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刁亦男導演,是因為《白日焰火》和《南方車站的聚會》。
刁亦男可以稱之為黑暗版的賈樟柯。
他有文藝的一面,但絕不僅限於文藝,他還有黑暗的一面。
看過《南方車站的聚會》以後,不禁上網查了一下刁亦男的作品表。
2003年到2019年,16年的時間一共指導過四部長片。
低產,但是高質量。
今天給大家推薦他2007年的一部長片——《夜車》。
陝西一個偏遠破落的小村莊。
人們籠罩在一個灰濛濛的城市,沉滯、空洞而無望。
壓抑的城市,壓抑的人性,在工業社會制度下,無處釋放的靈魂。
吳紅燕是當地法院的法警。
丈夫在十年前去世了,單身的生活只能到婚介所尋求慰藉。
她對生活的期待似乎只剩下前往婚介所的夜車。
和很多人一樣,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尋求一絲絲安慰和溫暖。
在和一個陌生人見面以後,兩人沒有進行言語交流。
男子尾隨,兩人來到賓館。
以為會發生點什麼,但吳紅燕最終拒絕。
一次次的失望之後,她遇到了同樣落寞的男子——李軍。
也許寂寞是相通的,她不由自主被李軍所吸引。
但是,她沒有想到,真正的轉變和劇變。
就從她對李軍產生感情那一刻,真正開始了。
李軍是一個被生活剝削得體無完膚的人。
妻子被判死刑,孩子被奪走,還被工廠安排成看守員。
每個月只有170元的工資。
一次無意中得知「送走」妻子的正是吳紅燕。
於是心裡產生了報復殺人的念頭。
兩人陰差陽錯走在一起。
李軍在婚介所出來後一直跟蹤吳紅燕。
而吳紅燕以為李軍是看上了她,還時不時「提示」李軍。
就這樣,兩人來到一個破舊的賓館。
經歷了激烈,甚至帶有虐待意味的xing愛以後。
吳紅燕的關愛和溫暖,漸漸喚醒了李軍冰冷麻木的內心。
此刻,吳紅燕不小心發現了李軍的真正意圖。
在逃亡的過程中,路上一匹馬正在被主人用皮鞭無情地抽打。
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生活跟這匹馬一樣。
無處可逃、絕望、空虛,永遠有一種力量在背後推動著她。
於是她抱著必死的心態,回到了李軍身邊。
在兩人一同踏上小船的時候,她刻意提醒李軍。
帶上他的包,因為包裡放著將要殺害她的刀。
最後,李軍站在小船上,喊著:「上來吧」。
影片結束了。
毀滅還是新生?
影片沒給出答案。
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兩人經歷了正好相反的心靈路程。
吳紅燕本處於絕望的生活之中,遇到了李軍,燃起了一點希望。
發現李軍將要殺害她的時候,是由希望到絕望。
李軍一直處於絕望的生活。
不僅家人被奪走,連工廠的工作都被剝奪。
遇到吳紅燕,感受到了一點溫暖。
是由絕望到希望。
在更重要的意義上,兩人在極度痛苦和嚴酷的環境中。
經歷了一種共同的內心覺醒和成長過程。
時代與內心的黑暗
正如影片的名字一樣。
《夜車》是一趟黑暗中的旅程。
那麼,這種內心的黑暗源自何處?
時代背景的黑暗
現在社會變得更文明,但同時也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個人的情感在社會乃至國家體系中,變得微不足道。
這樣的社會,表面看起來充滿煙火氣息,非常熱鬧。
但在熱鬧的背後,是一個個孤獨的靈魂,無限的虛幻。
這一切,正是籠罩著這座小城的根源所在。
吳紅燕所處的單位——法院。
在這個集體中,有一種力量在致力於把它們變成「機器」。
這種控制力慢慢剝奪了他們作為「人」的存在。
因為在工作中,情感和獨立人格,是一種障礙和累贅。
吳紅燕被這種社會角色改變成一個內心苦悶的人。
更嚴重的是,對於那些觸犯法律的人來說,更體現出了冷酷和殘忍的本質。
在影片中,每一次執行案件處理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沒有表情。
像行屍走肉一般,「聽取安排」。
對於一個生活在社會底端的女子,他因不願被欺壓。
本能的反抗導致殺害了施暴者。
執法者用正義的名義對她做出判決,沒有一絲同情和憐憫。
不僅此次,在最後執行死刑的時候。
還要求犯人配合工作,進行練習。
這種練習會給犯人帶來多大的心裡恐懼,完全不重要。
社會體制不僅處處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
還無孔不入的影響和殘害著人們的精神世界。
吳紅燕隔壁房間搬來一個「風塵女子」。
另一鄰居對她說:「你要是同意,我就去報警」。
而吳紅燕的回答卻是:「幹啥要我同意」。
從這個鄰居的語言來分析。
體制和權力就是這樣一步步滲透到日常生活中的。
因為在她的世界,這種非常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用道德來審判。
需要上升到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力之中。
而吳紅燕卻恰好相反,她不但沒同意。
還非常羨慕這位「風塵女子」的正常生活。
清晨,她會用頭貼近牆壁,隔著牆感受旁邊傳來的「聲音」。
這一方面是她渴望正常人的生活。
一方面是本能的拒接至高無上的體制。
社會階層的固化,不但造成嚴重的貧富差距,更造成社會的複雜多面化。
人家關係僵化、物慾橫流的時代。
個人生命的價值得不到重視和尊重。
在愛和信仰睏乏的荒漠中,人只能無限的追求享樂,才能填補那一絲絲空虛。
對於即將被處si的犯人,在整個社會都得不到任何一點關愛。
原告心心所念的是巨額賠償。
圍觀者打著正義的旗幟對兇手進行圍毆。
精神失常的李軍無意中坐上了別人的小船。
對方明明知道他「不正常」,對於一個處於社會底層的可憐人。
他不但沒有採取合適的方法,而是變本加厲的怒罵。
李軍想要要回自己的孩子,卻被對方踢到在地。
嘴裡還罵著「窩囊廢」。
痛苦空虛包圍著他,於是他來到曾經妻子在的旅社。
找了一個女人,希望得到一點慰藉。
沒想到,等待他的是「仙人跳」。
吳紅燕和李軍。
他們在看似「正常」的生活空間中,卻永遠得不到「正常」的生活。
沒人關心,沒人在意。
反而在「上不了臺面」的地方,能找到容身之處。
吳紅燕多次來到婚介所,卻每次都失望而歸。
在一個充滿男人的tuo衣舞場所,只有她獨身一個女子。
在得知相親對象是收錢「做任務」的時候。
她不但沒有生氣,而是給了對方一些錢,陪她走一段寂寞的公路。
只有在這些地方,她才能感覺到一絲絲溫暖。
當愛和xing作為一種明碼標價的商品出售時。
人本性中的溫暖和情感才會獲得一點釋放。
這樣的社會現實,是何等的悲哀。
內心的黑暗
時代的黑暗不管如何扭曲和沉重,但它從來都不是單一的。
外在和內心永遠處於一種相互糾結、相互影響的關係之中。
就像一枚硬幣,有正面,就必然有反面。
吳紅燕和李軍在各自的內心牢籠中走向希望。
但影片最後一刻在希望和絕望的交叉點上,結束了。
留下觀眾無盡的遐想和猜測。
從影片整體來分析,早已經隱隱的表現出,走向救贖的結局。
所以,李軍應該不會殺吳紅燕,相反,互相理解,互相關愛。
李軍在失去一切後,生活如同死水一般,唯一能做的,就是報仇。
因為只有報仇能讓他感覺自己還活著,才能找到一點活著的證據。
遇到吳紅燕,兩人發生關係後。
他那顆黑暗堅硬的心又重新轉變成柔軟溫暖的狀態了。
因為當他說自己在這裡工作一個月只有170元工資的時候。
吳紅燕說不是這個意思,而是下一次來的時候,可以直接到他工作的地方找他。
當吳紅燕發現他的動機時,試圖逃跑。
李軍發現吳紅燕不見了,並著急地尋找她。
一個人在家拿著吳紅燕的圍巾懷念,聞著圍巾的味道。
吳紅燕逃亡到半路,終於明白。
自己再也不想過那樣的生活,就像疲倦的那匹馬一樣。
永遠被制度束縛,被制度牽著鼻子走,沒有自己的生活。
於是她選擇了回來,就算搭上性命,也要自己選擇。
很明顯李軍被感化了,吳紅燕的關愛不知不覺中融化了他。
他終於感受到作為人應該得到的關愛和尊重。
所以在推船的時候,他才會失聲痛哭。
刁亦男說《夜車》是一個女人走出生活、工作、情感的困境,實現自我救贖的故事。
人在面對自己心靈的困境時,要如何擺脫它,以及要付出的代價。
結果來看,刁亦男的刻畫是精準的。
在影片最後一個鏡頭,李軍說:「上來吧」。
吳紅燕沒有說話,靜靜的抬起頭。
這是一個沒有表達的眼神,但卻包含了深刻的疼痛和悲憫。
也包含了某種超越悲憫的情感。