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看過一部電影《護墊俠》,講的是一個丈夫看到妻子生理期竟然用洗了又洗的髒布條當護墊,為了妻子的健康,他開始走向了護墊研發之路,可謂困難重重,除了技術上的問題,還遇到了身邊人包括自己妻子認知上的阻礙,但最終獲得了認可。
看完電影我很感動於這位丈夫對妻子深深的愛,能在很少有人能用得起護墊的情況下,毅然為了妻子的健康而去努力著。內心也是對影片中的生活環境和人們落後的認知發出感慨,都什麼年代了,居然還有人用不起衛生巾。
我們的身邊充斥著各種品牌的衛生巾,國產的,進口的,一進各類型超市可謂是琳琅滿目,價格也有高有低。我的好友還是歐洲某知名進口衛生巾的省總代理,她代理的衛生巾價格不菲,零售價約40-60元左右一包,但品質確實好,所以我和很多朋友都一直在用這個品牌。
如果沒有這個熱搜爆出來,我從來不知道還有散裝衛生巾這樣的東東,在我印象中,再怎麼也是買超市裡的衛生巾,區別不過是牌子不同而已,從沒想過會有人選擇散裝衛生巾。
一、散裝衛生巾:你敢用嗎?
衛生巾是女性日常必備的物品,因為用途特殊,它的質量好壞與關係著女性的生理健康,所以說小小一片衛巾生,質量是否過關,衛生檢測是否合格可謂是關係重大。
要保證衛生巾的安全衛生,廠家的生產資質、生產環境、包裝都需要有嚴格的要求,而散裝衛生巾就這樣一片片拿出來買,沒有統一的獨立包裝,如何去保證它的質量呢?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這樣的衛生巾確實不敢用。
散裝衛生巾之所以能上熱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超出了大多數人的常識,覺得怎麼還會有女性也挑這樣的東西用,萬一買到假冒偽劣產品,亂用一些不合格材料來生產,那和《護墊俠》中的妻子用髒布條當護墊又有什麼不同呢?
二、不是不懂散裝衛生巾的不安全,而是真的有難處
網上賣散裝衛生巾的賣家不止一家,銷量穩定,為何?究其原因就是兩字「便宜」。正規的品牌衛生巾10片包裝日用的十幾塊錢,夜用的話4、5片就要十幾塊錢,而散裝衛生巾100片僅需要20多元就能買到,價格差異可謂是巨大。
我在網上看了一些散裝衛生巾說明,賣家雖然有說廠家直銷、質量保證之類的術語,也有些超市上從來沒聽過也沒見過品牌標註,但卻沒有過多的品牌、廠家介紹,只是簡單地放上了衛生巾圖片,列了產品性能。
畢竟以前的黑心棉棉被裡面會塞上亂七八糟的東西,誰又敢保證這些散裝的衛生巾裡面的材料一定是合格安全衛生的呢?引起大家的質疑自然是人之常情。
正因為散裝衛生巾和品牌衛生巾有著巨大的價格差異,才有了購買的人群,有網友看到這樣非常誠懇地留言:「建議大家還是買有牌子的吧,這麼便宜的三無產品也敢用?用在私處的也敢亂買?」確實,這位網友並沒有說錯,在很多人眼裡,太過便宜的東西必然有貓膩在其中,尤其是這種關係女性健康的日常用品,更是如此。
下面的買家回復留言卻莫名的讓人心酸:「生活難」、「我有難處。」確實誰還不知道買品牌的衛生巾更好,安全更有保障?卻還是去買了散裝衛生巾,又有誰理解這些購買者生活的艱辛,了解她們不得不買散裝衛生巾的無奈與生活壓力。
記得魯豫有個採訪,是採訪一些貧困山區的小學生,問她們為什麼不吃肉?是因為肉容易壞嗎?還問她們吃米飯和鹹菜能吃飽嗎?這一幕讓我看得真是無言以對。魯豫這個問話正如晉惠帝聽到百姓因饑荒只能吃樹皮草根,發出來自心靈的疑問:「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是啊,你們為什麼不吃肉,只吃鹹菜呢?
我很多年前曾經在一個貧困鄉工作過,那裡的孩子們每周都是背著一袋米徒步很遠的路程到學校,一周回家一次,在學校大家就煮自己帶來的米飯吃,菜也很簡單。村子裡家家捨不得用電,最多用15瓦很昏暗的燈,10多塊錢的電費拖了很久都交不上。晾曬在村裡的衣服,很多都有洞,可能對於一些人來說當抹布都嫌棄。(不過現在這些村子生活開始過得好了,從山上搬了出來,配了好的房子 ,各種政策扶持。)
有時候別人艱苦的生活非當事人無法理解,人人都想住大別墅、開豪車,但不代表每個人都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很多人只是努力在生活著,只要一天比一天好就不錯了。能從布條、疊衛生紙過渡到散裝衛生巾對一些人來說已經是進步了。
三、買便宜的散裝衛生巾沒錯,希望能規範市場,便宜也能保證質量
在我來看買便宜的散裝的衛生巾沒錯,就像買其它東西一樣,有人選擇10、20元的包,有人選擇幾萬,幾十萬的包,每個人經濟條件不同,選擇自然不同,這也是市場豐富性的體現。
我們不能去強求每個人都能按自己的標準去生活,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無奈,尊重彼此生活的差異性才是最大的素養。
但是這個基礎是建立在衛生巾市場規範之上,就算是散裝衛生巾也要有過硬的質量檢測、監督體系去保證,只要能出售就一定是安全、衛生的,不能因為便宜就可以用各種假冒偽劣的材料, 這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焦點。
不能因為便宜就使用不合規材料,以損害人的健康為代價換取利益,這樣的商家一定要給予嚴厲打擊。
在這點上,希望人人都是一名」護墊俠「,去維護衛生巾市場的安全與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