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第二季開播後,整體來說看完讓人非常激動,因為對於觀眾而言這就是加強升級版的浪姐,加強升級的地方在於參加這個節目的演員和藝人其實是圍繞表演主題展開討論和pk的,這遠比浪姐要搞業務唱跳有意思的多,上一季《演員請就位》口碑褒貶不一
有意思的是第二期節目組就又開始了一如既往的騷操作,用李誠儒和郭敬明來製造話題,上一季郭敬明常常掛在嘴邊的『允許存在』的理論,第二季還在繼續,所以今天和大家聊聊郭敬明所謂的『存在學』到底能不能站得住腳
個人感覺李誠儒和郭敬明的在線battle就是節目組故意安排的,因為節目組要的就是這種火藥味十足的交鋒,而且偏袒那一邊對節目組來說都沒有必要,李誠儒和郭敬明的整段battle觀眾如果把董思怡問四位導演s卡標準這部分,這個環節郭敬明導演的發言一共可以總結成五點
第一,根據節目規則導演有權根據自己的喜好給任何心儀的演員s卡,第二,郭敬明導演給s卡的標準就是他想找這個演員拍戲,第三,每位導演選角都有自己的標準,導演能發現專屬某位演員的美,那郭敬明未來想要拍的東西裡面會有他認為何昶希能夠完成,而其他人不一定能完成的角色,第四,郭敬明認為導演就像老師一樣,班裡有很多好同學他很開心,但是比較差的學生他還是要教
甚至他認為自己要付出更多的付出去教,第五就是郭敬明經常說的那句話,可以喜歡不喜歡的東西,但允許他存在,然後讓我們剝離開一些情感化,場景化的描述,我們還可以把李誠儒老師的發言總結成一下五點,第一,李誠儒老師認識四十個演員面對的是四個導演,一共只有八張S卡,那麼這個比賽就應該公平公正,第二,爭奪s卡的比賽是關於演技和表演水準的比賽
李誠儒老師認為個人做法不應該凌駕於比賽,第三,李誠儒老師認為郭敬明以前就說過存在就是合理的,第四,李誠儒老師認為存在即合理這句話就是偷換概念,因為原文翻譯過來並不是這樣的,第五,李誠儒老師認為每個導演可以有自己的判斷,但是選擇應該對其他三十九位演員有所交代,用s卡這樣鼓勵演技差的演員側面就是打擊了演技好的
那麼關於李誠儒老師和郭敬明的battle我個人覺得第一點我們要理清楚,分清事實和觀點,這期節目的事實主要包括兩個,第一個是節目規則正如郭敬明所說,導演有權根據自己的喜好給喜歡的演員,第二,郭敬明按照自己的喜好發了s卡給何昶希,之所以要區分事實和觀點是因為從上一季開始,郭敬明就用兇悍的允許存在理論,這個理論它本身描述的就是一個客觀事實
這個事實狀態是從來沒有受到影響的,也就是說郭敬明他可以發卡,他的看按照他的心意發出去了就結束了,事實就是這樣,剩下的都是觀點討論,所以我個人覺得用不著拿允許存在來壓人,郭敬明和他的選擇都好端端的坐在那裡,誰都沒有收回那張發給何昶希的卡,難道這還不是允許他客觀存在嗎?
事實上我認為郭敬明想要的從來都不止於允許存在,他想要的是觀眾,甚至這個節目的其他演員,導演,嘉賓都得同意他,因為但凡表現出一點對他所謂的觀點,選擇,任何一點點的反對,質疑或者批判,郭敬明都會迫不及待的拋出長篇大論,如果這招不好用的話他就會用允許存在理論把對方架在輿論的十字架
但是郭敬明可能忘了一件事,那就是無論是這個節目的任何參與者還是我們觀眾都沒有義務同意他的觀點,在我看來郭敬明的表現甚至是一種卑鄙的語言遊戲,畢竟他的選擇要對很多演員有一個交代,比方說從楊志剛的採訪中我們可以看到,後面的三十九個演員就是不知道導演的取向是什麼,正如李誠儒老師所說不知道應該是把戲演好還是應該得到導演的喜歡
所以在這一點上,郭敬明又偷換了概念,他把自己的喜好強行解釋成付出更多努力去教學生,他其實就是在強行合理化自己的動機,甚至還要強行獲取他人的認同,這讓觀眾感受到了很濃的壓迫感,而李誠儒老師的觀點都是邏輯自洽表已明確的,也沒有什麼站不住腳的語言遊戲,如果說主持人大鵬站郭敬明的話,那我會選擇站李誠儒老師,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呢?歡迎留言討論,本文由戲言聊影視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