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不小心愛上你》中的藍米粒,到《娘要嫁人》中命運波折的王方,再到《真愛的謊言之破冰者》《職場是個技術活》等多部現實題材作品,潘之琳總能遊走於各類型題材,為觀眾輸出了無數個性格迥異的角色形象。在剛過去的一個月,潘之琳憑藉在《光榮時代》中的出色表現,為自己贏得了口碑,讓人想要進一步了解,熒幕背後那個她。
談角色:
是好是壞我都照單全收
《光榮時代》是一部反特刑偵劇,故事以真實的年代背景和歷史案件為依託,再現了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公安與國民黨潛伏特務展開的殊死鬥爭。從播出到收官,該劇收視與熱度一路穩健上揚,斬獲了如潮好評。一眾實力派主創塑造了豐富立體的角色形象,引發了熱議。潘之琳憑藉白玲一角,躍居Vlinkage藝人新媒體指數榜單前列,整體表現十分亮眼。
作為高顏值高智商高學歷的「三高女公安」,白玲身上有高冷、颯爽的一面,也不乏知性、幹練、精緻。在工作上,她專業不專橫,冷靜且睿智,既hold住山西貴婦,也扮得了粵菜餐館老闆娘;在生活中,她獨立又自信,既能與鄭朝陽、郝平川互懟絕不留情面,也能細心照顧彼此的小情緒。對於這樣一個近乎「白月光」的女主角,潘之琳在演技上的突破,觀眾有目共睹。
聊到觀眾的評價,潘之琳說:「我最近也在追劇,會通過微博、彈幕等渠道查看觀眾的反饋。有說眼神有戲,表演生動、形象的,也看到了批評和建議。好的壞的我都照單全收,然後再消化和反省。」
為了將白玲詮釋得有血有肉,潘之琳在開拍之前做了很多準備,包括閱讀《情報研究與分析入門》等專業知識和觀看相關歷史音像資料。這些案頭工作更好地幫助她理解角色:「了解故事的歷史背景,增強了我在規定情境中的信念感。」
帶著這份信念感,潘之琳將角色拿捏得張弛有度。白玲在劇中是語言達人,俄語、粵語、山西話信手拈來。談及學習語言的過程,她說:「俄語,是劇本賦予的,因為白玲有留學蘇聯的背景,我在開機前通過學俄語歌增強語感,也學了普希金的詩。」山西話和粵語則是臨場發揮的成果:「山西話是譯哥(張譯)現場教學的,粵語是通過遠程求助翁虹老師和我大學同學,根據劇情需要臨時學習的。」
白玲要面對兩條人物線,一條是親密戰友鄭朝陽,另一條是親密戰友的哥哥、特務鄭朝山。兩條截然不同的人物線,為潘之琳的表演提供了挑戰空間:「白玲說過,公安不但要有熱血、激情,也要像機器一樣冰冷,面對鄭朝山時,我需要展現的是白玲的本色,認真、嚴謹、不苟言笑;與鄭朝陽的相處,她喜歡上了對方身上的陽光、開朗與積極進取,慢慢釋放出自身溫暖的底色。」
在這部正劇中,白玲和鄭朝陽之間的情感戲也是一大看點,「正白CP」互懟互黑互揭老底,妙語連珠妙趣橫生。最後兩人為了工作各奔東西,讓很多人「意難平」。針對這個「不美好」的結局,潘之琳直言:「大家喜歡happy ending,但生活並非事事如願,這不是談戀愛的劇,而是一代有志青年為了家國夢想奉獻自己青春的正劇。最後這樣的結局既符合當時的現實,也更讓雙方刻骨銘心。」
談幕後:
導演給足創作空間,譯哥很有感染力
《光榮時代》由劉海波執導,他曾執導過《辣媽正傳》《中國式關係》《天盛長歌》等多部熱播劇,不同時代不同題材的戲劇都被他賦予了自己的風格特色。這也是潘之琳繼《人民的財產》之後第二次與劉海波導演合作。
談及兩次合作,潘之琳感慨:「《人民的財產》我飾演季佳妮,她是耿樂和閆妮老師的女兒,戲份不多,主體戲份集中在開機後前五天拍完。我的第一場戲,便是哭戲,非常具有挑戰性。」雖然時間短暫,但她對角色的高完成度得到了劉海波導演的讚許,也因此獲得了導演從《光榮時代》劇組拋來的橄欖枝。
「《光榮時代》算得上我跟海波導演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深度合作。他能體諒演員的辛苦,在現場講戲也很耐心,拍戲的過程中不僅給演員留出很多發揮的空間,更善於在細節上表現人物。」
大多數情況下,演員在與導演的交流中是相當被動的。但劉海波導演給予一定的創作空間,讓潘之琳和劇組小夥伴一直沉浸在良好的表演氛圍中。劇中潘之琳和張譯、張雋溢組成「鐵三角」,白玲、鄭朝陽、郝平川三人吵架鬥嘴,互扔臭襪子,在嚴肅的正劇增添了一絲喜劇感。
「拍著拍著,人物都立住了,大家也變得非常默契。我們在原有劇本基礎上,為角色增添了喜劇色彩和幽默元素,而這些都是自然迸發的。比如,我們仨同時被老羅批評時,郝平川說,『我有一個問題』,我也說,『我有一個問題』,等鄭朝陽跟著附議時,我們就一起懟他,類似的生活流情境很多。」
張譯是業內公認的好演員,此番與他合作,讓潘之琳受益匪淺。「譯哥演戲非常具有感染力,一開始感覺氣場超強,接觸之後,發現他非常有想法,也樂於為角色設計。」
經典名場面白玲變「黑玲」,便出自張譯之手。在營救齊拉拉的過程中,鄭朝陽不小心扔下手雷,不巧白玲中招,頓時被炸彈燻到蓬頭垢面、口吐白煙。這一橋段既驚險,又搞笑,賦予了人物獨特的觀感。
從業以來第一次為戲「犧牲」,讓潘之琳甚是難忘:「一開始譯哥提出這個想法時,我是極力反對的,我和導演都覺得有些無釐頭,他當時勸我,我問『你是瞄準我炸的嗎?』這句話後來直接寫進了臺詞裡。當晚譯哥給我打了半個小時的電話溝通,我被他的初衷和觀點說服了。從播出效果來看,這一段『犧牲』確實值得。」
除了「黑玲」讓人意外,也有不少觀眾反饋,白玲妝容過於精緻,和那個年代不符合。對於這一聲音,潘之琳表示有關注到,「其實在拍攝過程中,我們就調整過一次了。白玲本身沒有化濃妝,主要是因為我不太適合畫眼妝,稍微一點點,就會有大濃妝的錯覺。所以,在拍攝中,我和化妝姐姐溝通過,只能用很細的眼線筆輕描一下。」另一方面,白玲本身就是「喝過洋墨水」歸國的「海龜」,也是鄭朝陽、郝平川口中的「小布爾喬亞」,所以在妝容上稍微有所修飾也是人設需要,大可不必過分苛責。
談表演和生活:
以前特想表現,現在不著急了
在《光榮時代》斬獲高口碑和高熱度之後,潘之琳還有多部待播劇將於觀眾見面。《綠水青山帶笑顏》講述都市優秀青年勵志創業、傳承琉璃匠心手藝。她飾演的女主角杜笑語,是土生土長的佛山人,來到北京讀書生活之後,擁有了一份高薪的設計師工作,但卻對家鄉的琉璃手藝念念不忘,對這份手工藝文化十分執著,所以她回到家鄉,研究和發揚琉璃文化,傳承民族智慧的載體。
潘之琳深刻地意識到,傳承琉璃文化,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所以她由衷地佩服杜笑語身上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正是帶著這份責任與使命,她找到了西冶工坊,學習和體驗琉璃製作工藝。「工坊裡分工非常明確,有大爐匠和小爐匠之分,他們每天在高溫1400度的爐子裡,去取料,為做好琉璃真的不容易。我那天穿著短袖去,初步學習完整套工藝之後,就已經汗流浹背了。」
她用心詮釋每個角色, 在不用的角色中體驗不同的人生。「我每次都把自己活成另一個人,這是演員這份職業給我的最大榮耀。」在《光榮時代》中,她是又A又颯的白玲,在《綠水青山帶笑顏》中,她是傳承匠心手藝的杜笑語,而在《大時代》中,她又化身事業、愛情雙開花的宇文婧。
「相比杜笑語,宇文婧有些戀愛腦,一開始投入創業大潮只是為了喜歡的男生鄺銘籌,經歷了大風大浪之後,她找到了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
不管是已經播出的《光榮時代》,還是待播劇《大時代》《綠水青山帶笑顏》,潘之琳選擇的題材都是相對「厚重」的現實主義作品。對此,她直言,「我本身更喜歡現實主義,但這並不意味著,我排斥古裝、偶像劇,只是說到了我這個年齡段,選擇劇本更看重深度,有深度的古裝、偶像劇,我也很樂意演。」前些天,潘之琳剛接觸到一個講「三歲新娘」的劇本。她直言,這是自己想要體驗的,「主人公經歷了事故,智力回到了三歲,故事有點像《阿甘正傳》,非常吸引人。」
不在戲上的時候,潘之琳喜歡健身、讀書、旅遊、看電影。就在採訪前,她剛結束一場小型爬山運動。「對我來說,提升表演最好的方式,就是放空自己,去體驗和感受生活。只有不斷地汲取靈感,才能更好地創作下一個角色。」
自出道以來,潘之琳以不疾不徐的步伐闊步前行,為觀眾輸出了《真愛的謊言之破冰者》《鋒刃》《四千金》《閃亮茗天》《職場是個技術活》等類型迥異的作品。對於表演的理解,也在不斷地升級進階:「以前拼命想表現自己,使盡地呈現自己,現在更成熟了,不著急表現,更想收著演,往內心走。」
對於未來,她滿懷憧憬,「希望以後大家提起我,會覺得潘之琳是一個好演員,一個值得合作的演員,一個一定要合作的演員。」在採訪中,小編能感受到潘之琳身上的正能量與活力,以及她對演員行業的初心與熱愛。在演藝這條路上,低調、踏實的她,一直在努力前行,青春花路綻放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