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老對手阿諾德·施瓦辛格在大銀幕上隔空對弈,應該是偶然中的必然。
施瓦辛格飾演的終結者T-800,在《終結者:黑暗命運》中說出了「我不會回來」的臺詞後,與最新的反派終結者一同赴死,《終結者2》中標誌性的豎起大拇指沒有了,它活得豐富、死得其所。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飾演的蘭博,進行了長達37年的一個人的戰爭,最終還是逃不過命運的捉弄——他曾榮譽加身、成為英雄,餘生卻毫無意義。
《最後一血》最後一個鏡頭,當最後的憤怒發洩殆盡,遲暮英雄蘭博疲憊的躺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地望著遠方,仿佛完成了人生最後一個報復性任務之後,生與死早已沒了意義,整個靈魂被從現實抽離。
這個鏡頭,很自然的讓人想起《第一滴血》首部曲的片尾,最終被捕的蘭博那經典的眼神——一個被葬送的軍人,最後的尊嚴與倔強。
說一句人生不值得,似有戲虐的成分,卻也是在戰場上拼盡了全力,最終卻失去了悉心守護的家園與最愛的人之後,英雄蘭博悲愴的人生寫照。
評價兩極分化,說明了什麼?
如果你追求《第一滴血2》之後的幾作續集中,被標榜為自由英雄的蘭博,人擋殺人、大開殺戒的爽快感,那麼,《最後一血》除了硬核動作元素之外,你一定會大失所望。
職業影評人們對《最後一血》的評價基本可以概括為:史泰龍政治不正確、懷舊元素騙票房、敏感元素大雜燴,總之就是,這部續集五毒俱全、毫無必要。
這種負面情緒傳導至普通觀眾中之後,卻帶來了兩極分化的評論,一些年輕觀眾對這部血腥露骨卻清湯寡水的老派硬核動作片不以為然。
畢竟,緊張刺激場面大、爆米花指數爆棚的《速度與激情》、《碟中諜》系列,才是新派動作片的標杆,畢竟,以暴制暴這種政治不正確的方式,早就被扔進了歷史的故紙堆。
一些人則對這部作品充滿了迷之熱情,硬核動作迷很滿意,他們看到了73歲的史泰龍依然拼盡全力;而對《第一滴血》首部曲記憶猶新的觀眾,仿佛從蘭博充滿傳奇色彩的個人英雄史的背後,看到了一個時代的循環往復。
自由英雄終將遲暮。當強大又強硬的裡根時代過去了,連美國總統都把「讓美國再次偉大」當成競選口號,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個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即將走上英雄遲暮的那一天。
英雄蘭博不等於颶風營救
《最後一血》符合硬核動作片的全部要素,故事簡單、動作精彩,史泰龍的敬業精神令人振奮。
蘭博又回來了,這一次,他是家的保衛者。
片頭,以志願者的身份幫助當地警察尋找失蹤者的蘭博,雖廉頗老矣,卻依然精幹。當警長向舊人歸來的蘭博表示感謝和安慰的時候,總能讓人想起《第一滴血》中,警察們對越戰歸國的蘭博,種種歧視與仇恨。
當初欠他的感謝,如今還給了他,悲情英雄截然不同的境遇,讓情懷撒滿地。
視如己出的侄女,為了尋找親生父親而遭遇不幸,被逼到死角的蘭博實施復仇、引蛇出洞,這便是《最後一血》主要的情節。
這次,蘭博不是為了上校背後的國家意志,也不是為了救贖背後的鋤強扶弱,作為家庭的保衛者,必須血債血償。
看起來,《最後一血》宛如《颶風營救》,同樣是老特工救閨女,同樣遭遇黑幫綁架和欺凌。其實,它更像《金剛狼3》,為了愛與尊嚴,我願殊死一戰。
淡淡的悲愴、命運的不公
簡單直接、乾脆利索,血濺當場的爽快感之外,淡淡的悲愴若隱若現,這才是《第一滴血》系列該有的調調,這是蘭博個人氣質決定的。
終於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美國家鄉,農場是蘭博的家,隧道是他的棲身之地,這個打了這麼多年仗、飽受PDST困擾的戰爭英雄,此時只想隱藏自己的被反覆折磨的內心。
有朋友和侄女的理解和關愛,不苟言笑的蘭博終於學著享受生活,這本該是這位歸國英雄應得的,卻讓他等了這麼多年。最終,他不再那樣憤怒,學會了淡然和愛。
在無惡不作的黑幫面前,祈求、抱怨沒有任何意義,廉頗老矣的蘭博,不可能如當年那樣的以一敵百,這就是現實。
看著侄女死去、朋友離去,慢悠悠積蓄了一個小時的情緒,終於在一場經典的坑道防守戰中,酣暢淋漓的爆發了。
大仇得報,卻再次失去了人生的意義,蘭博在你死我活中生存下來,其實,他已經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