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十三月文化旗下的世界性音樂廠牌「新樂府」來到北京,開始了「新樂府新年音樂會」的北京站演出。小鹿角視頻此次全程跟拍了新樂府的北京之行,並且找到了十三月創始人盧中強,和他聊了聊這些年十三月的發展、為什麼會想到成立新樂府,以及他口中的「使命感」。
策劃:王華中 採訪:趙星雨
以下為訪談實錄:
其實我差不多在2010年就萌生了這樣的想法,我覺得新樂府應該是特別偏中國元素,並且以純音樂為主,應該從戲曲開始切入。
因為我從小在劇團的環境長大,所以特別能夠懂戲曲中一些精髓的東西,而且我最早學的是民樂,從三歲開始學拉二胡。所以我覺得其實它(新樂府)是十三月民謠民族性的一個更大的延展可能;也同時是我對於一個新的趨勢的判斷,我覺得這樣的東西在未來一定會讓年輕人覺得酷,因為這都是幾百年傳承下來的最好的東西。
我覺得有很多東西需要堅持、需要時間、需要打磨。新樂府現在已經非常快地做了19張唱片,這裡面大家可能熟悉的是這幾張戲曲的東西,其實我們還和很多音樂家做了純音樂的合作。包括南京有一支特別有意思的樂隊叫做「英水帝江」,當時到後期我們也是協助這些唱片做製作。
當時在做的時候,說老實話也沒有太強的目的性,說能幹嘛,這個那個,其實搞不清;但是,每當誰想來做一張好東西,那我就覺得太好了。到後期我其實是有點使命感,那麼好的東西,沒人願意做,沒人願意投錢;那麼好的音樂家,生存那麼艱難,那怎麼辦?其實在後期,只要我覺得特好的東西,想盡一切辦法,我都願意把它做出來。
所以,這也是那個時代,十三月做的獨立音樂為什麼能夠一枝獨秀,很快地凸顯出來,就是因為當更多的人其實還在做demo的時候,我們已經在用一套非常傳統、精良的方式在做這些獨立音樂家的東西。
我覺得如果十三月這個品牌,在這十年中算得上華語流行廠牌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民謠廠牌的話,我想我們給華語民謠解決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它的民族性。因為有了十三月,所以我們有了山人樂隊的雲南(民族性)這樣一套東西;因為有了十三月,我們才有了川子這種用曲藝方式唱歌的一種可能;因為有了十三月,其實最早萬曉利的呼麥、還有馬條那套哈薩克的音階,這些特別有價值的東西才在市場上呈現出來。
所以我個人一直比較喜歡和關注特別民族性的這樣一套東西。新樂府現在也是一樣,我希望能夠從我們來發端,慢慢地它能變成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裡面讓大家能看到,我們做這樣的音樂,我們能找到一個像當時民謠一樣能合併同類項的可能。
口述:盧中強
整理:李禾子
音樂財經長期招聘財經記者、分析師,有意者可投簡歷至:songzixuanbox@126.com
還想看點別的?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招聘丨2017音樂財經春季招聘 | 世界本不大,我們早該相遇……
商業丨盧中強:音樂是IP的源頭,以投資激活民謠音樂產業鏈
商業丨陳偉倫:只有跟進世界的音樂語彙,中國音樂才能讓世界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