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歌聲縈繞雅礱大地_教育_中國西藏網

2020-12-22 中國西藏網


圖為加查縣莫熱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李洲 攝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南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堅持「四級書記抓扶貧」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機制,緊緊圍繞「八個聚焦」抓落實,強力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向黨和人民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2018年底,山南市12個縣(區)全部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19.3%降至0.23%;2019年,該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清零、綜合貧困發生率降為零,基本消除了絕對貧困。

  山南人民用時5年創造了減貧奇蹟,奏響了發展史上的壯麗凱歌,實現了夢寐以求的願望。

  聚焦精準,舉全力攻堅克難

  五年來,山南市堅決貫徹落實脫貧攻堅政治責任、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建立了地級幹部包縣、縣級幹部包鄉、鄉(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和黨員包貧困戶的責任體系。同時,各級幹部主動認領責任,籤訂責任書,構建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

  山南市堅持靶向治療、對症下藥,堅決做到精準識別、精準退出。截至目前,該市精準識別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9191戶57844人,全部脫貧。

  同時,堅持打基礎、利長遠、求長效,致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市累計完成投資272.32億元,實施「十項提升工程」項目253個,極大地改善了農村公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目前,該市12個縣(區)全部實現主電網供電,行政村通郵率、通電話率、網際網路覆蓋率均達100%。

  生產生活條件的巨大改善,贏得了廣大農牧民群眾的支持和認可。2018年,國務院第三方考評組離開扎囊縣扎塘鎮施貢村時,該村年逾古稀的格桑赤來老人拉著工作人員的手說:「我是新舊西藏的見證者,是共產黨帶領我們翻身做了主人,是共產黨帶領我們消除了貧困……你們從北京來,一定要把我的話帶給習近平總書記:黨的恩情我們世世代代不會忘,我們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搬離窮窩,擺脫「循環式返貧」

  加查縣冷達鄉共康村,也叫莫熱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康」,取的是「共同奔小康」之意。如今,搬遷群眾在這裡實現了「脫貧夢」,正在小康路上闊步前進。

  受氣候和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影響,山南市一些地方存在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的情況。易地扶貧搬遷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共康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嘎瑪頓珠,以前住在海拔4500多米的加查縣洛林鄉倫麥村。住的地方山高路遠,出行困難,生活條件差,外出務工機會少,處在貧困中。

  為了勸說嘎瑪頓珠搬離「窮窩窩」,洛林鄉工作人員一次次給他講政策、出主意,最終他決定搬離以前居住的地方。

  2017年12月,搬到共康村後,通過參加當地組織的技能培訓,嘎瑪頓珠拿到了中式烹調師初級從業職業資格證、創業培訓合格證和裝載機從業資格證,購買了裝載機,圓了「就業夢」「脫貧夢」。「開裝載機一年能夠增加收入4萬多元。沒活時,我還可以去餐館打工,也能掙不少錢。」脫貧後的嘎瑪頓珠滿懷感激地說,「是黨的脫貧攻堅政策幫我擺脫了貧困,黨的恩情我永遠不會忘。」

  據統計,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南市建成澤當城區、加查莫熱壩、桑日追塘壩、扎囊桑耶4個市級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24個縣級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和5個分散安置點,8124名像嘎瑪頓珠這樣的貧困群眾實現了易地搬遷。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不僅配套建設了居民房、衛生院、幼兒園等基礎設施,還規劃了特色產業項目,拓寬了搬遷群眾的就業渠道,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發展產業,築牢脫貧根基

  「五個一批」中「發展產業脫貧一批」十分重要。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南市通過完善落實產業政策、狠抓產業項目建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加強發展資金保障等,全力幫助貧困群眾脫貧。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山南市共實施產業精準扶貧項目217個,建成206個,輻射帶動受益2.8萬餘人,實現產業脫貧16850人。

  「以前,家裡收入主要靠種糧食,一年到頭下來,除去吃的、用的,根本沒有餘錢。現在,我在藏草萬畝植物分苗擴繁溫室大棚打工,每天收入150元,一年能夠增加收入兩三萬元,日子比過去好多了。」扎囊縣阿扎鄉張達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次仁白瑪打工的地方,是該市產業精準扶貧項目中的一個。該項目不僅促進了群眾就業,還對防沙治沙作出了積極貢獻,可謂是一舉多得。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市總投資44.8億元,規劃實施六大類217個產業項目,輻射帶動2.8萬人增收,帶動16850人脫貧。

  此外,在發展產業項目的同時,山南市通過開發就業崗位、組建扶貧民工聯隊、加強勞務輸出等方式促進貧困群眾就業增收。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市組建農牧民工聯隊432個,帶動勞動力轉移就業32201人,勞務創收3.7億元。今年,山南市採取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方式,組織當地貧困勞動力參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維修、低產田改造等項目,幫助群眾就業增收。「現在,不用外出務工,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次仁白瑪高興地說。

  強化教育,根除滋生貧窮的深層土壤

  「在黨和政府的重視下,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教室裡安裝了電子白板、網絡智能化設備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學校還實現了供氧供暖,學生更安心學習了,教師教學熱情更高了。」說起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的變化,浪卡子縣中學副校長李波雲感慨地說。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山南市高度重視教育脫貧工作,目前,該市本級財政每年對教育投入的比例達25%,援藏資金投入教育比例達30%。2017年制定出臺《山南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實施免費教育補助政策實施細則》,解除了貧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後顧之憂。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市共兌現建檔立卡和農村低保大學生免費教育補助資金8240.6892萬元,落實山南籍大學生資助政策資金26934.95萬元,資助大學生36049人次。

  同時,山南市堅持聚焦志智雙扶。據統計,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市累計開展脫貧攻堅宣講14.9萬場次,舉辦夜校5200期,接受教育人數達870多萬人次。累計投入培訓資金3472.99萬元,實施勞動力「萬人技能培訓」工程,培訓貧困戶勞動力16420人次。健全完善《村規民約》1688條,切實用制度管理好村民事務。

  過去,由於身體殘疾,隆子縣隆子鎮扎果村村民雲旦加措靠領救濟金生活。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後,他學會了蔬菜大棚種植技術,在該村蔬菜種植合作社實現了就業。有了收入後,他不僅主動要求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把學到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身邊人。他說:「過去窮,一是缺技術,找工作四處碰壁;二是觀念陳舊。精準扶貧,不僅讓我學會了技術,更解放了我的思想。我們要靠勤勞雙手增收致富。」

  改善民生,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過去,受環境影響,地少、收入少,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是黨和政府帶領我們搞生態扶貧。如今,我們家不僅脫了貧,周圍的生產生活環境也發生了很大改善。」扎囊縣阿扎鄉章達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格桑告訴記者,「在藏草萬畝植物種苗繁育基地上班,一個月工資4800元。有了收入,我們再也不用靠國家救濟生活了。」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南市累計投入資金近18億元,在雅江中遊實施生態扶貧產業項目30個、種植經果林等4萬畝,完成植樹造林4.5萬畝、防沙治沙40萬畝,建設了萬畝苗圃基地、千畝經果林基地、千畝甘草基地、百畝車釐子基地等一批生態產業項目,初步形成了江北萬畝林果經濟帶,打造了貢嘎縣至桑日縣長160公裡、寬1800米的雅江綠色生態走廊。

  生態扶貧成效顯著,僅是山南市民生改善的一方面。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市聚焦民生抓落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該市累計投入資金6537.06萬元,改造危房4423戶;投入資金4.67億元,建成季節性飲水安全點841處,徹底解決了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設立大病救助基金1000萬元,各縣(區)設立50萬元以上預藉資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醫生籤約率達100%;創新實施「十大民心工程」,落實資金29.4億元,出臺惠民政策26項;開設殘疾人就業培訓中心8個,幫助1730名持證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

  民生的極大改善,不僅促使貧困群眾思想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更增強了貧困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心和信心。「過去,共產黨帶領我們搞脫貧攻堅,幫我們實現了『脫貧夢』;現在,共產黨又帶領我們搞鄉村振興。」格桑說,「脫貧後,大夥守護神聖國土、建設幸福家園的決心和信心更堅定了、發展動力更足了。」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條條坦途惠民生_原創_中國西藏網
    中國西藏網訊 「出門就是水泥路,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白那村甭唐組是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71個自然村中最後一個通硬化路的。通車後,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眼前這條路。讓他們高興的是,以後的出行方便了,青稞、土豆、藏雞蛋等土特產品也能更好往外銷售了。
  • 山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市政府研究室)四級調研員兼雅礱投資有限...
    山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市政府研究室)四級調研員兼雅礱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王軍簡歷王軍,男,漢族,1974年1月生,四川資中人,在職本科學歷,2001年8月參加工作,200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決勝2020】幸福生活從這裡開始_原創_中國西藏網
    今年5月以來,這條街道上誕生了網店和網絡直播間6個,易遷安置戶「sun菇娘」「么妹兒」成為本土直播帶貨網紅,124戶易地扶貧搬遷農戶實現平均月收入6000元以上 攝影:歐帆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祖國各族兒女團結奮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這些成就,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
  • 林芝波密縣積極開展紅色文化宣教_教育_中國西藏網
    張猛 胡文 攝  為進一步挖掘當地紅色資源、弘揚紅色文化、激發紅色效能,波密縣堅持以紅心黨建品牌創建為抓手,在318國道沿線波密段合理設置紅色文化宣教點,以波密縣委紅樓為主,著力打造集黨性教育、紅色旅遊、紅色宣傳為一體的主鏈條。
  • 第二季《中國新歌聲》全國海選西藏賽區落幕
    圖為第二季《中國新歌聲》全國城市海選西藏賽區總決賽現場。 何蓬磊 攝 圖為第二季《中國新歌聲》全國城市海選西藏賽區總決賽現場。 何蓬磊 攝  中新網拉薩5月15日電 (何蓬磊)第二季《中國新歌聲》全國城市海選西藏賽區總決賽5月14日在拉薩舉行,10位選手經過4輪角逐,來自日喀則的扎西平措最終獲得了西藏賽區的冠軍。
  • 西藏首支本土美式橄欖球隊——瓊鳥橄欖球隊_教育_中國西藏網
    「我們希望橄欖球不光是大家的業餘愛好、一種強身健體的項目,我們更想讓橄欖球這項運動在西藏傳播開來,讓更多人知道橄欖球在西藏也是可以打出名堂的。」索朗多吉說。  在西藏打橄欖球,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於海拔高,含氧量比不上內地,很多球隊不願來西藏比賽,球隊約不到主場,只能跑客場。」
  • 白楊禮讚_讀書_中國西藏網
    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麼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覺得樹只是樹,......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後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象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徵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白楊不是平凡的樹。
  • 2020年西藏首屆咖啡文化節開幕_資訊_中國西藏網
    12月17日,由西藏自治區烹飪餐飲飯店業協會、西藏傳媒集團、拉薩萬達廣場、西藏德道集團聯合主辦的2020年西藏首屆咖啡文化節在拉薩萬達廣場拉開序幕,十餘家咖啡品牌齊聚,為拉薩市民帶來頂級的咖啡體驗和多元的咖啡文化。  17日下午,西藏傳媒集團董事長、西藏商報社總編輯楊軍錄宣布2020年西藏首屆咖啡文化節開幕!
  • 西藏小夥扎西平措:從教書先生到「中國新歌聲」冠軍
    中新網10月14日電 (趙玉芹)第二季《中國新歌聲》(以下簡稱新歌聲)的總決賽日前在北京「鳥巢」落幕,總冠軍扎西平措也載譽榮歸西藏。扎西平措本人 扎西供圖 攝  從西藏海選到上海試音,再從盲選到淘汰賽,這位西藏小夥從未想過能站在「鳥巢」唱歌。作為唯一獲得如此殊榮的西藏年輕歌手,扎西平措很欣慰。
  • 西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藏醫藥服務覆蓋率已達100%_輪換圖_中國西藏網
    西藏自治區已將藏醫藥列為發展戰略,為藏醫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藏醫藥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醫療、教育、科研、文化和產業發展。  西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普瓊介紹,黨和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對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和6個市地級藏醫院進行全面改擴建。西藏自治區現有自治區級藏醫醫療機構1所,市地級6所,縣級36所,高校附屬藏醫醫院1所。
  • 山南市錯那縣麻麻門巴民族鄉:山清水秀滋潤美好生活_旅遊_中國西藏網
    記者 袁海霞 鄭璐 攝  一幢幢錯落有致的民居,一條條寬闊的水泥路,村民身上有種滿足的感覺……這裡綠樹青山環抱,山中薄霧縈繞,清澈的河水從村旁流過,滋潤著整個村莊,也滋潤著人們的日子。 這裡就是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門巴文化展示區、特色生態旅遊小城鎮——西藏山南市錯那縣麻麻門巴民族鄉。
  • 海峽兩岸合唱節閉幕 歌聲縈繞友誼長存
    中新社新竹5月1日電 題:海峽兩岸合唱節閉幕 歌聲縈繞友誼長存  中新社記者 路梅  「突飛猛進!」著名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徐沛東,高度評價第四屆海峽兩岸合唱節的參賽隊伍:「合唱節舉辦至第四年,兩岸團隊的參與程度和整體水平都了有大幅度提高。」
  • 西藏首屆咖啡文化節開幕_資訊_中國西藏網
    為了給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咖啡行業提振信心,近日,由西藏自治區烹飪餐飲飯店業協會主辦的2020年西藏首屆咖啡文化節開幕,給市民群眾獻上一場香氣撲鼻的咖啡盛宴。  文化節在人流密集的萬達廣場舉行,吸引了不少路過的市民群眾駐足圍觀。
  • 西藏山南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隨著高考、中考、小升初考試結束,今年上半年山南市教育工作告一段落。學生和家長們露出的笑容,增強了西藏山南市教育工作者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決心和信心。  今年以來,山南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西藏民族大學建校60周年的賀信、給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的回信精神,狠抓「落實年」,把方向、抓管理、提質量,以紮實的工作、優質的服務,爭取人民群眾的滿意。  立德樹人 促進全面發展  教育關乎千家萬戶 、關乎每個人的發展。
  • 因材施教 激活職校生就業的內生動力_扶貧_中國西藏網
    該校認為,創新創業教育,並非要求人人創業,而是打開認識外界的一扇窗戶。這並不是「功利」教育的手段,而是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找到就業的興趣點,讓學生從「被動學」向「我要學」進行轉變。  在採訪時,記者遇到了19級工藝品班的歐珠洛文,他對創意繪畫非常著迷,學校給他提供了工作室,但並沒有期望他創業。而是給他提供平臺:學校請專業指導老師,還鼓勵他走出去了解最新行業動態。
  • 奔赴世界之巔 書寫大氣夢想_西藏新聞_中國西藏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祥德表示,高原實際上對我國天氣預報來說是佔有上遊優勢的強信號區,在高原建設高水平的觀測系統,對於我國氣象業務的發展、國民經濟的服務,對生態安全的保護和推進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都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如何準確把握高原天氣、氣候影響機理並在天氣氣候預報中得到應用,就是「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的使命。
  • 歌手春雷:用歌聲傳遞幸福
    審核:何彥  覆審:林慧 視頻在「向幸福進發
  • 中國西藏文化周開幕 西藏朋友為來賓奉上潔白哈達
    2010·西藏文化周於西班牙當地時間15號中午12點在馬德裡開幕。由國務院新聞辦、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聯合舉辦的「2010·中國西藏文化周」15號在馬德裡隆重開幕了。西藏自治區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崔玉英和西藏自治區60多位藝術家和學者,以及西班牙各界200多位友人參加了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