡頭,給該機奠起來一個強大的硬體基礎。
實拍來看也盡如人意,尤其是在沒有多餘的空間設計光學變焦的前提下,基於超大像素CMOS呈現的數碼變焦方案提供了流暢、清晰的體驗和成像。
DJI Pocket 2的智能跟隨體驗以及精度相當好,只是當被拍攝對象離開鏡頭拍攝範圍,然後再重新回到拍攝範圍當中時,需要重新選中追蹤主體才能繼續智能跟隨,希望後續能夠做出優化。
總的來說,DJI Pocket 2是一款能夠打破圈層的影像視頻設備,簡潔易懂的上手教程、高便攜度、全面功能和足夠低的門檻(特別是一鍵剪輯功能的存在),讓沒有專業技能的小白用戶也能上手之後按照「傻瓜式」操作拍出適合分享的精彩視頻。大幅升級的相機傳感器、豐富的配件拓展也可以為業內玩家提供足夠可靠的專業工具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