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工業網
以鋼鐵俠為首的「復仇者聯盟」在2012年上映後全球最終以15億美元作收,代表了漫威影業率先整合成功,完整的將超級英雄集合在一部電影並且開出好評。
而靠著「黑暗騎士三部曲」打天下的華納影業,在克裡斯託夫諾蘭正式不參與接下來的「正義聯盟」後,也積極的在籌備DC的電影世界觀,去年登場的《超人:鋼鐵英雄》成功開啟第一棒,2016年登場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曙光》更是萬眾期待。
美漫最知名兩個角色終於要在銀幕中對戰,一般預料華納與DC也將透過本片帶出「正義聯盟」的相關角色,畢竟神力女超人、綠燈俠、閃電俠都還沒有與電影觀眾見面。
另外福斯影業旗下的「X戰警」也在今年上映的《X戰警:未來昔日》開出絕好評和高票房後,繼續穩固戰略地位,接手馬修範恩(Matthew Vaughn)的布萊恩辛格(Bryan Singer)成功延續的X戰警的電影世界觀,未來更可能在《X戰警:天啟》開啟更多可以拍攝獨立電影的角色;
而一直回不了家、無法回歸復仇者的蜘蛛人,在索尼影業的操作下,也將拓展版圖,拍攝」邪惡六人組「的故事;
也就是說,短期之內影迷看不到期望已久的「漫威電影整合」,反而四大片商獨佔一方,準備展開一場「超級英雄電影大戰「。
不過從2008年的《黑暗騎士》與《鋼鐵人》以來,超級英雄電影幾乎可以用一個「泛濫」數量在推出,當然這樣的現象無疑只是一個「商業模式」的展現。
畢竟超級英雄電影有既有的漫畫讀者基本盤,在票房上更加證明一般觀眾對於這類電影的喜愛,如果再加上3D、4DX、IMAX等硬體加持,整體收入絕對讓片商笑呵呵,相對的也願意投入更多的心力、預算在超級英雄改編電影上;
The Playlist網站整理出未來四年各大片商即將登場的超級英雄電影,居然高達將近30部,非常可怕.其實這只是剛剛開始,「怪獸聯盟」現在才剛剛提及上案。(美國上映時間):
漫威影業(12部)
《銀河護衛隊》(2014/8/1)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2015/5/1)
《蟻人》(2015/7/17)
《美國隊長3》(2016/5/6)
排定檔期但尚未確定(2016/7/8)
[一般預料為《奇異博士》]
排定檔期但尚未確定(2017/5/5)
[一般預料為《雷神索爾3》]
排定檔期但尚未確定(2017/7/28)
排定檔期但尚未確定(2017/11/3)
排定檔期但尚未確定(2018/7/6)
排定檔期但尚未確定(2018/11/2)
《復仇者聯盟3》(2018)
排定檔期但尚未確定(2019/5/3)
福斯影業(5部)
《驚奇四超人》(2015/6/9)
《X戰警:天啟》(2016/5/27)
《金鋼狼2》(2017/3/3)
《驚奇四超人2》(2017/7/14)
排定檔期但尚未確定(2018/7/13)
華納影業(7部)
《蝙蝠俠大戰超人》(2016/5/6)
《驚奇隊長》(2016/7)
《睡魔》(2016/12)
《正義聯盟》(2017/5)
《神力女超人》(2017/7)
《閃電俠與綠燈俠》(2017/12)
《鋼鐵英雄2》(2018/5)
索尼影業(4部)
《蜘蛛人驚奇再起3》(2016/6/10)
《毒蜘蛛》(2016)
《邪惡六人組》(2017)
《蜘蛛人驚奇再起4》(2018/5/4)
雖然有一些電影尚未有確切的上映時間,屆時可能還會依照拍攝進度而進行調整,但是不管怎樣,可能不只未來4年,5年、10年,我們都可能會一直看到超級英雄電影肆虐。
可怕的是如果以一個同樣的世界觀去規劃這樣的電影策略,將會形成類似電影影集的疲乏感,將在每一部作品中看到一樣的公式、差不多的情節以及可以相像的相互連結設定,電影的創新、突破格局、跳躍思考都將因為這類電影的賣座而消失。
在我們無法期待有第二個、第三個克裡斯託夫諾蘭的情況下,像艾德格萊特(Edgar Wright)這樣優秀的導演只會被犧牲,主導電影的可能將不會是導演本身,而是策劃整個世界觀、主導生殺大權的人。
當然,超級漫畫改編電影並不是沒有好作品,即將在7月底登場的《銀河護衛隊》就是漫威影業近年來最突出的作品,也許是第一部將劇情完全設定在地球外的電影,讓詹姆斯昆恩(James Gunn)拍出了與先前「復仇者聯盟系列」非常不一樣的風格;
華納未來也將嘗試拍攝「正義聯盟」以外、較具深度的漫畫作品《睡魔》(Sandman)。
但是如同先前所說,在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下,超級英雄電影恐怕短時間之內不會停止,反而可能越來越多,而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如同漫威影業主理人凱文費奇所說,直到拍出了爛作品才會停止,我們不知道,只是過度商業化對一個產業來說也並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電影產業包含了豐富的文化性。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影拍攝技術、放映技術都已經走向數位化,電影的本質以及存在價值最終會走向什麼樣的方向,值得我們去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