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微信公眾號:雨落電影。
中國哪個職業最硬核?
三個月讓雨落承認了,醫生最硬核。站在第一線,面對著與世界眾生相駁的步伐。
去年播出的《中國醫生》,耗費一年的時間,跟蹤拍攝了6家大型的公立三甲醫院。
真實地記錄了醫生背後的生存現狀。
最終豆瓣9.3分,
讓雨落懂了,醫生的背後,是如此驚心動魄。身為一個特殊的群體,背後承載的壓力卻是巨大的,尤其在當下。
他們同樣累,每天超負荷工作是一種常態。
他們同樣冷靜,面對心急如焚的家屬,卻秉承著難得的認真。
但他們同樣被誤解,醫患問題,基本上每年都會發生,他們是一個普通人。
如今,它又雙叒叕來了。
豆瓣9.5,有80%的人打出五星。
聚焦當下新冠肺炎疫情下,武漢4家醫院,8個醫療隊,30多名醫生的真實生活。
透過它,看到了更多常常被忽視的細節。
人間不僅有大愛,更有團結一心,終將勝利的決心。
來看看有哪些故事?
餘昌平,一位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呼吸科醫生,
也是防治專家組的成員。
他被感染了。為什麼被感染?
說不清,因為總是衝在最前面,接觸了太多的病人。
對於他,相信已經很熟悉,因為在疫情期間,自拍短視頻而走紅。
從一位一線醫生變成了患者。
喜歡開玩笑,每天抱著樂觀,開朗的性格。
他的背後,是武漢人民醫院在疫情期間的醫護感染情況,有141人。
這樣的數據,僅次於李文亮醫生所在的武漢市中心醫院208人。
鏡頭前的他,調侃飯菜,顯得十分幽默。
透過他,看到其中的情況。醫院的改造,三天時間要改造成為一個傳染病醫院。
400張床,200輕症,200重症最終成為了800張床,而且全部都是重症。
簡單的數據下,對於他們來說,卻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其中的主持者餘開煥,
自從開始醫院的改造,已經有50天的時間沒有回家,
每天收治著大量的病人,從一開始的十幾個,幾十個,到一百多個。
還面臨著醫護感染的情況,
即便有醫療隊隨之而來,但情況依舊嚴峻。
壓力很大,每天工作著8到12個小時,之間沒有休息,全靠紙尿褲支撐。
有的醫生,為了防護服就將嘔吐物又重新咽了下去。
陳曉蓓就是其中一名醫護,為了不給家人帶來隱患,一直住在宿舍。
每當談到這些,總是忍不住熱淚。
他們都是平凡人,擋在了新冠肺炎的面前,有責任,有擔當。
面對病人死在面前,作為經歷者其中的壓力無法述說,如今儘管疫情已經消滅,但面對這樣的情況,依舊讓雨落佩服。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真正的體會到了「人間自有真情在」。
為了應對它,全國同結一心,從1月24號開始,全國已經累計向武漢派出了四萬兩千名醫護人員。
面對這樣一場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救援行動。
那一聲「你們哪個醫院的?」「華西醫院」讓雨落特別動容。
頗有一種上戰場的責任感。
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容不得一絲差錯。
其中關於醫護人員的防護裝備,一幕對於防護服的穿戴,不僅表明了態度,也讓雨落觸動。
首先,是檢查穿戴口罩的氣密性,穿好防護服,然後將袖口的徹底封住。手套也要帶兩雙。
這樣一種不透氣的狀態,與外界進行了很好的隔離,但對於他們卻很難受。
這樣一絲不苟的認真,是一種對自己的負責,同時也是對同事的負責。
《中國醫生》通過第一視角的方式,將鏡頭真正聚焦在了那些一線工作者的身上,看到了其中的真實狀態。
比如,很多新人醫生一開始難以適應狀態,都後來的慢慢適應。
有這樣一位護士王浩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自己第一次給病人抽血時,還不到二十分鐘就會感到噁心。」
疫情的加劇,工作強度的增加,反而讓他更加堅守在第一位,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另一位護士荔緣也表示,
「自己第一次進病房的時候,真的很怕。但當和患者溝通後,自己才真正放下心來。」
這一份奉獻,看到的敬畏,對於第一次走上工作崗位,面對各種不幸,的確硬核。
作為疫情之中的逆行者,他們有護工,有醫生,還有公交司機。
一份樸實,在第一線展現的淋漓盡致。
雨落深深感動。
也許力量微不足道,不足以對整體起到怎樣的決定性作用,但正是這一份努力,一份付出,才換來了疫情的更快結束。
面對困難,挫折。以寫紙條,寫日記來鼓勵自己,同時記錄生活的精彩。
《中國醫生》更像一種坦然,特別是其中彼此間的對話。
作為平凡人,堅守著不平凡的事。
正如片頭的歌曲所唱的那樣:
是誰的子女是誰的父母是誰的家人午夜飯上告別爸媽是戰士拿起了搶走上了戰火無聲的邊疆
他們用行動表達著自己對於職業的堅守,這是一位令雨落尊敬的醫生,護士,公交車司機。
《中國醫生》和其他抗疫紀錄片相比,最突出的地方,在於聚焦一家醫院的整個全過程。
透過它,去了解這家醫院的真實面貌。
作為記錄者,同樣有被感染的風險,但最終還是,記錄下了這樣一段中國醫生的故事。這才是最貴重的地方。
它是一面鏡子。
照亮了這其中的黑與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