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完美收官,三十位姐姐風格各異,舞臺表現各有千秋,讓人無法拒絕對姐姐們的喜愛。
吳昕在其中不算很出色,可是近期,卻有一個話題上了熱搜:。很多人都誇她,在舞臺上終於閃亮了起來。
復活賽上,吳昕曼妙的舞姿,堅定的眼神,優美的歌喉簡直是與以往迥然不同。這還是一開始那個說著「啥啥不會」,動不動就懊惱悲傷的吳昕嗎?
吳昕賽後也表達了自己的感想:我的性格依然沒變,但浪姐讓我感覺到對事情的接受度和人生寬廣度在發生著正向的變化。在每個姐姐身上,通過感受到她們無法複製的人生經歷,折射著自己,學會更愛這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昔日的「小透明」,終於如雞蛋殼從內而外打破一樣,開始正向轉變,勇於正視不足。這其中除了浪姐們的激勵外,更多的是她開始願意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接納並擁抱自己。
其實我們都曾像吳昕那樣,懷疑、否定自己的能力,常對自己說,「我不行」「我不夠好」。往往還沒開始就輸了。
樹立自信心漫長而又艱難,卻又很重要。而正確看待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制定小目標,並慢慢向目標靠攏,信心才會慢慢充滿我們的內心。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不自信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又該怎麼重塑自信呢?
不自信的人,內心都有一把枷鎖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曾提出一個心理學理論「自我效能感」,是指一個人對自己完成一件事的預測與判斷。換句話說,就是「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
如果自信程度高,完成某項任務的成功預估就高,事情的結果也更容易成功,反之便容易遭受失敗和挫折。
不自信的人,常常低估了自己的能力,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知乎有個熱帖,主題是:從小不自信的孩子有什麼感受?
一個網友的跟帖刺痛了所有人的心:不積極不主動;喜歡說「隨便,都可以,你定吧」……得到好的,會想都是自己多得的,得到不好的,會想因為自己本來就不好。
否定、自卑、顧慮、猶疑,正是一個人不自信的表現。它就像一把枷鎖,緊緊鎖住我們內心。
於是,遇事總是把結果想到最壞,如果面對機遇和挑戰,不是想著怎麼提升技能,而是懷疑「我行嗎?」
吳昕一開始接受採訪時,一直聳著肩,表情極不自然。她說:「我吧,啥啥不會,唱歌唱歌不行,跳舞?當然也不行……」說著說著眼圈紅了。和黃齡、藍盈瑩搭檔時,光是想到自己會拖後腿,她就哭了好幾次。
吳昕就像一面鏡子,照亮所有人:如果你都不相信自己,誰還能相信你?
我至今都記得,曾經一次好的工作機會,因為我的過度緊張和懷疑自己,而與之失之交臂。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目標,甚至有時目標就在眼前,但就是缺少一種力量,少一點動力,推動著我們前進。
不自信的人,看不到自己的成績
對於吳昕來說,14年來的事業依然不足以讓她變得自信。正如她寫的:
「14年來一直跌跌撞撞,37歲了依然乘風破浪,……我從來都清楚要去的方向……」
前不久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中,有個叫月亮的女孩。她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是李尖尖佩服得五體投地的學霸。可她依然時常懷疑自己。
學習是班裡數一數二,她依然覺得「自己還不夠好」;李尖尖說她好看,她立刻反駁:「我哪裡好看了?」;工作後,有男孩跟她表白,她直接逃跑了。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怎麼可能有男孩子喜歡?
高考時,她認為考好了也上不了自己心儀的大學,因為父母「只會讓去政法大學」,於是故意少填了一張答題卡,最終只能上一所三流大學。
內心的恐懼和懦弱,讓她把自己的大好前景當做是洪水猛獸,因為,她覺得那是她「不可能得到的」。後來她長大了,才為當初的抉擇深感後悔。
其實,無論是吳昕還是月亮,都是因為不自信,才看不到自己的閃光點。
對於每一個不自信的人,變得自信都是一種挑戰。怎樣才能讓自己更自信呢?
從不自信到自信,需要幾種力量
其實人的心理就像一個公式一樣,一個人的自信水平=能力+抗挫力+心理成熟度。能力、抗挫力、成熟度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強。
所以,培養自信我們需要做到幾點:
1.接納自我的不完美,勇敢面對現狀。
不自信的來源是意識到自己還不夠優秀。先要勇敢接納自我的不完美,才能有下一步的努力和進步。
正如吳昕被淘汰後說,她盡力了,之後就要直面輸贏。真正接納自己,才能獲得勇氣。
沒有誰會因為你的傷春悲秋同情你,也沒有誰會為你的思前顧後買單,真正能改變自己的,還是自己。
2.多進行自我暗示。
多年前,社會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他到一個學校隨機抽取了18名學生,告訴校長:「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後來奇妙的事情發生了,這18個學生長大後,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做出了非凡的成就。這證明了心理暗示有著巨大的作用。
不妨每天對著鏡子裡的自己嘴角上揚,輕輕說一句「我可以的」,每天在心中默默誇自己做得不錯的地方。
甚至,在紙上寫下今天做得好的地方。長此以往,你就會發現自己正在一點點自信起來。
3.從他人身上獲得能量。
和同頻的人相處,參加分享會、讀書會等,從同伴身上,我們可以得到很多支持力量。
就比如吳昕,在浪姐節目中得到了很多姐姐的鼓勵。每當她不自信或不開心時,一群姐姐總圍著她。
萬茜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女人是可以幫助女人的,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有時在同伴身上,我們不僅得到友愛和關懷,更能獲得讓自我成長所需的寶貴力量。
4.發掘自己的長處,並制定合理的目標。
提升自信最重要的一點,是發掘出自己的長處,並制定合理的目標。不管是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都需要圍繞自己擅長並喜愛的,每天進步一點點。
鄰居家的孩子曾和我傾訴苦惱,說自己因為成績不好被老師和家長每天批評,內心自卑至極。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我考試不行,但我總能跑吧?」
於是,他開始練習跑步,每天給自己制定了運動的目標,發現自己在這方面真的很擅長,且能做得優秀。後來,他因為體育特長生順利考上喜歡的大學。
發現自己的長處,並制定小目標,執行的過程,就是你離自信越來越近的過程。
自信與不自信,就像一塊卡牌的正反兩面,有時一面長期佔據主要位置,有時,兩面又會輪番轉換。
其實每個人都有可能會有自信的時候,又會有不自信的時候。
阿德勒曾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不自信是一種積極的力量,它時刻提醒我們還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又該如何提升自己。因為不自信,我們才會不斷檢視自我,勇於打破現狀,直至提升自我,最終超越自我。
就像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在《終身成長》中所說:「真正的自信,是有勇氣敞開心扉去歡迎新的變化和想法,不管他們來自何方。真正的自信來源於你的思維模式:你已做好了成長的準備。」
點個在看,願你成為更好的人。
-end-
策劃 | 讓我康康
編輯 | 讓我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