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中,萬茜都是一個人淡如菊的形象。這裡的人淡如菊的意思是,萬茜並不追求紅。在早幾年,萬茜在知乎回答了一個問題,回答自己不紅的問題。在這個回答中,萬茜跟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心路歷程。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不紅,或者不想紅,似乎已經成為萬茜身上一個揮之不去的標籤。
在看孫紅雷的新戲《新世界》的時候,大家看到萬茜飾演的角色時,覺得她的演技很好,但又記不住她是誰。而這似乎也成為萬茜戲紅人不紅的實證。
萬茜在鍵盤上,敲下「不想紅」的時候,這三個字是她的狀態,是她的心路歷程,也是她的一種自嘲。
在今年,一向是走腳踏實地青衣路線的萬茜來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節目。在感到意外的同時,大家也感到很驚喜——這跟我平時看到的茜茜子不太一樣啊!原來茜茜子的性格那麼招人喜歡。
不出意外,萬茜的熱度扶搖直上,觀眾的喜愛度在三十位姐姐們中間也是位居前列。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開播之前,網友們就開始興致勃勃地討論,言語之間淨是對節目的期待,還熱心地給節目組規劃了一個類似洗白的版塊。在實際的節目中,《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組也請來了很敢問的易立競老師對姐姐們進行一個訪問。以訪問的形式,來達到洗白的目的。
洗沒洗白,魚魚不清楚,但在訪談之後,很多姐姐們都被狙了。節目組安排這樣一個板塊存在,似乎也夾雜著自己的私心——為熱度而存在。
在《定義》中,易立競老師一如既往,保持著自己犀利的風格。大膽、直接、不留情面,又直擊問題的核心。這樣的風格,又很巧妙地遊走在個人風格和節目期待之間,做著兩者的平衡。
不想紅的萬茜,遇上犀利的易立競老師,究竟會釋放出怎樣微妙的氣息?
萬茜遇到了自己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滑鐵盧——她立的「不想紅」人設,在不留情面的易立競老師的問話前翻車了。
易立競有多犀利?她會直接問萬茜:你對紅這件事怎麼看?
萬茜似乎感到被冒犯了,直接反問易立競:「你怎麼看?什麼叫紅?」
當時的氣氛很微妙,在靜默了大約三秒之後,易立競也意識到了萬茜的牴觸,她直截了當地反問回去:「我這樣說你會牴觸嗎?」
訪問到這兒,易立競的問話,其實已經擊破萬茜的心理防線。萬茜的心裡生出一種名叫防禦的機制,來保護自己。
易立競繼續不留情面地說道:
做歌手的時候,那一系列的動作,我在想它所有的指向,都是流量吧。包括演員這件事也是,這個叫賣的狀態的話,那其實指向的也是流量。我們可以給它替換成一個詞叫紅。
易立競此刻的問話,就像一把鋒利的劍,直指問題的核心。那一刻,萬茜「不想紅」的人設徹底翻車了。
或許,萬茜在易立競面前落敗的模樣太過狼狽。在《定義》播出之後,萬茜的經紀人傅琢玉專門寫了一篇長文,就各個問題進行了洗白。與其說洗白,不如說挽尊——不讓萬茜人設翻車的醜態太過難堪。
看得出來萬茜的經紀人有很用心地在寫這篇長文,但萬茜人設翻車的印象已經給觀眾們留下了。一旦給觀眾留下這樣「虛偽」的印象,就很難讓觀眾忘記。網際網路或許沒有記憶,但萬茜的對家會一直提醒觀眾們。
誠然,如易立競所說,如果萬茜不想紅,那麼她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動機是什麼呢?
在《創》的選秀舞臺上,姜貞羽妹妹受傷了的結果就是離開舞臺。同樣的狀況出現在萬茜身上時,她卻選擇帶傷繼續比賽,是因為敬業嗎?
講真,明星都想紅。因為紅了就代表了流量、地位、資源,再直白點,明星的紅會給他們帶來最直接的名氣和利益。這沒什麼好辯駁的。
而明星參加各種活動,綜藝、電視劇、電影等等,為的不就是參加這些活動之後,可以帶來更多的曝光,從而讓自己變得更紅,以及更有錢嗎?
萬茜立下「不想紅」的人設,現在又想通過參加節目來換取更多的曝光和熱度,這麼做只能被網友罵作虛偽了。
與其像萬茜那樣立著虛偽的「不想紅」人設,倒不如像辛芷蕾那樣坦蕩地說出:「我就是想紅,想紅有錯嗎?紅就意味著可以接觸到更好地劇本,更多的資源,為什麼不想紅?」
—END—
互動話題:你覺得萬茜真像自己說的那樣「不想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