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什麼能代表溫州飲食文化,「醬油醋」大概最合適。無論是溫州街頭的餐飲店,還是高檔奢華的大酒店,或是家家戶戶的飯桌上,在溫州人的飲食習慣裡,醬油醋必不可少。
11月25日,在「溯源甌菜,暢談醬油醋」新品發布會上,甌菜大師潘曉林為大家揭秘了淘大潘曉林醬油醋的由來與創造。
「醬油和醋的比例,在溫州是有講究的,每個人調出來的醬油醋都不一樣,之前標準也沒有準則。雖然吃醬油醋是溫州的老傳統,但調出好的味道並不容易。我一直希望在市面上看到一款甌菜專用的調味品,於是就有了與淘大的合作。」潘曉林表示。
據了解,淘大食品創始於1908年,是全球知名的中式食品品牌,擁有超過百年的調味品製造歷史。淘大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淘大食品與潘曉林大師的通力合作下,首次推出區域性調味品,期待淘大潘曉林醬油醋能成為溫州的一張名片,像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一樣,走出全國飛向世界,讓在異鄉的溫州人隨時感受到家鄉的味道。
國家級烹飪大師、浙菜宗師
溫州市唯一獲得國務院津貼特殊的烹飪大師
全國餐飲行業最高獎「中國烹飪大師金爵獎」獲得者
浙江餐飲界「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生於1955年的潘曉林,出身餐飲世家。從小在父親的薰陶下對烹飪極感興趣,喜歡鑽研,高中畢業後進入溫州飲食公司工作。幸運的是,他被賞識他的甌菜泰鬥金次凡收為門下弟子。很快,潘曉林在溫州烹飪界尤其是在年輕廚師中嶄露頭角,聲譽鵲起。
1979年,憑藉著出色的表現,潘曉林被選送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宴廚房學習工作。不到一年時間,沉浸在國宴廚房裡的潘曉林就從學徒、助手快速成長,獨當一面掌勺擔當國宴的主廚。
「第一次做國宴主廚很緊張,畢竟是為國家領導人和外國貴賓服務,但上陣後其實也就不緊張了,一方面是國宴有規範的各種流程,還有大師指點,另一方面是心中有底手上不慌。」潘曉林回憶說。
「甌菜特色很鮮明,但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甌菜技藝還是相對粗糙的,知名度也不高。」潘曉林覺得,他有責任和義務幫助甌菜傳承、創新和崛起。
回到溫州後,潘曉林與志同道合的同行們開始著手將國宴元素引入到甌菜的創新裡。潘曉林等人遵循「繼承不循古,創新不棄舊」的宗旨,並講究「本性」「悟性」,研製出一大批適合溫州食客的佳餚如紅油雞爪、紫菜魚卷、竹蓀鴿蛋、蟹黃魚翅、吉利龍蝦球等結合甌菜原本技藝的創新菜。
為了改變甌菜在傳承和創新、推廣中「有菜無譜」的歷史和窘況,潘曉林歷時二十多年,收集整理甌菜經典和創新菜式,編寫和指導菜品拍攝,潘曉林領銜陸續出版了兩輯《中國甌菜》。在第二輯中,精選了包括傳統老菜、創新甌菜、家燒海鮮以及溫州特色小吃點心等在內的200多道甌菜。
2019年7月,在被譽為飲食出版界的「奧斯卡」的第24屆國際美食美酒圖書大賽頒獎典禮上,《中國甌菜》第二輯榮獲2018年度特殊貢獻獎和亞洲最佳美食圖書設計獎兩項大獎,一本書同屆獲得兩個大獎,國內尚屬首次。潘曉林身披國旗登上領獎臺,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 《中國甌菜》第二輯榮獲2018年度特殊貢獻獎和亞洲最佳美食圖書設計獎兩項大獎。圖為潘曉林身披國旗領獎。
如今,甌菜已與杭菜、寧菜、紹菜並稱為浙江四大菜系,在國內小有地位。
這些年,潘曉林多次受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專業委員會邀請,為「中國廚藝浙菜高級研修班」講課;去年受中國烹飪協會、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在其主辦的「中國美食文化」主題展上,潘曉林帶著甌菜與中國八大菜系一起站上世界舞臺,讓博大精深的甌菜美食飄香法國巴黎;同時他還在荷蘭等歐洲各國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廚藝交流活動,向歐洲各國的餐飲企業傳播甌菜飲食文化,擴大影響力,甌菜在他手中又一次獲得了國際的認可。
挪威、新加坡、馬來西亞、法國、美國……潘曉林和甌菜的足跡如今已經遍布全球。「近二十年來,每年我都會出國1-2次,或考察學習,或展示、推廣甌菜。」潘曉林談道,甌菜不斷獲得世界的認可,這和在人民大會堂國宴廚房工作一樣,讓他感到自豪、榮光。他還要繼續努力,在傾力於甌菜標準化的同時,也將甌菜端上世界餐桌,做國際之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