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臺灣之行」的前三篇:
(一)老喬、棗哥和我,一拍即合,去臺灣。
(二)這一次我們遇上了愛情浪漫故事。故事發生在宜蘭至花蓮公路邊的一家小餐館,時間乃「越來越深」的夜。
(三)有些地方永遠難忘,那裡必發生了好深情的經歷。那一夜,我們投宿在阿里山密林中的一間民宿。
我們從南投日月潭地區的高山峻岭間連綿的暴雨中衝下來,到了臺西平原地帶,直至臺海邊緣。
臺灣這一次遊,我們沒有設計行程也沒有提前預訂住處,真正是任性地走到哪兒算到哪兒。每一天出發前,或是前一晚三個人碰頭商量一下,上網和打電話把下一站的參考住處(好在有一本書和一張地圖)找到,然後驅車即前往。
但今天所訂的鹽鄉民宿,讓我們迷濛了,難找。在「臺灣3號」高速公路休息區,三個爺們兒被迫停車認真研究線路。
一部小車,沒有GPS導航;邊走邊找路,邊跑邊訂房;不怕風雨,不怕錯路;不怕夜深,不怕睡大通鋪;這是何等的犟驢子啊?!
當然,如此行走,意外的驚喜很多很多。
回想三個小時前我們受困阿里山21號公路時,三人被迫折返,避雨之際,卻偶遇莊主,於是在「弈青酒莊」(臺灣著名的梅酒工場之一,名稱源自莊主16歲女兒的名字)品了酒與喝了咖啡。那一場與吳先生的不意漫聊記憶猶新,他的真誠熱情亦至今難忘。
當天晚上,我在微博上寫到:「我是不是在不經意之間總說臺灣的好?其實我真沒準備投誠,只是對於在此幾日大便也更通暢的人來講,我還能怎麼描繪她?」
能在《臺灣最好的民宿》書中發現並於半迷路的狀態下找到這一家臺南的鹽鄉民宿,本身就是一種樂趣了。據說,這家是臺灣「交通部」所評比的最佳「好客民宿」。
而世界又如此之小,原來旅遊衛視剛在此拍攝了新節目《行者請上車》,主持人「小劉大硯」用雙人自行車搭載著民宿的洪媽媽走了一程。我們今個兒這算是追他們雙星了。
在私信上與劉硯聯繫著,可還是不巧錯開一天,他騎著車去臺東樂呵了。
轉左轉右,折騰了好幾輪,終於離目的地越來越近
肚子餓得呱呱叫,聞到了香氣
呵呵,先吃飯行不?
不行,要先看房間
這一家民宿的風格,迥然不同
兩個字,質樸
漁家的味道,在每一個角落裡
「你們怎麼可能找到這個地方?」在座的臺灣人不相信我們會到這裡!
即來之,則安之,則愛之。來吧,洪媽媽親手做的米線——「韭黃鮮蚵拌麵線」,好吃之最,狼吞虎咽中!
洪媽媽拿手的聞名於鄉親間的還有這一道「九層塔炒蛤蜊」。天哪,太肥美!
這家民宿和餐館,就座落在臺灣海峽西海岸的一個瀉湖邊著名的廢舊老鹽田近旁,靠水吃水,所有食材皆天然有機。
「他媽的,又賺得大便通暢!」我又來粗的了。
洪媽媽說,這噴香的魚就在右邊的鹽田魚塘裡活捉的,「你們明天要不要一起去捉幾條?」
我們聽說五點就得起床,猶豫了一下。呵呵,終究還是要去的。
夜深人靜,睡了。這一天太累了,即時這二重唱鼾聲可穿牆悠揚而出。
三人睡在一個大通鋪的,但這是我們的「選擇」。本來洪媽媽按我們的預定,安排了一間三人房,進去一看有些讓人難過的逼仄。
洪媽媽看出我們的神態,笑了,「來來,年輕人,我給你們換一間」。結果,第二個房間那叫一個大啊,大大大通鋪。
這是漁民伯伯以前住的嗎?有樣學樣,早睡早起才是。
早上,安安靜靜,空氣真是清新
臺灣人搞個「花圈」擺著,說是「慶祝」和「賀福」
這可不是洪媽媽,是「洪爹爹」
一路上,看到好多魚塘,這都是廢棄的鹽池
天色有點草,出來的都是老婆婆
有螃蟹
也有魚,但這是我們昨晚吃的那一種?
看出來了,這不是「養魚池」,而是魚兒的天然棲息地
天色暖起來了...
此時才是清冷的早晨6點,我們與洪爹爹一起捕魚;他在水中忙活,我們在魚塘堤壩上信步。
微風有些鹹膩,但看到洪爹爹捕獲了一隻大螃蟹,仨老爺們兒也歡樂起來!
魚塘邊上的這隻蟹,把我笑壞了,偽裝贊
「滿載而歸」,哈哈,只有一小筐
瞥見路邊的介紹牌子,才知這裡是「井仔腳瓦盤鹽田」。這可能是臺灣西海岸最後的鹽田了,不知還能存在多久?
騎車在民宿周邊又轉一圈,安然清悠,沒有遊人,少有打擾,真是不錯;下次來臺南,不知是否還能來捉魚蟹,隱世居?
洪爹爹捕魚歸來,小貓咪們見到了可是比我們更開心,原來是它也有營養早餐了。
而我們在等候著的,是洪媽媽下廚做得「很快,很快,就好的」——新鮮出爐的海鮮粥。
貓曰:「饕餮」
這海鮮粥與潮汕的不同,與閩南風味更相投?不知。
只知,新鮮的魚肉,還有洪媽媽手工之肉丸配搭,鮮美,讓人回味。
陽光到了,讀書時刻。
還有人在日頭下面研究今天下一步的行程,臺南城市與那間「度小月」已經定下。
環顧一下,需要說再見了
一杯茶,送客。
不舍,不眷,有機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