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們一樣,毒藥君也是一枚反戰青年。邁入新世紀,跨進新千年,世界和平的心願非但沒實現,世界局勢反倒越來越緊張,始作俑者當然是恐怖組織。前有拉登蓋達組織製造9·11事件,後有伊斯蘭國極端教徒肆虐世界各地。每次新聞爆出受害者畫面的時候,相信每個人內心都充滿了憤恨和恐慌。
ISIS在世界不少大城市犯下了滔天罪孽:
半年前美國奧蘭多發生了30年來最慘烈的槍擊案;
一年前在巴黎發生的恐怖襲擊致132人死亡,法國立即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暴恐的陰影籠罩全世界。
一位倖存者說:「槍手像射鳥一樣射擊我們。」
毒藥君未曾經歷暴恐襲擊,但從這句話中能想像出現場場面的慘烈,也能猜測出極端異教徒射殺平民時臉上的表情。
如今,恐怖組織活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他們自吹自擂的為「伊斯蘭國」畫下了地盤:
儘管全世界都在譴責恐怖組織,但直面描寫「伊斯蘭國」所謂「領土」的文藝作品少之又少,因為槍炮與屠刀控制的地區,必將是地獄。
無數人想一探ISIS統治區:異教徒的日常是什麼?活在統治區的百姓是什麼樣子?那裡究竟是血流成河,還是餓殍遍地?
毒藥君挖到一部描寫淪陷區的電影,今天跟大家分享——
《廷巴克圖》
Timbuktu
是的,這個拗口的電影名取自於城市,非洲西部國家馬裡的中部城市:廷巴克圖。
相較而言,港譯《在世界盡頭呼喚自由》和臺譯的《在地圖結束的地方》則顯得恐怖悲情了很多。
先聊兩句這座古城:作為非洲第二大河,尼日河對於非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廷巴克圖則位於河流重要位置,人們便在此安營紮寨。
水是生命之源,廷巴克圖因此成了16世紀非洲精神交流中心,伊斯蘭教也藉此發揚光大。
但隨著工業革命的出現和海上貿易的發展,廷巴克圖作為陸路樞紐則不再重要,地位開始下降。新世紀以後,恐怖組織行動猖獗,叛亂者佔領了延巴克圖市,導致上萬人流離失所。極端組織不由分說,大肆破壞這座城市最引以為傲的古代文物。
最震驚的,是2012年爆出的一對未婚情侶因育有子女而在馬裡被亂石砸死的新聞。石刑把男性腰以下部位、女性胸以下部位埋入沙土中,施刑者向受刑者反覆扔石塊。如果是對已婚有孩子的婦女行刑,她的孩子必須到現場觀看,並且她的父親及家人必須宣布這人不再是他們的女兒,並一同送她到沙土坑裡並參與扔石頭。
所以,「破敗」奠定了電影的基調。
一開場,就是一群端著AK的士兵在一臺皮卡上獵殺一隻鹿,儘管暴土揚塵,但我們明顯可以看到小鹿已經皮包骨。
伊斯蘭國旗迎風飄揚,在昏黃的沙漠中虎虎生威。
為了排遣分泌過剩的荷爾蒙,除了打獵,士兵們也用木雕當靶子。七倒八歪的木雕們冷血地面對這一切。
開篇兩分鐘,儘管沒有直面描寫恐怖分子的殘暴,但遭殃的環境已經把觀眾帶進了一個嗜血的世界。
緊接著,電影開始正面描寫異教徒的統治政策,並預想如徵兵、斂財,異教徒眼中的禁令,在常人看來,都不值得一提。
所有人不許吸菸
不許有音樂
女性必須穿襪子、戴手套
雖然並非什麼橫徵暴斂,僅是一些細碎的規定,活在地獄中的百姓也不敢不從——在他們居住的巷道牆頭上,三步一崗分布著端著槍的恐怖分子。
比如下面這位大叔,絕不敢過問「為啥捲起褲腳」,只能照章行事。
男性挽褲腳照樣走路,但女性戴手套就沒辦法工作。有一名反叛少女,寧願被砍雙手也不戴手套,於是她被恐怖分子帶走了。
恐怖分子聲稱所做的一切,都是「真主」的指示。
但恐怖分子行徑卻與「真主」的旨意大相逕庭。
他們通訊基本靠吼,老婆基本靠搶。
電影中最殘暴的一幕,是恐怖分子用石刑處死一對未婚戀人,完整還原了聖戰者在現實中的行為。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明白了:宗教只是恐怖組織洗腦人民的工具,他們打著「安拉」的旗號說一套做一套。
比如,他們號稱自己是伊斯蘭最忠誠的教徒,卻端著機槍跑到教堂「聖戰」。
吉哈德,宗教術語。意思是:努力奮鬥,盡心盡力,克服困難,努力多做好事。
比如,他們認為不戴圍巾有失體面,卻忘了「專挑丈夫不在家時造訪婦女」才更丟人。(通姦是伊斯蘭教徒非常重的罪行)
他們禁止足球運動,卻私下裡討論「梅西是不是天下第一」。
他們禁止吸菸,卻乘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抽上幾口。
「只許官兵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行為受到質疑後,聖戰份子則會用萬年答覆為自己開脫:
作為伊斯蘭教法的制定者,似乎永遠可以知法犯法。
毒藥君印象很深的一幕,來自恐怖份子對一名曾經的饒舌青年洗腦的片段,他們用攝像機對準這枚青年後,試圖讓他發自肺腑地承認錯誤,以達到「被真主救贖」的效果,從而讓更多的青年加入到這個恐怖組織。無奈音樂青年並非中戲、北電畢業生,表演技能拙劣,全程背臺詞。
他不著四六的演講很快被老司機打斷,他得按照恐怖組織事先做好的腳本來,而恐怖份子的套路觀眾很容易被看穿:強行製造矛盾,慫恿更多的青年來戰。
「導演」為了影片的藝術效果,親手指導演員情緒調動。
但即便是這樣,饒舌青年也不會照葫蘆畫瓢,始終未能進入「自信」的狀態。
這個片段很有意思,表面上看笑點不少,但仔細一想,其實影片導演嘗試在探討:宗教要怎樣才能徹底走進一個人的思想,至少,絕非這種形而上的假模假樣。
除了刻畫恐怖組織的殘暴,導演還把鏡頭對準當地居民,與觀眾們的印象不同,電影呈現了非洲難得一見的綠洲、溼地,村民們靠捕魚、放牧為生,畫面祥和不亞於我們南方的梯田。
餘暉映在河面,很難聯想到槍炮和暴恐。
一家人仿佛在世外桃源,8頭牛是他們生活的希望。
都說悲劇是把美好破壞給人看,即便是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的家庭,也容易陷入恐怖組織布下的白色恐怖中。
事情是這樣的:最被寄予厚望的奶牛GPS,因踏入河流打擾到漁民,而被漁民獵殺。
行兇者一臉狂妄,不僅沒有賠償,反而叫囂著「整條河都是自己的」,奶牛主人自然咽不下這口氣,在打鬥中,誤殺了行兇者,隨即,被帶到了恐怖份子控制下的「公安局」,一個家庭的破碎由此開始上演。
電影中有一場戲,一名婦女因在家中唱歌慘遭鞭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出身上的血正在火辣辣地往外冒,兩行清淚哭慘了毒藥君。可就在身體遭受極大痛苦的同時,這名婦女在身後機槍的注視下,開始引吭高歌,歌聲中傳達出了自由與希望,觀眾可以感受到,比起生命,更重要的是信仰。
為了強化觀感,諷刺聖戰組織的宗教行為,電影中半段,有一處孩子們「踢足球」的片段。既然足球在這裡是禁止的,那孩子們只能在球場上踢假想的足球,儘管不是真的,但他們卻樂在其中,天衣無縫的團體配合也昭示著,恐怖分子一定會被滅掉。
電影用了大量的對比、省略、留白等手法,目的就是為了傳達野蠻對文明的破壞,同時扒下了恐怖份子「以主之名」行兇作惡的偽善嘴臉。
也正是因為電影濃重的人文關懷,為其贏得了不少獎項:提名8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衝進67屆坎城主競賽單元,在2015年法國凱撒電影節一路橫掃。
儘管爛番茄有著99%的新鮮度,可在中國影迷心中,《廷巴克圖》是一個冷門的存在,只有兩千名豆友標記看過。
今天毒藥君把它推薦給大家,希望更多的人看到這些槍下亡魂,也希望世界不再硝煙瀰漫。
雞 年 片 單
直接點擊即可查看
教你如何假裝看過了春晚
產於雞年的20部高分佳片
生於雞年的20個影視牛人
20部與雞相關好看的電影
10部關於男人與雞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