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詠梅。
剛才前面幾位嘉賓談了電影的過去和未來,電影的市場,還有電影編劇創作的方向。對於電影,其實我沒有那麼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所以我只能談談我最熟悉的領域,就是我自己。我今天要說的這個主題,名字叫「風浪中平靜的力量」。
接到讓我發言的任務,其實特別猶豫和忐忑,他們給我的主題其實是談「40+女演員」的現狀和看法,我覺得無論是媒體還是我們40+的女演員自己,都已經從各個角度被問到或討論過這個問題了。我就問自己,詠梅,你還能說出什麼新花樣來嗎?
答案是:不能嗎?
我算是個比較不容易受外界影響的人,也有一點自己的堅持和追求,要不然也不會演了那麼多年的配角。
但得獎之後,我發現自己多多少少有了點「偶像」包袱。我的想法是,你沒啥身份的時候,或者關注度不高的時候,就踏踏實實地完成本職工作,私底下認真生活做一個普通人。但當你有了一些身份、話語權和影響力之後,有時候需要你去發表自己的觀點,去幫助探討、溝通、改善所處環境變得更好的可能。即使有些挑戰也不應該迴避,而是儘可能去更好地完成它,我覺得這算是一種社會責任感吧。
想清楚了這一點我就放鬆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我個人不希望傳播焦慮,今年最不缺的就是焦慮了吧。而作為一個「40+的女演員」,我也想跳出別人對我的定義,回歸到一個真實的人,從當下的真實環境和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在時代的風浪中,試著分享一點我自己的切身體會。
我今天發言的主題叫:風浪中平靜的力量。
我的分享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是有所敬畏。
在今年這個特殊的一年,來思考「敬畏」這樣一個高大上的概念,我個人認為是非常有必要的,疫情幾乎打亂了全世界的計劃和節奏,更有許多人陷入了各種危機和焦慮當中。我的經驗是,如果你不斷地關注和強調這些,只能讓自己陷入更大的焦慮和危機。
不如換一個視角,靜下心來,重新審視和梳理自我,看看在這種危機中可以學到或調整什麼。
年輕的時候,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很難對什麼生出敬畏之心,準確的說,是沒有餘地和顧不上。但當你有了一些經歷,特別是經歷過所謂的生死之後,會對人生對世界產生很多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我在拍《地久天長》之前的幾年,主要就是在經歷這些人生所謂的生老病死,現在回過頭看,非常感謝那些經歷,它們幾乎重塑了我的所有認知,給了我反思過去的時間、空間和機會,讓我對自己的人生、職業和這個世界,都產生了很多調整和變化,也可以說如果沒有那些經歷,我的表演可能抵達不到某種深度。
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裡,不知不覺對很多存在,自然而然地就生出了敬畏之心。不僅僅是對生死、對大自然,也是對自我、對專業,對生活、生命本身……敬畏改變了我的姿態,使我謙卑下來,開始更加能接受和承認自己是一個脆弱的無法忽略環境的普通人,有所嚮往,願意付出,能夠等待,也需要保護。
雖然面對巨大的環境危機,我還很難總結出什麼,但我開始要求自己,懷著敬畏的心,去看待一切並度過當下的生活。
第二,是任何條件或環境下,不要放棄探索自由的可能。
我覺得自由從來都不是一個遙遠的與你無關的概念,相反,自由跟你的關係密不可分,是需要終其一生去學習的存在。
在我有限的認知裡,任何一個複雜的人或局面,都不能簡單粗暴地去論對錯或總結定義,更不能急於改變,而是需要小心謹慎地去探索其中的,可能的邊界和自由度。是的,自由從來都沒那麼簡單。
這需要從一些小事開始慢慢地學習。比如說我自己經歷的一個小例子。
因為工作需要,工作人員會為我們拍一些宣傳照片,如果你臉上有個雀斑啊、青春痘啊,當然還有皺紋什麼的,她們就會習慣性給你修掉,當然是為了讓你看起來更完美。
我必須得承認,作為女演員多多少少是在意形象和經歷過年齡危機的,今天能站在這兒,說這個事兒,也是因為我的危機過去了。有些事兒一旦想開了,人就會輕鬆自由很多,我看著自己被修得閃閃發光的臉,我就跟她們商量,我的圖能不能儘量不修?如果非修的話,能不能別把我的皺紋都給我修平了?那可是我好不容易長出來的。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小姑娘在擔心變老的時候,我已經跟我的皺紋和解了,現在我不僅不會為自己的皺紋感到緊張或抱歉,反而覺得有些驕傲,年齡不是我的敵人——我的故事寫在我的臉上,而這張臉,就是對時間對真實的一種致敬。
另一個例子跟信息有關,就是那些負面的看了令人沮喪的信息。
比如說,一些受情緒困擾自殺了的藝人的信息。看到的時候真的很難過,我就問自己,我能做些什麼嗎?演員或者公眾人物真的是被動的嗎?我們除了等待一個適合的角色或者任人評說,真的就做不了什麼了嗎?
我問自己,從沮喪到無力,到接納這種無力,然後想到也許我改變不了的是那些壞消息,但我能做些什麼增加一點真正的好消息嗎?
我就這樣一點點思考梳理,慢慢就看到了新的可能。
無論是讚美還是批評,背後都有複雜的原因。我試著從自己開始,首先保持一個客觀的距離,承認自己也許真的做不了什麼,但起碼可以影響或者改變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試著給自己傳播一些好消息。
就像面對自己的皺紋一樣,無非是像接納自己的不理想一樣去接納環境的不理想,理清自己,能做的儘量去做,不能做的就保持冷靜,然後觀察和學習。
這個過程讓我體會到了某種自由的同時,看見了自己作為演員的主動性,似乎到了自己不受時間空間環境限制的某種更大的空間。既可以在工作中通過專業能力和同理心去表達那些被別人創作出來的人物,也可以不忽略生活中的真實經歷、感受。去探索我感興趣的問題、人物或者境遇……像是衝破了某種禁錮在演員,特別是女演員身上的枷鎖或壁壘,我發現自己進入到一個更加多元的、開闊的空間裡。
第三點是選擇自律。
首先,作為一個女演員,大家看見的我們,是站在舞臺上光鮮亮麗的樣子,但生活裡,我們就是一個普通人,跟每一個人一樣過日子。
如何管理自己的身體、生活,柴米油鹽、藝術創作、精神追求之間怎麼平衡。如果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和行為上的自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真的不是一個簡單容易的工程。
日積月累的自我要求和習慣,讓我在今年體會到了它的好處和重要性。使我沒有太沉溺於那些信息和焦慮的氛圍中,即使偶爾沉溺,過去積累下來的力量也會把我從那個漩渦裡拉出來,提醒你去幹點正事兒。因此,自律的生活方式不僅會幫你增加平衡能力,還會給你提供危機中不被裹挾和深陷其中的力量。
其次,作為一個演員,意味著我們要通過角色去表達。而如果沒有自律,我想我的表達和我的角色也會大打折扣。
那些值得被書寫的故事、人物,她們對自身命運的探索、面對,在困境中的生存、堅守和抗爭,以及鼓勵支持你去挑戰突破自我的觀念……她們有的時候跟你很近,有的時候又完全相反,你需要對角色有自己的理解和解釋,越要懂得尊重,在放下自我和保留自我中間找到一種平衡。於是那些自律生活的痕跡,在這時候就派上了用場,它們像某種後坐力,在你必要的時候,有能力使我降低或者隱藏,讓角色去發出她的光亮。
年齡帶給我的更多是一種確定,有時候覺得自己像一棵樹,呆在老天爺當下給你的這個位置上,踏踏實實地向下紮根、向上生長。在儘可能與人性、時間、情感、精神、身體、生活進行深入而持久的對話,過程當然有枯燥、重複、忍耐的部分,是會有這些部分,但在反覆的訓練中,完成了許多必要的學習和調整。而一手的生活經驗是表演和創造力的源頭活水,就像銀行戶口裡的存款,給我的人生和創作提供了許多的養分、底氣和能量。
歸根結底,人如何自處?如何與他人以及世界相處?如何堅守自我和尋求突破?這是我們人類永恆的課題,我想一個「40+女演員」無疑是沒有豁免權的。
從一個積極的角度看,今年的疫情給了我們跳出當下小環境去放眼全球的廣闊視角,同時也給我們上了生動而深刻的一課:那就是我們固然有很多的脆弱和不完美,但也有超越想像的承受力和可能性,讓我們明白了,要求理想的環境是一種天真,同樣也讓我們體會到,無論多糟糕的環境,也未必能夠禁錮住一個自由的靈魂。
我相信許多女演員也像我一樣,都只是在路上。我們不是「40+女演員」這麼簡單的一個概念就可以概括的,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可以去表達一個人物、組成一個家庭、進入一個行業,成為一部作品,一個領域,甚至一座城市的有力支撐。
我想比起大多數人,我們還是幸運的,可以借著職業的角色,有機會超越自己的有限經歷,不斷探索、體會、思考這些。更慶幸的是,我發現自己在所謂的困境面前有時候並不那麼悲觀,這大概就是時間和經歷饋贈給我的禮物吧。
最後我想說,雖然現在口罩遮住了微笑,但要想著保持微笑。因為,在限制的時候選擇不受限制,你就可以,能夠體會到某種自由,體會到一個在風浪中平靜的自己。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